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

第八百零七章 少年落魄不丢人

于是乎,陆玥在元月五号带着录像带从省城坐火车来了沪城。

已经是熟门熟路,他没有带任何人,直接住进虹口公园附近的“事竟成宾馆”。

打电话约黄瀚几个晚上来“事竟成饭店”小酌。

只可惜不巧,黄瀚晚上约了庞书利、牟雪茹等等七个学长一起吃晚饭,想谈谈“全心物业”和“事竟成超市”的筹备工作。

陆玥现在也是大忙人,手下人数不少,手头上事情蛮多,他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回南京。

得知黄瀚请的都是复旦大学的同学,立刻表态大家一起来,正好一起看他拍的纪录片《吃在中国》,多提宝贵意见。

晚上,虹口公园附近的“事竟成饭店”包厢里十几个人一边聊一边看《吃在中国三水特辑》。

陆玥发现请来黄瀚的学长们实在是做得太对了。

庞书利、牟雪茹等等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生,见识、谈吐都不俗,点评这部纪录片恰到好处,陆玥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好几张纸。

复旦大学里纷纷在传《剑出吕梁》是黄瀚的作品,很多人根本不相信。

庞书利、牟雪茹几个也是将信将疑,今天见《剑出吕梁》的导演陆玥在黄瀚面前谦逊得如同一个小学生,都目瞪口呆。

因为陆玥凭借《剑出吕梁》这部口碑佳作,妥妥的纳入知名大导演的行列。

大导演该是多么骄傲的存在?陆玥怎么就如此尊重黄瀚呢?

陆玥知情识趣,也是为了故意吹捧黄瀚,把黄瀚怎么指点他拍纪录片《乡情》,怎么指示他从改编剧本、选角开始筹拍《剑出吕梁》讲得天花乱坠。

还特意离座双手捧杯敬酒。

这态度更加把七个学长惊到了。

黄瀚看了半个小时《吃在中国》纪录片后突发奇想。

他道:“陆玥,你手下的七个摄制小组奔赴全国各地,应该能够发现不少特色菜,甚至于能够发现家传菜。”

如今的陆玥正是上升期,脑子特别好使,旋即明白了黄瀚的意思。

“对啊!我们发现了特色菜、家传菜完全可以交给‘事竟成饭店’总部的大厨研究开发呀!”

黄瀚很满意陆玥闻弦音知雅意,点头道:“‘事竟成饭店’不白学人家的看家本领,可以付钱买。”

“这事儿容易,我明天就通知剧组。能够上电视,一个个都上赶着,我们出面开口要详细的配料和制作方法,肯定花不了多少钱。”

“事竟成饭店”有专业团队开发新菜,每个季度都要推陈出新。

如果能够通过《吃在中国》收罗全国的特色菜肴和小吃,肯定比自己埋头研发更加有效率。

陆玥一心一意想着报答黄瀚,他肯定会尽心尽力办这件事。

黄瀚没有多说什么,和陆玥干了一杯后跟庞书利、牟雪茹几个聊开了。

同学们在一起话题自然多,喝了几杯酒后气氛更加活跃,吼一声、唱几句,酸一段诗肯定少不了。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诗歌散文大行其道,只要是大学生几乎没人不背几首现代诗,几篇散文。

不知怎的牟雪茹居然朗诵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接下来就开始谈去年春天卧轨自杀的海子,都觉得是天妒英才,牟雪茹几个女生居然泪光莹莹。

黄瀚其实并不愿意莘莘学子成天读诗篇、散文,认为浪费那时间,觉得毫无意义。

他年轻时也读了很多诗篇,但是他不喜欢现代诗,特爱宋词,辛弃疾、陆游、李清照、李煜、晏几道、柳永、苏轼等等的作品能够背几十近百首。

但是重来一回后就坚决不做这种傻事,除了高考时有可能考到的内容,坚决不读任何古代、现代诗词。

见几个学长聊到海子如此悲伤,黄瀚反倒笑了。

他道:“你们都不知道海子为什么自杀?瞎伤心什么呀!”

牟雪茹原本就是复旦大学诗社的骨干,八十年代初正是浪漫主义盛行的年月,复旦诗社有多牛可想而知。

进入九十年代后渐渐的就不行了,因为人都现实了,变成了拜金主义盛行。

牟雪茹真的喜欢海子的诗。

再加上喝了点酒,暂时忘了黄瀚是她的老板,觉得如同以前诗社成员聚会时谈古论今。

她反驳道:“我当然知道海子为什么选择自杀,我能够从他的诗中读懂他的心。”

“哈哈哈……可惜你根本不知道,海子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心在哪儿!”

“你胡说!”牟雪茹见不得有人如此说她崇拜的诗人,脱口而出,然,随即她就知道犯错了一脸尴尬。

萧蔷已经不高兴了,眼睛瞪了起来,貌似要开口。

黄瀚依旧笑嘻嘻道:“萧蔷,咱们以理服人,牟雪茹说我胡说不要紧,咱们先听听她认为的海子是为什么自杀。”

“海子愤世嫉俗,长期不被世人理解,所以走上了这条路。”牟雪茹见黄瀚瞧向她,斟酌一番开口道。

黄瀚道:“其实不然,海子是因为练所谓的气功导致精神分裂,所以自杀。”

后世有关于海子自杀的原因有很多说法。

黄瀚的理解,诗人,越是有才华的诗人,神经质的居多。

海子很不幸,他原本就有些神经质,又迷恋上了玄学和气功,在自杀前其实已经是个很严重的精神病人。

黄瀚还觉得写小说的也容易神经质。

反正黄瀚觉得自己写了五六年小说,已经有点“神里八经”的!

把《一九八一年》完稿后,有可能不敢再写了,怕得神经病。

庞书利决定站队支持老板,他道:“黄瀚说得对,海子确实是练了好几年气功,自杀前的几个月经常出现幻觉。”

牟雪茹还想分辨,嘴唇动了动又忍住了。

黄瀚笑道:“海子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属于天才少年,可是他学到了真真正正的知识吗?我认为他没有。”

这种论调黄馨、成文阁、萧蔷、陆瑶太熟悉了,黄瀚以前经常说什么是知识?

皓首穷经一辈子未必表示有知识,要不然为什么取消长达一两千年的八股取士?

萧蔷插嘴道:“我们中国迫切需要科学家、企业家、大商家,有时间写诗,写散文,还不如卖茶叶蛋赚点钱改善生活来得实惠呢!”

额!黄瀚哭笑不得,心道:这种话是我跟学习小组同学们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莫要浪费时间,怎么能公之于众?

他连忙解释道:“一个名校法律系毕业生居然不尊重科学,迷信气功,相信神佛,还沉迷其中。

把自己弄成精神分裂,足以说明他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也说明气功的危害之大。”

黄瀚对待各种“功”、“法”的态度陆玥当然知道,他也觉得当今社会上招摇撞骗的各种气功大师太嚣张。

他道:“黄瀚,你认为我们电视台能不能拍摄专题片揭露气功的危害呢!”

哟!这主意不错啊!

黄瀚肯定道:“能,太能了。我还有个建议,揭露气功害人的切入点就从调查海子自杀的始因着手。

海子生前根本不出名,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但是死后简直是被绝大多数大学生、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熟知。”

陆玥眼睛亮了,他已经领悟了挖掘热度、创造关注度给电视节目带来的收视率。

头直点,道:“嗯!嗯!以海子的死因为切入点更加容易引起关注,这个创意太好了。”

“你应该去采访海子以前的同学、老师、朋友、同事。

把本该有一个美好未来的天才少年,是如何堕入歪门邪道选择卧轨自杀的历程拍出来,说不定能够引起相关领导重视。

如果国家因此出手打击各种“功”、“法”,你应该是救了成千上万如海子那样的人,功德无量!”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无知的人太多,’。

溯本清源,以正视听何其重要!陆玥,你要用心拍好这部旨在揭露‘气功’‘天人感应’的电视片。”

“这个……”陆玥欲言又止。揭露‘气功’可以有,世界上是不是存在特异功能,陆玥心里没底,犹豫了。

黄瀚道:“有什么疑惑说出来,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天之骄子,肯定能够为你解惑!”

“哈哈……由此可见溯本清源,以正视听更加迫切,连你对这些毫无科学根据的骗术都将信将疑!”

“我是怕万一!那就尴尬了。”

“放心吧,所有的‘天人感应’、‘特异功能’、‘隔物传功’等等都是假的,都是骗术。

你放心大胆去揭露,万一出现了连你都信以为真的情况,立刻打电话给我。

我和成文阁保证二十四小时内赶到。我就不信了,哪个骗子能够骗得了我和成文阁。”

成文阁见黄瀚说到他,立刻表态道:“没人能够骗过我们。”

萧蔷不乐意了,道:“黄瀚,你没意思啊!我和陆瑶不都一直支持你打击假大师么!那些骗子一样的骗不了我们。”

陆瑶笑了,道:“萧蔷,你干脆把以前黄瀚怎么把‘气功大师’打得满地爬的故事讲给牟雪茹几个听听。

我见他们都是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很明显,他们是相信那些邪门儿的!”

庞书利连忙撇清,道:“我从小就不信邪,一样的认为那些乱七八糟的功法没有任何科学道理。”

萧蔷看了看庞书利等等四个男学长,不无遗憾道:

“原本我还想教你们一手,保管所谓的‘气功大师’分分钟现形,只不过你们的条件太差了。”

牟雪茹奇怪了,追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怎么就知道他们几个不行?说说呗。”

“哈哈……气功大师不是厉害么,只要忽然一拳把他打趴下,他不就现形了。

只不过庞书利他们瞧上去都跟豆芽菜似的,大有可能打不过骗人的‘气功大师’,反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

“啊?哈哈哈……”牟雪茹三个女生实在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庞书利四个被萧蔷这个名人加大美女鄙视了,羞得无地自容。

萧蔷打开了话匣子,一时间止不住,她不无得意道:“黄瀚和成文阁有多厉害你们应该是知道的呀!”

牟雪茹点头道:“我们都知道,他们俩去年赤手空拳打趴下了十几个拿刀子的人贩子,新民晚报头版头条报道过,还有照片呢!”

“哈哈,那些照片就是我追在他们身后抓拍的,我也是很勇敢的!”

陆瑶开始拆台了,道:“绝对勇敢,打人能够追进……”

萧蔷反应特别快,连忙捂住陆瑶的嘴道:“不许说!”

女人都是爱八卦的,天之骄子也不例外,牟雪茹几个见萧蔷捂着陆瑶的嘴不许她说话,更加好奇。

异口同声问道:“什么情况呀?”

萧蔷瞪了陆瑶一眼道:“她是想说我小时候打得男生躲进男厕所里不敢出来。”

“啊!你这么厉害啊!”

萧蔷得意洋洋道:“当然,三年级前,黄瀚总是被人家打哭,都是我替他打回来。”

额!庞书利、牟雪茹七个都想笑,都在强忍,好不尴尬。

陆瑶和成文阁见萧蔷如此口无遮拦,都朝她看过去,眼神中有责备之意。

萧蔷意识到今天多喝了两杯,信口开河了,可怜巴巴瞧向黄瀚。

这算啥?少年落魄又不丢人,况且那还应该算童年。

黄瀚自己笑了,道:“大家别憋着,想笑就笑吧!萧蔷,我敬你一杯,谢谢你小时候保护我。我真心实意感谢你,做鬼都不放过你。”

“哈哈哈……”黄瀚最后一句是模仿了后世经典小品《不差钱》的台词,顿时把一桌子人笑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