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做刘禅

第488章 暗流涌动

伐吴之战大获全胜,对于大汉的君臣百姓来说,这个新年,注定是个不同的新年。

正月十五,各郡县的治所,新贴的征兵榜文让人无比兴奋,前往应征者络绎不绝。

“兵者,国之大事也。”陆逊啧啧赞道:“尚武的大秦能一统六国,先汉武皇帝北击匈奴出漠北,也是因为尚武。今,大汉之君臣百姓人人尚武,汉室可兴也。”

“陆兄所言甚是!孙权治下,民不聊生,人人逃避兵役,纵然吴国良将如云,麾下却无强兵,焉能不败?”

“若不是亲眼所见,全某也不会相信。”全琮一脸懵逼地盯着治所外,不解地说道:“为了争抢当兵的名额,大打出手者,贿赂官员者比比皆是,简直就是奇迹。”

“大汉的征兵竟然是这副模样,简直难以置信。”朱然也欣喜地说道:“司马懿、满宠或邓艾若是知道,恐怕得瑟瑟发抖啊!若我也能带这样的兵,何愁不能大胜魏国?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父亲,明日我等去往成都复命,依你之见,咱能封个什么将军?不会就封个校尉吧?”施绩满脸期待地问道。

“我常年败于姜维,能封个校尉也是不错。”朱然满不在乎地说道:“校尉又如何?能带领这样的兵上战场,升官加爵,不过弹指之间。”

“陆兄,诸葛兄,依你之见,明日能封个什么官?你们可是丞相和大将军啊,陛下不可能只给个校尉吧?”吾粲狐疑地猜测道。

陆逊笑了笑,满不在乎地说道:“陆某数败于姜维,又是降将,只要能领兵杀敌,我不介意做个校尉。”

“陆兄,应该不至于吧?鲁淑、顾谭、顾承也是降将,但鲁淑已被封了水军左都督,顾氏兄弟也封了四安将军,陆兄绝不可能只封个校尉!”

“无所谓。只要能领兵伐魏,就算封个校尉,有这样的兵,一个营足以建功立业。”陆逊自信地说着,估算时间后说道:“今夜,成都城的华凤楼,有一场《霸王别姬》上演,这可是好戏,我等绝不能错过。”

听闻陆逊又要去看戏,朱然和胡综等人兴致全无,怏怏地往一家火锅店而去。

次日,成都,崇德殿,除了部分留守军中的将领外,满朝文武汇于一堂,前来复命的十几个将领面色凝重,心头五味杂陈,全都对今日的册封充满期待。

“我大汉再添数十良将,兵强马壮,国库充盈,民心思战。朕与大将军商议之后,特于今日册封新将,壮国威,振军威,择机北伐,以安天下。”

刘闪说罢,两名内侍手托圣旨,孙玄朗声念道:“大汉皇帝告曰:前吴国左丞相陆逊,足智多谋,博学多才。石亭一战,以寡敌众,大破曹军,特封二品辅汉将军,华亭侯,假节,位视三公。”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陆逊领旨谢恩后,孙玄继续念道:“大汉皇帝告曰:前吴国大将军诸葛谨,敦厚仁义,数败魏军于襄阳寿春,特封二品兴汉将军,宛陵侯,假节,位视三公。”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二人获得册封后,朝上顿时议论纷纷。

在大汉将军头衔已经用尽的情况下,刘闪新设二品辅汉将军、兴汉将军,这与蒋舒的辅国将军一样,看似杂号将军,却与现有的「三公」将军同级。

陆逊、诸葛谨二人在吴国身居高位,其归降大汉之后,军政职务虽不能与以前相比,却能位视三公,这已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诸葛谨领旨谢恩后,孙玄继续念道:“大汉皇帝告曰:前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以微弱之兵固守江陵六月,名震魏国,特封三品威北将军,当阳侯。”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大汉皇帝告曰:前吴国卫将军全琮,屡破山越,于洞口斩魏将尹卢,特封三品威东将军,钱塘侯。”

“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十几个将军的册封和授节,足足耗时一个多时辰,刘闪新设了「四破」、「四威」、「四震」、「扬武」、「扬威」等将军头衔,众多的吴国旧将分别获得三到七品的军职。

当然,这些军衔的品级自然不能与以前相比,但俸禄却大大增加,远超所有人心目中的「校尉」,也算皆大欢喜,众将纷纷叩拜谢恩。

册封完毕后,刘闪在坤宁殿大宴众将,令其协助操练新兵,随时等候大将军之调遣。

益州、南中、荆州各郡皆在大举征兵,消息传到洛阳,司马懿的脸上却无波澜。

“太傅,蜀国此次征兵之后,加上现有的兵马,其步卒总量已达四十万,另有六万精骑,随时可能大举北上。太傅,我得及早准备,万万切不可轻敌啊!”

司马懿把玩着手中的炸弹,一语不发,司马昭接着说道:“父亲,蒋军师所言极是!蜀国大军已近五十万,我得迅速往南阳、淮水一线增兵才是。”

司马懿瞥了一眼司马昭,然后将目光转向蒋济,若无其事地问道:“军师,若你是姜维,你会如何进兵?”

“太傅,我在潼关、武关暂由羊祜分兵驻守,此二地易守难攻,二十万大军亦难攻破,蜀军应该不会从此路进兵。”

“哦?既然如此,诸葛亮的数次北伐,莫非……不是图我洛阳?”司马懿故意问道。

“不,绝非如此!”蒋济赶紧解释道:“几年前,我占领着襄阳,孙权占领着合肥。那时候,蜀军若要攻我,只能先取关中,再沿潼关或武关东进。

今,蜀军已夺襄阳,姜维又屯兵扬州,我必须在这两路置重兵!依我看来,西面的潼关和武关,可用少许兵马据险坚守,必能万无一失。”

司马懿未罢可否,不紧不慢地说道:“蜀军已得我富庶的关中之地。然,潼关既是守卫关中的门户,又是洛阳的西大门;

潼关之南,若蜀军取了武关,亦可与襄阳之兵合攻宛城;你认为,姜维会坐视潼关、武关在我手中?”

“那……太傅的意思是……”

“既然蜀国大举征兵造势,我也给他造造势。”司马懿正色令道:“传令:令羊祜、朱灵各引精兵五万,死守潼关、武关;令徐质、戴陵引骑兵一万出潼关,袭扰蜀军在关中的军屯之粮:韩综、王凌、令狐愚,引步卒十万出武关,屯兵蓝田,威胁长安。”

“太傅,这……这如何使得?我大魏一共才五十万兵马,其中二十万驻防雍州……呃……莫非……太傅欲夺回关中之地?”

蒋济恍然大悟,却又有更多的不解:“可是……我在淮水驻兵二十万,南阳就只剩十万,若蜀军集主力骑兵和步卒出襄阳北上,我岂不危险?”

“父亲,你喝醉了吧!”司马昭也大惑不解,急忙问道:“蜀军在雍州有四万骑兵和一万步卒,这三年来,他们牢牢扼着潼关和武关的西出之路。

此时,你只给徐质、戴陵二将一万骑兵,他们如何能敌蜀军?

再者,韩综乃吴国降将,王凌、令狐愚少经战阵,难当大任,你令这三人引步卒去往蓝田,岂不自寻死路?父亲,蜀军在雍州,部署的皆是精壮骑兵啊!”

“我所忌者,乃蜀军之骑兵也。”司马懿解释道:“我以十万步卒屯于蓝田,佯装取长安和关中,再威胁他的军屯之粮;同时,我再以羊祜、朱灵二将死守潼关和武关,蜀军的主力骑兵就使不上劲,却又不敢离开关中;

如此一来,在淮水以北和襄阳以北,在这广阔的平原上,姜维就只剩两万多骑兵,却要面对我新编的六万强骑,他如何敢大举北上?”

司马懿说罢,蒋济仍有忧虑:“太傅,蜀军击败吴国之后,他们在历阳的造船从未停止。如今的蜀国,已有战船五千余艘,一旦淮水被破,我确难敌蜀军的水师啊!”

“姜维一直留在扬州,他从淮水北上之意图非常明显。然,战船无法攻城,水师亦不过是步卒。

我在南阳、淮水各部署三万骑兵,在这两片平原上,唯有骑兵才是决胜的关键。

我只需紧闭各处城池,再以骑兵巡视各处,蜀军的战船、步卒再多,他也难有作为。”

“太傅,你假意袭扰关中,若被姜维看破,或是他主动放弃关中,将雍州的骑兵全部调往淮水或襄阳,我又该如何应对?”蒋济谨慎地问道。

“你就放心吧,蜀国还没有三路出兵的实力!我以潼关、武关坚守,拖住蜀军的主力骑兵,何愁不胜?”

司马懿自信地笑道:“不论是阿斗还是姜维,不管是归降蜀国的陆逊还是诸葛谨,没人敢言放弃关中!

再说了,武关在我手中,蜀军在雍州的骑兵要调往淮水或襄阳,他只能从汉中、永安绕行,这至少需要两个月。

我从武关回师南阳却只需十几天,就算蜀军有异常调动,我亦有足够的时间应对。”

“既然太傅如此看重关中,末将愿去潼关,协助镇守。”

“甚好!”司马懿满意地说道:“关中虽是虚兵,却责任重大,只要将蜀国骑兵拖在此地,我大魏就无忧矣!既然蒋军师亲往,我再拨张特、石苞、州泰、贾充等将相助,必能成事。”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

长江边,姜维与两个徒弟正在垂钓,两位夫人亦在一旁作陪。

“该死的!个时辰了!你再不上来,我就下来!”诸葛瞻看着自己空空的竹篓,气愤地骂道。

“瞻儿,钓鱼是修身养性,你如此心浮气躁,如何能钓到鱼?”

“姐,哪是什么修身养性?这分明就是运气吧,或者瞻儿的饵不好吃。”诸葛瞻不以为然地说道:“你看姐夫和二哥,他们刚刚扔出竿子就有大鱼上钩,我这边却没半点动静。”

说话间,钟会又钓上一条大鱼,诸葛瞻更是心急,一把抢过钟会的鱼竿:“不行,我那地方风水不好,咱俩再换换!”

“这可不行!”钟会一把将鱼竿夺回来:“不是刚刚才换过鱼竿和位置吗?为何又换?这次坚决不换!”

“不换就不换!”诸葛瞻愤愤地扔掉鱼竿,拖起大网就跳上小船:“哼!抓鱼的方法千万条,为何一定要钓?”

看着诸葛瞻晃晃悠悠地划出几米,姜维和诸葛果吓得一身冷汗,却也没去阻止。

此时,一名信使匆匆来报:“大将军,细作来报:魏国在潼关、武关聚兵二十万,由蒋济、羊祜统领,大有西出之势;淮水和宛城方向暂无动静。”

钟会见姜维盯着自己,赶紧说道:“师傅,以徒儿之见,司马懿在雍州置重兵二十万,实为虚兵。他防守的重心仍在淮水和宛城。”

“不错,这只老狐狸!他料我不敢抽走关中的骑兵,故意虚张声势,将我拖在雍州。既然如此,我就先咬他的饵,再掀他的船。”

姜维说罢,写下密信后说道:“诸葛瞻,此信飞鸽传书,立刻发往成都。”

“啊……师傅!三弟落水啦……好像被网缠住了……”

“卧槽!快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