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阴阳先生

第072章 知青下乡

第072章 知青下乡(1/3)

那次的谈话,算是陈文喜和林老九友谊的彻底决裂。

陈文喜从未想过林老九会变成这样的人,内心黑暗,行为极端,不可理喻。

不过陈文喜并没有将林老九的秘密告诉任何人,包括黄鼠狼精的事情。

第二天县领导再次又带着民兵团进入槐树岭,这一次他们没再批斗马真人等人,但是宣读了一些关于槐树岭的新规定。

从明天起,槐树岭的所有封建残余都要接受劳动改造,每人十亩地,种出的粮食归集体所有,人人都要住牛棚里面,吃住都要和牛在一起,每天专人看守,不得擅自离开,否则视为反动派。

县里面开批斗大会的时候,马真人为首的封建残余都要到场,胆敢不到者,一律按照无产阶级叛徒严加处理,绝不手软。

于是从那天起,马真人就成了住在牛棚里的一个落魄老头,平常有领导下乡检查的时候大家都管马真人叫马平真,等领导走了大家才敢称他是马真人。马真人一辈子受人尊敬,想不到晚年却落到如此落魄的地步。

那时后山道观已经荒废,马真人生怕触景伤情,也很少到后山去看看。

因为每个人都有十亩地的任务,县里面也派了民兵团的人时常来查看,谁做的不好就会被反映给上层领导。

马真人虽然道行高深,体内道气炉火纯青,但毕竟体力已经不行,一百岁的高龄比不上一般的青年能干。

因为牛棚就在后山的空地上,而后山那片是属于陈家村的,所以陈文喜作为陈家村的村长自然对马真人倍加照料。

**的非常时期,大家也不敢称陈文喜是陈先生,只叫他陈村长,陈文喜从原来说话文绉绉的一个中年儒雅男子也变成了一个不再提任何神鬼异事的农民。

而陈国富一直以来都想要跟陈文喜称兄道弟,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可以称陈文喜一声老哥,陈文喜有什么忙陈国富能帮的也就帮了。

陈文喜有时会和马真人一起忙农活,马原和王宝也都是帮着马真人干,马真人累了的话马原和王宝会主动过去帮马真人捶背捏腿。

但是有一次

这样的行为被县里来的民兵团看见了,就上报了上面,领导对陈文喜等人大加批评,说这样的行为是助长了封建残余的嚣张气焰,捶背捏腿,那时封建地主老爷才会让别人干的事情,新社会就要有新气象,人人平等。

从县里到槐树岭的路程有一段距离,总是派县里的人过来也不成,于是领导要求槐树岭也都要组织民兵团。

由于槐树岭镇上很小,根本没有中学,加上之前张济世开的学堂一共才三个小学,小学的学生都太小了,不适合组建民兵团,县领导便打出广告让各村的少年们都踊跃报名,为无产阶级革命做贡献。

各村不上学的游手好闲的学生们自然是打着崇高的旗帜想要疯玩一把,毕竟听说外面的那些民兵团可是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人弄死,比如看村里开小卖部的人不爽,就说他是资本主义复辟,找根麻绳就可以吊死在村头的定风桩上,又比如谁家院子里老是飘出来肉香,就说他家是地主后代,衣服扒了游街,让大伙看看他的嘴脸。

最主要的是,进了民兵团就可以管管那些封建残余。

那时马真人地里的活有陈文喜和两个徒弟帮着干,他平日里也就牵着组织分配给他的一头老黄牛在槐树岭四处转悠。

槐树岭组织起来的民兵团大都没读过书,说起话来骂骂咧咧的,嘴里叼着烟,时常去牛棚牵阴阳先生们的牛骑,要么就是指示阴阳先生到镇上给自己买冰棍吃。

几名阴阳先生被打得怕了只有照做的份儿,大家苦不堪言,日子倒也勉强能过下去。

不过马真人的牛拴在牛棚里并无人敢骑,一来大家都知道马真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二来有陈文喜和爷爷江远尧护着,大家可以不给陈文喜的面子,但是爷爷的面子他们不能不给。有时会有新加入民兵团的少年不长眼,非要骑马真人的牛,欺负到马真人的头上了,刚好被爷爷看到,打得躺在一个星期都下不了床。

槐树岭的混混组成了民兵团,自然想要爷爷在里面当团长,但是爷爷很反感,坚决不加入。

当时白石村和小台庄有不少小混混都加入了民兵团,但是他们向来不敢在自己村里批斗,除了会把原本的老地主拉出批斗,其余那些搞破鞋的,行为不检点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的的村民,他们都不敢拉出去批斗,生怕被爷爷打。

而爷爷的脾气已经收敛了很多,轻易也不敢得罪别人,毕竟他要照顾翠翠的感受,为翠翠和她的家人着想。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两年,两年的时光里,槐树岭一直相安无事,虽然一直也都有批斗,外面犹如战火纷飞,每天都传来某某人因什么罪名被批斗杀头的事情,槐树岭也被批斗死了一些人,好在并不多,而且不关阴阳先生的事情。

那时的社会已经陷入停顿,工厂挨个倒闭,种地也没什么前景,社会治安越来越乱,而批斗的对象由原来的四人帮,四旧,很快涉及到了当朝几个极有名的大人物,一名开国元帅被拉下水,长期遭受批斗,身体不支,染了恶疾,病死了。

四九年之前的战争,五八年的大跃进,六零年的大饥荒,加上**两年来的毁坏行为,导致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百姓生活的基础是粮食,粮食没人种了,而教育已经停滞,工人也都没了工作,大批的无业青年待岗,这时便兴起了知青下乡的风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算是一些干部子女也要讲初中高中的子女送到偏远农村,各个乡村得了伟人号召自然是挨家挨户都接受城里来的知识分子。

当时马原和王宝都住在陈文喜家里,陈文喜自然是不愿意再接受城里来的青年住到自己家,而且他的房间本就不大,已经住不下了。

但是作为陈家村的村长,他要以身作则,镇上开会的时候点名了要将一个叫周光耀的干部子弟安插到陈文喜家里。

陈文喜本以为槐树岭最多也就来七八个学生,知道下乡的苦了自然就会回去,但是他没想到这些人来了就没打算走,更没想到一下子会来这么多人。

而那个叫周光耀的知情,将会引起槐树岭的一场灾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