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开了又关的门
他们不停地开门关门,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他们不停地找寻对方,找着了又分手,分手后再继续寻找。
《又寂寞又美好》
很多人评论王家卫的电影,比如《花样年华》,比如《东邪西毒》,比如《重庆森林》,都说他的电影里充斥着很强烈、很鲜明的找寻色彩。一直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不喜欢自己的思想被过多影评者左右,依我自己所想,王家卫的电影之所以能吸引受众,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寻着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着和大家一样的情感,或孤独、或矛盾、或飘忽不定、或无所事事、或百无聊赖……
喜欢几米也是这样,因为几米一直寻着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和最简单的语言,表达着每个人都切实感受着的情绪,毫不做作。
比较来,比较去,王家卫和几米就被我强硬的联系在一起,然后我便从《重庆森林》、《2046》联系到《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以字或旁白为依托,王家卫用运动的影像,几米用静止的图画,在不约而同中不谋而合。于是,他们的作品字我内心开始激烈碰撞,蠢蠢欲动……
想把自己内心的激动说明白,《又寂寞又美好》中的这段字十分合宜。
“他们不停的开门关门,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他们不停的找寻对方,找着了又分手,然后继续找寻。”这是几米的原话,可怎么听着都像《东邪西毒》或《花样年华》的旁白。几米和王家卫,王家卫和几米是这般的相似、相同、相近!
《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和梁朝伟饰演的角色,面对对方,总在各自的挣扎中,一次次放弃可能向对方敞开心灵,接受对方的机会,最后他们注定在孤独对望中,走回自己原本不幸的生活。寻着他们内心的情感走去,他们一路走得都很孤独,而在一次次理性的选择过后,他们再度重拾了自己的孤独,再度期望寻找到一米阳光的安慰。不停地寻找中,他们不停地错过,最终依然在昏黄的灯下品味孤独……
《东邪西毒》里的黄药师,通过每一次在酒醉中酣睡,在酒醒中忘却的方式,在内心里不住地走走停停,却根本没有想过如何抵消孤独。可以说,属于他的门,在他心里,总在不停歇地开着、关着,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左右开与关的勇气,却一直在逃避中度日……
难言的孤独,难懂的忧伤。
读过一篇很有哲理的章,名字忘了,好像是亚里士多德对其弟子的训诫。亚里士多德让弟子沿着麦田,从头到尾一直走下去。他告诉弟子,这一路,他需要找到果实最饱满的麦穗,如果找不到就继续前行,但绝不能回头。
在终点,弟子两手空空,不知所措。亚里士多德会意地说,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每走一步都能发现麦田里不乏饱满的果实,只是在走的过程中,我们都觉得路还长,所以都抱着前面还会有更多更饱满的果实的想法,一直往前走。
在不间断的得到与放弃中,走到终点,最终,人的手里依然空空如也。这就好比人生中对自己另一半的寻觅,总是在不停地寻找中前行,本来可以拥有,却因为前方的**,最终选择放弃,然后再度前行,如此往复……
无论是几米还是王家卫,在他们的作品里,自己酿就的孤独,自己选择的忧伤总在无奈中让人叹息,而后又在发人深省中留给人丝丝安慰。
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事实上,无论对于哪种情感,我们这样一帮本性矛盾的人,在受到越来越多外界**的时候,都难免以变本加厉的状态呈现得近乎疯狂。
面对世事的难料和人生的无奈,我们都很悲伤,甚至陷入到绝望孤独的境地。但我们毕竟是人,一种优于自然界任何一种生物存活的高级动物。所以,我们必须在一次次品味到的孤独中,学着成长,找到掌握那扇总在不停地,开了又关的门的秘诀,思考着,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