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12看能懂的电影

看了一场看不懂的电影,四处张望,发现别人专注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独是什么。

《听几米唱歌》

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湘夫人的一本书:《点一支烟燃烧孤独》。“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烟’”。孤独地站碎树影的时候,点燃一支烟,燃烧孤独,这是湘夫人的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排解方式,湘夫人以烟为伴,在带有“烟韵”的字中,抒写着理想与现实间那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很喜欢在她的字中,感受那份绝妙的意境,却很难理解她对烟的感情。直到有一天,当我再度低着头,边回想童年的点滴,边顺着小路走向卖风车的老爷爷,我才突然明白: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怀,只是在久远的时光中,展现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难过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童年那些和树有关的,上蹿下跳的日子,但我很少同别人讲,因为我觉得那种感情属于自己,别人或许很难理解;孤单的时候,我时常想起那只和我一同成长,一同在胡同口的细沙堆边玩耍的猫咪,但我很难和别人说明白我为何如此喜欢猫,因为那段属于我的,等待成长中的岁月,或许别人并不能深刻感受。

生活中,为了不至于孤独,我们总在找寻着自己习惯的,生存或排解的方式;为了不至于孤独,我们可能一直在做很多人所不做的事。但是,为了不被当作异类,为了不被人投以莫名或鄙夷的目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警醒后,在挣扎中,无奈地放弃了原本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们开始盲从,我们开始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从众的生活最符合人类的社会属性。

音乐厅。一场音乐会。尽管坐在像蚂蚁一样成群结队,不断攒动的人流中,我渺小的微不足道。可我依然在随着别人的呼喊而呼喊,伴着别人的舞动而舞动,听者别人的哭声而大哭,望着别人的笑容而挤出僵硬的微笑。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听清楚歌手所唱的歌词,我也根本不懂这首歌到底蕴涵着怎样的情愫。我只知道有人要晕倒了,我上前去扶,却被骤然清醒的他们拥抱,然后我便在逢场作戏一般的尴尬中,用双手拍了拍别人的肩和背,莫名地流出了眼泪。

运动场,一场激烈的比赛。尽管坐在看台上,我完全可以将一切置身在外,塞上耳塞听我的音乐。可当看到身边大喊加油的啦啦队,以及用尽千班武艺表达自身无限**的同仁,我还是镇定地加入到时时发出阵阵咆哮的队伍中,呐喊、助威、欢呼,我感觉自己的举止异常机械。其实,我真的感觉这场比赛很无趣;其实,我真的很想说,可不可以让我上去打一场比赛,我也很喜欢打球,喜欢那种运动的感觉。

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喧闹、沸腾,人很多,很拥挤,稍不留神就会被挤得跌跌撞撞。而我,却明显嗅到了孤独的味道。一切,于我都在索然无味中。就像朱自清说的,热闹是他们的。那一刻,我露出了苦涩的微笑。

就在这一刻,我仿佛看到自己置身在电影院中,正在四处张望……自己能懂得电影,人才不至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