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做孩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又下雪了,整整一个下午弥漫不停,临近下班这会儿,下得更大了。对于出生在北方并常年居住生活在这里的我来说,知道这场大雪势必会让下班高峰期间的马路严重地交通阻塞,一辆辆汽车如同蜗行,各种擦碰、追尾事故也该频频发生,想要交通畅通一些,至少要高峰两个小时之后。下班时间早就过了,我也早就有了饿意,但我仍旧坐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地玩着电脑游戏,因为这个时候回家,也只是将自己陷在路上的车里,和交通畅通些再回家的到家时间应该近同。
等待让时针的滴答声变成煎熬的雷鸣。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从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马路上的汽车仍旧排着长龙,良久才向前挪一挪,我只能继续等。这时,移民马来西亚的朋友打来电话。朋友是在结婚后移民去的马来西亚,因为很少回中国,经常通过电话联系,了解家乡的一些变化。寒暄中,当朋友听说我因为下雪而不得不推迟回家后,立刻叫她6岁的女儿和我通电话,让我对她女儿描述一下下雪的情景,因为朋友的女儿从没见过雪,非常向往看到雪。
朋友女儿的中虽然说得不太流畅,但并不影响交流。当我将雪后世界变身银装素裹的情景描述一番后,朋友的女儿兴奋地喊叫着:“你那里的小朋友真幸福啊!他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我怔呆在朋友女儿的艳羡声中。同样的雪,在我的眼里,成为滞缓我回家的罪魁祸首,在一个6岁孩子的眼里,却是开启童话王国的钥匙。那么,是什么让我丢失了剔透纯净的快乐,而只看到了烦恼?
我之所以觉得这场雪十分厌恶,无非是因其影响、阻滞了我回家。
原来,一个事物的美丽或丑恶,是依据其带给我们的利害来定义的。影响、伤害了我们的利益,就是坏的、恶的,顺应、提升了我们的利益,就是好的、美的。我们的快乐或忧伤也常常因此而左右。
懂得了这个概念,我们似乎就可以掌控美丽或丑恶,掌控快乐或忧伤想要美丽和快乐多一些,只要做到少一些利欲心,多一些欣赏心就可以。
这不应该是自欺欺人的愚笨,也不应该只是情操与境界,更应该是一种人生智慧。
欲求的人生,自然会计较得失,苦乐荣辱。而长长的一生,总会有一些艰难、挫折、伤害是绕不过去的,当利益遭受影响或损害时,难免不烦恼、伤感,甚至憎恨。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哀号、悲叹、憎恨不仅无法改变生活的姿态,还会给其增加沉重。
既然生活不会因艰难、挫折、伤害停下不前,为什么不学会去欣赏呢!
失恋的时候,痛苦无非是因为爱和温暖的折断,如果尝试着将痛苦翻转,会在背面发现曾经的爱和温暖,这个时候是不是该感恩,曾经爱过,以及这份爱带来的温暖呢;失败的时候,沮丧无非是因为梦和渴求未能实现,如果尝试着将沮丧翻转,会在背面发现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这个时候是不是应喜悦意外收获的练达与成熟呢……
将欲求翻转成欣赏,就可以在苦涩中提炼出甜润,在挫折中挖掘出喜悦。甜润和喜悦不仅可以让我们减少苦闷与烦恼,还能够帮我们更轻盈地前行。
欣赏心的要素是少不了积极、明媚与纯净的。这些,需要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点滴积累与打磨。如果一定要找一条捷径的话,过滤掉利欲与苛求或许是一条。
希望,下雪时,你是孩子。
快乐提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并以得到赏识为满足。”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而我们首先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会先去懂得欣赏别人。
欣赏他人始终是一种真正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于一个人“心中有光”,有一颗仁慈、宽容、博爱之心,有一份热诚、坦荡、无私之情。一个人懂得欣赏,才能感受幸福,心情才能阳光。
培根的话是最经典的注解:“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