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的岁月

第四十七章 匿名信风波

这一天,王校长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封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信。信封上面空白着,什么字也没有写。王校长惊异的打开信,深琐着眉头看了下去,看到信的最后也没见署名,王校长确定,这是一封匿名信。可这封匿名信却像一枚重磅炸弹,扔在了平静的校园里,校园引起了轩然大波。

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校长: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正处在老师们所讲的非常时期,本该“安分守己”,一心只读“圣贤书”,不问世事。但学校的许多教学方法,我却无法认同。为了所有的同学,为了学校的教育事业能更有成果,我决定给您写这封信。

首先,是教学的方法,就拿我们现在高三的老师来说,有些老师竟然靠猜题、押题、题海战术来教导我们。我也知道这些都是为了我们高考能取得好成绩,但是,用这种非教学手段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呢?试想想,我们不得不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刻苦研读、死记硬背那些除了应付高考,而对现在社会一点儿用也没有的知识,对未来社会也未必有用的知识,请校长深思我们这样作值得吗?

给您举个例子吧,记得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我们班的同学:“这是什么?”他们都告诉我:“这是一个圆!”有的人可能考虑问题更全面,就告诉我,“这是一个在黑板上用粉笔画的圆!”而当我回家以后,同样在地上画上一个圆圈,问邻居家的5岁小孩儿时,他却可以告诉我,“这是西瓜、是太阳、是月亮、是眼睛,……”而不仅仅是“画在地上的一个圆圈”。可见我们高三学生的想象力已经被禁锢到了什么样的地步,这就是我们苦读十几年书的结果吗?而这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这就是我们国家真正想要的嘛?

我觉得课堂上不该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让我们学会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其次是教学手段。又是作业,又是考试的,这已经成为老师摆布我们的法宝了。我们成绩好时,老师就自认为是教学有方,却不知道,正是考试这种单一的“过滤方式”,降低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学校都不管,只看重分数,追求升学率,似乎,也背离了教育本身的目的吧!

“素质教育”的口号都喊了好几年了,却仍有一些,能力高、分数低的同学留级、甚至辍学,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嘛?

当然,许多都是现行的教育体制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两个学校就可以解决的,我们这届高三学生也不奢望能赶上什么好时候啦,但我希望,在咱们‘做文明人,走文明路’的中学,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能力,使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

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

这封信的内容,被视为是向学校公然的挑战。王校长立刻找来了严主任等学校的领导研究对策,查出“真凶”。严主任看过这封信,也是大吃一惊。这帮高三学生可真是胆儿越来越大了,不好好读书学习,却关心什么教育,这是他们应该管的事儿吗?严主任想了又想,自己在“教育界”干了几十年,怎么就没发现什么问题呀,一切安好,哪有信里写的那些“骇人听闻”的事儿?可是,这么多年,他的眼光只盯在学生的分数和自己的腰包上,这些“小事儿”,他怎么会在意呢?

“你说这封信会是谁写的?”王校长看着严主任问道。王校长就快退休了,他不想在退休前,学生们在学校闹出什么乱子。他做教师这行也有四十几年了,虽没取得过什么太大成就,可也没犯过什么大错。他不想“晚节不保”,因为这封信,学生闹事,传到教育局那里,自己不就“前功尽弃”啦?

“高三……”严主任转转眼珠,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孙辉佳。不过,孙辉佳虽然不太听话,但却不会有这么多想法,他无非是上课捣捣乱,像批评教育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儿,他断然是想不到的。那又会是谁呢?沈洋?老孟?吴越迪?还是三班的班长?唉……可要好好想想啊……

此时,高三、一班的学生正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上作文课。

“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理想”四个大字。

下边的同学们马上议论起来:“都老掉牙的题目了,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写过了。”

“我的理想?无非是些口号呗,什么老师,科学家……哪个光荣写哪个。”姜哲往椅子上一靠:“现在我的理想呀,就是能赶快高中毕业就行了。”

“这个题目也许你们写过许多次,但真正写好却不容易。高考的语文作文重在语言,要写得情绪高涨,让评卷老师看后心情愉快,自然就会得高分啦。我们今天就从语言上说一说这类题目的写法。”张老师转过身来说道。

“又是高考。”“我现在最希望能实现的一个理想,就是去做教育部长,先把所有考试取消了。哼!”孙辉佳小声嘟哝着道。

“异想天开!”孙辉佳的话得到了李艾芸的回应。

“什么?现在提倡的‘创新精神’,不就是要异想天开吗?要不是达尔文异想天开提出‘进化论’,你还以为自己是上帝造的呢!”孙辉佳也不甘示弱道。

“你……”李艾芸想反驳他几句,却也觉得孙辉佳说得没错,“你”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孙辉佳第一次和李艾芸斗嘴占了上风,高兴地手舞足蹈,心里不由暗暗地感激这位把自己的祖先说成猩猩的科学家。

“作文的立意要新颖,思路要清晰,而语言上更应注意简明流畅,生动潇洒。”张老师一讲起作文来总是头头是道。

“张老师,抨击中国教育制度算不算立意新颖呢?”吴越迪问道。

“抨击?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个词的份量可够重的。”张老师笑着说道。

吴越迪觉得,整个学校里就算班主任张老师还能理解他们,他们这些高三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家长和老师的理解,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却只知道怎么给他们施加压力,真正理解他们的又能有多少呢?学生们对理解的渴望绝不亚于沙漠里的旅人对于水的渴求。

吴越迪刚要说什么,站在门口的高三教导主任,丛主任干咳了两声。张老师急忙放下手里的粉笔,来到了教室门口:“丛主任,您有事儿?”

“您是高三一班的班主任,又教这两个文科班的语文课,您看看这封信像是谁写的?一会儿我再上那个班问问。”丛主任把信递给了张老师说道。张老师疑惑的接过信,不知出了什么事儿。等张老师看过信的内容,说不出是喜悦还是担忧。喜的是这些学生们懂得关心国家,关心教育;忧的是学校的教学方法确实束缚了不少“偏才”。

“我看学生们给学校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也不是什么坏事。虽然……措辞上是有些偏激,但出发点还是好的嘛。”张老师说道。

“我们当然欢迎学生们给学校提‘合理化’建议。可写信的人已经是高三了,高三呀!不好好读书,还这么厌倦考试,能全身心投入高考吗?能取得好成绩吗?能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吗?能……”丛主任一说到考试、升学率总是滔滔不绝,就像他的年终工作总结,空话连篇。

“好,我帮您查一下。”张老师拿着信走进了教室。

“这封信是你们谁写的?”张老师把信举过了头顶,问道。

同学们都惊诧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张老师拿的是“何物”。

丛主任也走进了教室。同学们见他进来都安静下来,低下头看书、学习。

“最近啊,在高三同学中,发现了厌学、甚至讨厌考试的不好情绪,这封信就是证据!”丛主任一双老鼠眼在同学中扫来扫去。

同学们鸦雀无声。丛主任巡视了一周,看看是否有可疑对象。可除了孙辉佳他们几个人“傻乎乎”地盯着他以外,其他人都在低头看书、学习,仿佛忽视了他的存在。

“我希望他能主动站出来,到教导处和我解释清楚,不要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他继续说道。下面还是没反应,丛主任有些急了。

“这样耽误大家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现在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要是不主动承认,咱们就拖下去。”说着,拉过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是我写的,我跟你去教导处。”一个从容的声音在后排响起。

“怎么又是你!”丛主任对这个声音都有了过敏反应,不耐凡地说道。

同学们的目光也都投向了从后排站起来的吴越迪身上。吴越迪像被“请”去的一样,大踏步的走出了教室。

“真麻烦!”陈菲杰看着吴越迪的背影,小声地说道。

“怎么搞的?就你事多!”丛主任一进教务处仿佛进了主场,气焰更盛,“都什么时候了?你看人家都在发奋学习,你还有什么时间写什么匿名信,要是考不上大学,我怎么向吴经理交待?吴经理……”说到一半,丛主任不说话了。

吴越迪也知道学校碍于老爸的面子,也不会把他怎么样,何况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错。他依旧冷冷地看着天花板,不说话。

“唉,可怜吴经理的一番苦心,大力赞助我们学校。”“帮帮忙,好好学习行不行?这也是为你好。”丛主任见硬的不行,又来软的。

“上不上大学是我的事儿,不用你们管。”吴越迪冷冷地说道。

“你!”丛主任最怕这种软硬不吃的学生了,“要是孙辉佳,我就不管了,他是花钱进来的,反正也考不上大学,要混就混去吧!你就不一样了,成绩一向很好,学校升学率还要靠你呢!”丛主任又要搬出学校的“光荣史”。

吴越迪还是冷冷的,不答话。丛主任碍于吴经理的面子,也拿吴越迪没有什么办法,挥挥手示意他回去听课。吴越迪转身就走,丛主任对这样的学生也是无可奈何。

“小弟,你又怎么了?”回到班里,陈菲杰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就是说了点儿学校认为激进,却是‘学生心声’的话。”吴越迪转着手里的笔说道。

“你真够可以的!都什么时候了?给,语文笔记,赶紧好好看看吧!”陈菲杰把自己的语文笔记递给了他道。

“谢啦,老姐!”吴越迪接过来笔记本说道。震惊学校领导的匿名信风波,就这样虎头蛇尾不声不想的过去了,学校再也没有人提起,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高三的生活索然无味,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来去匆匆。就连同学们最爱的体活课也没有时间去上了,偶尔的轩然大波过后,一切,又像一池死水一样地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