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_一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社院作为我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其根本任务是培训统一战线队伍的两支干部队伍。这一根本任务,决定了社院必须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要办学方向,要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统一战线干部培训是我们党干部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的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新世纪,如何更好的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建立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药味统一战线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必须满足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教育本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两层含义有机的统一于社会主义教育本身,缺一不可。

社院统一战线教育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服务。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化固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历史性的超越,但其弊端又深刻的影响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基于对现代

化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的正确认识,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学院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主要体现在它对于统一战线教育不仅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政治方向,而且要努力展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和无穷生命力。社院统战教育既要能进行高水平的统战理论研究又要能培养一支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和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的统战干部队伍,为营造一流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作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的社院统战教育体系还要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学院教育体系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社院自复办以来,在统一战线两支干部队伍培训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院教育的规模、内容体系、层次水平以及教育的形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复办时间不长,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模小。我们党统一战线是随着我们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任务、范围、对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都产生对统一战线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迫切需要。目前,每年培养规模根本满足不了这种急剧膨胀的社会需求。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且流失严重。“名校渴求名师,名师造就名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知名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必备条件之一;一所学校要有知名度,成就一

流业绩。就必须把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目前,一方面,受编制、经费、教学任务总量的限制,社院专职教师人数较少,社院教育体系中专职教师一般不能满足教学科研任务的要求,绝大多数课程要到校外去聘请教师。另一方面,职称评审制度管理上的不科学等也成为教师流失的原因。没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就难以对学员进行系统性、经常性的理论辅导,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科研基础,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更不可能构建有社院特色的教学培训体系。

第三,教学培训规模零散,多缺乏系统定位。

目前,各社院校内内主体班次,为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和进修班、读书班。另外还有各省市(州)与当地社院联合办班,或与外省(市)社院联合办班,及各党派,共商联自办班,以及各种培训班。另外由于社院教育对象差别大(如非公有制制代表人士与党外代表人士)、班级类型在培训时间的长短上也有不同(如读书班与进修班),同时,按照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同一职务干部每5年必须到相应的党校学习培训3个月。但是,由于干部升迁,异地交流、职位岗位变化、兼职职务(这种情况在党外干部中尤为普遍)等客观原因,以及某些主观因素,造成干部培训中学员参加同一类型或者相近班次重复学习的现象始终存在,也造成了社院教学安排中某种程度的盲目和混乱现象。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在教育作为一种产业的共识下,社院教育的灵活性与系统性不能很好的结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