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

第036章

“哥, 这个给你,剩下这些纸也都给你用。”

考甲等得来的一刀纸,钱有福拿出一半, 请他娘给他裁剪了下,用针线给他钉成了两个巴掌大, 可以放在他的小挎包里, 随时拿出来记录的小本子,他跟他哥一人一个,剩下的, 钱有福也全都一股脑拿给了钱有德。

钱有德看着摆在面前小本子并一沓竹纸,笑着道, “阿福不自己留着用吗?再过两年你就也能用上了。”

钱有福摇头,“不用, 哥你也说了,还有两年我才能用上, 到时候,我肯定又得了一堆了。”

钱有德挑眉:“这么自信?”

“那当然。”钱有福小胸脯一挺, 自信的道。

行, 你可以,“那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钱有德指了指面前有点像装订好的书的小本子道。

“这个啊,是用来记录写诗灵感的。”

“记录写诗灵感?”

“对啊, 写诗嘛跟写文章一样肯定是有感而发才好,有灵感的时候当然要及时记下来。”他上辈子一直这么干,很管用, “哥, 你也试试?”

钱有德摇头,“我就不用了吧?再说也不方便。”

这时候可不比现代用的签字笔, 小小一只,往哪儿一塞都方便。这个时代要写个什么东西,笔墨纸砚少了一样都不成。

“方便的,怎么会不方便?这个不需要笔墨,用烧过的棍子就行了,那个就能记,用炭也行。”

看他哥不信,钱有福哒哒哒跑去厨房找了根一头烧过的细木条,让他娘帮他简单削了一下,拿回来在本子的第一页写了大大的一个‘詩’字给他哥看。“哥,你看,就这样写就行,很清楚。”

还真行?钱有德从钱有福手里接了木条过来试了试,确实可以写,就是“这根木条有点粗了,我们手小,有点拿不住。下次爹再送柴过来,让爹找点细木条,可能会好点。”

钱有福点头,“哥,你说我第一首诗给夫子写什么好?”

“你知道诗怎么写吗?”夫子都还没教呢。

“知道啊”老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zou(一声),他《千家诗》背的都差不多一半了,怎么也能zou(一声)出来一首吧?

“行,那你写吧。”钱有德虽然心里并不看好钱有福写诗,却还是鼓励了两句。

钱有福得了他哥的鼓励,鼓着腮帮子,翻开《千家诗》,在里面找了一首最简单的《春晓》就呼哧呼哧仿写了起来。

人家孟浩然写《春晓》写的是春季,现在是夏天,钱有福想想就给改成了《夏晓》,想到这几天睡觉的时候一直有蚊子在他耳边嗡嗡嗡,钱有福上来就是一句‘镇上蚊子多,夜里老咬我’,想想好像不够文艺,又咬着木条后端,涂涂改改,改了差不多有两刻钟,期间换了不知道多少字,最后总算改成了,‘镇上多蚊虫,夜夜扰我梦’。

“这两句写的还不错,后面两句你准备怎么写?”钱有德看弟弟一会儿在本子上涂一道,一会儿在本子上涂一道,好奇的过来查看。

看清钱有福本子上写的那两句,钱有德眼睛一亮,没想到他弟小小年纪竟然还真有些作诗天赋,这写的比他第一次写的可厉害多了。

“后面?”钱有福情不自禁又咬了咬木条后端摇头,“后面我还在想,还没想好。我想写奶奶给我送金银花、薄荷,还有艾草,可是我不知道这些话放到诗里应该怎么说。要不就‘奶送药草来,替我驱蚊虫’”?

钱有福先记下来然后扭头问他哥,“后面这两句会不会太通俗口语了?”

“会”钱有德重重点头。岂止通俗口语啊,简直太通俗口语了。

“行吧,那我回头再想想。”今天就先到这吧,头疼。“哥,你准备写首什么诗?”他之前可是跟他哥说好了,他写,他哥也要跟他一起写。

钱有德:“我?我准备先从四季各种花开始写。夫子说童子试、秀才试作诗,考官最喜欢考的就是各种花花草草还有日月星之类的,让我们作诗的时候,多做几首这方面的,回头从中挑出好的,再好好修改,说不好等将来考府试、院试能用上。”

这就跟上辈子语文背范文差不多吧,只不过不同的是这里的范文是自己写的,经历过无数次修改,跟一开始自己写的那首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而已。

钱有福心下点头,果然不管古今,有些事情都是共通的。可惜上辈子,他没领会到语文老师的好意,只觉得不管是背范文还是改自己的作业都非常麻烦,一直坚持每次考试都临场发挥。结果就是他每次考试作文都非常新,也都得不到特别高的分。

再来一次,钱有福决定还是乖乖按着夫子说得来,努力让自己将来有一天,能用上这个小本子上面的东西。

这么一想,钱有福立时觉得他之前选题材的时候选错了,他就应该跟他哥一样挑个什么花或者仿照《静夜思》来写,说不定,还能写的比这首又顺又好。

“那你怎么不重写?反正明天才要交给夫子不是吗?”又不是没有时间。

翌日到私塾跟小伙伴说起这事,赵云祥奇怪的问。

钱有福挠头: …… 说的好有道理,可是他还真的就没想到还能再写一首,真奇怪。

“其实你还是懒,不想写。阿福,你就承认吧?哈哈”小胖一点不客气的嘲笑。

钱有福想反驳,细想想,又觉得小胖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不是说他念书懒,他背书背的很勤快,早晚从来都没歇过,而是说,在对待写诗这件事上,自己好像确实有点懒。

昨天回去也就花了两刻多钟写诗,写完了,就没再管了。从昨晚把他的小本子收到挎包里,到现在就没拿出来过。钱有福托着下巴沉思。

“钱有福、杨铁柱(小胖),你们俩出来一下,夫子叫你们。”

“夫子叫我们?”钱有福疑惑的跟小胖对视一眼,小胖眼里也全是茫然。

不过虽然心下疑惑,钱有福还是跟小胖一起去了夫子那边。

“爹,娘。你们怎么来了?”

看到钱长林跟周氏,钱有福第一反应是不是自己在私塾里犯了什么错被叫了家长。

小胖

也差不多,甚至这小子比他还不如,看到他爹,整个人都快哭了,“爹,娘,我没犯错,我在私塾里可乖了,真的。”

“知道知道”,小胖爹娘哭笑不得,“夫子叫你们过来,不是你们犯错,是把你们叫过来,正式拜师。”

“正式拜师?什么正式拜师?”不是已经都入学了吗?还拜什么师?钱有福一脸茫然。

钱长林揉揉钱有福小脑袋轻笑,“你就没注意到你到袁夫子这来念书,少了一步?你们没拜孔老爷像。”

“啊?哦,好像是。”不说他都忘了,这个时代读书人开始念书确实好像都是要拜孔圣人像的。他之前还以为袁夫子这不用拜呢,敢情不是不需要拜,而是,没有一开始就安排?这是担心他们小,坚持不下来?所以给他们定了考察期,然后现在是考察期过了?

就是这样,钱长林点头。

行吧,谁让他们确实小呢,袁夫子有这样的顾虑其实也能理解。

那就拜吧,钱有福跟小胖由大人帮着整理了衣服之后,一起懵懵懂懂的按着大人的要求开始走流程。

先是夫子请出圣人像,然后钱有福跟小胖一起在夫子的教导下,两掌叠放、掌心朝内、左手放在右手外,朝孔子像鞠躬行礼。然后再拜袁夫子,送上寓意着早日高中、鸿运高照的红枣、红豆等物。

袁夫子意思意思说上一些训诫、劝勉的话,最后再用朱砂在钱有福跟小胖额头正中位置点上一颗寓意开智的朱砂痣。这个拜师流程就结束了。

“哎呀,这么巧,你们也都在啊。”

钱有福他们这边刚点完朱砂痣,钱昌荣、袁氏就带着钱继跟在一个二十岁左右跟袁夫子长得有点像的青年人身后从外面走了进来。

“钱老哥/钱老弟、杨老弟”

“干爹、干娘、阿福、小胖/阿继”

看到彼此,两边都很是意外,没想到这竟然也能撞上。

两边一寒暄,得知钱有福他们刚刚拜完师,都很是遗憾。“早知道今天阿福、小胖正式拜师,我们就带着阿继早点过来了。这样三个孩子还能一起。”

“谁说不是呢?”多好的缘分啊,小胖娘感慨。

“二哥,要不,阿继,今天就也一起把师拜了吧?有阿福跟小胖他们在,阿继一定能坚持下去的,以后三个孩子说不定还能传出个佳话呢。”袁氏看着自家儿子,又看看钱有福跟小胖,突然朝袁夫子笑着开口道。

袁夫子看看三个孩子,想了想捋了捋胡子点点头,“不过先说好,如果阿继在这受不得约束,还是要给你们送回去。”

说完,袁夫子让青年先去给丙班上课,然后他抓紧时间给钱继走拜师流程。

拜师礼在这个时代其实是挺严肃的一件事,刚刚身处其中,钱有福跟个木头人一样,大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注意力都在大人的口令上还没什么感觉,此时旁观钱继拜师过程,看到钱继拜师时,他爹他娘他们的表情,钱有福这才有些体会到一个读书人、读书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