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第55章 男人织毛衣

人的命运是天生的性格所注定。人生在世几十年,将生活当作精彩的故事来读,喜也好悲也罢坦然面对,你会发现你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口味、自我享受的过程。

四个人中,最简单的人是雨欣,最复杂的也是雨欣。他做事不用脑袋时简单得像一汪清水;可是一旦用了脑子,他有时候像是魔鬼。

九十年代搞高速公路建设,是最幸福的几年时光。因为那时候从招标、投标、合同、计量、管理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体制上的不健全。不健全就会‘有空可钻’,有空可钻也意味着钱好赚。

九十年代的分配同样地不公,但范围不像现在这样大。发财的人只是极少的个别人,矛盾也没有现在突出。“监理”在那个时候的公路建设中,大多都发了财。监理,故名思义:替政府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的人。

监理有签字审批权。而承包商也商人的一类,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此,监理人员自然成了承包商们主要的行贿对象。

雨欣那时候对单位有一种强烈的依赖感。因为单位的‘幸福指数’确实让他满意。不像现在,虽然钱比那时候挣得多,可心变得越来越冷。

刚毕业那五年时间里,是雨欣最有动力、最有**的五年。雨欣那时候对单位很‘忠’。

同一个单位的职工们在一起工作,有‘归属’感,有家的感觉。对单位的感情像是孩子对父母依赖的感觉。

有委屈、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单位解决。每当下班后,同事们热热闹闹地一起洗个澡、一起喝酒、一起聊天儿。一切都让人心里暖、心里踏实。

后来当雨欣被迫离开单位后,他的内心中也时常会想念起曾经一起同甘共苦、如同亲人般的同事们。想起与他们的点点滴滴时,暗自伤感“那种日子不会再有了。”

那时的雨欣也许是年轻,对工程技术上的知识学得特别快。人虽外表很忠厚,但脑子绝不慢。在他的心目当中,虽然有些工作上的事是有违行业道德的,但是为了单位,他可以去做。

世上有二种人。一种是外表看着很精明,嘴巴会说、腿脚够快的一种人。可是一旦用脑袋时,就慢了许多;另外一种外表看着忠厚,干什么都慢,可是脑袋转速极高的一种

人。雨欣的脑袋,属于后者。

雨欣后来生了一个女儿,这种嘴慢、脑快的特点被女儿完全继承。每当夫人抱怨女儿做事慢的时候,雨欣总会为女儿开脱。不开脱怎么办?自己就是那个德性,遗传就是遗传,不是女儿的错。夫人不懂科学,也犯不着跟她解释。

雨欣所在的项目经理部的职工们大多来自四川。这是一群朴实且肯于付出的职工。他们为了工程进度,可以几天几夜坐在机械上不下来。四川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中国绝对首屈一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许就是祖祖辈辈的川人们,在征服蜀道的过程中,练就了‘吃苦耐劳,艰忍不屈’的性格特征吧?

这一个群体都是以单身男人为主。那个时候工地上的条件很苦,都是用活动板搭建起来的宿舍。夏天潮热,冬天寒冷。吃的每顿也就一晕一素两个菜。

职工们虽然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但他们把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川人品质也带到了每一个艰苦的工地上。

男人织毛衣!这在北方以大男子主义为主导的地方,听起来都会让北方爷儿们汗颜。

雨欣是东北人,当他第一次看到一位老头儿闲暇给自己织毛衣时,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的,四川人咋回事?”

可是在工地上呆的久了,雨欣也被他们感染了。雨欣越来越觉得那些织毛衣、缝缝补补的男人们不再可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名的敬重!

一辈子随企业的工程到处漂泊。身边大多时候缺少女人的照顾。那么洗衣、缝补等本应由女人做的事情,没办法只好自己动手了。

男人缺少女人的柔情,女人缺少男人的脊梁。这就是建筑工人的命!

雨欣被这群四川的男人们感染着、感动着。他们不但勤劳,更善良。对于像雨欣这样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一旦碰到生活上的困难,他们都会主动伸出缓手来帮助。

有一对吴姓的夫妻对雨欣最好。吴师傅是开振动碾的司机,老伴儿是农村户口,不属单位职工。吴婶儿长期陪着老伴儿在工地上,偶尔也在单位的食堂里做个临时工。

吴婶五十来岁的年纪,特别喜欢雨欣。雨欣每天从工地上回来,吴婶怕食堂的好菜被职工抢光

,都事先替雨欣打好。后来雨欣索性将饭票直接交给吴婶儿打理。

吴婶儿还经常帮雨欣洗衣服。有一次吴婶儿又来雨欣房里收衣服,雨欣感动地对吴婶儿说:“我认您做干娘吧?您照顾我像是我亲妈似的。”

与这样的一群人共事,再苦再累,心里是畅快的!后来雨欣虽然没去学习织毛衣,但衣服破了,自己也学着缝补一下。久而久之,雨欣的针线活也是蛮熟练。

当十几年后雨欣来到湖南自己单独打工时,再也享受不到那种‘畅快与温暖’的感觉。在湖南的几年时光,人与人建立感情的桥梁是利益共赢。

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无情。你得时时刻刻防人暗算,防人设套子。

在湖南,雨欣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内业工程师。但每一个人,都不敢小觑他。

比如一次雨欣与顶头上司发生口角。上司在办公室里威协道:“你不听我安排,有你小子好果子吃。”

雨欣不慌不忙地将办公室的门打开,然后来到走廊里大声骂道:“你不是让老子没有好果子吃吗?有本事你就来,我等着”。办公楼里的同事们全都跑出来看热闹,弄得顶头上司尴尬至极。

没有权力的人,如果和上司闹矛盾,一定要把矛盾公开化;这样上司只要敢说一句雨欣的坏话,别人就会马上认为是上司在有意报复。

这个项目的经理是吉林人,雨欣的东北老乡。也许是出于雨欣的工作扎实或是其它别的原因,本来在施工队搞技术的雨欣,被经理部上调,出任合同部计量工程师。

老仲队长不舍得雨欣。为上调的事儿亲自去找过项目经理协调,希望将雨欣继续留在二队工作,理由是二队的计量工作也重要。

精明的项目经理给老仲队长面子,他说:“调还是要调上来,但雨欣可以同时兼顾你们二队的计量工作。”

项目经理一句话,老仲队长高兴了!雨欣却傻眼了,工资没涨工作量翻倍!老仲安慰雨欣“别愁,你年轻精力好,工作多点不是坏事。”

“妈妈的,领导都这德性。我是怕累么?干两份工作那得两份工作的待遇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牢骚归牢骚,雨欣还是带着郁闷来到项目部上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