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

第251章 爱你

“这是你的孝顺女儿今日用各色树叶贴好的, 特意说要送给你,猜一猜是什么?”

雍正惯例批阅奏章,接过来这张素纸, 目光还黏在奏章上。

婉襄又等了片刻, 雍正才缓缓地注视着嘉祥的“作品”,看了半日, 微微皱了眉,“这是……蛇?”

婉襄忍不住大笑起来,“什么蛇,四哥见过金黄色的蛇?这分明是龙, 都说了是送给您的呀。”

雍正便笑着轻哼了一声,“朕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这是龙的。哪有龙生得歪歪扭扭, 身体有粗有细的,连个龙角也没有, 别是条母龙吧?”

这是嘉祥用银杏叶、橡树叶、栾树叶等等金色树叶拼凑出来的一条龙。

小孩子的思维与行事并没有那么严谨, 有时候选用的树叶并不是一样大的, 所以才会有龙身粗粗细细的样子。

而嘉祥当然没有见过真龙——谁都没有见过,但她见过雍正龙袍上的纹样,所以知道一条龙不是笔直笔直的, 需要有弯度。

一不小心弯得太过,就成了这样。

婉襄越想越觉得好笑,“嘉祥今夜已经睡着了, 但她明日定然是要来找你, 问一问你喜欢不喜欢她的礼物的。到时四哥准备怎样说?”

雍正斜睨了她一眼,对她的取笑很不满意, “那自然是天上有地下无, 朕之最聪明灵巧的小公主送给朕最特别的礼物了。”

婉襄笑得更欢了, 几乎站不住,雍正有些恼怒起来,一把揽住了她的腰,让她坐在了他腿上。

这些年婉襄是越来越放肆的,即便听见笑声,也不会再有小顺子这样的愣头青不明所以地闯进来,所以他们不用担心什么。

她的手抚摸过雍正肩头的行龙,终于不再笑了,而是立起身体,亲了亲雍正的唇。

“似四哥这样的真龙,也是天上有地下无,寰宇之中独一条的。”

他刻意地做出了凶狠神色来,“知道害怕了?稍微晚些时候,朕会让你知道朕到底是龙还是蛇的。”

没正经,还有这么多奏章等着他批呢。

婉襄想要站起来,他却不许,腾出一只手揉了揉眼睛,把玳瑁眼镜摘下来,放在了龙案上。

“朕的眼睛有些不舒服,婉襄,你把奏章读给朕听。放心,这些都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只是些杂事罢了。”

牝鸡司晨,在现代当然是悖论。但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生存的规则,婉襄要想过得好,就必须要遵守规则。

但每日送到雍正案头的闲事确实也很多,这些东西看一看倒是也无妨。

于是婉襄便拿起了一本,读着上面的内容。

“礼部议覆,江西布政使李兰条奏、故唐御史中丞张巡、见危授命。保障江淮。江西居民、庙祀最盛。捍御鄱阳一湖。屡昭显应。请加封赐祭。”

“唐代御史中丞张巡?”

婉襄没有博学到任何一个朝代拎出一个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都知道是谁。

雍正闭着眼睛,“张巡为唐中宗时生人,安史之乱时,张巡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

“与叛军交战几百余次,有力地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保障了唐朝东南地区的安全。最终张巡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

“是个很伟大的人呢。”婉襄听罢,点了点头,“所以四哥要如何回复呢?”

回复需要落笔,并不是口述即可的。

所以雍正睁开了眼睛,把她挤到了他左边的怀抱里缩成一团,而后提笔。

“应如所请,百姓本有祭祀,即便立庙祭祀,也不过是些野香火。着加封为鄱阳湖显佑安澜之神。”

婉襄整个人被他夹着,就像是嘉祥一样。

每次嘉祥被他这样的时候总是咋咋唬唬吵吵闹闹的,觉得很好玩,婉襄也忍不住笑。

“四哥是向将我变小么?”

而他方才所说的话也有可笑之处,“从前全国各地上奏祥瑞,如今封神都要靠四哥朱笔。”

一个人,一道旨意,当真能造出百姓心中的神明么?

“人信仰神明,不过是一个寄托而已。朕闻贵州苗寨之中有苗王庙,辉煌宏伟。这些年苗逆与我清军战争不息,有不少人都会到苗王庙去祈求苗王庇佑。”

“战乱之时如此,你且看和平之时,苗王庙中的灰尘有多厚。”

雍正的确是将世情看得很透彻,值得人敬佩。

“说到苗人,朕近日倒也处理了一件事。四川有叙永厅,与永宁县同处一城,从前厅隶属于四川省,县又隶属于贵州,各设税口,征收盐杂等课。”

苗人风俗习惯与占据清朝主要人口的汉人不同,接触也不多,他们有自己的习惯法,因此雍正年间建立了“厅”这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苗人之事。

而不同的省份之间,每年的税收盐杂征收,也因天灾人祸,丰收情况而有所不同,所以规定好按照那一省的规矩来征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建厅之时,两省便已达一致,将永宁改隶四川,所有田地丁粮,已俱改照川省条例征收,唯独税课一项,厅县兼收,实在重复不便。”

“朕已令将县税裁除,止留厅税,一切俱照蜀省之例行。”

婉襄一面听,一面也学着嘉祥的样子在雍正怀中晃着她的小腿,自得其乐。

雍正很快就发觉了,但是并没有说话,忽而抱着她站起来。

周围环境改变,婉襄惊呼了一声,很快平静下来,因为她发觉他抱着她在往后面的寝殿走。

她伸出手去摸着他的耳垂,“四哥想做什么?”

他连望也不望她一眼,“明知故问。嘉祥如此是可爱,你可不是。”

婉襄把脸贴在他胸前的那条五爪行龙上,“奏章都还没有批完,四哥就这样着急分辨自己是龙是蛇?”

寝殿之中烛光昏暗,他甚至轻巧地抱着她,吹熄了银仙鹤式烛台上的烛火。

光亮消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一瞬间安静了下来,除了,婉襄忽而的一声轻笑。

“怎么了?”他问着她,是静夜里无法触碰的温柔。

雍正仍然抱着她,朝着床榻走去,掀开唐草纹的帷帐,将她放下去。

婉襄开始朝着床榻里侧翻滚,直到再不能退。恰好月光爬进窗台,让她慢慢地可以看清她陪伴了五年的男子的样子。

他还和五年前一样好看,一样剑眉星目,凛凛不可侵/犯。

但她也知道,鳌山灯下,她只要和他笑一笑,他也就会笑起来,像是已经拥抱到月亮那样。

“为何离朕那样远,婉襄?”

她笑得更欢,“这叫欲擒故纵。”

下一刻他就像一只猛虎一样扑向她,又像是要捞井水里的月亮,她那样柔软却有形,顷刻之间就又被他握在手中。

他开始吻她,或者说是她开始吻他,并不分明。

夏日分明已经过去了,带走的是那些让人无法视物的大雨,和震颤人心的惊雷。

可那些大雨,那些惊雷原来还藏在他身体里,在此刻毫无掩饰,毫不留情地全部倾注给她,让她在大雨里迷失了方向,错觉自己是海上的一只孤舟。

但他的手是温暖的,是茫茫海上唯一的一隅避风港,让她又忍不住缩起来,恨不能整个人都贴在那唯一一处温和的地方。

这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他慢慢地放开她,帷帐在她没发觉的时候落下,在这方寸天地里,他静静地注视着她,也享受着她的注视。

“婉襄。”

这是她的名字,在此刻像一个问题,也像一个答案。

“胤禛。”

他们应该是平等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他也认同他们是平等的,忽而微笑起来,伸出手落在她脖颈上,大拇指摩挲着她的脸庞。

“有些话朕从未说过。”

而他今日的模样,分明仍旧不想说。来日方长,他们何必着急。

可今夜是短暂的,平稳的航行之后总会经历更激烈的,也同样地不必分辨是谁先为情/欲所击倒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样的情形通常发生在婉襄眼里。

五年之中几乎夜夜大被同眠,他们已经很熟悉彼此的模样,胖一寸,瘦一寸,都是无比分明的变化。

但婉襄扮演的角色仍然是妥协者,数千年来流传在中国女性骨子里的羞耻感仍然裹挟着她,让她在这种时候总是心甘情愿地捧起他给予她的欢愉。

若是在帷帐之中点灯的话,这大约会是一出好看的皮影戏,尽管最开始的时候几乎是默剧。

他自如地调动着她的感官,逼/迫她放弃那些封建礼教向女子倡导的美好品德,于是这一出皮影戏也慢慢地有了声音,仿佛有人在她心底窃窃私语。

有人说:“她的声音听起来好像很痛苦。”

也有人笑得高深莫测,以折扇点一点前一个说话的人的头,教导他再回去好好同他的娘子学一学。

婉襄渐渐地失去了意识,直到有什么漫溢过来。

她再不需要紧缩着自己,把自己索成一只手那样小来依恋他,那温暖此刻遍布她全身,处处都是。

“婉襄。”最热的是他的呼吸,“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