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无法抹去的青春

第16章 无奈的辍学与离别(18)

第16章 无奈的辍学与离别(18)

陈路凡刚读中学的时候,班级里有八十几个人。但是等参加中考的时候,却只剩下了6个没有复读过的“小生”。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开始有人辍学,但因为大家相处时间还很短,所以就还并不觉得有什么。

但等到了初三以后,就有很多人流露出来了非常不舍的情绪。

比如有一个叫齐景辉的男同学,他临辍学前,还给同学们发了喜糖,或者说是告别糖。

紧随其后有一个叫曹辉的,也这样做了。再然后有一个叫江立志的,也这样做了。

他们辍学,主要都是因为成绩不好。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心里也都会很强烈的,对于校园同时也是他们的青春的不舍。

确实是这样的,这一部分人,一旦辍学以后,基本上也就告别了青春。

然后,基本上就只能重复父辈们走过的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继续做下一辈子的农民。

这种情况不绝对,但总归还是比较普遍的。

也有一个同学叫徐洪亮,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里穷,所以就辍学去学习开出租车了。

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天,我看到他了。

眼睛红红的,来学校办了手续,然后才离开了校园。

其实,那样的手续办不办有什么意义呢?

但很多人还是坚持要办的。因为虽然没意义,但那却代表着他们的青春和梦想的终结,所以他们当然是要办的。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不在意,我也不在意,但是他在意。

这个叫徐洪亮的同学,他离开的背影很是默然,也很让陈路凡心碎。

徐洪亮离开的那天,我在路边看到了。

我和他原本其实不太熟。但是不知道为啥,他走的时候我却特别的难过。

也不知怎的,还突然上前给了他一个拥抱,然后只说了三个字:“好好儿的”

徐洪亮的眼睛又红了一次,但终归忍住了没让泪水掉下来。

然后也没说什么话,狠狠地拥抱了我之后,一转身跑开了。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同学叫做于艳丽,她的辍学也很让陈路凡难过。

于艳丽和我是小学同学,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到初中也很不错,也有希望能考上高中。

但她的母亲有疯病,一疯起来就喜欢打人。而且她还有两个弟弟。

所以被逼无奈,他也就只好辍学了。

她辍学以后,在县城里的一个很大的肉食加工厂里工作。

等陈路凡读高中的时候,她还去看过陈路凡。

除掉于艳丽以外,还有一个女生叫穆海艳,她的辍学也很让陈路凡难过。

穆海艳的学习成绩也不错,而且和我还是前后桌。

穆海艳的家,离向阳中学有十几里路远。

冬天的时候,因为路滑,骑自行车上学就会非常辛苦。

尤其是中间有很多土路,骑起来就会特别困难。

天冷也很可怕。比如说穆海艳,她每次骑自行车来到学校的时候,后背的棉袄上,都会挂着厚厚的一层白霜。

那是出汗导致的。路远骑得快,棉袄里面就热,热气透出来,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就会在棉袄上凝结成一层白霜。

穆海艳的父亲,很早以前就因病去世了。所以她读了两年多三年不到就辍学了。

辍学之后,她去学习了服装缝纫。

赚了一点钱以后,又回到学校复读了一年,但终究还是辍学了。

在我们那个时代,复读是很正常的。

有最夸张的人家,比如小学老师于继业的长子长孙。比我大六岁,都已经读到初三了,但是因为成绩不好,直接就从三年级留级到一年重新读。

也就是说,他的中学,一共读了六年才毕业。

不过终究还是没考上高中。

其实,那个年代已经可以自费读高中了。

只要成绩差不多,家里再出几千块钱,然后也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家庭都不愿意出这几千块钱。但更多的还是很多家庭都没有这个意识。

我后来的女朋友,我的高中同班同学,就是自费读的高中。

那个时候,也有人是成绩不错,家庭也不困难,但依旧会选择辍学的。

比如说那个同样超生的,被我父亲陈万全救过一命的于成金的哥哥于成刚。

他的成绩就很好,比我高两届,家里也不穷。而且他的舅舅杨天贵,还是我们村子里最老牌的大学生之一。

但他却自愿选择了辍学。

他那时候给我的就是一种非常洒脱的感觉。

他给我的答复是,人怎么活都是一辈子,何必辛苦学习那么累呢?

在农村,种点地,养点鸡鸭什么的,既轻松又自在,多好呢?

坦白说,我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心里话,但他的确是选择了辍学,同时也放弃了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