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采访

狭路相逢勇者胜 盖棺论定遭人非

第七章之狭路相逢勇者胜盖棺论定遭人非※———————————正版尽在http:///book/32992.html—————————※靖北市汽车站门口,石三爷双手攥着编织袋的袋口,弯曲着腰身,脖子扭向一边。一会儿伸出右手,高举过头顶,按着头上那顶崭新的八角帽,长长的胡须被压进了臂弯,有几绺钻出胳膊的束缚,在风中飘扬,全然不似老爸默然的眼神,潇潇洒洒、飘飘扬扬感受着城市的喧嚣。

老爸静静的站着,固执、顽强地背负着庞大的口袋,虽然编制袋不是新的,上面落满灰尘,脏兮兮的。但是老爸仍然没有将其放在地上,以更加轻松,更加省力的方式等待儿子的到来。反而更加攥紧了口袋,故意鲠直了脖颈,倔强的挺立着,一如护卫着他珍爱的长髯。

在长长的眉毛的遮挡下,老爸的眼睛是微闭的,远远望去,好似一尊雕塑。他是用心来体验儿子走到自己身前的感觉,而眼中尽量显出对这个城市的不屑来。

看看眼前的老爸,石岩的心就有些发颤,内心深处枭雄豪杰的形象就有点轰然倒塌的感觉,他怀着一种复杂的情绪,静静的靠近老爸。看到石岩,老爸同样静静的注视着他,完全没有表现出往日回家时见了石岩的热情来,同他注视这个城市一样注视着石岩。

老爸已经老了,再没有当年传说中“担子军”三掌柜石三爷的雄姿和豪气了。

垂垂老矣。这是石岩最切身的感受。

凭直觉,石岩觉得老爸是怀着一腔对儿子的怨恨来的。这种怨恨是新近的,不可原谅的。

证据就在老爸上下嘴唇的髯口。

石岩清楚,号称美髯公的石三爷,其脸上的眉毛和胡须,已经不属老爸个人所有,有一部分。不,绝大部分或者全部都是属于老妈的,或者是他们整个石家坡甚至五阳川的资产了。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美髯公成了五阳川和石家坡的代名词。

所以,老爸进城对于老爸本人,尤其是老妈来说,是无比重大的事情,这么重大的事体,岂能叫老爸如此草率的出行呢?

髯口没有修剪。有一根,不,有无数根上唇的胡须钻进了口腔。三绺银髯已经失去了比例,有些开始疯长起来。肯定是老爸赌气从家里走出来到的,至少没有通过老妈的最后审验。所以老爸的仪容是不达标或者说是不合格的。

老爸这么匆忙的来,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石岩将老爸接到他租住的房间,本来打算将自己的好友,及其五羊川石三爷所有在靖北的徒子徒孙们叫在一起,以欢迎老爸的名义,好好乐和一下,但鉴于老爸神情严肃,加之舟马劳顿,便将这一想法按了下来,只准备带老爸到外面吃一些东西后,让他早点休息。

等老爸简单梳洗了一下,将满面的灰尘洗去,同时将凌乱的长髯一根一根拾掇整齐后,坐在**闭目养神。

乘老爸闭目养神的间隙,石岩开始收拾老爸从老家捎带来的东西。从老爸所带的东西可以看出,老爸、老妈恨不得将整个石家坡搬到靖北来。凡是属于这个季节,石家坡能吃的东西,在老爸背来的编织袋里,多多少少总会找到一丝一毫的影子。

说实话,石岩极其不愿意老家给自己带东西吃了,一则是石家坡有的,城里多的是,石家坡没有的,城里同样多的是。再则,由于他记者职业的关系,常常是吃无定时、居无定所,有时候几天甚至几月都回不了家门。因此,老爸、老妈费尽心机,将自己珍惜了一冬一夏的珍品带给石岩,最终还是让石岩毫不吝啬的送进了垃圾筒。

仍掉就仍掉,虽然有时侯就像摘心掏肺一样的难受,但石岩仍然给父母的回音是,很好吃,全吃了。不过,下次别捎带了。

石岩把最想说的真话放到了谎言的后面,而老爸、老妈恰恰记住的就是这前面几句谎言,因此,一旦有同村的或者顺路到靖北的,老妈总会备了大包小包,让老爸提了去,也不管远行的人能拿不能拿,强行丢下包裹,也不管带到带不到,转身就走人了事。

※———————————正版尽在http:///book/32992.html—————————※石三爷睁开眼来时,天色已经暗淡下来。等三爷轻轻的发出一声咳嗽,石岩赶忙丢下手头的活,跑进卧室,随手摁亮了桌上的台灯。

透过长而密的眉毛,老爸浑黄但不失锐利的目光一下子就罩住了石岩的整个身子。

三爷盘腿而坐,身躯略微前倾,左手肘拄着膝盖,左手缓慢而有序的捋着长髯,右手掌放在右腿部。一副仙风道骨的摸样,沉稳而平静。

石岩是老来子,老爸比他大出整整45岁,石岩跟石三爷走到一起,知道的人说他们是父子俩,不知道的人肯定会说他们是爷孙俩。

石岩被老爸盯的有点不自在起来,看到三爷右颊上有几根眉毛与几根胡须粘到了一起,石岩小心的走过去,轻轻的帮老爸将眉毛和胡须分了开来。一边对着三爷的耳际说:“爸,时候不早了,咱们吃饭去吧”。

“就我们俩?……怎么,不叫一声釜娃?”

石岩纳闷,老爸这是怎么了?怕自己没钱?给老爸连一顿象样的饭都请不起还是怎么了?……非要叫上大老板石釜?那个在外流Lang十余年,然后突然返回靖北,并在建筑行业承包工程而富甲一方,声明显赫的石釜。

老爸看出了石岩的犹疑表情,“石子,做人要厚道,你干的事业我不懂,但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石岩象听天书一样听着老爸的教诲,有一种坠入到云里雾里的感觉。

“爸,我们吃饭吧”

“我不饿,也不吃,你给我找釜娃去,……我有事”

“爸,你这是……”?

“石子,我问你,你是不是利用工作找过釜娃的茬?”

※———————————正版尽在http:///book/32992.html—————————※听了老爸的话,石岩的头脑开始发晕,思前想后,也没有想起什么时候找过这个情同手足的哥哥的茬。

没有啊。难道,难道他老人家说的是一年前的那档事。

去年年底,《警报》新闻热线接到石釜承包队工地上一民工的投诉,称因安全措施不到位,一个民工在做高楼外粉工作时,从脚手架上坠下9楼,当场不治身亡。

石岩采访完报料人和死者朋友、家属后,找工地负责人时,石釜出面接待了石岩。

石釜说:每个外粉工人都给发放了安全带,并要求在上班前必须实行三检,而该民工上了外架后,与同伴们玩耍搞怪中,打赌说要过单管横架,后在另外几个民工的怂恿下,故意摘了安全带,赤脚走上了脚手架。不料发生了不幸的事。

另外几个民工为了逃避责任,和给同伴捞点补偿,便以工地没有挂防尘网为由,拨打了媒体的热线电话。

“事情的大概经过就是这样的”。看自己的弟弟前来采访,石釜解释完便大大咧咧说没多大的事,要求石岩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根据石釜的介绍,确实也没有多大的事,至少管理方没有多大责任。于是哥俩交流后,石岩要求他们与民工之间私下解决拉倒了事。

然而回到报社,让石岩为难的是,线索自报到部门后,时任部门主任的杨佑一直在盯着民工坠楼事件的进展,虽然石岩对坠楼事件在极力淡化和寻找种种理由进行搪塞,但是同城其他几家媒体均派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迫不得已,石岩只好将事件的原委报告给了编前会。经过杨佑在编前会上的加油添醋,等石岩回到报社,杨佑逼着石岩写一篇关乎民工生死存亡的类似纪实性的报告。

说实话,石岩算不得一个称职的记者。至少在对待石釜工地上摔死民工这一事上足以看出他的不称职。

民工被摔死的实施情况跟石釜所说没有多大区别,起因是死者在与另一个民工挣抢粉刷墙壁的混凝土时,发生争吵,然后就像石釜说的一样,一个说只要对方赤脚过了外架的单管横架,就让他无偿使用自己拉来的混凝土。后来在一帮民工的围观下,该民工走上了脚手架,同时也走上了不归路。就在他走到两个竖架的中间时,他低头向下看了一眼,这一眼终于让他命归黄泉。当然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石釜工地上管理的问题,是他们对民工的安全教育不够,是他们对民工施工的安全设施不到位。

虽然,石釜仅仅是该工地的一个包工头,上面还有大包和承包方的公司企业,但是,摔死的民工是石釜带来的人,而且他是第一管理人。

民工的死,他石釜难逃其究。

给市民和工友及其死者家属一个说明和公告的权利掌握在了石岩的手上,在盖棺论定的时候,石岩看出了当前民工面临的非人性的管理,因此将稿件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把石釜工地及其石釜的详细情况一概模糊处理,并且将被采访人石釜莫须有成另外一个人,在文章中做了化名处理,最后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原则下写成了一篇新闻稿件。

稿子一传到主任杨佑的手上,那些为石釜辩解的词汇被统统删除,末了将石岩叫进办公室,一个劲的追问,是不是石岩拿了包工队给的红包或者什么好处费,如果有,叫石岩立马吐出来,免得受到牵连。

为了一篇破稿件,被没来由的扣上了一顶屎盆子,石岩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三说两争论便与杨佑顶了起来。

跟杨佑顶撞的结果是稿子按照杨佑主观臆断的结局进行加工,将民工嬉戏不慎摔死断然篡改成因民工讨要工资不得,而跳楼自杀。然后派已经贵为部门主任助理的许然,打发一名实习记者到该工地将地址和石釜的真实姓名打问清楚后,稿件署了许然的大名后于第二天在《警报》登报发表。

另外石岩被停职一周。

※———————————正版尽在http:///book/3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