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晚饭非常丰盛。知道儿子一家要回来, 谢良玉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张罗,准备了各种好吃的,还弄了一大块牛肉回来。
褚玉兰厨艺是不怎么样, 可架不住食材好,加上有韩小英从旁辅助, 一桌子菜是色香味俱全。
饭桌上, 谢良玉看着怀里的大孙子,主动问起了韩小英上大学的事。
韩小英考上京大的消息,他早就收到了。
他心里颇为自豪,逢人便夸, 现在街坊邻居同事朋友都知道了,谁不羡慕他娶了个好儿媳妇, 给老谢家长脸了。
但他高兴之余又担心韩小英一个人带着孩子去上学,照顾不好, 可也不能把孩子留下,家里也没人带,是左右为难。
“爸,您不用担心, 到时候我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找个可靠的人帮我带睿睿, 等过个一两年睿睿大了就送他去幼稚园。”韩小英早打算好了。
谢良玉听后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好在田家在京城, 小英母子俩有人照应, 多少能让他放心些。
一旁的谢婷婷一脸羡慕道:“嫂子, 你真厉害,分数那么高!”她知道嫂子学习好, 没想到会好到这个地步, 东省的理科状元, 分数都有她两个多了。
韩小英笑了笑,谦虚地道:“我考得好,是因为这几年都没丢下书本,一直自学来着,婷婷你基础不错,明年可以再考。”
“我可不考了,课本丢了好几年,在学校学的那些东西早忘没了,捡不起来了。”谢婷婷没太大志向,才不会头悬梁锥刺股逼自己去考大学。
谢平泽也没考上,打算明年再考,只是他去年下乡了,在庆阳本地,他不想在乡下呆一辈子,回城工作暂时也解决不了,只能参加高考。
褚玉兰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问道:“小英,你抽空给小泽补习补习功课行吗?”
省状元啊,那功课肯定厉害,她以前从来不敢想韩小英能考上京大,那可最好的大学,估计满庆阳县城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她一双儿女都参加了,却一个都没考上,这差距也太大了,褚玉兰心里很不得劲。
“行,小泽,你有不会的题目尽管来问我。”韩小英爽快的答应了。
谢平泽腼腆的点点头:“谢谢嫂子。”他个子一般,人瘦瘦的,没有父兄挺拔,五官长得很像褚玉兰,他平时话也不多,性格有点内向,因为是家里的老儿子,平时有些娇惯,不是太能吃苦。
下乡一年多全靠家里补贴过日子。
他这次没考上大学,褚玉兰有些急,跟谢良玉唠叨了好几次,想把儿子弄回城,谢良玉不为所动,说男孩子就应该多吃些苦。
褚玉兰为此最近一直在跟谢良玉生闷气,谢平安一家回来她心里也不痛快,只是把心事憋在心里不表现出来罢了。
韩小英毫不犹豫的答应给平泽补习,她这心情方才好起来。
距离下次高考还有半年时间,只要平泽好好努力,肯定能考上大学,到时什么都不用愁了。
谢良玉有孙子万事足,没跟褚玉兰计较她那点儿小九九。长子一家又不经常回来,褚玉兰即使有些小心思,也不会做得太过分,这个家目前瞅着还算和睦。
第二天上午,吃过饭,韩小英刚刚收拾完屋子,肖兰来了。
肖兰还是一个人,她还没有结婚,也没处对象,她考上的是省城的一所大学,食品厂的工作前几天已经辞掉了。
考上大学不回家还呆在庆阳,对此很多人都不解,肖兰的说法是家里孩子太多,房子小,她回去了也没地方住,不如等开学再走,反正大杂院的房租还没到期。
韩小英知道得更多一些,肖兰跟家里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以前过年很少回家,这两年又被家里催婚,回去就逼着她相亲。所以她一直躲着不乐意回去。
肖兰快三十了,在这年代,像她这么大还不结婚的姑娘可是不多见,肖家人顶不住各种流言蜚语,只能不断地对她施加压力。
肖兰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结婚?韩小英隐隐猜到一点,肖兰心里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肖兰现在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肖兰来时,家里只有韩小英母子跟在屋里学习的谢平泽,其他人要么上班要么出去了,都不在。韩小英正给谢平泽讲数学题呢。
谢平泽选择的文科,同样要考数学,可他数学太烂了,很多初中的知识都一知半解的,韩小英给他画了侧重点,让他自己先复习着。
跟肖兰在东厢的小厅里说话。
谢平安住的这间东厢房是个套间,里间是卧室,外间是个小厅,里面摆着几样家具。
肖兰不是第一次来了,接过小英给她倒的热水,小口抿了几口,放下茶缸子,打量着在对面椅子上抱着睿睿的韩小英。
几年不见,韩小英变化很大,最明显的就是比以前胖了,也不能说是胖,是生了孩子之后,韩小英身上多了几分成熟的丰韵,看着跟以前不一样。
肖兰笑了笑:“小英,你现在真漂亮,跟刚下乡那会儿比简直判若两人。”韩小英也是她们这些知青当中过得最好的一个。
还有睿睿,小脸肉嘟嘟,粉嫩嫩的,一看就是精养细养出来的孩子。
“你看着也不错。”肖兰在城里工作了几年,跟在乡下时也大不一样了,尤其在考上大学后,眼里多了自信的神采。
“小英,过完年你初几去京城?”
“初四,谢平安不放心,非要送我们母子过去,可他假期有限,只能早点走了。”
“早点过去安顿下来也好,你还能赶上谭雅婷跟郑家和的婚礼。”他们婚期定在正月初十。
“那正好,可以讨杯喜酒喝,他们俩啊可算结婚了,真不容易。”韩小英最后感叹了一句。
比起肖兰的不愿意结婚,谭雅婷就简单多了,她父母离婚,现在各自有了新家庭,她借此跟家里闹翻了,现在婚姻自主。
郑家和这次也参加了高考,成绩还不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学校,谭雅婷没考上,不过郑家给她弄了个工作,结完婚之后就可以上班了。
“他们是不容易,订婚好几年才结婚,好事多磨吧,能在一起比什么都强。小英,还是你厉害,高考分数那么高。”肖兰一脸崇拜。
“厉害什么啊,我你还不知道,从下乡到现在课本就没丢过,一直在自学。”韩小英自诩不是多聪明的人,能有现在的成绩全是她坚持的结果。
肖兰却笑道:“你是有远见。”一直坚持学习,没想到真等来了恢复高考。
“也不是。”韩小英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有远见,她只是比别人多活了几十年而已。
“我那会儿因为不甘心不能上高中,被家里逼着下乡,之所以坚持自学只是给自己心里找个寄托,不然下乡的日子太难挨了。”其实她也没想到自己能考得这么好。
“柳玉洁跟廖俊杰他们怎么样?”韩小英转移了话题,不想再说自己的事。
“他们都考上了,不过是一个专科一个是本科,在一个城市。”肖兰回道。
“那挺好的,他俩也不容易,孩子都好几岁了,总不能分开。”韩小英自从离开宋家堡,跟他们再没来往过,他们的情况全是听肖兰说的。
“宋家堡的知青一共考上了三个。”
“那另一个是谁呀?”
“马卫国。”
“马卫国?他也参加高考了?”韩小英一脸惊讶地问。
“参加了,也不知他怎么说服的张家人,竟然同意让他考试。”肖兰淡淡的笑道:“不过他分数不高,被邻市的一所专科学校录取了。”
韩小英讥笑:“就马卫国那么自私的一个人,张家人把他放出去了就不会回来。”
“谁知道呢,没准他会良心发现不甩了张翠红母子几个。”但这几乎不太可能,马卫国除非被张家抓到什么把柄,才不敢离婚。
两人难得见面,在一起东拉西扯的聊了一上午,快中午时肖兰才回去,走时给睿睿留下了一块细棉布,说是见面礼,韩小英大方的收下了,叫她没事儿就过来,然后把人送出了门。
下午,韩小英整理了一下带回来的东西,然后一直给谢平泽讲数学题,赶天黑之前,出去了一天的谢平安回来了,身后还跟着肖宝成。
手上拎着个麻袋,看着鼓鼓囔囔的。
肖宝成见到韩小英张口就叫:“嫂子。”
“你们这弄的什么东西啊?”硬邦邦的,韩小英瞧着像肉。
“我跟人换了两只猪前腿,还有几条冻鱼,跟安哥分了。”肖宝成有个在肉联厂的上班朋友,有渠道,听说他发小回来了,专门给留的好肉。
“肖哥有心了,谢谢。”每次谢平安回来,肖宝成都少不了破费的。
肖宝成摆摆手,叫她不要见外,看着她怀里抱着的胖小子,上前道:“这是睿睿吧,这小模样真俊。”
“睿睿,这个是肖叔叔。”韩小英让睿睿叫人。
睿睿不会说叔叔这两个字,冲肖宝成“啊啊”了两声,肖宝成立即笑了,“这孩子在跟我打招呼呢。”
“肖哥,秀娟嫂子好吗?”韩小英问。
“她好着呢。”肖宝成回道。他媳妇刚生了第三胎,他们家现在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第三个孩子还太小身边离不开人,陈秀娟出不来,在家看孩子呢。
谢平安留他吃饭,他摆摆手,说家里快做好了,坐了一会就回去了。
褚玉兰下班回来,见厨房里多出来的猪肉跟鱼,顿时心花怒放,上了一天班的疲累在这一刻仿佛也跟着一扫而光,
她本来还担心,继子一家回来,今天过年的肉不够吃,过个少油水的年,没想到刚念叨完,肖宝成就送来这么多肉,也不知道打哪儿弄来的。
不过她也不担心,这些东西来路肯定干净,肖宝成那人平时看着嘻嘻哈哈的没个正行,做事还是很靠谱的,出来没出过错。
褚玉兰洗了手,扎上围裙就进了厨房,还不让韩小英伸手帮忙,她一个就能处理。
韩小英执拗不过她,便回屋看孩子去了。
晚上谢良玉回来,知道了家里也没说什么,他是越到过年越忙,家里的这点事儿惯不放在心上。
过完年韩小英一家三口就要去京城了,谢平泽也要回乡下,褚玉兰心疼儿子,舍不得儿子去吃苦,少不得跟谢良玉抱怨。
谢良玉听得不耐烦,两人免不了要吵上几句。
谢平安就跟着劝,“爸,不行就让平泽留在家里复习吧,别去乡下了。”去了也不好好上工,全靠家里补贴生活,还不如不去。
韩小英赞成的道:“看现在这形势,没准一二年的就不用下乡了。”
谢良玉犹豫了一下,最后同意了,转头对谢平泽严厉的叮嘱道:“没事儿别出去晃悠,在家好好复习,这次你要是再考不上,就给我回去好好上工,不许再瞎折腾!”
谢平泽一脸欣喜的点点头,只要不让他去乡下,怎么样都行。
儿子不用去乡下受罪,褚玉兰高兴极了,其他的事情不用谢良玉管,她自己会替儿子处理好。
至于儿子没工作留在家里没有供应粮,这事褚玉兰根本没放在心上,她大不了花钱买高价粮,将就几个月,只要儿子考上大学,所有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家和万事兴,要是谢平泽考上大学,以后日子过好了,褚玉兰也会少折腾些,谢良玉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这次才睁只眼闭只眼。
初四早上,韩小英和谢平安带着睿睿坐上了去京城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