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变革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

第七章 和谐文化建设与基层社会矛盾化解_五、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五、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建设和谐文化,是有明确的目标取向的。这个目标取向,就是“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了社会思想共识,才能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愈益凝聚起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但是,在当代中国,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因此,社会思想达成共识远非轻而易举之事,它的形成过程也注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抓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个目标取向不放。

第一,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要从全局上找准以和谐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坚持“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的原则,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用积极健康的思想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必然有一种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其他居于次要和被支配地位。居于主要地位的社会思潮要发挥对其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而居于次要地位的社会思潮,不管其有多少种,都是“引领”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剖析、比较、鉴别不同社会思潮的本质内容、表现形式、社会影响以及产生的根源,并就各种社会思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现状和提出的问题,多方寻求答案,抓住关键因素和环节。另一方面要把那些带有全局性影响的社会思潮作为重点对象来加以引领。要把引领那些已成为热点问题的社会思潮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引导的力度,使之朝着有利于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方向健康发展。在实践中,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形势和现状,通过教化的途径,成功地用和谐文化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当然教化中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务必做到既要务虚,更要务实,虚实结合,把引领社会思潮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夯实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群众基础,使之朝着有利于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二,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要全方位拓展以和谐文化建设引领

社会思潮的领域和渠道。切实加强对思想舆论阵地的建设,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加强管理中促进繁荣,多方面、多渠道、多路径地宣传和谐文化,消除思想上的噪音、杂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消极影响。

要本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率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作用,发挥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民众自治组织的辅助作用。要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为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学校、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各种途径,把用和谐文化建设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部位和各个环节。要把和谐文化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之中。要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的新变化,努力探索用和谐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的新方法、新手段。要建立健全思想文化层面的社会沟通和协商机制,把引领社会、思潮的工作纳入民主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轨道。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以和谐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的生动实践和先进典型,倡导和激励人们争做“引领”工作的热心人。总之,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用和谐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形成社会共识的深厚氛围。

第三,要特别强调的是,大众传媒、文学艺术等对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的培育,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大众传媒的理论宣传、通讯报道、评论或广告,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都会作用于和谐文化建设,牵涉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精神的确立和形成,离不开舆论的作用。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文化选择也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地受到大众传媒、文学艺术的影响,并接受社会舆论这个道德法庭的裁决。

我们党早就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所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是要求各级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运用大众传媒等舆论工具,对人们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

果严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和文学艺术要跟上时代步伐,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代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方向的思想道德和高尚品质,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大力宣传和弘扬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要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行为和错误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从而为推进和谐文化与和谐精神的培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要把握正确导向,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制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相融的东西。特别是对关系到国家、民族整体利益和人心向背的事件,更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传达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把握正确导向,就要使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始终占据舆论的主导地位。

第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社会心理救助。社会的心理救助可以减少社会矛盾的积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心理救助工作,专门调解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和个体意愿的冲突。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基层心理卫生服务,应建立由政府支持的面向基层、面向基层的心理服务网络,包括媒体、政府服务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一般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民众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心理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要鼓励个体和集团兴办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络。通过多方位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来调节社会成员的心理情绪,维持心理平衡,培养社会成员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现阶段首要的是要建立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心理卫生精神卫生咨询服务机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