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事成
经历了刺杀事件后, 几乎所有人都筋疲力尽了,除了个别宫殿还留有余灯外,整个楚国的宫殿都处于一种诡异的寂静中。
王姬寝宫的偏殿还点着灯, 当然,在楚国宫殿发生了这样的大事, 王姬大人当然要考虑怎么惩处刺客,以儆效尤了。
时下最兴的刑法就是车裂, 又或者凌迟,在抓到刺客后, 大家都不再关心这个刺客了, 因为她的下场一定很惨。
可与其他人想像的不同的是, 原本应当被锁上脚拷手拷扔入大牢中的那个侍女刺客,此时受到的待遇却宛如上宾, 她面前的茶, 都是最上等的炒茶。
“芸姨辛苦了,本该过着平静的日子, 却愿为我冒这么大的险。”南信站了起来, 向琉璃鞠了一躬。
琉璃是她还在服侍黎夫人时的名字, 后来为了隐姓埋名,她改了名字叫芸娘。
“公子言重了,这些都是芸娘该做的。”芸娘赶紧站了起来,因为身体有伤, 她还踉跄了一下,南信与九瑄赶紧扶住她。
她激动地看着南信,“只要公子能为娘娘报仇, 只要公子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就算让芸娘去死, 芸娘也甘之如饴!”
“芸姨不要这么说,如果没有您,我早就没命了,又怎么能平安活到现在,您就是我的亲人,往后您一定要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南信赶紧扶着芸娘的手道。
原来芸娘之前在宴会上说的话并不全是真的!当年燕国公根本就没有事先把南信接出来,他根本就不想要这个留着黎家血液的孩子!
当时芸娘这么说,其实是为了诈荑夫人,想要弄清那场火,那个阴谋,燕国公到底有没有参与。没成想,燕国公竟然真的这么狠。
当年是黎夫人察觉到火势,拼命让芸娘带着南信逃了出去,但因为察觉到危机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没法做出更多的布置。
因为现场没有发现孩子的尸体,虽然燕国公对外宣称夫人跟孩子都已被火烧死,但他心里也清楚,孩子逃出去了,所以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在派人找南信的踪迹。
芸娘把孩子养到十三四岁后,因为差点被燕国公的人发现,所以迫于无奈之下,只能跟孩子分开。后来在九瑄的帮助下,芸娘终于被找了回来。
“谢谢王姬大人的帮助,王姬大人的大恩大德奴婢无以为报……”说着,芸娘就要给九瑄跪下。
芸娘是在帮南信,也是在帮楚国,九瑄当然不想受这个大礼。
她把芸娘扶起来,“放心,好戏还在后头。”她笑着跟芸娘说,“本宫已经找了一个死刑犯替你,后面你看戏就好。”
第二天,那个刺客就被处死了(另一个死刑犯,这是楚国的地盘),而燕国的又一使者,也过来了。
这次过来的是燕国的王左大夫,燕国对这件事不可谓不重视。
“王姬大人,那个刺客所讲的完全是无稽之谈,她就是嫉妒燕国公夫人,所以才胡言乱讲。”王左大夫对着九瑄,一脸义愤填膺地说。
“世人都爱惜性命,更何况是十几年的寻找,”九瑄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笑了,“成王败寇,本宫对燕国公的家事并不在乎,大家只是好奇,燕国的公子信,是真的死了吗?”
刺杀事件就像一块大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给燕国国内造成了大动**,黎家跟其他世家在如今的燕国公争上位时没少出力,却被卸磨杀驴落得个如此惨烈的下场。
那个刺客所说的话一经传到燕国,几乎所有的世家都联合起来。烂船也有三分钉,更何况这些年黎家一直默默蛰伏,这件事一爆出,如果燕国公没法妥善安排,黎家也就离反不远了。
世家是燕国最重要的势力之一,此时又面临着周王室的围剿,燕国公也并不得民心,做的事也有失人德,在这外忧内患之下,也不知道燕国公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见楚国王姬如此说,王左大夫脸上也留下了汗珠。事到如今,到底是燕国公联合荑夫人杀妻杀子,还是荑夫人杀原配夫人,公子信侥幸逃出,已经到了要二选一的地步了。
王左大夫长叹一声,不禁“掩面痛哭”起来。“燕楚乃联袂之国,既然王姬大人问起,那王某也不再隐瞒了。”
“当年火灾后,燕国公大人悲痛欲绝,命人搜寻现场,却只寻得黎夫人的尸体,却不见了公子信的踪迹。”王左大夫哽咽地说,“为了不让人趁机伤害公子信,国公大人只好对外宣称公子信也被烧死了。”
“燕国公大人并不知道这场火灾的真相,在查出真相后,国公大人定会严惩罪人!”王左大夫义正言辞地说。至于什么时候查出真相,那就要看老天爷了。
“但这些年来,国公大人一直在挂念着,寻找着公子信啊。”王左大夫又是哭着向九瑄行了礼,“还望楚国也能助燕国一臂之力,如若能找到公子信,燕国必定献上大礼!”
事到如今,只有找到公子信,燕国公才能洗脱身上“杀妻”的名声。毕竟,按照刺客所讲,燕国公为了烧死他的原配夫人,是提前派人把公子信抓走的。
只有找公子信,才能证明燕国公并没有“抓走”公子信,从而证明燕国公并没有参与此事。
所以现在,最想找到公子信的人,便是燕国公。公子信出现在其他任何时候,都会遭到燕国公防不胜防的‘杀害’,只有现在这个时候不会。
“当然,王左大夫多礼。”看来燕国公终于顶不住压力,要承认公子信流落在外了。而这,正好是九瑄要演这么一出戏最主要的原因。
燕国公承认后,南信便会跟黎家联系,光明正大地回燕国继承他本该应得的一切。
“王姬大人,这次臣过来,还是因为燕楚联盟一事,”见楚国王姬没有再追问下去,王左大夫赶紧提出了这次过来最重要的原因,“您看周王室的战书已经下了......”周王室就要打过来了,燕国当然要抓紧促进联盟一事。
于是,没过几天,两个消息飞满全天下。一是燕国终于把公子信找到了,并在黎家等势力的压力以及全天下的舆论下承认了其继承人的地位。
二就是燕国,楚国终于联盟,战争要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