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变革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

第九章 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干预机制_二、国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机理

二、国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机理

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事件,尤其是负面**的冲击会造成人们原有的心理结构瓦解,会令人们陷入紧张、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的困扰,一旦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宣泄和释放,就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陷入痛苦、焦虑、惊恐、敌对、抑郁和无助等社会适应不良状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伤人、报复社会等偏激行为。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原因,准确分析和把握我国国民心理问题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办法。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转型时期,人们生存发展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和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加大,人口流动及人际纠纷增多,现代媒介不良信息泛滥等,导致了大量心理问题出现。

(一)社会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社会提供给人们创业和晋升的机会增多,促使社会成员之间的竞争加剧,人群的压力普遍增加,危机意识日益加剧。有一项关于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有2/3的人产生了职业倦怠。尤其是在警务人员、医护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当中,七成以上的人都感到压力很大。许多职场人士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另外,一些新兴产业和职位的涌现,令许多人陷入了“能力恐慌综合征”。许多人为了增加就业实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长期背负着高负荷的压力,处于紧张状态。一旦努力失败,便会带来深深的心理挫败和失败感。有些人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过分自责,有些人由于承受不了压力而出现心理危机,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报复社会等极端行为。

(二)人际关系紧张与缺乏社会心理支持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人不能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上,离不开家人、朋友、邻里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是帮助我们应付大量压力的社会心理支持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人口流动十分频繁,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学生外出求学创业等,这些人一般难以快速地融入新的环境,因此他们往往缺乏归属感。另外,农村还有许多大量的“留守儿童”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普遍缺乏亲人的情感支持。

此外,工作生活压力、社会竞争、迷恋网络以及性格缺陷(如逃避、退缩等),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一旦个体缺乏或丧失了社会心理支持系统,那么其就可能变得无比脆弱,并由此失衡,此时便十分容易引起个体的心理危机,让个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敌对等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影响

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不仅会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给相关人群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遭受自身或外界的变化时会导致心灵失衡,当个体无法在短期内依靠自己的能力恢复常态,便会出现心理危机。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由于事出突然,会让受众的心理受到强烈的刺激,一旦刺激超过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便可能会让人出现心理失衡,从而导致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疏导,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

突发的灾难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影响不仅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一般来讲,在灾难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内,个体会保持高度的警觉,产生强烈的恐惧和表现出持续的焦虑。

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会让个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其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认知层面,会让个体产生被否认、不幸感和无助感等;二是在情绪层面,会产生悲观、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三是在意志层面,会产生注意力涣散、逃避、过度依赖他人。

(四)生活事件的影响

研究表明,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个体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以适应这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变化。

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如结婚、升学、就业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事件其实可以衡量个体的应激反应,同时通过它也能够判断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的生活事件并不会对个体造成太大的心理影响,但是如果个体遭遇连续不断的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那么它们对个体的影响就会叠

加,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五)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

面对生活事件的压力,每个人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同一个人即使面对不同的生活事件,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一般说来,随着个体心理的成长和不断成熟,人们会逐渐形成固定的应对生活事件的方式。一般说来,人们应对生活事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积极应对型,即面对生活事件,个体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处理事件;二是回避型,即对生活压力事件总是采取逃避、回避的方式;三是寻求依赖型,即在遇到高压力事件时,向家人、朋友寻求帮助。一般说来,运用第一种方式处理生活事件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后两种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面对生活事件,处理、应对方式不同,对个体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

(六)现代媒介的负面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网络、影视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能够更加快捷、迅速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同时也导致那些阴暗的、不良的负面事件迅速地进入大众的视野,从而打破了受众内心的平静和平衡。

网络、影视等媒介构筑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旦长期沉迷其中,便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导致个体产生成瘾、强迫、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意识与现实严重脱节。除此之外,由于监管不力,网络等媒介上充斥着许多暴力、色情和其他另类内容,这些也容易对人们产生暗示作用,使人滋生暴力倾向,产生暴力攻击行为。个体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受挫,便会出现心理失衡,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攻击行为或逃离现实。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更容易对网络等媒介产生依赖,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等媒介对青少年的暗示作用也更大。

因此,社会治理要以大力发展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治本之策,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同时,必须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社会心理干预机制,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向好的方面转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