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反派是宠妹狂魔

第26章

**

等廖欣妍人跑远了, 双胞胎一把掀开白布从隐蔽的树丛里走出来,两人笑的贼兮兮地:“二哥,怎么样, 我们刚才学得像不像?”

不等徐小二回答, 徐小五就跳起来, “三哥四哥, 你们太厉害了,看把坏女人吓成什么样

了。”

徐冉冉开心地紧紧抱住徐小三的大长腿, 仰着小脑瓜子对他露出大大笑容,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在月亮的银辉下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 仿佛里面装了星星, “小三小四好棒棒!坏女人跑啦!”

被自家可可爱爱的小奶娃夸了,双胞胎的虚荣心顿时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徐小三把人抱起,正想显摆一番,却被徐小二打断了:“别得意了,我们赶紧先回去, 不然廖知青这事传到爹的耳朵里,肯定知道是你们干的。”

徐小二又点了点徐冉冉的小鼻子, “冉冉,这件事记得要保密,不然二哥下次不带你了。”

徐冉冉连忙用小肉爪捂住嘴巴,“窝不说!”

徐小二转向徐小五,徐小五立即举手发誓,“我不会背叛二哥的。”

徐小二挑眉, “这事是你三哥四哥做的,就算暴露, 也是你三哥四哥的事,可不关我我的事。”

徐小五:……

徐小三\\徐小四:?

所以他们就只是无情的装神弄鬼工具人?

*

第二天一早,队里就传闻大黑山那有鬼出没。因着这事,这天上工的时候,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廖欣妍夜里撞鬼这类的刺激言论。

“哎哟,你们是没见到啊,昨天那廖知青从大黑山跑出来的时候,吓得脸都白了,啧啧,今天也没来,也不知道被鬼上身没有。”

“呸,瞎说什么。”也有人不信,“我都在大黑山底下活了几十年了,夜路也走了不少,怎么就没遇到,我看啊,肯定有人装神弄鬼。”

“我看可不像,人廖知青样貌好,人也不孬,虽然有点不好接近,但嘴巴也甜,这样的人,谁会故意吓她?”

双胞胎闻言,心虚地连连低头,手上的活干得越发卖力起来。

有人插嘴问,“诶,说来也奇怪,廖知青一个女人大晚上的跑到大黑山那干什么?”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沉默了片刻。

是啊,就算是他们本村的人,也很少会有人大晚上的跑到大黑山那边。那廖知青又是为什么会在晚上跑到山底下去?

众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往某方面靠拢起来。

眼看这些人越说越离谱,身为大队长的徐向前眉毛一皱,呵斥道:“现在是新时代,你们别胡说八道,要真有那些什么鬼玩意,咱们自己队里人会不知道?我看你们就是太闲了!赶紧给我好好干活!”

大队长一发话,众人便不敢明面讨论了,但私底下还是有不少人相信大黑山那边真闹鬼了,毕竟廖知青现在还在**躺着呢,这可做不了假。信的人免不了偷偷在家里求神拜佛,恰好临近端午,又纷纷借着过节的名头采了不少菖蒲和艾叶。

反正再怎么说,每年过端午,这些东西总是少不了。

至于能不能防住那些脏东西——老祖宗传下的东西,还能有错?

*

这天下来,众人嘴里关于昨晚的八卦就没断过,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还传出廖知青是被脏东西盯上了,若不是现在已经是破四旧时代,恐怕还有人想给她请神婆来做法呢。

这事传得沸沸扬扬的,下工后徐州桥单独把徐小二叫住了。

“小二,廖知青这事,是不是你出的主意?”

徐小二面不改色地否认:“不是。”

昨晚把人吓跑后,他们还找在田里抓牛蛙的徐大伟交换了一些牛蛙,这才回的家。抓牛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按照结果来看,他们是没有去干大黑山山底下的时间的。

徐州桥眯了眯眼,看着神色如常的徐小二,没再多说什么。

回到家,徐州桥对几兄弟说:“再过两天就是端午,咱们回去你们姥家一趟。”

几兄弟这才想起,确实到端午节了,难怪白天的时候看到队里的婶子们到河边摘箬叶。

徐小三猛地一拍脑袋,“完了,咱们家忘记准备粽子叶了。”

这东西以前一直是他准备的。

这段时间大家的心思都放在猪仔身上,这两天又做了亏心事,心思都放在怎么不被人发现上面,一个不留神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们这乡下地方,也是很重视端午的,每年过节,都要准备菖蒲、艾叶、苍术……还有人家会在这天喝些雄黄酒。他们家背靠大黑山,这时候是各类蛇出没最多的时候,必然也要准备些雄黄洒在篱笆附近。

徐小五一听,什么廖知青吴知青的,通通抛到了脑后,他忍不住雀跃地问,“爹,这次我们谁回去?”

徐州桥说:“全都回,现在手头得了些钱,总要孝敬一下老人。”

徐一也忍不住眼睛一亮。

这还是他们分家后第一次回姥姥姥爷家。以前回去,一是怕给姥爷家造成负担,二是家里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好东西,因为每次过节徐州桥只能带两三个孩子回去。

这次全家过去,还是这么多年来头一次。

徐小三目光灼灼:“爹,那我们这次去住几天?”

徐州桥好笑:“还能住几天,我们去了,你们姥家的几个姐姐妹妹就只能和爹妈一起睡了,哪能住久?”

徐小三嘿嘿笑了下,“那我现在就收拾过去用的东西。”

徐州桥也没拦着他,“拿两瓶麦乳精和两斤糖回去,剩下的布也拿过去吧。”

沈立强给的两匹布料,藏蓝色那匹徐小二给几兄弟和徐州桥都做了新衣服,还剩下几尺,给他们姥爷再做一件上衣再合适不过。

徐小四说:“那咱姥爷不得高兴坏了。”

徐小二问:“爹,咱们给姥带什么?”

若是给花布料,他们姥也不会愿意给自己整新衣服,只会留给几个媳妇、孙女。不是他们说,虽然他们妈千好万好,但他们姥家的几个姨妈他们还真看不上。因此有了好东西,他们也不想分给她们。

徐州桥回:“就带两只鸡回去。”

一个多月下来,之前徐州桥带回来的鸡仔也长大不少,带过去再养两三个月也能下蛋了。

这可是实打实的好东西。

“两只啊……”徐小五有些舍不得,这可是他一手带大的。

徐一仿佛不经意说:“妈以前就念叨着有钱后给姥家养几只鸡。”

徐小五立即道:“我挑两只最大的给姥!”

徐小五也不是不舍得给两位老人,就是觉得这鸡给了他们姥,最后也到不了他们嘴里,想想就觉得亏。

徐冉冉小小一只,听他们讨论回去的事,大眼睛眨巴眨巴的,有些好奇:“老徐,窝们要去哪里哇?”

徐州桥看着小丫头几乎和亡妻一模一样的小脸,胸口又胀又酸,他一把抱起小人儿,“我们回姥姥家。”

自从苗谷秀去世,小丫头再也没回过苗家。这么多年,二老都没机会见徐冉冉一面。

徐冉冉更好奇了:“神马是姥姥?”

徐州桥没有立即回答,仿佛在回忆什么,过了片刻才说:“姥姥啊,就是妈妈的妈妈。”

徐冉冉想了想,最后小脸蛋恍然大悟:“哦,是小五的妈妈哇。”

徐州桥捏了捏她的小鼻子,“你这丫头,也是你的妈妈。”

徐冉冉眨眨眼,不感兴趣地低下头继续吃土豆泥了。

徐州桥心中犯过一丝异样——这丫头,似乎没有“妈妈”的概念。甚至淡漠得有些过分。

他头一次意识到,小丫头在某些方面似乎有些缺陷,特别是对亲人关系上。

*

既然一家子决定好回苗家过节,那需要准备的东西可就多了。

首先出门后小花猪的猪食和鸡饲料要准备。其次,端午节,粽子必不可少。

虽然这个时候大家都穷,但家家户户都会存些糯米,在他们这,糯米和糖果一样,都是精贵东西,是他们这过年过节必备的单品。

饭后,双胞胎连夜去队里的鱼塘边采箬叶去了。

徐一和徐小二在准备粽子馅,这次走亲戚,两兄弟特地准备了蜜枣、板栗,还有绿豆。

甜口和咸口的馅料各占一半。

往年这个时候,他们最多只准备二三十只凉粽,吃的时候沾上煮化的糖浆水,味道不比一般的粽子差。

徐小五最喜欢吃凉粽,垫着脚尖巴巴地看两兄弟在糯米里放半勺减水,忍不住说:“大哥,今年咱们家能多做点凉粽吗?”

徐一看他一脸馋样,便笑着说:“行,那咱们把剩下的糯米也用了,过年前咱去供销社买上一些。”

现在家里条件好一些,又遇到过节要回苗家,徐一自然也不吝啬。

他们爹说了,有钱了就过好日子,没钱也能过穷日子。

徐小五眼睛看得口水直咽,“要是有猪肉就好了,在粽子里放一块肥肉,吸溜……”

徐小二好笑,“前几天不是才吃肉吗?怎么又馋了?”

徐小五每隔几天就会带着香香到大黑山西边找好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凑巧,前两天徐小五在外围发现了个野鸡窝,运气好逮到了两只野鸡。

徐小五撇嘴,“野鸡肉哪里有肥猪肉好吃。”

徐小二敲他脑袋:“咱们家还没富起来呢,就开始挑三拣四了?”

徐小五咧嘴笑。“肥猪肉就是好吃嘛。”

这也不能怪徐小五,他们队里一直没人养猪,想吃猪肉还得过年的时候,大队长都会去隔壁生产队买。

分到每家每户,也就不到十斤。他们家人多,都还没尝到味,肉就没了,更别提肥猪肉了。

徐一想着今年自家养的猪仔能杀上一头,心里顿时火热起来,连媒人要给徐州桥做媒这事也觉得没这么让人郁闷了。

徐小二伸头朝门外看了看,没见着徐州桥的身影,便对徐小五说:“小五,你出去玩去。”

徐小五不乐意:“不,你们铁定是想趁我不在偷偷商量爹的事。”

这人小鬼大的小子。

徐一:“去望风。”

徐小五撇撇嘴,不情不愿的走到门口外,只不过伸长的耳朵出卖了他。

等人出去了,徐小二就说:“大哥,我猜咱们爹还是想娶个媳妇的,只不过还没遇到合适的人选。”

徐一点点头,这次回苗家,估计也是想和二老说这事。

“我……还能接受,就是小三小四…我怕他们闹出什么事来。”

徐小二也是担心双胞胎闹事,别看平时两人还算听他们的,真要犯轴,那是谁也拦不住的。

徐一看向门外一直想偷听的徐小五,压低了声音说:“先看看爹的意思吧,还真遇上合适的,也不会拖到这个时候。”

毕竟之前廖知青对他爹有意思,队里不少人都知道,到现在廖知青还时不时来和他们凑近乎,但也没见他们爹有什么行动,这次回来,他们爹肯定会相看人家,徐一不期盼别的,若是他们爹真要再娶,他只希望女方是一个能好好相处的人。

徐小二点点头。

两兄弟年纪最大,心理上更成熟,对徐州桥再娶的事,接受度更高。

就是不知道他们爹会找个什么样的。

徐一沉默片刻,“你说爹还记得咱妈吗?”

徐小二愣了愣,也默然半响,最后说,“我们都没忘记,爹和妈相处时间这么久,肯定也没忘吧。”

*

睡前,徐州桥在小丫头的要求下,躺在**给小丫头念书。

“乌鸦喝水…”

徐州桥捧着本书,在昏暗的光线下,手里捧着小学课本,一字一句念着。那是徐小二的课本,里边大量的黑白图案,就像在看连环画一样。

念完书,徐冉冉口渴了,便说:“老徐,窝想喝水水。”

徐州桥从暖水壶里给她倒了口盅水,看她咕咚咕咚喝了小半盅,才开口:“,乖宝,你喜不喜欢招娣娘吗?”

招娣娘?

徐冉冉回忆了一下。

小丫头的印象里,招娣娘每次都是一副凶巴巴地拿着鞭子追着陈招娣,嘴巴还骂骂咧咧的。

徐冉冉皱着眉头摇头,“不!”

“那你喜欢大头的娘吗?”

这阵子徐大头喜欢偷偷跑来他们家玩,大头娘也来找过几次。

徐冉冉见过她,有些畏缩,讲话的时候也不敢和人对视。

徐冉冉继续摇头:“不!”

“那你喜欢廖知青吗?”

徐冉冉嘴巴立即撅起来,“她是坏女人,窝不喜欢!”

徐州桥愣了愣,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又觉得有些好笑——那廖知青也不知道怎么就得罪这丫头了。

“你不是想要温柔、漂亮、聪明、贤惠的阿姨来家里吗?”

徐冉冉小脑袋一撇,嘴巴都能挂酱油瓶了:“她才不温柔、漂亮、聪明、贤惠。老徐,里不可以喜欢她哦。”

徐州桥以为徐冉冉是孩子心性,一时又好气又好笑,“冉冉,爹没跟你说这个。”

徐冉冉给了他一个“你好奇怪”眼神给他。“那里这是鸡同鸭讲哇!”

徐州桥:……

这是骂他呢还是骂她自己?

徐州桥觉得自己真是败给这小丫头了。

“冉冉,爹其实想问你想不想要妈妈?”

徐冉冉有点烦这个话题。

小二之前才问过,现在老徐又问,她不想回答啦。

小丫头一脸不耐烦:“要了会怎么样嘛?”

她没有过妈妈,首富爸爸也没想过给她找妈妈,除了被幼儿园里的死对头李雨晴笑话的时候,她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妈妈有这么重要吗?

她有爸爸,有管家爷爷,有姆妈就够了吖!

徐州桥看着徐冉冉的表情,这一刻他确定了——小丫头没有“妈妈”这个概念。

她压根就不知道“妈妈”这个角色代表着什么。

徐州桥心里难受。

亡妻苗谷秀是难产去世的,死前甚至只来得及看小丫头一眼。

徐冉冉从小就没有见过亲妈,家里连个女性长辈都没有,现在这丫头三岁,每□□夕相处的也只有他们这些大老爷们,徐州桥还真怕软软糯糯的丫头被自己养歪了。

徐州桥原本还在犹豫,在认清小丫头不够健全的认知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这婚,还是得结。

*

第二天双胞胎起了大早,徐小三把昨晚提前泡了箬叶拿出来包粽子,徐小四和徐小五在一旁帮忙。

青绿的箬叶韧性好,还带了竹子的清香,取一两片细长的箬叶在掌心叠加在一块,在折成漏斗状,放上糯米和馅,再放一层糯米,压实后反转叶子包裹好,再用绳子一圈一圈缠绕起来,三角粽就包好了。

双胞胎做惯了这事,包的粽子不比队里的婶子差。

徐小五年级小,手还没长开呢,双胞胎连包几个,他才完成一个,顿时急得满头是汗。

徐小二在一旁烧火煮。

这次大概能做出三锅粽子,拿一些给钱阿婆,再拿三分之一回苗家,剩下的自己也能吃上七八天。

徐一则在门前挂上晒干的艾叶、菖蒲,还在屋里点了苍术,一股植物清香瞬时弥漫开来。

徐州桥带着徐冉冉到院子的篱笆前一点一点地撒研磨过的雄黄粉。

小花猪一刻也不停地跟着徐冉冉身后,嘴里哼次哼次的。

比起前一阵子,香香肥了不少,但丝毫没有变大的趋势。

反倒是另一只小花猪,徐小五每天割了西面的猪草回来,和着少量的米糠一起,才十来天,就大了一圈,体重也蹭蹭蹭地跟着涨了上来。

第一锅粽子很快出锅,热气腾腾的,粽子的清香飘满了整个厨房,徐州桥给徐冉冉剥了个凉粽。

徐冉冉第一次吃这东西,晶体剔透的长粽,入口冰冰凉凉的,吃到嘴里弹牙有嚼劲,沾上糖浆后清甜可口。

小丫头没一会就吃完了一个,“老徐,窝还想吃。”

徐州桥拒绝,“不行。”

若说这个家谁忍心拒绝徐冉冉,那非徐州桥莫属。

徐冉冉嘴巴一撅,不高兴了。

徐州桥只好哄道:“你还小,这东西吃多不好好克化,乖,爹给你泡点山楂水。”

小丫头还是不高兴,撇过脸去不理他。

徐州桥投降了,“那就再吃半个,不能再多了。”

“老徐最好了。”徐冉冉顿时喜笑颜开,这一招她以前经常用来对付她的首富爸爸吖,没想到对付老徐也有效。

不多时,门外忽然传来铁柱的声音,“老大,你在不在?”

徐小五高兴得跳起来,“铁柱来啦!”

开门一看,果然是狗蛋带着铁柱和招娣过来了,铁柱手上还捧了一小框的粽子。

这段日子,几家的娃娃时常玩在一块,今天你家拿来一把青菜,明天我家给一筐地瓜,几家人也渐渐熟悉起来。

铁柱说:“家里做了些咸蛋黄馅的粽子,爹让我给桥叔和哥哥们拿来一些。”

徐小五美滋滋地接过,蛋黄馅的粽子呢,可好吃了。

狗蛋吸了吸鼻涕,“我爹说灰水粽好吃。”

灰水粽就是凉粽。

徐州桥吩咐徐小五:“小五,给铁柱和狗蛋拿些咱们家的粽子。”

可不是谁家都舍得把咸蛋黄馅的粽子送人的。礼尚往来交情才能长久。铁柱和狗蛋的爹在队里都是踏实勤奋的,几个孩子能玩到一块也是好事。

说起来,徐一几兄弟在队里几乎没一个有合得来的朋友,在外面几乎都是独来独往,偏偏他们分家后住的地方又偏僻,几兄弟和队里人的往来更少了。其他同龄人每天都恨不得出去上山下河疯玩,几兄弟每天下工后就回家,回家还要继续干家务,压根没有时间玩,更别说交朋友了。

现在家里宽松了,徐小五也有了小伙伴,徐州桥倒是乐见其成。

徐小五乐颠颠地跑到厨房拿出板栗和蜜枣馅的粽子分给两人:“这是我家的,给你们也试试。”

铁柱开心地接过。

陈招娣眼巴巴地看着,她这次来没有拿粽子,她能在端午那天吃上一个都不错了,更别说和徐小五交换了。

徐小五也递给她一个蛋黄粽子,“诺,这个给你。”

陈招娣顿时喜笑颜开,接过后饿狼扑食般咬了一口,那咸软的味道让她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好好吃!!!”

徐小五也咬了一口,“那当然,这是我三哥做的。”

等狗蛋几人吃完了粽子,徐小五清咳一声,特地拿出当老大的派头,直接对三人吩咐道:“我们家过两天要回姥姥家,这几天你们帮我喂香香和鸡仔,等我回来了,好处少不了你们的。”

陈招娣吸溜了一嘴口水:“有大白兔奶糖吗?”

徐小五有些肉疼,那可是大白兔奶糖啊,他都没能吃上几颗呢,铁柱见状,就说:“老大,我们不要大白兔奶糖,老大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一旁的徐小二忍不住多看了一眼铁柱。

——啧啧,这娃,未来可期啊。小小年纪,这马屁拍得。

有了铁柱的台阶,徐小五立即松了口气,“等我从我姥那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

陈招娣立即拍拍胸膛,“老大,你放心,包在我们身上。”

徐小五十分满意。

*

等粽子全部煮熟,再拾掇一两天的衣服,等中午下工后,徐家人便准备启程。

苗家所在的红旗生产队在大河生产队的下游,走路过去需要三四个小时。

收拾好东西后,几兄弟换上新衣服,难得捯饬了一番,终于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徐冉冉这次说什么也不肯让徐州桥用背带绑在胸前,徐州桥只能把小丫头放进背后的篓筐里。

这是徐冉冉第二次出远门,小人儿欢喜地蹲坐在篓筐里,时不时扒拉在篓筐边缘看外面的风景。

与之前的山路不同,这次几兄弟穿过一片片稻田,走在田埂上。

田里蛙声一片。

天气干旱,不少田地表面都干裂开了,水稻干了吧唧的。

田林旁边是一条深沟,对面以后是大黑山。

双胞胎跑在最前面,只要想到能在姥姥姥爷面前显摆自己的新衣服,两兄弟心里就高兴得不得了。

徐小五跟在后头,忍不住唱起歌来:“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徐小四接着唱:“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送给南极,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

徐小三搞怪,对着大黑山的方向嘶吼地唱起来“啦啦啦种太阳~~”

歌声嘹亮,山野田林间**起一阵阵音波。

几人愉快的歌声传出,让人忍不住兴奋起来,即使走再多路也不嫌累。

在这个年代,“出行”本身就已经够让人开心了。

*

一路走下来,总算在天黑之前来到红旗生产队,期间徐小五走不动了,还是靠徐一几兄弟轮流背着才没累趴下。

苗谷秀娘家在红旗生产队也是体面人,苗姥爷是队里正儿八经的记分员,苗姥姥也是根正苗红的农民,两人兢兢业业也攒了不少家底,生了四个孩子,三女一男,唯一的儿子苗谷军却在三十岁那年做工的时候摔断了腿,到现在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还干不得什么重活。

苗谷秀是苗家老三,虽然二老明面上没有太多重男轻女的想法,但五指还有长短之分,二老从小偏爱幺女和家里唯一的儿子,再加上苗谷秀性格温柔,在娘家也是不争不抢,二老的宠爱都给了苗谷琴和苗谷军。

直到苗谷秀嫁给徐州桥,一口气生了好几个男娃,二老才重视起这个三女儿,无他,其他两个女儿和苗谷军陆陆续续生的都是女儿。

娘家只有一个断了腿只生了女儿的苗谷军,没有强有力的后盾撑腰,嫁出去的几个女儿在婆家也不好过,眼看苗家就要凋零,苗谷秀的几个孩子让二老看到了希望。

每次苗谷秀带着儿子回去,听着几个孩子姥爷长姥爷短的,二老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

只要几兄弟回来,二老都会挑着家里的好东西塞到几个外孙手里,私底下苗姥爷没少吩咐苗谷秀,让几个孩子经常回来,也好让人知道,他们谷家也是有男娃的,想要欺负他们,还得点掂量着。

可以说,徐一几兄弟从小就因为二老的这举动,对姥爷家特别有好感,只要有机会,都抢着回来,这也是二老乐见其成的。

在乡下村子里,被“欺负”可不是拳打脚踢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它可以是有事不通知你,也可以是有什么好处没你家的份,尤其苗姥爷是队里的干事,这种被“欺负”的感觉就更强烈了,这种钝刀割肉的难受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的。

但凡有几个男娃娃,他们苗家的姑娘嫁人后也不会被欺负。

也不知道是哪不对,苗姥爷几个孩子,就没一个过得顺利的。

苗家老大,嫁到隔壁生产队,在夫家做牛做马,时常被公婆搓磨,就连他们最疼爱的老四苗谷琴,也没嫁对人,如今离了婚带着女儿回到娘家,队里风言风语,把二老愁得老了好几岁。

可以说,苗谷秀是四姐妹中过得比较幸福的了,只可惜还是没熬到分家,就丢下几个孩子撒手人寰。

不管怎么说,虽然二老对徐家几兄弟好是已因为一些私心,但却也是真心疼爱他们的。

自从苗谷秀去世,徐州桥已经有一年没带人回来过了。

这次家里好过些了,徐州桥也没想断了这门亲戚。

一行人走进红旗生产队,在村口处碰到在大树下乘凉的几个婶子,看到徐州桥拖家带口的仗势,顿时都伸长了脖子看:“哟,徐老大回来了?这次六个孩子都带回来了?”

徐州桥笑着点头,“几个小子闹着要回来。”

“你家老大都这么大了?长得可真高!像他爹!”

“啧啧,你这几个男娃真俊啊,像谷秀那丫头,好看!”

徐冉冉在篓筐上露出半个脑袋,好奇地看着乌泱泱一群人。

嗯,又是一个穷地方。

靠得最近的婶子瞧见篓筐里半个奶白奶白的小脸蛋,顿时惊了:“哎哟喂,徐老大,这就是你家那个小闺女?这也长得太水灵了,比画报的女娃娃还好看呢!”

说着就想上手摸一把,徐冉冉小脑瓜子一缩,蹲回去了。

其他人来了兴趣,个个嚷道:“哪呢哪呢?我也看看!”

奈何徐州桥长得高大,垫着脚尖伸长脖子也只能看到乌黑发亮的发顶。

徐冉冉捂着小脸蛋,在篓筐里紧紧缩成一团,深怕被人看到了。

徐州桥笑着说:“这丫头怕生,等晚点再带她出来见见婶子们。”

这些婶子也是好奇,也并不是非看不可。像徐州桥这样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子的,连她们红旗生产队里都少见,这次徐家一家子回来,也算得上是生产队里的大新闻了。

双胞胎故意在众多婶子面前把身后装满好东西的篓筐放在地上,徐小四佯装甩甩发胀的双腿,一边做作地对几个婶子说:“哎哟,走这么久的路,可累死我们了,婶子们,有没有水啊?”

那几个婶子眼尖,看到篓筐里的布料和几罐麦乳精,顿时一阵惊呼:“小三,你们发达了?拿这么多好东西回来?”

徐小四:“……婶子,我是小四。”

“哦,小三,还没回答婶子呢,啥情况啊这是?这么多好东西。”

徐小四:……

另一个婶子这时才发现几人身上的新衣服,顿时惊了:“咋?徐老大,你还真发达了?这次回来还穿上新衣服了!得花不少钱吧?”

徐州桥让徐小四赶紧拎好箩筐,“没有的事,久不回来,总要带着孩子孝敬孝敬老人。”

这时还有人问:“徐家老大,我怎么听人说,你要娶新媳妇了?”

这话一出,周围人都兴致勃勃地看向徐州桥。

徐一倒是认出这人了。

这人是红旗生长队的媒人,地位和春婶差不多,他们附近几个生长队,是经常有人往来的,相互透露点什么消息一点也不出奇。

徐州桥只是笑笑,不顾几人蠢蠢欲动的好奇心,打了招呼便带着几兄弟离开了。

*

路上几兄弟有些忐忑,有人给他爹做媒这事,怎么就传出去了呢。

这事既然别人问起,那他们姥姥姥爷肯定也听到风声了,到时见面还不知道会是怎么样子呢。

好在没让几兄弟想太多,他们就来到一所房子前面。

正是苗家的房子。

苗家家底不算薄,在生长队里算得上是好人家了。

徐州桥带着几兄弟进了门,苗家的几个女娃娃就围了上来。

小娃娃最喜欢家里来客人,每次有客人来,总能蹭上些吃的,家里还能加餐。

年纪最大的苗春花朝屋里喊:“奶!是姑父回来了!!”

片刻后,就见两老急匆匆地从主屋走出来,因为激动,苗姥姥还差点被脚下的门槛绊倒。

待看到徐州桥姿势挺拔地站在门前,激动得嘴巴都抖起来了:“州桥,你回来——”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徐州桥身后一溜秋的几兄弟,顿时眼眶都红了,“你们、你们……”

徐一几兄弟齐声喊:“姥姥、姥爷!”

苗姥姥连声应道:“诶!诶!都是姥的好孩子。”

她上前揉着几个孩子的脸,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嘴里不住念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她擦擦眼角,转头朝一旁的女人道:“谷军媳妇,快去把家里养的鸡给杀了,这些孩子都回来了,走这么远的路,得好好补一下才行。”

谷军媳妇腼腆地点点头。

徐小四欢呼:“太好了,舅妈做的菜最好吃了。”

谷军媳妇高兴得抿嘴笑,“那我今晚做你爱吃的蘑菇炖鸡。”

徐小三嚷嚷:“舅妈偏心,我想吃酱油鸡!”

苗姥姥笑得眼睛都眯了,“都做都做。”

“那我把鸡分两半做。”

徐小三开心了,“好耶!舅妈真好!”

谷军媳妇笑眯了眼,身上的阴郁一扫而空。

自从嫁进苗家,谷军媳妇原本就害羞的性子在连生了三个女娃后,更腼腆了,平时好几天才开口说上一句话。??

可见这会谷军媳妇有多高兴。

红旗生产队要比大河生产队还要来得偏僻。

这边重男轻女思想尤为严重。

每家每户都以家里有男娃为荣。若是没有,就会被全队人明里暗里地瞧不起。

虽然苗家二老不像其他人那样生不出男娃就虐待自己媳妇,但也时时刻刻念着想让她继续生。

长期的压力导致她性子越来越沉默。

徐小二笑着说:“你们年纪比小五大,还没小五懂事呢,一回来就要吃姥姥的鸡。”

苗姥爷笑着说:“这有什么,小三想吃多少,我们都给做!”

徐小四:“……姥爷,我是小四。”

苗姥爷哈哈大笑,“好好好,小三小四都一样,都给做!”

两小子嘴巴想什么说什么,这么久没见,丝毫不生分,二老最喜欢这样的外孙。

苗姥姥和谷军媳妇忙着接过几兄弟身上的背筐。

苗姥姥嘴上埋冤道:“你们也真是,回来就回来,还拿什么东西,你们这么多人,哪里够吃……”

“老太婆,这都是孩子们的心意,你可别啰嗦。”苗姥爷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他吩咐苗春花去把苗谷军喊回来,这才去接徐州桥手上的篓筐。

手还没碰到背筐,赫然撞上一双乌溜溜又大又圆的眼睛,苗姥爷顿时吓了一跳。

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个白嫩嫩的肉团子。

“这、这是……”苗姥爷脑子有一瞬间的空白。

今天的徐冉冉绑了两根冲天辫,穿着红艳艳的碎花套服,小脸蛋被热得又粉又圆,乍然一看,就像一只大苹果。

徐州桥笑着回答:“爹,忘了跟你们说了,这次我们带了冉冉过来。”

苗姥姥一听,再也顾不得手上的东西,放下东西疾走过来看。

小丫头蹲坐在篓筐里,仰着和小脑袋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们。

只一眼,苗姥姥就看出了,这孩子长得和自己死去的三女儿一模一样。

猝不及防之下,苗姥姥的眼泪就这么掉了下来。

这是二老第一次见到徐冉冉,苗谷秀的死,始终是二老心中的痛,想到女儿走时他们都没能看上一眼,就忍不住悲从中来。

徐冉冉眨眨眼,有些无辜地看向徐州桥。

眼前两个老人好奇怪吖,眼泪说掉就掉,她也没做什么吖?

徐州桥把小人儿抱起来,“冉冉,叫姥姥姥爷。”

徐冉冉有些害怕,她紧紧缩在徐州桥怀里,小嘴抿着嘴,没开口。

苗姥爷有些失落,但没强求,他扯了一把失态的老伴,又怕吓到孩子,连忙说:“乖孩子,是不是姥爷姥姥吓到你了?不叫也没事,自己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苗姥姥回过神了,也附和道:“对对,看我,年纪大了越发经不住事,冉冉乖,姥姥就是太高兴了,别怕。”

徐冉冉大眼睛怔怔地看着二老。不知道为什么,眼前的两位老人,让她有种熟悉的感觉。

看着他们伤心的样子,胸口处也闷闷的。

她小小声开口:“姥爷、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