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第1辑 巧言妙对狂妄之徒与奸佞小人5

这位连身材也十分富裕的胖太太只是为了跟大师随便地找话闲聊,绝非真要在他那里讨得什么好方。而我们这位非专业的医师,却以独到的慧眼和精短的语言,为她彻底查到最深的患病根源。

大腹便便、脑满肠肥、臃肿浮华、空洞虚伪,这些个被底层民众抵触并嗤之以鼻的破词,即正是对富人们生活和质量的典型描绘。和平与繁荣绝不是粉饰和吹嘘的结果,正如真正的健康不能靠药物来维持。

○见熟人就脱帽

吉奥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1792—1868),十九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生于意大利贝萨洛。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罗西尼是真正的音乐天才,乐思丰富、作曲神速,其《赛维利亚的理发师》全剧是在十三天内完成,被传为佳话。他也是个谈吐风趣、智慧幽默、举止的绅士,在社交界大受欢迎,据说他的声望之高甚至使贝多芬都一度被维也纳人遗忘。

有一次,一个多产的作曲家来拜访罗西尼,他兴致勃勃地为罗西尼弹奏他的曲子——这个曲子有许多地方是抄袭别人的。

罗西尼一边听,一边把帽子脱了又戴、戴了又脱。那个作曲家很奇怪,问道:“你是不是嫌屋里太热,”

“不!”罗西尼笑着说,“我有一个见了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真的是太多产了!多产到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的作品,虽然只是抄袭一部分,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玩弄拼凑与嫁接的把戏,他的全部创作才能就是将别人的现成品搅和成一个名曲大串烧。

于是:贝多芬来了,巴赫来了,施特劳斯来了,以至于使我们这位罗西尼先生不得不一再地向大师们频频致敬:“多谢光临!我也是来旁听的”。

○演起来很像一个领袖

夏尔·戴高乐(1890—1970),在法国历史上是一位与拿破仑一样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是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由法国运动”的领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法国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执政期间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戴高乐将军是个性格刚强、疾恶如仇、快言快语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对同盟国一些领导人的做法十分不满,免不了在各种场合发泄一番。

有一次,他对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进行了不动声色的批评。

他说:“他不是一个士兵,他是一个演员。但他的演技很高明,竟使他的角色,演起来很像一个领袖。”

原本是个元帅,却说他是个装腔作势的演员。看来,这位盟军统帅的领导才能太叫人无法恭维。虽然这嘲讽过于尖刻,而元帅大人竟能同样不动声色地接受,如此看来这评价对他还真的合用。

懦弱者的一切行径只会让强者唾弃,他们也只能会默默地沿着成功者留下的脚印前行。戴高乐的讥讽更说明了他对对方懦弱行为的一种愤怒与抗议。

○留胡子的妙用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看透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因此对其毫不留情地给予讽刺和揭露。

莫泊桑体魄健壮、风流潇洒、仪表堂堂,最有特点的是他那个大胡子。

有一次他参加一个上流人士举行的聚会,一位贵妇人傲慢地对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大的胡子呢?”

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学一无所知的人一个赞美我的东西。”

对崇高的学一无所知,却对无关紧要的胡子倍感热忱。胡子的作用实在不值一提,拿它与学的价值同比,简直就是鸡零狗碎,但如果你一定要舍弃学而赞美它,那谁又能使你不成为粗俗低级的人呢?

○你得吃一条鲸才成

大作家马克·吐温在美国的名声很大,经常收到初学写作的青年的求教信。

一次,有一青年给马克·吐温写信说:“听说鱼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则有补于脑,那么要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就必须吃很多很多的鱼才行,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鱼,吃的又是哪种鱼?”

马克·吐温看后,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条鲸才成。”

马克·吐温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责备的语言,却能让那个青年自己认识到了学习所必备的条件,这样的回答巧妙而又富有哲理。

马克·吐温知道,会问这种问题的人(即想走捷径的人)反而离成功是最远的。因此他才这样讽刺发问者,告诉他这个问题多么可笑。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153—208),东汉学家,字举,鲁国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建安七子之首,才甚丰。为人不拘小节、恃才负气、刚正不阿。因非议曹操,被杀。

孔融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孔融年仅十岁,随父到洛阳办事。那时司隶校尉李元礼名重朝野,权倾一时,曾对外公开立下一个规矩说,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不见。

有一次李元礼宴客,十来岁的孔融不请自到,大摇大摆地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家亲戚。

就这样,他来到了李元礼跟前。李元礼见孔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不禁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我一时忘了。”

孔融从容地答道:“我的祖先仲尼,曾向你的祖先老聃问道礼,故有师友之谊,这便是我们变世通好的原因。”

李元礼和宾客听了,无不惊奇而大叹为“神童”不绝。

恰巧,太中大夫陈匙也在李家做客,听了孔融刚才说的话,不以为然地说:“没有什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当即界面道:“想你小时,必定了了!”

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

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再不敢轻视任何人。孔融之辩,不惟机智,还在于能抓住契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孔融才思之敏捷,反应之迅疾,实在令人赞叹。

嘲笑就像一把锋利的利刃,能够伤人至深。机敏的人在遇到这种伤害时,会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往往会令对手更加难堪。

不要轻视别人,更不要轻下断言。要学会不随便伤害别人,更何况是个具有远大理想和美好未来的稚嫩孩子!

○打错了

卓别林是幽默讽刺大师,世界电影史上的伟人。他不朽的代表作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卓别林的机敏也是出了名的,总会在各个场合表现出他过人的一面。

有一次,卓别林在看电影时,邻座的一个小偷把手伸进了他的口袋,当即被卓别林发觉。

“对不起,”小偷说,“我想掏手帕,却掏错了口袋。”

不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卓别林重重地打了小偷一记耳光,然后说道:“对不起,我想打死落在我脸上的蚊子,却打错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