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寂寞还有几米

10最初的色彩

我几乎已不复记忆,当初究竟是因为一幅感人的画面,或是天空缤纷的色彩,或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广告插图,诱发出我内心的创作动力,让我再度开始提笔作画。

我只记得,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每天不停地画了又画,没有任何目的,只单纯地喜欢画画罢了。

我就这样一画画了二十年,画出了我意想之外的丰饶人生。

我真想重新回到,那令我重燃创作**的魔幻时刻……

当时是怎样开始重新画画的呢?

《又寂寞又美好》

那个在街中心形成的十字路口于我很熟悉。路口南边有一个报刊亭,路口东边有一个街心花园,路口北边有一座学校,路口西边通向我的家。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不过相隔一百余米,我却走了十年,还依然觉得从未真正走完过一次。这个普通的路口是我所有记忆的承载者,更是我所有梦想的见证者、支撑者。

十年……

十年前,喜欢在报刊亭里看《读者》,翻《青年摘》,喜欢往街心花园的邮筒里放投稿信,喜欢在学校门口的传达室找回信,喜欢看紧挨着传达室的超市的落地玻璃,喜欢感受一年四季中,总能在午后被落地窗反射出的灿烂的阳光。一切都充满了小资情调,但周遭却并没有奢侈的味道,简单、质朴、安静、轻松。

每天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郭敬明的字总是让我在淡然的忧伤中,找寻到一种落寞的繁华。然后就开始遐想,将自己完全置身在书中人物所处的环境里。

咖啡或茶,浓郁的香气伴着升腾的热气,遮住冬日的寒冷;落地窗边,和暖的阳光,淡淡的倾洒在发端;淡紫色的书写纸,黑色的墨迹,一行行渗透着平静或热烈的情绪。窗外,人流攒动。熙攘中越发喧嚣的景象却让我感到内心越发的平静。

课堂,偌大的阶梯教室空空荡荡,记笔记的学生散落在各个角落里;讲台上,富态的老教授在宽阔的黑板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矮小,眼镜却像变异了一样给人一种硕大无比的感觉。他总是习惯性地将两手按在讲桌上,微微低着头。于是,他那早已形成“盆地”景致的荒芜头顶,就在外面一圈又一圈的花白头发中,像地理老师讲的盘旋的大气旋一样,从中心向外扩张,显得分外眩晕。

空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四个人组成的空间里,和生活有关的家当一应俱全。有人窝在**变换着姿势看电视;有人伏在书桌上悄无声息地翻动书页;有人塞着耳塞,听着音乐,趴在阳台上看楼下的风景;有人在电脑前,眉头紧皱,专注地玩着游戏。同吃同住,嬉笑怒骂,偶尔来一次“窝里斗”,然后再一同去疯狂地“搓”一顿,顺便去ktv里“**”一下,日子就在抱着被子,在顺着楼梯爬上爬下的过程中流逝……

工作,朝九晚五,快节奏,无变化。高素质的人群在清幽的环境中,在各自的舞台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演绎着自己的角色,诠释着属于自己的行业内涵,或优或精干。

如白驹过隙的时光就在遐想中逃走,没有留下任何罅隙供人探究。曾经不止一次暗自诅咒将汽笛按得“震耳欲聋”的司机叔叔;曾经不止一次在不懈中,对站在自己面前,明明是着急上班却又因为要送宝贝儿子上学,所以不得不加快车速,不幸被自己撞到的摩托车阿姨充满质疑;曾经不止一次气愤地咬着嘴唇,望着紧紧扒在公交车门边,试图挤进车厢的年轻女孩无可奈何……

正所谓一切都是有缘由的,遐想的东西总归离不开现实,但遐想的东西又都是现实中所有美好事物的汇聚品,遐想很多时候又都超越现实,甚至可以超越上千倍,上万倍。

喜欢看书,喜欢写字,想拥有一个舒适、安静,阳光灿烂的空间。习惯在书中获得慰藉,习惯用字表达心声。后来,喜欢逐渐变成了习惯,习惯的让自己更加喜欢自己所喜欢的,成了爱好。再后来,喜欢的习惯在坚持中一发不可收拾,在一发不可收拾中出现了属于自己某一阶段的“小有所成”。

沿着喜欢的,习惯的而又似乎成为擅长的路走了很多年。

十年后。

当年遐想的东西在坚持中似乎或多或少,或完整或部分的都成了现实。如今,再不会因为陷入深深的遐想而被汽笛声吓得手忙脚乱,再不会讨厌送孩子上学的阿姨,也再不会曲解在早高峰中挤车的女孩。内心依然平静,但平静的方式却发生了变化。

当曾经的偶然成为刻意,当所有的习惯让自己选择了坚持,当坚持后出现了短暂的收获,当收获累积为所谓的成就,简单中便衍生出了庞杂,在自由自在中疯狂执着的惬意,就变成了被模式束缚的焦虑。不减充实,不少膜拜,太多意外与惊喜;少了青涩,少了稚嫩,少了太多新鲜。

坚持了,拥有了,天随人愿中却有点事与愿违;快乐了,富足了,灯红酒绿中却有点强颜欢笑。清醒了,才发现,原来太多东西都与梦想无关,与己无关,与初衷相悖,却说不出也问不出个为什么!

他日思来路,只剩下怀念,无边无尽的怀念,不敢说遗憾。

人真的很奇怪,每个人都在梦想未来,却又似乎又都想回到过去。其实,无论倾心于过去还是未来,归根结底还是对当下不满意。郁闷的是,人必须活在当下,而过去又都是从现在中走过的,一分一秒都未停歇。亦或许,每个人都会很怀念最初的感觉。

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一直就很奇怪这句话为什么会在《名贤集》里出现。虽然现在也不是想得很清楚,但大致感觉,这确是作为一种有深度的思考在这里出现的。

十年是一段不长也不短的年岁。现在想来,本能的发觉,或许当年制造声音将自己拉回现实的司机大叔是对的。又忽然觉得,当年那个身为母亲的阿姨和漂亮女孩的无奈,自己也体会颇深了。这一刻,依然年轻的我,很想再一次展开遐想,希望自己的头脑里可以充斥更多的遐想。可突然,我又犹豫了。

我到底该不该继续我的下一个遐想,我究竟该专心走路,还是平复那霎时被扰乱的思绪,去坚持我的遐想?我还想知道,还想追忆,十年前的我,到底是怎样开始我的遐想的?那时的我,在开始遐想的时候,又是个怎样的状态……

羽翼未丰的翅膀惦记着飞翔,展翅翱翔了却惦记着回归。那个熟悉的十字路口,我始终没能够真正的穿越。

又寂寞又美好,非常美丽非常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