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

第042章

“防丢绳也不保险。你那会儿是人家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那些人贩子没有防备,现在大家伙都知道防丢绳,人贩子也知道, 万一人贩子手上带把刀……”

“娘,您这就是自己吓自己。这几年赵大人打击人贩子打的那么严, 咱们青阳县早就已经没什么人贩子了。”反正自那事之后, 钱有福就没再听说他们镇子上丢过孩子。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可也不能因噎废食吧?”钱有福嘟囔。

“啥?”周氏没听懂。

钱有德在边上贴心的帮着解释,“阿福的意思是不能因为怕噎死,就不吃饭。”

“这哪儿能一样?那饭是必须得吃的, 去县里可不是。”关键时候,周氏反应相当快, 反驳的也非常在点子上。

“可是娘,我真的想去。您就让爹带我跟哥哥去吧, 好不好?我保证不乱跑,全程带着防丢绳, 这次机会真的很难得。”钱有福抱着他娘胳膊眨巴着大眼睛撒娇。

周氏不吱声,她还是有些不放心。

钱有福眼见撒娇大法失败, 只能给他哥使眼色。

钱有德轻咳一声, 跟着一起加入劝说他娘行列:“娘,这次跟之前不一样,这次是赵大人亲自组织的, 县里对此事很慎重,到时候县学周围会有专门的衙差巡逻,不是随便什么人想进就能进去的。我们来去县城这一路上也会有衙差跟着, 夫子也会去, 到时候还会有很多其他同窗的长辈,安全上确实没什么好担忧的。”

周氏还是没吱声, 目光却在兄弟俩之间几次来回,最终周氏哼笑道,“我算是看出来了,敢情这事儿不是只阿福想去?阿德你也想去?”

钱有德摸摸鼻子点头,“娘,这真的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您想啊,要不是真的很重要,夫子怎么会为了这个连私塾里的课都暂时停了?”

这倒是,周氏心下点头,心里其实已然同意了这事,只是这两孩子联手‘对付’她,她总得叫两个孩子急上一急。

是以她嘴上并未松口,只是出门去镇子口请正要回山南村的赶牛车的大爷帮着给钱家那边带了句话。

钱有福原想着,他爹再快,怎么也得明天早上才能到,结果这天才将将黑呢,他爹就赶着牛车到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他三叔钱长鑫。“爹,三叔,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来了?娘,哥,爹跟三叔来了。”

钱有福一边把门打开,让他爹、他三叔把牛车赶进来,一边转头提醒正在收拾厨房的周氏跟正在房间里写大字的钱有德。

“不是说让你明早过来吗?”周氏擦着手从厨房里走出来,看到钱长林、钱长鑫,一边过来帮着腾地方让他们放牛,牛车,一边诧异的道。

钱长林无奈,“你让人带话回去,只说让我明早务必上镇子上来一趟,也没说具体啥事,娘一听,可不得着急?”

担心他们娘三有什么事,消息一传到,估摸着紧赶慢赶能赶在镇子关门前赶到镇上,他娘就让他赶紧驾着牛车过来了。

至于老三,那是他牛车都快出村了,被他爹硬塞过来的,说是万一有事,也能跟着搭把手。

周氏扶额,“这事是我的错”她想着这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清,就没提,哪曾想让家里人误会了。“你们还没吃饭吧?我给你们下碗面。”

“行。”

钱长林点头,带着钱长鑫把牛车安置好,又找了些吃的、弄了些水喂了牛,这才就着钱有福端过来的水、帕子洗了手脸坐下说事。

这事儿,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刚刚钱长林、钱长鑫喂牛、洗手的功夫,钱有福就小跟屁虫似的跟在两人身后,小嘴叭叭的已经把事情跟两人说了,包括周氏死活不同意的原因,还有兄弟俩对这次出门的巨大渴望和期待。

对此,钱长林、钱长鑫打心里其实并不觉得这是多大事,想去就去呗。不过媳妇(二嫂)之前差点亲眼目睹阿福被人贩子抱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能理解。

“要是二嫂实在放心不下,到时候我跟二哥一起去?”他哥一个人二嫂不放心,他跟二哥一起二嫂总该放心了吧?正好他也跟着去县里见识见识。

“有三弟一起跟着,当然再好不过。”

周氏本来心里就已经同意了,现在还多了一个人自然更没有反对的理由。

如此,钱有福总算得偿所愿,得以跟着他哥、他哥并小伙伴们一起第一次走出生活了六年的青山镇。

青山镇距离青阳县大约三十里,钱有福他们一行早上辰时不到就出发,约莫快午时,才终于走到县城。

等进了城,找到地方住下,钱有福小屁股,小腿已经被颠麻了。

小胖、阿继、钱有德几个也都跟他差不多,出门时,一群孩子还生龙活虎兴冲冲的,这会儿一个个都已经蔫了。

好在小孩子精力旺盛,只吃了点东西,喝了点热水,稍微休息了一会儿,钱有福几个便几乎满血复活了。

“好了,时辰也差不多了,咱们走吧。”

看着钱有福他们休息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袁夫子把这次来的孩子并跟来的家长集中到一起,带着大家伙往县学去。

“阿福,你看那边,那些是不是跟我们一样,也是来参加交流活动的?”

越靠近县学,遇到的跟他们一样的组合越多,一开始小胖他们还没怎么在意,等反应过来这些人跟自己一样,霎时兴奋起来。

有那长袖善舞的已经跟其他私塾的人聊上了。

连待会要给他们讲课的教谕姓宋,举人出身,前朝时给知府大人做过师爷都给扒出来了。简直比上辈子的狗仔还厉害。

“哥,你说这些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尤其像前朝的时候给知府大人做过师爷这种将近二十年前发生的比较私密的事,如果没有点关系,应该不能知道吧?

钱有德摇头,这个他也不清楚。

“他们怎么知道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消息,知道这个消息对你们来说是好事。”

牵着钱继走在钱有福兄弟俩旁边,听到兄弟俩对

话的钱昌荣捋了捋胡子笑着道。

“好事?为何?”为何知道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是好事?钱有福不解的看向钱昌荣。

钱继也抬起小脑袋满脸迷茫的看向他爹。

钱昌荣揉揉儿子小脑袋笑着提点,“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贫苦百姓出生的孩子明明走上了科举之路,也考上了秀才,依然生活拮据,顶天了只能在乡野做个穷酸秀才吗?”

“为什么?”钱有福、钱继几个下意识问道。

钱昌荣:“因为他们投路无门。”

投路无门?钱有福很快反应过来,“钱伯父的意思是……”知道了宋教谕有做师爷的经验,如果他们将来也能有幸中个秀才、举人想要给人做师爷,宋教谕可以成为这个门?

钱昌荣笑着点头。

钱有福震惊,没想到还可以这样。细想想好像又没错,如果有人想给人做师爷,请宋教谕传授传授经验,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说不定人家现在官场上还有认识的相关人士,如果他能帮着介绍介绍牵个线没准一个工作就来了。

这么一想,这位宋教谕的形象在钱有福心里立马拔高了两截。

而且经过今天这件事,钱有福也意识到一点,哪怕他有幸活了两辈子,在一些方面的能力依然非常不足,比如从人家的的对话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这种能力,他再练个几十年,可能都拍马赶不上钱伯父。

等到了第二天比赛的时候,看到那些也就比他大不了多少的真正古代孩童,诗做的一点不比他寒暑不辍两天一首练出来的差,字写的甩自己两条街不止,骑马、射箭样样出彩,能弹出堪比艺术家水平的美妙好听琴曲,画出那么好的画作。

钱有福这种想法就愈发强烈——他真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人,哪怕侥幸活了两辈子,他依然也只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比如算学(这个得益于上辈子十多年数学基础打得好),比如作诗(这个是他三年五百多首诗一点点磨出来的)比一般人稍微强一点的普通人而已。

“老祖宗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诚不欺我。”

小胖、阿继连连点头,这次他们真的是见世面了。“阿福,回去以后我们一定要更努力。等下次我们也能参加比赛的时候,亮瞎他们的眼。”

“还有下次?”钱有福诧异,他以为就这一次呢。

“当然,我已经问了,夫子说,这是第一次,往后还会有的。”

这次,他们私塾在所有私塾里表现虽然也还算可以,却不算极好那一拨,等下一次,他们上场的时候一定能拿个更好的成绩,小胖握拳。

钱有福、钱继连连附和点头。

旁边袁夫子听到钱有福三人对话,捋着胡子满意点头。

很好,有他们这话,他这次不惜停课,带他们过来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就是阿毅那边,不知道是不是又是受他那有些邪乎的气运影响,连着两天,竟然都没能跟宋教谕甚至任何一位训导单独说上句话,看来他之前想要阿毅在县学拜个师傅,留在县学念书的想法,是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