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式与途径研究

第一部分 导论_(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一部分

导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多中心治理基本形成,社会组织成为解决各种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问题的体系力量。社会组织参与国际决策,在解决各种全球性公共问题中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欧盟各机构也与各类公民社会组织形成了制度化的互动关系。欧盟官方机构有正式的、特定的制度、规则来界定两者的行为准则和关系,各方的利益和要求也在互动过程中得到表达和协调。公民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对欧盟治理过程的参与有制度保障。欧美国家政党利用社会组织,处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很多社会组织能够与政党进行多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社会组织?一方面在政策上不断明确社会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提出了社会组织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这充分说明在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中党和国家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视。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大深化要求,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一是面对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时,党强调时间的紧迫性,要求加快形成社会管理体制与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二是从内容上,党中央强调形成党委领导,以法治保障为基础的各方共同参与治理的社会体制,同时明确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基本内容: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政策要求逐步具体化,如明确推动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环境诉讼等方面发挥作用,依靠社会组织来执行党的一些政策,同时还提出了党的群团组织的改革目标。

在党中央的政策指导下,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中明确指出:2013年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使行业协会商会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2014年要完成的任务是,取消国务院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事项,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同时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一业多会,引入竞争机制。2015年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出台实行一业多会的具体办法。到2017年,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基本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党的政策推动与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变革后,社会组织规模、类型、活动领域、就业吸纳以及社会交往、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等不断发生着变化。据预测与地方探索,社会组织发展对党引导社会组织有直接影响。一是数量与规模,种类的增多以及其活动领域的扩大。二是进入社会组织的门槛降低,就业人员的大量出现,集体行动的能力增强。三是随着政府职能转移与政社分开的探索,党、政府与社会组织原先的关系模式发生变化。四是社会组织的发展,尤其社会组织对人才与资金需求的增强,使当前党的政策服务与制度供给捉襟见肘。这些新变化直接给党的执政与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对此中国共产党要适应社会组织的发展要求与发展规律,探索、改革与创新引导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方式与途径,这样才能加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从已有研究看,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组织这两部分的研究都比较丰富。但是对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引导社会组织的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系统地、完整地探讨中国共产党引导社会组织的历史特征这一方面地理论研究也较为缺乏。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可能会有一些创新。具体来看,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体现在:第一,以历史发展为基础,总结中国共产党引导社会组织的方式与途径的阶段性特征。第二,以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为对象,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身历史发展中影响引导社会组织的结构性特征。第三,通过对国外政党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经验教训分析,总结国外政党引导社会组织的方式方法,以此为中国共产党引导社会组织提供参考。第四,提出“政党社会化”这一核心概念,为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引导社会组织的方式与途径提供可行性建议。

中国共产党引导社会组织的方式与途径,首先它对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等方面,起着重大影响。而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发展状况制约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现程度。然后,它影响着党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效果,进而影响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以及党的改革与创新、政党社会化的实现。最后,它是党解决重大政治问题,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需要。

本课题在分析当前党的社会组织工作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等基础上,明确中国共产党在引导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方式与途径的思路与具体举措。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