第39章 元宵
沈元夕斟酌着用词, 将自己受伤的事一笔带过,只说现在已经好了,身体康健, 胃口极好, 让父亲不必担心。
她也知道, 这封信无论写什么, 都能报平安,父亲见了她的亲笔信,也就知道她已无碍, 能提笔写字了。
沈元夕写好后,折起来, 看到桌上的玉兔镇纸, 笑了笑, 拿起它压住了自己的信。
三殿下也在折信, 他和沈元夕是同时停笔,只不过他好像洋洋洒洒写了好多。
“写好了?”他拿起沈元夕的信, 两封装在一起,收起来了。
“殿下的信,都是怎么送出去的?”沈元夕问。
刚到华京时, 沈丰年就给她指了华京的邮驿, 还留了个亲信负责传递家书。
“乌鸦还在就是乌鸦送, 乌鸦不在, 就只能找人送了。”三殿下道。
“它还好吗?”沈元夕记起了那只乌鸦, 最后一次见, 还是在上月。
“过几日暖和些, 他就能活过来。”三殿下系好衣带, 出去递信, 过了会儿,又撩起帘子转回来,指着后面的竹帘嘱咐道,“箱子在那里,衣服都拿过来了,你要不会穿就等我回来。”
说完,就又从她眼前消失了,再看时,三殿下淋着小雨,飘悠悠在几丈开外的小桥上,哼着百年前不知名的街巷小调,步子踩在这调拍上,很是惬意,没过多久,他的身影就隐入色彩斑斓的月门之中,不见了。
沈元夕按照三殿下的话,撩起身后的竹帘。
竹帘那头,又是一间屋,一样是由屏风垂帘作墙,这屋子里堆着她的嫁妆箱,前面几个都开了箱,里面装的是随嫁的衣物。
“他是在这里找的衣服吧。”沈元夕自言自语着,翻找着喜欢的绣样。
之前备嫁妆时,三王府也送了许多绸缎布匹,最会做衣裳的小福嫂见了那料子颜色,扯着做了几身,虽不是华京当下时兴的花样,但雅致漂亮,她很是喜欢。
“说什么,不会穿就等我回来……”沈元夕一边穿一边嘟囔着,“还以为是什么坏东西,吓死了……”
还不就是常服,并不繁琐。她又不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至于连穿件普通衣裳都要人侍候吗?
只是换衣服时,脚踩着三殿下的那件外衣,沈元夕未敢深想,红着脸打理了自己。
衣服穿好后,底气回来了不少。她又生了几分好奇,慢慢挪着去看四周的构造。
她所在的地方,各处都是直通的,靠垂下的竹帘或是整面墙大的屏风隔开,每一间都面向着院落,能看到外头的景,只她睡的这间连着小桥。
沈元夕从未见过这样的屋子,微微弯着腰,捂着伤患处,又往前走了几间,瞧见了之前来三王府时住过的暖阁,里头摆设几乎一样,但却没了墙面和小窗,也是四周垂帘的房间。
这样相似的帘屋,一眼望不到头。
一缕熟悉的香飘来,沈元夕回头,见三殿下掀起帘子袅袅走来。
他身上的罩衣被雨打湿了肩头,色泽深了几分。
沈元夕眼睛亮亮的,问他:“这是哪里,上次来怎么没见到?”
三殿下笑了笑,只问:“还习惯吗?”
“不太习惯,但很……风雅。”她说,“像《本仙传》里落魄时住的流觞曲水屋一样,四面透风,要用书纸遮起来……”
三殿下先笑她果然看的都是这些书,又道:“说的不错,确实是落魄了才会如此。”
沈元夕一惊,三殿下上前来暖了手,扶住她,“雨快歇了,景不错,一起看吗?”
沈元夕点了头,三殿下帮她披了件遮雨的衣衫,取了斗笠,仔细为她戴上,慢悠悠过了桥,扶着她一点点地挪步。
“这是春景。”他会简单的同她介绍。
过了月门,到一处景深意幽的宅院,又道:“这是盛夏之景。”
走到水榭台上,沈元夕走不动了,三殿下扶她在廊下落坐,指着另一处能窥见个偏角的金红秋景道:“那边是秋院,再往外是拟冬之景。”
沈元夕摘了斗笠放在一旁:“我只睡了几日,醒了这里竟然完全变了个样子。”
“这才最接近它原来的样子。”三殿下慢悠悠烹了茶,分给沈元夕。
沈元夕仔细吹去热气,尝了一小口,有些苦,回味倒是甘甜的。
三殿下看着她的神情变动,自己寻些趣味,笑道:“我加了味熟地。”
沈元夕对药草略懂些,知道这是补血气的,不知想偏到了何处,一时无话,只捧着茶看向水面。
“乌耀就在这里。”三殿下指着湖心。
“我记得……好似这里应该有个小屋。”沈元夕也不知哪来的印象,依稀回忆起这里应该有个湖心岛,还有很深的台阶,往下一直走,是黑的,床是又冷又硬的。
三殿下笑了起来。
“记得不差,从前这里是有个看得见的入口。”三殿下道,“只不过我换了阵,它隐到湖底了。”
他血不够撑那么繁复的阵了,所以脱去伪装,把本真的王府露了出来。
他这么解释后,沈元夕担忧道:“那若是幽族那边再来……”
“那就永远回不了幽地了。”三殿下风轻云淡啜了口茶,卖了个关子,“我得给他们养老送终了。”
沈元夕有些内疚,心知他是因为救自己才没有足够的血去支撑王府的护阵。
三殿下那双眼似能看穿她的心思,放下淡如天色的茶杯,说道:“说起来,应是我向你道歉。你无分毫错,是我不中用,连累你受伤。”
沈元夕忙摇手说不是。
“说是的话,我心里还能好受些。”三殿下手指轻轻敲叩着杯沿,指盖上的光泽和茶杯上的釉光都十分柔润,“嫁我让你受委屈了。”
沈元夕抱着看热闹的心思,想知道三殿下会作何反应,半玩笑半认真道:“那确实……有点。”
三殿下笑着看了她一眼,轻声道:“傻。”
还想戏他,唉。
后半晌雨停了,沈元夕也不知怎么就睡在了三殿下的怀里,等一觉睡醒,人回到了春园,陈嫂和小福嫂对坐着在缠线闲聊。
沈元夕懵懂坐起身,掐了掐自己的脸,方知不是做梦。
“就是要叫醒你吃些东西。”陈嫂道,“瞧你那反应,就知还没醒神。”
小福嫂笑她:“元宵睡傻了,以为回家了,过门什么的,都是一场梦。”
“有那么一瞬,我真以为自己是做梦了刚醒。”沈元夕尝了一口陈嫂端来的药粥,是熟悉的口味,才肯定不是做梦,问她,“你们怎么来了?”
“来了好些日子了,忙着给姑娘照看药食。”陈嫂说,“家里你不用操心,留的有人,只我跟福子来了。”
“那这么说,衣服也是你们……”沈元夕兴高采烈,衣裳是陈嫂她衤糀们给换的,三殿下是诓骗她的!
“今儿才见到你。”陈嫂猜到了她要说什么,见她懵了的表情,笑出了声。
小福嫂更坏,逗她道:“你没醒的时候,都没人能靠近这园子,你不知三殿下有多护食。”
陈嫂嗔她:“怎么说的!”
“没说错啊。”小福嫂更是笑得高了,哈哈道,“就跟煮元宵似的,一眼不错地看着锅。”
沈元夕唉哟捂着脸,饭也吃不下了。
“元宵,再吃点。”陈嫂劝道。
小福嫂又是一阵笑:“不把自个儿吃圆滚了,到时候吃进嘴里发现没馅儿可怎么办?”
沈元夕:“小福嫂!!”
她怎么会听不出小福嫂这是在打趣她。
三殿下撩起帘子,俯身进来。
三个人都噤了声,他接过那碗药粥,说了声“我来”,小福嫂麻溜收拾了针线杂什,拉着陈嫂走了。
沈元夕总觉得他就是听见笑声才进来的,但不知他听去了多少。等一口口吃完,三殿下放下碗,不紧不慢地,将圈抱在了怀里,埋在她耳边,轻声道:“吃圆滚了吗?”
他这是听完了全程。
沈元夕用力推开他。
“吃……吃圆了是会被吃掉的。”
三殿下不沉,但黏糊,撕扯不走。推走肩膀,腿还在,推走胸膛,手又缠上来了。
沈元夕去推他脑袋,手抬起,又顿住。
他好似知道她不舍得,明目张胆的看着她笑,埋在她颈窝,轻轻咬了一下她的脖子。
牙齿一触即离却有缠绵难舍的厮磨感,不疼,反而惹的沈元夕一阵战栗,身体发了酥。
他没有说话,闭上眼,就这么静静抱着她。
好久之后,他才轻声说,“想吃元宵……”
轻轻咬破那层晶莹半透的薄皮,流淌出浓稠的红豆馅汁。
三殿下不敢睁眼睛,怕他血欲点亮的眼睛,会吓到怀里的小元宵,却听这红豆沙的小元宵问他:“我当时受伤……殿下就没吃吗?”
三殿下一愣,起身无奈道:“在你心中,我是趁人之危的那种人吗?”
沈元夕道:“不是……但……多可惜啊。”
那血白白流,你也没尝尝。明明之前伤到手,还一点不落的舔干净了。
末了,三殿下松了口,红着眼睛道:
“你无碍后,我把手指染上的舔了。”
只能说,既没有解馋,又勾起了更强烈的渴望。
三殿下又是一声叹息,抚了抚沈元夕的头发。
一时半会儿,是尝不到了。
伤还要养,总归得把身子骨养好了,不然如何下得了口。
不能吃不能碰的,只能看一看。
沈元夕稍稍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颇为失落。
她虽从未深想过将来的洞房花烛,但心底是又怕又好奇,仔细分来,是期待得更多。
三月初九,三王妃伤势大好,能下床行走了。宫里送了药材,也送来了皇上的关怀。
没过几日,就有一堆的拜帖送来,三殿下拿来了几张,给了沈元夕。
“你的闺中姐妹们,想解闷的话,我可以让她们进来。”
沈元夕一眼就看到了刘公府送来的拜帖,翻开,是刘玉娴亲手写的。
沈元夕想了想,说道:“满街巷都说我伤愈了,总要让他们看见人,知道是真的,好断了那些风言风语。”
“你听说了?”三殿下扬眉。
涉及三王府的流言蜚语不少,总有人认为沈元夕已经死了,是皇帝为了安抚东南局势,稳住沈丰年才说她还活着,街头巷尾暗传了不少“神秘真相”。
又有人说是三殿下当真会食人,送进王府的童男童女一个都没出来。
沈元夕好似答对了夫子的难题,高兴道:“还真有?”
三殿下道:“这么说,京城里会有风言风语,是你猜的?”
“当然,这些都是人情必然,而且殿下也说过……”沈元夕道,“每次来了幽族,最头疼的不是幽族人本身,而是这些浑水摸鱼的人。”
三殿下乐得毫不掩饰,歪头看见沈元夕认真答题的表情,更是忍俊不禁,伸手来揉了揉她的发顶。
“让玉娴来吧?”沈元夕询问道。
三殿下点头道:“好,都可以来。”
什么三王府不能进,都能进,想请谁就请谁,他全都同意!
作者有话说:
如果设定的话,幽族味蕾,元夕的血在三猫这里,更贴近酒酿小汤圆?
反正就是很好吃,馋。夏天解腻冬天暖胃(喂!)
【今天有第二更,上主剧情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