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连在1944

第125章 转向东方

第125章转向东方

春季,是个双方停战的季节,俄罗斯的烂泥路让苏德双方短暂的偃旗息鼓。德国人准备将更先进的装备投入到部队中,以应对夏季时的新一轮战事。苏联人则一边加紧各类武器装备的研发,一边抽调更多的兵力添入到各部队中,在来年的战事中充分发挥苏军强大的后备役优势。

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迪米特里的任务在其中又尤为重要。他要充当华国与苏联之间的联络人,协调双方共同作战。迪米特里和独立作战营的军队不多,但他们在此次行动中有极大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充足的武器。

大量在苏德战场上淘汰的武器,例如产能过剩的莫辛纳甘步枪、波波沙冲锋枪和配套的子弹,以及KV-1、T26这样完全不适合苏德战场的陈旧坦克,可以武装几十万人的武器装备,会与独立作战营一同运抵远东。等到迪米特里和华国的同志们取得联系后,这些武器将陆续向华国转移,以促成双方共同的目的——将日本人的势力从东北驱逐。

乘坐着铁路从苏联的欧洲部分向远东方向而去,路途是漫长的,沿途的景色是一望无际的寂静,茂密的森林,宽广的平原,少有人烟。在火车上的这段休息旅途上,也是迪米特里难得的读书看报时间,不全是为了打发时光,而是为了了解这个时空异常的原因。从斯大林格勒的花坛中杀出血路以来,迪米特里一直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来了解这一切。

早在登上火车前,迪米特里就通过关系搜集了一大批从30年代以来至今的各种书报杂志。

首先是一份1942年的国外消息吸引了迪米特里的注意。文章上写到:”1942年秋季,德国非洲军团再次击败了英国军队,攻占开罗并切断苏伊士运河。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的战斗力难以信任,击败德国法希斯的重担依旧要靠伟大的苏联红军。“

另一份同年的国外消息报道同样吸引了迪米特里的注意,大意是说:”美国难产已久的《租借法案》终于获得通过,但加入同盟国向法希斯势力宣战的法案遥遥无期,美国境内的亲德政党团体因为《租借法案》的通过举行了大规模游行威。“

”这个世界越来越有趣了。“迪米特里笑笑,继续查看后面的文章。

相对于大篇幅报道的欧洲战局,东方战事的报道显得不那么起眼,少有的那么几个东方战事大篇幅的报道,其中一个就是日本宣布了北进战略,继诺门坎战役后,再次向苏联宣战,应德国人的请求牵制住了苏联远东军区数十万大军。

迪米特里:”奇怪,这帮日本人怎么转了性子?不南进而是北上了?诺门坎没有把日本人打疼?“

为了研究这帮转了性子的日本人,迪米特里开始着重关注东方战局的报道,并一路追寻到1931年的资料。日军策划的九一八事变中,石原莞尔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是原时空就有的事实。但随后的历史发展方向就因为个人的原因,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石原莞尔致力于将东北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复合体,尽全力提升钢铁、煤炭的产能,并且鼓动上级向欧美国家引进更先进的石油勘探技术,他似乎一开始就十分笃信在东北地区,一定能找到石油。

后面的发展进程中,此人不断的上蹿下跳,将诺门坎战役爆发的时间提前引爆,在苏联大清洗最严重的时间段给了苏蒙联军致命一击,虽然最后双方达成了和平。但日本人首次在这场战役中使用了学习自德国的闪电战,尽管日本人模仿的十分拙劣,依旧让日军占尽了便宜,也让日军看轻了苏联军队。

时间来到1944年,东北地区的华国人民抗争依旧不断,石原莞尔也将东北地区营造的更加固若金汤。一边与英美国家全力保持关系,一边完善工业体系尤其是石油方面的开采和提炼,让关东军的实力与日俱增。甚至还鼓动军部积极与德国在原子能领域的研究。

读到这里,迪米特里忽然发现,这里面的内容绝不是报纸或者杂质应该知道的内容,而应该源自苏联从日本方面获取的机密情报。

果然,在这些书报中,迪米特里找到了一份并不起眼的纸条,上面写着简单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苏联将目光投向东方的举动,尽管已经最大限度的进行了情报隐瞒,但足以武装数十万人的武器装备,哪怕是欧洲战场的淘汰产品,在东方战场依旧是香饽饽。这是一笔足以改变东北局势的武器装备,而苏联远东地区的数十万军队也是能改变东北地区局势的一股强大力量。

为了对付这几十万苏联远东军队,上百万关东军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日本人无法想象如果有另外一支几十万人的苏械部队出现在关东军身后,东北的局势将糜烂成什么模样。

华国的国党政府同样对此抱有密切关注,要知道自《租借法案》通过以来至今,国党政府接收的所有美援累积起来还不到这笔装备的一半。苏械部队特别是坦克的好用,在昆仑关战役时国党就有深刻的认识。

而在华国的红色阵营的同志们,对于这笔武器则抱有更大的热情。最有可能接收到这笔武器的,是他们在东北地区的抗联武装;最可能收复东北的亦是他们。从武器装备来看,接收了这笔苏联军械,同志们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小米加步枪的尴尬局面。收复东北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获得巨大声望,接收了东北的工业基础后,同志们可以更好的进行抗日救亡的大业。

也为未来解放全华国做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兵马未动,情报先行,东北地区的风暴即将到来。而情报的涟漪并未先从东北开始,而是先来到了沪申,这里汇集了几乎所有东方地区各个势力的情报人员。不仅是华国和日本,大洋彼岸的美利坚,远在欧洲的苏德双方,同样在这里有自己的情报势力。

今天,一封加急的上级要求出现在代号为“海蛇”的间谍面前,要求他尽一切可能从日方搜集关东军的部署和最近的调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