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

第338章 西北在行动

第三三八章 西北在行动

如果不是蒋介石提醒,谢昌云还真不知中共也发表了有关的声明。

延安有新华广播电台,其中有些设备还是谢昌云帮着弄来的,但是语音传送距离覆盖不到广东。而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要通过正常航班送来,中午以后才能到。

谢昌云想马上看一看中共的声明主要内容是什么,于是就问何欣怡能不能给何雅君打个电话,去买一份《新华日报》把中共声明的主要部分读一下?

何欣怡却笑道:“根本不必那么麻烦,新华通讯社每天都有通用码的文字电稿传给各地的新闻机构,我打电话让广播电台送来一份就行了。”

谢昌云道:“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

何欣怡道:“什么事如果都要让你知道,你一天到晚还能安静的下来么?”

二十几分钟之后,广播电台派来的人就把一篇题为《世界政治形势的重大转变》的中共中央声明送到了谢昌云的手中。

这份声明指出,德国对苏联的武装侵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形势,英美等国已经放弃了其反共反苏的立场,使得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的性质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声明毫不掩饰的宣布,凡属支持苏联抗击德国和我们抗击日本的国家和个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反之,一切阻碍苏联抗击德国和我们抗击日本的国家和个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声明呼吁以此为标准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并巩固和加强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击退任何胆敢破坏和削弱统一战线的敌对势力的进攻。

中共的声明虽然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对国民党的旁敲侧击,但将之前一直被其攻击为帝国主义头号代表的英美列入了朋友的行列,无疑是中共政策上的一大重要转变,特别是苏联到迄今为止还没有发表过类似的表态,更是意味着中共已开始在凭自己的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重大方针策略。

谢昌云对此感到了极大的欣慰,同时也对自己利用苏德战争爆发这个契机所施展的手段和取得的效果而洋洋自得!

不过好事还在络绎而至。

上午九点一刻,罗斯福通过热线电报传来了谢昌云很想听到的消息。

罗斯福表示美国正在认真考虑谢昌云提出的制定反侵略国家总纲领的建议,同时已责成有关机构来考察广东在物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情况,此外美国还将于近期公布将中国正式列为适用于《租借法案》的国家。

而将近十一点,陈济棠又给谢昌云打来电话,说黄旭初对四战区将领和几省官员的声明,没有将广西考虑在其中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将于下午飞来韶关商谈有关事宜。

黄旭初个人当然不会做这样的表示,应该是代表了桂系一部分人的意见。

眼见以谢昌云为代表的泛粤系,不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以及政治影响上已经将桂系远远抛在了后面。

行营不设在桂林,谢昌云整军的重点放在了四战区和九战区,前段时间美国的贷款项目没有一个分配给广西,而这次的声明干脆根本就不与桂系搭边,完全是一副各不相关的态度,使得桂系上下再也坐不住了。

对桂系的关系如何处理方针步骤早已确定,具体都是由陈济棠在操办,所以陈济棠这个电话不过是告诉谢昌云桂系的态度以及接待议程,并不用进行详细商议。

“行了!可以告一段落了。”谢昌云基本完成了苏德战争前后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阶段性布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抓紧加以逐项落实。

其后几天,谢昌云虽然还在连续视察部队新一轮整训的情况以及装备的补充进度,但都是有计划的在进行,不再有那种为分散精力而刻意制造的紧张了。

这让何欣怡、王秋以及行营和四战区的将领们都松了一口气。而且人们也知道了谢昌云之前异常表现的原由,因而都对年轻长官的举动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六月下旬的气候已计入了盛夏,各机关中午的午休时间也延长了一个半小时,因而大家都可以利用中午时间好好的睡一个午觉。

由于何欣怡贪睡,而王秋瞌睡不似何欣怡那么多,而且工作也不很忙,所以谢昌云每天中午都是搂着王秋睡午觉,不时的也绽放出一些**来,弄得王秋常常在上班前还要用冷水敷下脸,以消去脸上带着的红晕。

这天中午谢昌云正把王秋抱到了自己身上刚刚入巷,放在床头柜上的电话却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

谢昌云只是停下了动作,但并没有与王秋分开,而是一手仍搂住王秋,一手伸过去拿起了电话。

电话是四战区作战室打来的,值班的一名科长向谢昌云报告刚收到第八战区发来的急电,骑二军在绥远与宁夏交界处于马鸿宾部的三十五师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死伤一百余人。

谢昌云一听反倒放下了心,于是对值班科长道:“我知道了,如果再有这方面的报告都留下来,等上班以后我再处理。”

这个“冲突”实际上是一次安排好了的行动,目的是给骑二军和七十五师的调动制造借口。

“大的时间掌握的很恰当,就是这小时间,我的好姐夫,你早一个小时或者是晚两个小时就不行吗?”

谢昌云心里愤愤了一阵,转头对扶住王秋、下身向上一拱道:“丫头,我们接着来!”

猛然的袭击让王秋“呀”的一声喊,立刻瘫在了谢昌云的身上。

王秋的身材虽然没有何欣怡那么妙曼,动作也不如何雅君那样疯狂,但小鸟依人的摸样以及密处的丰润与狭紧,却也让谢昌云每每留恋忘返。

谢昌云有时甚至觉得,自己这一世有了这三个红颜知己再无所求了!

可他也不仔细想想,你事业上如果没有一番成就,哪里能有这样的艳遇?

西北既以开始动作,谢昌云也该动身了。

六月二十七日上午,谢昌云先是飞到了赣州,一方面是看看姐姐和小外甥,另一方面是要把父亲给毛泽东的书信、以及母亲和姐姐准备的东西一并带走。

可哪想到除了预定要带的东西之外,还多出了一个没料到的人,刚放了暑假的王思雯也想跟着谢昌云他们一起到重庆。

王思雯刚一张口,何欣怡就马上答应了下来。

想着王思雯去重庆也算是何家的客人,何欣怡完全可以做这个主,加上本来就很喜欢这个清丽的小妹,所以谢昌云也就不说什么了。

谢昌云在重庆住了两夜一天,期间与蒋介石见了两次面,谈话时间多达五个多小时,然后于二十九日的中午前抵达了兰州,名义上是受蒋介石委托前来处理骑二军与马鸿逵部的冲突,实际上是进行针对新疆的有关部署。

对于谢昌云提出的调解方案,何国柱没有表示异议,但马鸿逵却坚决不同意,还当着众人指责谢昌云一味偏袒骑二军,要求骑二军撤出绥远与宁夏交界一带、并赔偿给三十五师五十万元的损失费。

谢昌云道:“马副长官(马鸿逵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冲突原因已查明,三十五师和骑二军各有责任,骑二军已答应赔偿十五万元,这个姿态已经足够了,你何必要逼人太甚?”

马鸿逵道:“骑二军驻防绥西以来,我部在粮草和军马方面多有资助,但骑二军却自持力强多次犯我宁夏境内,这次由对三十五师大打出手,这个帐必须一并清算,而且还要杜绝后患。”

张治中一旁插话道:“马副长官,你们也有部队驻扎绥远,骑二军数次对你们施以援手,先后解救过你们数千官兵,这个帐就不必细算了吧!再者,有骑二军驻扎绥西,使得你们所受日伪的压力减轻了许多,如果骑二军移防,你们不是自讨苦吃。我看不如依谢主任所言,事端到此为止,各位今后对所部严加约束。”

马鸿逵起身道:“张长官,抗日是一回事,无故袭扰则应另当别论。骑二军如不移防和如数赔偿,我将下令禁止辖区与绥西的一切往来,并且切断绥西与陕北的联系。”

谢昌云一拍桌子站起来道:“马副长官,你想要动武吗?你承担得了破坏抗战的责任吗?”

马鸿逵拧着脖子道:“破坏抗战?凭你们一句话就能把这个帽子扣在我的头上?告诉你,在西北的地盘上我可不吃你们这一套,我想要干的事没人可以拦得住。”

谢昌云仍旧站着回头问道:“张长官,你看怎么解决?”

张治中苦笑一下道:“你是代表委员长来的都解决不了,我一个刚上任的战区长官又能怎么办?”

谢昌云道:“那好。既然如此,这件事张长官就不必管了。马副长官,我谢昌云还没有碰到过没有人不买账的情况,这次我倒要试一试了!何军长,不必白费时间了,我们走!”

“谢主任,昌云!千万要冷静······”张治中忙起身要阻止,谢昌云却已经拂袖而去了。

“马副长官,你是不知道谢主任的犟劲,连委员长都让着谢主任几分。他这一走,你就好自为之吧!”张治中说完也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谢昌云为了骑二军与马鸿宾翻脸的事很快就传了出来,令许多人不由大惊失色,意识到了其中很可能要出大事!

果然,谢昌云二十九日天黑前就带着何国柱和李一权赶到了西安,并连夜与二一六师、七十五师、四航司西北指挥部、四战区驻陕北兵站的主官们召开会议,对从东北的绥远方向和西北甘肃方向两面对马鸿逵部实行“讨逆”作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民国宁夏的地域与前世区别很大,向西北一直延伸到了与外蒙古交界的地方,所以骑二军要从绥远逼近新疆,就必须要首先进入宁夏。

而七十五师要向新疆出动,甘肃则是必经之路。

马鸿逵与谢昌云导演的闹剧,实际就是要为向新疆进行的军事调动寻找借口。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却不知这一内幕,在接到了谢昌云要将七十五师大部调往甘肃的通报之后,一方面对谢昌云极力安抚,一方面把情况报告给了蒋介石。

蒋鼎文料想蒋介石必定会出面阻止谢昌云,谁料蒋介石却当即表示道:“昌云想闹,就尽管让他闹去好了,对西北的某些人也该给他们一点教训了!”

蒋鼎文拿着电话愣了半天,实在是想不出蒋介石对谢昌云纵容到了极点的理由。

但经过了几个月来的试探,蒋鼎文也知七十五师虽然是他最初拉起来的队伍,但现在绝非他所能控制得了的。不说别的,一个七十五师的花费比普通的两个军还要多,这样的烧钱的部队他根本就养不起。

所以蒋鼎文只得为七十五师的调动开了绿灯。

六月三十日,七十五师首批部队便开始装车,准备沿铁路开往天水,计划到达天水之后再改为摩托化继续向西北开进。

与此同时,何国柱带着谢昌云给的一百五十万元现款,乘坐四航司的中型运输机返回了部队。

另外,四航司的先遣人员也飞低了兰州和嘉峪关机场,为利用这两个机场出动飞机对马鸿宾部进行空中打击进行准备。

在旁人眼里看来,西北的一场内战已迫在眉睫。

没人认为谢昌云会主动收手,除非是马鸿宾很快妥协。于是劝告谢昌云的电报和电话纷纷涌向了韶关。

而这时谢昌云却已经悄然到达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