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第2辑 真心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幸福3

主持人首先登台发言,他说:“今天很荣幸,著名作家林语堂能参加我们的盛会,现在介绍给大家认识,请热烈鼓掌欢迎,还请他给大家演讲。”

林语堂在掌声中登台演讲了。他说:“林氏家族有很多名人,早已载入史册。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商朝的比干丞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是十万禁军总教头;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还有个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美国的大总统林肯。可说人才辈出!”

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彩演讲,令台下的听众雀跃万分,禁不住鼓掌叫好。

然而,我们细细体会他的话,就会发现他所谈的都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或是与林氏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并没有对本姓祖先进行吹嘘,诚然幽默可喜,不愧为中国的“幽默大师”。

当然自谦也是要有技巧,也是需要学识的,否则单纯自谦只会让人与你的距离更远甚至陌生。能达到像林语堂大师那样的境界,我们需要认识的不仅仅是自谦的品德,还需要有提高学识、化的决心。

○冯玉祥活了

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生平读书十分用功。他当士兵时,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

冯玉祥担任旅长时,驻军湖南常德,规定自己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求学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它需要认真和持之以恒,它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和自觉的行为,而绝非是被迫及强制。虽然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环境时常遭人搅扰,但决心与毅力则会在任何情况下帮你完成心愿。

○谁写的论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晚年,人们决定出版他的全集。校订之类的工作由编辑委员会负责,可是有一篇论里面有几个地方编辑怎么也看不懂,只好把那篇论交给希尔伯特先生自己校订。

过了一个星期,希尔伯特把改好的论交给前来取稿的编辑,说:“这篇论很有意思,它是谁写的?”

一心朴实地做事、认真刻苦地治学、平静踏实地为人,何曾分心于其他事呢?声誉与成就,都只是曾经的片刻,那是各方拥戴的结果,并非心愿的渴求及钻研的目的。

○人与箱

阿尔卡季·盖达尔(1904—1941),前苏联20年代至40年代杰出的儿童作家、卓越的**战士。卫国战争中执行侦察任务时壮烈牺牲。盖达尔的许多优秀作品,如《铁木儿和他的伙伴》、《鼓手的命运》、《丘克与盖克》等,在全世界的少年儿童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盖达尔旅行时,有个小学生认出是他,抢着替他提皮箱。皮箱的确太破旧了。学生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

盖达尔说:“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这是个极有趣的排序,而多数人等总是把它颠倒为用,拉大旗做虎皮,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重视外表,重视排场,这正是底气不足、内在空虚的说明。

淡薄物欲,保持简朴是智者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获得快乐的原因。

○人生的幸福

伯特兰·罗素,20世纪享誉世界的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涉及哲学、数学、伦理、社会、教育、历史、宗教、政治等领域,他的数理逻辑、逻辑实证主义、自由教育思想以及和平主义思想曾引来各国学术界的极大赞赏。1950年获诺贝尔学奖。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的朋友来看他。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注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

这位朋友问他:“您在冥思苦想什么?”

罗素回答说:“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人生的坐标是要参照物对比出来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不同的人相比会得到不同的感受,有的时候可以往下比一下找找安慰和自信。

伟大的培根曾说:“生命之树常绿,而理论总是灰色的。”真正鲜活灵动的生命不是由抽象教条的科学来调控掌握的,它更听命于自然。在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面对造物恩宠的大千世界,即便作为最为弱小的个体生命,也一样呈现着自信与从容。

○幸福的秘诀

西吉斯蒙德(1368-1437),查理四世幼子,会六种语言,于1411年任神圣罗马帝国君主。

有一回,他在宫廷大谈人生哲学,这时有一个大臣就问他:“在这个世界上,人是这样的脆弱,而且终究不免一死,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较为持久的幸福?有没有什么秘诀?”

西吉斯蒙德胸有成竹地回答:“当然有,那就是只要在健康时把那些生病时只好允许别人去干的事都干掉,就会获得持久的幸福。”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讲,人是无法超越自然法则战胜生命的,人只能正确面对和接受他所不可改变的定数。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积极主动地肩负并努力完成所应负有的历史使命,珍惜并享受生命,这也就算是幸福而无憾的一生了。万不可死盯着阴暗的一面辗转忧虑反复慨叹,自行编织悲剧人生的每一处细节。

○伟大的谦虚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9世纪后期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巡回展览卓越的代表人物。他和苏里科夫的作品,共同标志着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艺术的高峰。

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一天,列宾收到一位学家写来的信,信上说:“列宾,你以自己杰出的作品证明:你果然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伟大?谈不上,太过分了!”列宾竟像一个受表扬的小学生,脸立刻红了他自言自语着,似乎为这种自己觉得过分的称赞感到无地自容。

他马上给这位学家写回信,信中说:“我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你是知道的,可是你却要把我送到一座宏伟的高台上去。假如我真的爬上了高台,你看见了这么一个渺小的人站得那样高,也会发笑的。”

列宾的回信真实地表现了其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面对世人的称赞,觉得自己受之有愧,离自己的理想还相差甚远,仍需继续努力。

真正的大师从来不把名誉头衔放在心上,永不骄傲自满,视自己是一个尚需学习与进步的小人物,正因如此才成其为大师。

○来不及考虑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和企业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47年出生于俄亥俄州,1931年去世,享年84岁,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

在爱迪生75岁时仍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您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

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呢!”

记者听了,深为爱迪生的这种精神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