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第十六节 东线决战

拉萨 前指作战室 7月21日 10:00前指参谋部从侦察卫星和各型侦察机得到的情报都显示印军东北战区即将在利多一带发起大规模的攻势作战,可是各处电子战突击小分队从印军网络上得到的信息却充斥了一个名为“恒河”作战行动的内容。

印军在西里古里到提斯浦尔一线也增强了兵力,尤其是提斯浦尔增加了一个主力师和2个守备师,自行榴弹炮和武装直升机也增加了不少。

不过这些并不足以构成对我军的威胁。

战区召集各集团军首长、中央突击师郝志刚师长和第2陆战师石一正师长紧急商讨对策。

年副总理首先发言:“自从印巴战线再次停火以后,印度调兵遣将准备夺回中印边界战争的主动权。

印度自以为很有把握,舆论似乎又乐观起来。

他们的依据是我军已经受到雨季的困扰,被迫停止进攻转向了防御;而他们则可以集中兵力,美国由于不再受巴基斯坦的束缚大幅度增加了对印的军援。

西方也在不断制造印度必嬴的舆论,煽动印度继续打下去。

上二次我军的成功的突击作战,成效极为显著,中央统帅部很满意,印度成了我军新的运输大队长。

不过这些行动为时很短,我军出于战略考虑也未作很多的宣传,所以还没有触到他们的痛处。

“实际上,这是一场边境冲突,我军不可能继续推进了。

中央决策:现有的防线绝不能退缩,印度既然陈兵百万急于同我展开决战,我军一定要予以迎头痛击,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西方和印度的舆论一再强调印度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打一场持久战,这是绝对片面的。

一个人扛一杆枪并不是一个兵,要培养一个有实战经验的勇猛战士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想让他熟练地操纵战机、直升机、预警机,更是代价高昂。

我们至今尚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与印军在前阶段损失了大批的精锐部队关系极大。

如果能再次大批歼灭印军的精锐部队,那将奠定胜局。”

前指参谋长史宏钧中将报告:“从各方面收集的情报来看,印军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反击战。

确定其主攻方向和发起攻击时间至关紧要。

情报室的分析人员认为,近来从印军网络上截获的信息是有问题的,与卫星和侦察机得到的情报差别很大,很可能是印军放出的烟幕。

今天请大家来共同分析,并决策应对措施。”

接着由情报室介绍了各项资料,包括总部收集的情报。

各集团军首长也汇报了各战线的防御作战的情况。

整体的态势显示,印军虽然不得不在印巴停火线保留相当的兵力,但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把主要的军力转移到了中印战线,印军的战略和战役输运能力相当强。

当前在中印边境,印军已陈兵80多万,超过我军一倍多。

印军现在尚有2600辆主战坦克,已经有1700辆转移到东线。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出于各自的目的,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军援,由于巴基斯坦退出了战争,美国已经走到了前台。

美国的第一批包括M1A1主战坦克、改进型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已经进入了东线。

这一阶段印军在全线各处发起了小规模的反击战,在东北走廊地区更是部署了不少的防空导弹阵地,还安装了相当数量的备用雷达系统??它们仅在调试时短暂开机。

在东线调来了3架A-50U预警机,中央战区和其他战区已经转用美国的E-3F(美军自己已改用波音747为载机的预警机E-767,把E-3改进后出售给盟国),东线的战斗机已回复到300多架,并不惜代价地增加了在空中执勤的战机,还加强了空军基地的防卫力量。

郝志刚说道:“我看了参谋部的资料东北战区新任司令官考拉尔德中将出身于装甲部队,在西线是以强悍和主动突击闻名的,被称作 ‘西线猛虎’ .印军总参谋部把他调来东线,是寄希望于他来扭转东线的被动局面。

我同意参谋部的意见,我们多次突击成功,给印军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害,肯定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要改造电脑网络系统谈何容易,用来制造一些假情报还是可以的。

他们的指令、文件、报告还是要传送的,就得用人来传送了,据侦察员报告印军战区公路上驾驶摩托车的传令兵非常多,他们也抓到了一些,可是截获的文件都是用密码书写的,原件都已送到参谋部了。”

“可惜至今也没有能破译,据专家说,现在报告已不按固定格式了。

请你们能再截获一些,但是尽量不要惊动印军的上层。”

参谋长插话道。

“我认为印军本次大反击在总体上,重点肯定在东线。

而且我军在东线的800多辆主战坦克被分隔在二处,在大吉岭-噶伦堡一线有400多辆,在提斯浦尔到最东端也是400多辆(那些勒克莱尔暂时是用不上的)。

印军也很想打通东北走廊,但是既受地形的限制,大概也被38军和23军打怕了,暂时不想碰他们这二根硬钉子了。”

郝志刚的话引起了全场的笑声。

李强少将“回击”道:“印军被你和石师长吃掉了2张王牌也够心痛的了。”

会场又是一阵欢笑,郝志刚继续道:“我认为他们肯定把重点放在东端的利多附近,既可以切断我军唯一能运进主战坦克的密支那-利多通道,又能夺回迪格博伊油田。”

经过长时间的分析讨论后,曾司令员总结道:“印军的大规模行动在几天之内就将展开,而且主攻方向在利多-迪格博伊一线。

参谋部立即制订防御方案,必须贯彻中央的决心,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为了加强情报的收集能力,总参昨天发射了新型近地侦察卫星,一箭6星,几乎可以连续地收集战区的各种情报。

各集团军的侦察员,特别是中央突击师和第二陆战师的特种兵要加强活动,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用便携式扫描仪复制截获的文件,再把传令兵连同文件原件放走,少惊动印军的上层。

我们一定能再次教训这位 ‘西线猛虎’。”

我军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总参保密局于7月23日7:10破译了缴获的一份重要文件,指明印军的总攻时间是当天新德里时间4:55(北京时间7:25)。

急电迅速传送到拉萨前指及各参战单位,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即高速运转起来。

我军争取到了珍贵的10多分钟准备时间。

隆丁 印军东北战区前线指挥部 7月23日4:55印军选择的这个总攻发起时刻是利多-迪格博伊的“黎明前的黑暗”,再过5分钟太阳就要在这里升起,可以争取到14个小时的白天。

按照图上作业,攻击部队可以推进到印缅边境。

考拉尔德和司令部的主要官员早早就进入了作战指挥室,他们各自注视着所关心的大屏幕。

司令官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一颗难以压抑的快速跳动的心。

“门闩”行动是他就任东北战区司令官以来策划的最大的一次反击战役,陆军参谋部给了他最大的支持,自然也寄予厚望,他也必须以一次辉煌的胜利来洗去连丢2张王牌的耻辱??在陆军参谋部的保护下,此事还未向舆论公布,中国人居然也没有宣传,不过舆论不会给他太多的时间。

这些天来,在他的严厉督导下整个东线兵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不过大多数防线增加的都是新组建的、或是大部分是新兵的二级师,战斗力不会太强。

他对提斯浦尔的兵力进行了实质性的补充:原来的第26、第27装甲步兵师的陆航大队各增加了36架ALH武装直升机,2个师的直升机总数增加到了158架。

第6重装甲师配齐了120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加上220辆主战坦克和大批的步兵战车冲击力相当强劲了。

半环形防线上除了原来的第123、第143二个二级师,又补充了第43轻步兵师,既可用于进攻也可以增强防御力量。

因为情报显示中方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德让宗、邦迪拉一带的兵力,虽然这是他所希望的,但必须确保提斯浦尔。

如果该城失守,中国人就可能打通一条自己的“东北走廊”把坦克等物资在布拉马普德拉河北岸自由调动。

中将在主攻方向的部署了“可怕”的打击力量:他任命第4军军长沙潘达斯少将为“利多突击集群”的司令官,地面上的突击主力是第1、第19重装甲师。

第1师配置了新引进的60辆美国的M1A1主战坦克(没有更多配置是怕燃油供应跟不上),这是一款很强的武器,拥有贫铀装甲,一般的坦克炮难以击穿,其强大的燃气轮机又轻功率又大,使它具有极大的机动性,更厉害的是它拥有的被动式昼夜两用热像仪,最大夜视距离可达2000米;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也能达到1200米。

(而T-72坦克的最大夜视距离仅为800米;在能见度不良时,仅达到300米)。

30套“阿达茨”防空-反坦克系统,这是瑞士和美国共同研制的,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防空、反坦克双重作战能力的导弹武器系统。

它的精华是一具脉冲多普勒频率捷变搜索雷达,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直升机旋翼的转速,进而精确测定直升机的距离和三维数据。

这次主要用来反武装直升机-这是印军的弱项,配置的导弹引信均为近炸引信。

由第21装甲步兵师作为右翼协同攻击利多一线的敌军,他们将一直推进到印缅边界,切断利多-密支那公路。

配属右翼的第4快速旅配备了24对ALH武装直升机,是经过专门培训用于空战的-印军开始重视低空的制空权了;24对卡-60和卡-50N的组合用于对地攻击,为远程突击的机降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持。

左翼是第19重装甲师与第22装甲步兵师协同攻击,以夺取迪格博伊油田,配属的第2快速旅的配置基本与第4 旅相同,只是对地攻击是24对ALH和米-24BM(米-24的改进型)。

每个旅搭载米-17、米-26的机降突击队,第一波就有1200名突击队员和8辆俄制BMD伞兵战车,并有16架卡-60多用途直升机实施指挥、通讯、救护等任务。

在中方防线的中央是一组5个山头连成的高地,地图上标示其最高峰为964米,前线官兵称它为“拳头山”,据观察敌军在这一个月内不断地加筑坑道工事。

这肯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中将研究过锡金战役的战例,知道中国人从朝鲜战争开始到中越边境反击战挖坑道是出名的。

不过这是一组孤立的山头,如果攻不下来,完全可以绕过去。

由第22师的85步兵团主攻,第163师的2个团协同。

第163师还负责守卫夺取的阵地、接收战俘等战场勤务。

在这68公里的战线的正面部署了3个重炮群实施火力支持。

中将认为中方在这一地区总共只有400多辆主战坦克,根本无法抵御这一攻击集群。

4:50,双方的阵地上不时有狙击手的枪声打破夜空的寂静,他们真是一帮不知疲倦的“夜猫子”。

侦察系统报告各处的敌方阵地无异常活动,司令官放心了。

4:55 在中印边界1800公里(中印边界1700公里再加上锡金-印度将近100公里的边界。

为了国际的影响,双方不约而同地决定不在不丹开战,印军也未攻击不丹的我军,我军也未利用不丹的基地)的战线上,印军的炮火划破了黑暗的夜空,不久对方展开了回击。

门闩行动终于拉开了帷幕。

司令官焦急地等待初战的信息,尽管他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紧张的一天。

5:05 西线报告,出动的240架战机组成的混合机群,遭到了200多架敌机的阻截。

双方在夜空中激战,以争夺制空权。

中将皱了一下眉头,敌军怎么能那么快就组成了庞大的机群?他们的预警机真是太厉害了,这也许是居高临下的优势。

自己战区的攻击机群也受到强力的阻截,攻击并不顺利。

5:10 主攻方向的报告是他期待的,“敌军的炮火完全被我方压制了,15分钟的炮火准备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摧毁了敌前沿阵地,扫雷火箭在雷场中开辟了冲击通道。

炮火已延伸,重装甲师已开始冲击。”

可是接下来的报告令他有些不快,“先期出击的快速旅陆航兵团遭到了敌军的武装直升机和小飞机的强力阻击,无法突入预定地域。

后继的机降突击队仍在我军防区的低空待机。”

“现在已经接收不到深入敌后的27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发回的情报,前线的观察哨报告看到它们被那些小飞机纷纷击落,请空军尽快出动高空侦察机。”

战区的空军司令官潘考德少将想道,又是这些该死的小飞机,它们白天从来不进入我们的防区,用来攻击那些在低空低速飞行的无人侦察机倒是正好。

中国人正能物尽其用啊。

5:25 西里古里的西部集群急报,出击部队遭到敌军强力的反击,现已全部回防。

中将又皱了一下眉头,这样的“攻势”也太短命了。

不过他知道,在大吉岭-噶伦堡一线的是中国的精锐部队,而且在80多公里的防线上对方拥有400多辆主战坦克-虽然大多数是自己人“送”去的。

5:30 提斯浦尔的报告引起了中将的注意,攻击集群推进顺利,司令官正在控制节奏。

但是城里相当混乱,谣言满天飞,本来双方激烈的炮战和空战,已经引起了留下的居民的恐慌(中将知道留下的居民只有20多万了,还不到原来的一半),这一下更是掀起了新的撤离浪潮,已有数万人向各个渡口涌去,秩序相当混乱。

司令部的心理战部立即电令提斯浦尔的城防司令部,绝对不能阻挠民众的撤离,以免激起更大的恐慌;还要尽量增加航渡的能力,以疏导撤离的民众。

城内加强特警的巡逻,通过电视和广播安定民心。

5:45 第4军报告,攻击敌中央防线高地的第85步兵团和163师的2个团已突破敌军的前沿防线,进抵高地前的攻击阵地。

可是随后的攻击却遭到依托坑道工事的敌军顽强的抗击,向山头冲击的部队伤亡惨重。

直到7:40这3个团才把这座硕大无朋的“堡垒”包围起来,其后的连续突击仍无进展。

除了坑道的保护外,中方的攻击机群时时突击过来,打击印军的炮兵阵地和步兵的突击阵地,在混乱中坑道内的守军就能清除冲上山头的印军。

到10:00司令官果断地下令,“暂停攻击立即构筑防御工事,布设雷场,严防敌军的反冲击。”

6:10 右翼攻击部队的报告,“已经接近利多的郊区,2辆冲在前方的M1A1坦克一头扎进了覆盖着伪装网的反坦克堑壕,敌军的堑壕既深又宽,这一边还到处是水泥桩,推土坦克无法进行正常作业。”

“我军坦克接连击中堑壕对面隐蔽的敌军坦克,初步统计已有18辆敌坦克起火。

4辆栽入堑壕的坦克已被拖出,重新投入战斗。

部分坦克已经绕过了第一道堑壕,才行驶了500多米又遇到了第二道长长的堑壕。

已经调用运土车来参加填沟作业。

敌军的自行榴弹炮对我军的威胁很大,他们有道道堑壕的保护在20公里外机动,在无人侦察机的指挥下,以准确的炮火杀伤伴随攻击的步兵,估计还有留在我军后方的敌侦察兵的指引。”

左翼的攻击部队遭遇也大致如此。

大屏幕上前进的箭头犹如蜗牛,与“图上作业”计划的位置差距甚大。

那些冲过堑壕的部队纷纷向上面报告,那些被击毁的敌坦克和装甲车不是木头的、塑料吹气的,就是那些损坏的印军坦克用木板补一下,有些坦克的“炮”居然是一根小树干,这些东西只要粘上铝箔再刷上油漆,旁边都有一个电池拖动的红外发热器以模拟发动机排气。

在M1A1的雷达和热成象仪上与真坦克并无区别。

不过师长和军长都不急于向上报告这些坏消息。

考拉尔德脸上虽然平静,心里却异常焦急。

幸好中国的战略轰炸机至今也没有大规模出动,空军准备了8架米格-31专门来对付它们,至今也没有战果。

白天的宝贵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溜过去。

“油老虎”M1A1已经加过一次燃油了,在敌前的高速机动中,坦克的燃油消耗是很大的。

11:10 中将叫来了参谋长,下令把集结在迪布鲁格尔市南方的预备队第8快速旅投入利多攻击集群。

那2个快速旅的突击队只能在地面上推进,印军武装直升机机动性差的弱点彻底暴露出来了。

他们的ALH连智能增稳系统都没有怎么敌得过我军的电动直升机呢,更不用说与歼-17搏杀了。

司令官只能试图以数量来挽救了。

12:25 印军终于先后进入了空无一人的利多、迪格博伊和油田-油井仍然封存着,保持着印度人撤离时的状态。

那些冲入城中的官兵都愣住了,反倒小心翼翼地驾驶装甲车巡逻了一圈,既无地雷也无伏击。

得到报告考拉尔德总算松了口气,命令163师调一个团负责搜索和警戒。

攻击部队继续全速向北推进,务必于天黑之前攻占利多-密支那公路的印度段。

尽管已经比计划推迟了1个半小时,中将重新建立起信心。

还指令随军记者发布新闻还配发了前方发回来的传真照片。

这一消息立即在印度,乃至世界上广为传播,在互联网的时代新闻以全新的方式在传播。

印度时报还一本正经地出了一份号外,以制造声势。

今天的早报和电视的早新闻都发布了,印度的“百万大军”在中印边境展开大反击的消息。

可是一个上午也没有令记者和评论员激动的消息,都是些凌乱的报道。

得到这条信息后,如获至宝地大加发挥了。

国防部发言人只是说,印军的攻势作战取得了预定的结果,收复了利多和迪格博伊油田,部分地切断了利多-密支那公路。

印军仍在全线推进,不久将收复全部被占领土。

评论员们可比军方大胆多了。

印度有线电视的特约评论员??前国防部的高级官员指出,印度次大陆狂暴的雨季切断了敌军的所有重要供应线;而我军拥有便利的后勤支持系统。

友好国家的大批先进武器正源源不断地运进各战区;在战区我军不但在兵力上超过对手一倍以上,在东北战区现在的战场是山前区的低矮丘陵地区有利于主战坦克发挥战斗力,这方面我军超过对手一倍都不止。

摆脱了两线作战不利局面的我军必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拥有强大的后勤系统和国际援助的我军将保持高强度的攻势作战,敌军土崩瓦解已为时不远了。

何时何地停止作战的主动权已经转移到我军的手中。

中国人主动挑起的这场边界战争将以他们的惨败而告终。

那个得利的‘邻居’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这篇评论在印度的各大媒体纷纷转播,并反复广播。

当然很快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

只是到了15:40以后印度媒体突然停止了类似的宣传,民众都有点莫名其妙。

考拉尔德可是心中有数,提斯浦尔出了大问题。

拉萨前指 7月23日16:50现在对于我军也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我军在东线尤其是从提斯浦尔到利多一线,兵力只是印军的一半都不到,主战坦克也是这样。

如果单纯防御的话以我军所处的地形优势、兵员素质和一定的空中优势完全可以挫败印军的反击,但要歼灭印军的精锐部队难度就很大了。

为此,参谋部大胆地作出了将我军的二支精锐??中央突击师和海军第2陆战师在战场大幅度机动的计划。

在反击的初期,印军肯定会在利多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我军则避其锋芒,采取诱敌深入再利用防御工事阻击,以挫其锐气。

甚至不出动轰炸机,让印军放心大胆地推进。

我军则在提斯浦尔方向集中优势兵力,趁印军大军出击的机会,在运动中歼灭之,并夺取提斯浦尔,在精神和舆论上给印军以压力。

一旦得手立即把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的特种兵团和陆航兵团机动到利多方向,此时应该到了晚上,我军将发挥夜战的优势一举歼灭印军的这支精锐。

也就瓦解了印军的反击。

我军的技术专家解开了印军的密码,争取到了10多分钟的宝贵时间。

统帅部立即指令在成都、乌鲁木齐、西宁第二线的大批战机飞往一线的机场,作为第二波制空力量。

这样一来前线的战机几乎可以扩大一倍,当然只能短期内这么干。

前线的战机则立即升空迎战,为了取得最大的战果,我军的战机几乎都在自己的防区上空作战,印军战机是为了掩护攻击机的攻击必须进入我防区。

果然在地面雷达和预警机的联合指挥下,空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我军的第一波和第二波战机轮番升空作战,在西线的印空军也无优势可言。

在利多一线的防御部队接到警报后,地面部队全部退入坑道和撤到坚固的掩体中。

陆航兵团的武装直升机和歼-17则迅即隐蔽地升空移动到有利的位置,准备迎击印军突击部队的直升机群。

所以印军二个快速旅的突击部队不但损失了大批的直升机,始终也没有能突入我军的后方。

大大地迟滞了印军的推进。

由于我机群始终在自己的防线进行防御作战,美国人提供的“阿达茨”系统对直升机的最大射程才8公里,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工程兵和前线防御部队精心构筑的反坦克堑壕这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们不但迫使前锋的坦克绕行,而且把装甲较薄弱的侧面暴露出来,让我军的反坦克导弹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后续的坦克虽然可以在填了土的堑壕上通过,可是那些供油车则必须绕行,这就影响了坦克的冲击速度。

伴随进攻的步兵师在突破了我军前沿阵地后,就离开了装甲运兵车,他们不但遭到我远程炮火的攻击,我军的攻击机也不时利用地形接近,然后在远处以集束火箭弹进行打击,因此伤亡很大,推进速度也慢了下来。

这也迫使坦克部队不敢高速突进。

提斯浦尔 7月23日在我军集结了大批精锐部队的提斯浦尔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

提斯浦尔是一座接近正方形的城市,城区面积相当大,是印度阿萨姆邦的重镇,有一位副专员镇守。

当时城北20公里处是我军建立的防线,东边是卡门河,中间还有一座大铁桥连接着,两军隔河对峙。

印军虽然在桥面下布设了炸药,但也不舍得炸桥。

我军并没有冲过大桥的迹象。

城西原来有一个空军基地,由于我军的逼近而撤走了。

现已成为第26、第27装甲步兵师陆航大队的基地,各有60架武装直升机,20架多用途直升机。

城南是布拉马普特拉河在雨季水深流急,有4个渡口供人员和车辆航渡。

城内原有40多万居民,随着我军的逼近大批人员渡河南下暂避战火,只剩十多万了。

这几天随着印军部队频繁调动,眼看战火即将再起,避灾的民众再度涌向渡口,渡口又繁忙起来。

我军的侦察机早就发现在城中有多处巨宅已无人居住,利用二个雨夜,由歼-17T搭载了化装成印度人的60多名特种兵直接降落在这几处巨宅的院中,然后安然返航。

崔卫东营长将率领他们为即将突入城中的突击队打开通道、准备着陆场所。

首先他们利用电话实施心理战,以在城内引起更大的混乱。

这二天,城内居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丽达小姐吗?(不等对方回答就急急忙忙地)我姐夫可是市里的秘书官,他说政府准备放弃提斯浦尔了。

我们家马上就走了,你和伯父也快到南方去躲一躲吧。

…什么,啊,你不是丽达,这…请您无论如何帮我保守秘密,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他们还通过网络进入电话局的计算机系统,用“串音”的技术,在别人通话时把类似的内容漏入通话人的话机中。

其效果十分明显,城中更加混乱,渡口的人潮也更汹涌了。

今天凌晨,崔营长得到了指令,采取了范围更广的心理战行动,并实施第一阶段行动。

城外的炮声和空战的炮声一起,他们除了加紧打电话,还把留在豪宅中的汽车开到街上,故意几辆车堵在路口,然后按喇叭制造紧张空气。

一时逃难的人群把街道和渡口塞得满满的,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等特警的巡逻车辆出来维持秩序后,他们就把警车引到偏僻的街巷,把他们击晕后关入巨宅的地下室,然后自己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当起了特警。

到8:40他们夺到了12辆特警巡逻车后,立即按预定方案行动。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卡门河大桥。

他们早就从印军战术网络中得知:印军在桥畔的一个小院子中43师有一个连在守卫大桥,实际上只是守卫一个高爆炸药的起爆器,它有有线和无线二条通道可以引爆大桥下的2吨炸药。

印军部署的二个SA-17防空导弹连才是防卫的主力,它们分别在桥堍的两侧,距大桥都有1公里多,它们各有一辆照射/导弹制导雷达车和二辆发射装填车,在南侧的连队还有一辆目标搜索雷达车兼作指挥。

配备相当强了,一次可以攻击8架武装直升机??这才是印军最担心的,因为雨季的卡门河水量大而流速高人员很难泅渡。

这一地区的居民早就全部撤离了,因此显得很僻静。

特种兵找到了为该连拉的军用电话线,把自己的电话接了上去,并随时可以切断他们对上面的电话。

然后4辆特警的巡逻车直接开到了小院子的门口。

只见出来了一位少尉,他疑惑地问道:“我是特古林少尉,各位有什么事?”这位“特警中尉”也反问道:“你们没有没有接到通知吗?上面让我们来防守大桥,好让你们归队啊。”

“我们没有接到连长的通知啊。”

“请赶快打电话问一下吧。”

“请稍等。”

原来昨天上面让该连留下一个班看守起爆器,其他人都归队了。

这位少尉是带队的,他通过电话得知,“连长去营部了。”

还反问他们为什么还未归队,是特警大队的人没有到吗?于是他赶紧出去把那些特警请进来,把起爆器交代给他们。

然后到院子中集合部队,可是他们全部被那些擦肩而过的“特警”制服了。

我军成功地控制了一条最重要的通道。

崔营长布置好大桥周边的警戒后,立即派2名爆破能手清除了炸药上的引信确保了大桥的安全。

然后撤除了大桥上的障碍,迎来了第一批隐蔽过桥的部队,很奇怪一色是印军标记的BMP-3步兵战车和装甲车。

其实这可是一批经过特别改装的战车,内部完全是电力驱动的,必要时则可以发出柴油机的轰鸣,排气口还会“冒烟”呢。

过桥后立即分作二队,各4辆BMP战车和4辆装甲车直奔两侧的防空导弹阵地,崔营长亲自带队去南侧的阵地。

轰鸣的战车自然引起了印军导弹连长的注意,他从指挥所走了出来。

崔营长此时已经扮作一位印军营长了,也跳下战车迎了上去。

告诉他是奉命前来加强阵地防卫的,与他商量战车的布置。

这时不少战士已经下了战车,那位印军连长让他们把战车环形布置在阵地四周,崔连长同意了,一方面命令战车移动,一方面命令战士去阵地内熟悉地形。

那位印军连长客气地请崔营长去指挥所喝咖啡。

崔营长看到4辆导弹车的门都已打开,那些印军也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军战士已经站到了位,立即把头盔摘下??这是动手的信号。

只见身边的一个战士已经打晕了印军连长,崔营长和另一个战士疾步冲入指挥所,在击毙了一个妄图反抗的印军后,其余人都乖乖地作了俘虏。

外面的战士则是3人一组攻击一辆导弹车,1名战士击毙了站在舱门口的印军,另2名则箭步冲入车舱内。

8辆战车飞速包围了导弹连的营地。

导弹连的作战人员并不多,他们虽然能打击直升机,可是完全不是这些地上“猛虎”的对手,仅半分钟就全部被制服。

他们的电话线早就被切断了,无线电通讯也遭到了短暂的压制,由于为时仅半分钟,并未引起印军司令部的注意。

在北侧的印军导弹连也同样被解决了。

他们发出信号,对岸立即有2支车队分别急速驶向防空导弹阵地。

我军的电子专家和技师直奔指挥车和导弹制导车,立即使用工具电脑解读了搜索雷达主控计算机的敌我识别的询问/应答码。

为了慎重核对了二个导弹连的编码,确保无误后,这组珍贵的代码迅即输入了特种兵的这些战车的敌我识别器中。

并经加密编码后立即发回了前指。

它们将成为我军武器的“威力倍增器”。

实际上这些神勇的特种兵才是我军真正的“威力倍增器”。

邦迪拉前线 7月23日再说说提斯浦尔正面战场的情况。

印军提斯浦尔攻击集群的司令官第7军军长塔杰帕尔少将以第6重装甲师、第26装甲步兵师和第43轻步兵师组成了第一波攻击群,一个重炮团跟随前进。

低空是第26师的陆航大队的60架武装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持,并有20架指挥、通讯和救护的多用途直升机执行战场保障任务。

第27装甲步兵师和第123师作第二梯队。

他们突破我军的前沿阵地后,立即**猛扑邦迪拉重镇。

塔杰帕尔少将的司令部设在提斯浦尔北郊的原143师的师部,它的西边5公里处是新建的143师师部和B团。

在它的东边12公里处紧靠卡门河部署的是C团,也配置了3个连的SA-17防空导弹,C团还可以随时支持守卫大桥的部队。

前指在这一地域组成了提斯浦尔攻击集群,由第47集团军军长金廷勋少将指挥,正面配置有47军的3个师,还有第4装甲师??拥有220辆“迅猛龙”重型轮式坦克和120辆105毫米自行榴弹炮,在141快速师和第12集团军的36师的陆航大队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足以与印军的重装甲师一拼。

两翼是我军的陆海双雄??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

以7个主力师的兵力要吃掉印军的一个重装甲师、2个装甲步兵师、1个轻步兵师和2个守备师,确实不容易。

指挥员的谋略就是达成目标的关键。

第一阶段金少将指挥正面部队佯装不敌印军重装甲师的冲击,“狼狈”后撤??沿路丢弃了不少枪支弹药,各指挥所内甚至有不少来不及处理的文件。

但是前沿阵地后面的又深又宽又长的反坦克堑壕和各处的反坦克地雷场却有效地迟滞了印军的攻击集群,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则大量杀伤伴随进攻的印军步兵。

印军的武装直升机群在低空遭到我陆航兵团的有力阻截,毫无建树。

歼-17更是大显神威,不断地从高处俯冲攻击印军的直升机。

就这样边打边撤,一直撤到邦迪拉外围防线,才算站住了脚。

此时已是9:30,印军的主战坦克也得加油和补充弹药了,第一波武装直升机在毁伤了20架后,早就返航了,由第27师的陆航大队接替了。

印军的攻击部队加速进行冲击前的准备。

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机会了。

10:10 金少将接到城内突击队接连得手的消息后,命令发起反击。

无人侦察机的战场图象显示印军的第一波攻击集群与后续部队之间相距5公里,塔杰帕尔少将的意图是第27装甲步兵师和第123师组成的后续部队既可增援前方的攻击集群,又可以快速回防提斯浦尔。

我139师和140师从阵地的左右两翼隐蔽处,各以110辆“迅猛龙”轮式坦克为先导,直插印军第一波攻击集群的后背,向集群后部的印军第26装甲步兵师和43轻步兵师发起了猛攻。

此时印军有三分之一的主战坦克在加油,其他坦克在警戒,顿时感受到极大的压力。

更可怕的是我141师、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的陆航兵团以180架武装直升机的压倒优势围攻印军的80架直升机,高处有24架歼-17警戒。

低空的战局完全是一边倒的,经过15分钟的激战印军的全部直升机当着地面印军的面,被全部击落无一漏网。

在印军中所造成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了。

直升机空战一结束,40架H-6重型轰炸机已经抵达攻击位置,一批批“飞蛇”已经滑翔过来,那些榴弹都有空炸引信,500公斤的战斗部和预制破片在印军步兵上空10-15米处爆炸时,杀伤力极为可怕。

一些歼侦-17的机腹装了激光枪为穿甲型“飞蛇”引导攻击印军的T-90坦克和阿琼坦克的顶部。

48对反坦克直升机组合(歼-17加WZ-12,或者WZ-15加WZ-12)也在向印军重装甲师的坦克发起攻击。

而远程大炮和火箭炮则以狂暴的火力轰击印军阵地,根本不给印军战场防空系统发挥作用。

印军拼死进行抵抗,并呼叫增援,可是后续部队既不能突破我军的阻截,陆航大队也不见影踪。

他们不知道城内已经发生了巨变。

塔杰帕尔少将接到第6师和第26师的急报,首先就是命令第27师和123师快速增援。

接着就是命令在空军基地休整的陆航大队立即出击。

可惜为时已晚,基地已完整地落入了中央突击师特种兵之手。

原来崔营长他们夺取导弹阵地后,等于打通了河东主力部队的最便捷的通道。

此时城东和城北地区已经没有居民了,机械化兵团可以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快速调动。

我军又是从印军防御线的后背发起突击的,占有很大的优势。

按预定计划,由第二陆战师攻击城北的印军第7军军部,并歼灭印143师部署在东北角的C团。

中央突击师则负责夺取西郊的空军基地,歼灭印军的陆航大队和基地外围的143师的A团。

并以突击3团插入143师B团与军部之间,切断他们的联系。

提斯浦尔 西郊空军基地 9:40这个空军基地相当大,二个陆航大队使用还是很宽敞的。

现在只有第26师的60架直升机在停机坪上,已经补充了燃油和弹药。

有不少机械师在对损伤的直升机进行维修。

机场内部只是各有1个排作为警卫,因为机场的西侧就是143师的A团负责基地的保卫。

基地的东侧是大门,有一个班长带着一个战士在执勤。

他们见到一列车队急速向大门驶来,中间是3辆豪华的轿车,前后有12辆警车。

到了门口从第一辆车上下来了一位高级警官,根本不让迎上前来的警卫讲话,就命令道:“快通知里面作好准备,副专员要乘专机前往高哈蒂了。”

基地有3架警用直升机是专为政府官员服务的。

“是,长官。

我立即通知。”

副专员可是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了,警卫哪里敢怠慢。

战士赶紧升起了挡杆,班长跑到岗亭里打电话。

车队急速驶向直升机的停机坪,最后一辆却停在了岗亭门口,车上下来了二名特警。

那个班长刚打完电话赶紧迎了上来问道:“长官,有什么事吗?”回答是一下重拳。

二个警卫被解决后,就见24辆装甲车和4辆军车急速驶入机场,它们涂的都是印军标记,却是迅捷无声地飞驰。

他们是去增援那批特种兵的。

再说那支警车队,他们刚到停机坪只见一位中校在2名参谋的陪同下迎了上来。

这空军基地改为陆航大队的基地后,第26师和第27师的机群相邻地分别停放在二处,此时停机坪上只有26师的60多架直升机,都已补充了燃油和弹药,还有不少机械师在检修几架受损的直升机,远处的弹药库旁还有2架米-26重型直升机,它们是为前线的战车和自行火炮补充弹药的。

飞行员都在旁边的休息厅吃茶点休息,中校大队长就是从休息厅出来的。

中校一见车上下来了50多个身形彪悍的“特警”,个个戴了头盔,在大热天也照样身穿厚重的防弹背心,心里很佩服。

一位高级警官迎了上来,打了招呼后一起走向副专员的座车。

有6名身穿飞行员服饰戴着大墨镜的特警则快步走向那3架色彩鲜艳的警用直升机??与涂着迷彩色的武装直升机不同,它们是唯恐别人看不见。

几个地勤人员迎了上来,恭敬地说道:“长官,一切都准备好了。”

他们只是应了一声就跳上直升机,启动了直升机,停机坪上顿时响起了喷气发动机的轰鸣声,它将掩盖很多事情。

3辆豪华轿车上首先下来的是副专员的贴身保镖,下车就在四周布上了警戒圈,实际上是把中校和2个参谋包围起来。

扮演高级警官的崔营长看到大批装甲车已经急速驶来,马上一手摘下帽子,一手理了一下头发。

这是动手的信号,现场顿时掀起了风暴,“特警”们迅即制服了中校、参谋和那批地勤人员。

一脸沮丧的中校看到12辆装甲车迅即包围了休息厅,里面都没有发出枪声,不久就是一批飞行员被押解出来。

再过一会儿,2个警卫连也在中国军人的押解下集中到了停机坪。

此时2架Z-14已经毫无声息稳稳地停了下来,这是中校第一次那么近地看到闻名已久的电动直升机,心中十分震撼,米-26他也飞过,那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至今还印象深刻,根本无法与这架外形相似的电动直升机相比,他顿时明白他们为什么屡战屡败,有这样的神鬼莫测的军人加上神奇的武器,印军绝对无法取胜。

直升机下来的技师和陆航兵团的飞行员纷纷登上了那些直升机,以加装我军的敌我识别器,并改变火控系统的敌我识别码。

迅即成了中央突击师陆航兵团的第4陆航大队。

这时缴获的中校的手提电话和塔台的通讯机上传来凌乱的印第7军军部的命令,指令他们立即赶赴邦迪拉前线,回答很干脆:“是。”

不过他们是会同地面的2个突击兵团去歼灭基地西面的143师的A团。

A团的官兵根本不知道基地发生了变故,突然遭到西边60多架武装直升机的攻击,他们的防空导弹系统还识别是“自己人”;东边是从基地中冲出来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车的攻击,他们的防御阵地可是用来对付西边或北边进犯的敌军的。

只不过30分钟,这个二级师的战团就停止抵抗投降了,要他们对抗中央突击师的2个机械化兵团加一个陆航大队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突击师留下突击1团守卫这西部防线,突击2团和第4陆航大队迅即奔赴城北去会同突击3团围歼印143师的B团。

而特种兵团则跑得更远,直-14一下子把他们全部运到了利多战线去了。

与中央突击师同时出击的第2陆战师的任务更重,他们必须在印第27师和123师回援军部之前歼灭143师部署在提斯浦尔东北角的C团。

石师长以陆战1团和2团和陆航1大队的20架武装直升机围歼C团,自己率领陆战3团从城北向第7军军部发起攻击,进行牵制,也防止他们入城。

当大批步兵战车和装甲车在20架武装直升机的支持下,向C团发起突击时,那些印军真是惊呆了。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从城内冲出这样强大的敌军,等清醒过来,首先是想向军部方向靠拢,对方狂猛的空地火力打消了他们的希望,更令他们丧气的是,二个防空导弹连无法攻击这些可怕的直升机,因为控制系统认为它们是“自己人”。

还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冲杀过来的装甲车占领了阵地,他们只能防空,可不能反装甲车。

C团呼叫军部,军部手中已经没有预备队了,自己也在组织军部的部队抗击城内敌军的进攻呢。

军部让他们坚守待援,这种印军的二类团能抵抗2个海军特种兵团加武装直升机的进攻吗?20分钟后就结束了战斗。

这时遭受重创的第27和123师刚刚突破重围接近军部。

由于第7军军部有重炮团、由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组成的防空系统,为了避免伤亡,陆战师仅以步兵战车和装甲车的机动火力攻击其外围的阵地,武装直升机则在高射炮的射程外,以火箭弹和机炮发动攻击。

他们要等待北部的主力部队过来。

再说143师的B团受到攻击后,塔杰帕尔少将已经命令他们向军部靠拢,但是那10公里的路程他们永远也走不完了。

在我中央突击师3团的阻击下,他们也不太敢离开构筑好的阵地,他们得到军部的通报,知道27师和123师已经在回师的路上了。

等到我突击2团和陆航4大队还涂着印军标记的60架武装直升机也加入了攻击队伍时,B团再下决心突围为时已晚,没有任何机会了。

他们只支撑了20分钟就被迫停止抵抗了。

印军的第143师是提斯浦尔战区第一个被整建制歼灭的师级单位,影响很大。

此时已是14:20。

塔杰帕尔少将是在得知第27师的陆航大队被歼,后续的第27师和123师又无法突破敌军的阻截与第一攻击集群会合的情况下,下达命令让攻击集群停止攻击,全部撤回到提斯浦尔。

这时他心中已很不安了,东北战区通报的战况,虽然攻占了利多和迪格博伊,可是丝毫没有提及歼灭了多少敌军主力。

那些中方的精锐部队都到哪里去了呢?他的命令只有一小半得到贯彻,第27师和123师虽然沿途也遭到了阻击,尤其是敌军强击机的空中打击使部队伤亡很大,战车和装甲车的目标大,损失更大。

不过总算大部分队伍回到了军部的阵地。

第一波攻击部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被我47军的4个师(其中一个是装甲师)、第12集团军的36师紧紧包围,高空有H-6不断倾泻下来的重磅炸弹,低空是中央突击师、141快速师和36快速师的陆航兵团的180多架武装直升机,他们根本无法脱身。

他们多次冲击我军的阻截防线,在我空地火力的联合打击下损失惨重而寸步未进。

在窄长的包围圈中他们只是坚持了7个多小时,到晚上20:30疲惫不堪的印攻击集群被迫纷纷放弃抵抗缴械投降了。

14:40塔杰帕尔手中只有撤回军部的2个不完整的师了,在邦迪拉前线的部队已经不可能撤回提斯浦尔了,市区也已落入敌军手中。

少将向考拉尔德司令官如实报告了战场情况,司令官顿时如遭捶击。

中将对提斯浦尔集群是寄予厚望的,即使不能在当天攻占邦迪拉和德让宗,至少也要把敌军逼退到那一线,以彻底解除提斯浦尔的危急局面。

哪里会料到这样的结局。

东北战区的参谋部认为他们向西撤退是没有机会的,只有退入城中控制住渡口,撤往南岸。

并由隆丁方向派遣一个师去接应,以直升机和渡船来挽救这支残余力量。

中将当即命令,战区的后备队??第37装甲步兵师立即快速开进提斯浦尔前往接应。

一个小时后,37师即抵达了提斯浦尔的南岸,高空侦察机的报告令师长倒吸了一口凉气:对岸有5个SA-17机动防空导弹连组成的防空网在运转。

仅它们一次就可以攻击20个空中目标,还有隐蔽的呢。

在毫无遮蔽的河面上他的直升机不是最好的靶机吗。

而且他亲眼看到渡口是人潮汹涌,据下船的人说,城内已经满是中国军人,他们正和副专员伽洛尔先生一起在现场指挥居民撤离。

37师怎么可能强行航渡过去,一旦两军开战,那十几万居民岂不是都要遭殃了吗。

不过到了17:20,他们已经没有渡过去的必要了。

第7军缴械投降了。

提斯浦尔 渡口我第2陆战师和中央突击师的机械化兵团利用北郊的有利地形和城内便捷的公路系统和直升机的指挥下,把第7军的突击部队死死地堵在城外。

在市区则加强了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防空导弹阵地。

前指的城市工作组已经接管了城市的行政管理工作。

大批治安武警部队在城区巡逻、维持秩序和交通畅通。

暂留在城内的十几万居民眼看中国军队已经入城,知道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已全部打点行李准备南下。

这么多人要通过渡口南下谈何容易,而且前指已经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把尚滞留在收复地区的印度居民都通过这一口子送回印度,估计至少要渡运30万人以上,这是极为繁重的任务。

好在提斯浦尔的行政官员在副专员伽洛尔先生率领下愿意合作,以保护市民。

前指对此是有准备的,大批的电厂、水厂、电讯等公用事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由专机送到了提斯浦尔,在印方员工的支持下,顺利地保持了水、电的供应和电讯、医疗服务。

渡口附近的面包厂、饮料厂和饭店都日夜开工,确保了市民的基本需求。

还设立了许多临时医疗点,中印两国的医生热情地为市民服务。

这一撤离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一直到8月2日才基本结束。

由于渡口两边有直线电话和无线对讲电话相通,其后还有少量的印度人经此回国。

此乃后话。

提斯浦尔 北郊 印第7军军部 17:05第7军的残余部队入城不得,就无路可走,向西走将陷入一条漫长的险路。

他们向城内方向的冲击到16:00就中止了,此时我军的主力部队在隔离了第一攻击集群后,分出了第4坦克师和141快速师从北部飞速逼近,很快就将他们包围起来。

16:20战场又下起了大雨,天色很快地暗了下来,天空中很快有一小批H-6逼近,“飞蛇”开始砸到包围圈内印军的头上,我军的150多架武装直升机也不断地把集束火箭弹射入包围圈,首先摧毁了印军的重炮团,扫除了攻击部队的最大威胁。

包围圈不断地缩小,我军的一发炮弹就能击倒一批印军。

到17:00我军停止了攻击,反复呼吁印军停止抵抗。

塔杰帕尔少将眼看大势已去,叫来了参谋长,委托他出面去联系投降事宜。

自己进入了司令官办公室饮弹自尽了,他不愿意成为印军第一个被俘的军长。

参谋长立即命令各部队停止抵抗,并打起了白旗。

得报后,我47集团军金廷勋少将亲自乘直升机前往第7军军部接受印军的投降。

印第7军参谋长报告了军长自尽的事,金少将对此深表遗憾,同意参谋长向战区司令官报告此事,下令开通了切断的通讯线路,暂停干扰。

在电话中,考拉尔德司令官沉痛地表示了对塔杰帕尔少将的敬意,认为第7军已经尽职了,表示将由他来承担责任。

请中方允许把少将的遗体运回南岸。

金少将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

塔杰帕尔的遗体经印军医的处理,复上了军旗装上了一辆印军的救护车,由二名印军医签字证明是自杀身亡的,再由他们护送遗体直达渡口过江了。

第37师接应回来的只是一辆救护车和塔杰帕尔的遗体。

北京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 7月23日19:00(新德里时间16:30)印度大反击的消息在全世界迅速地传播:收复利多、迪格博伊油田,切断利多-密支那公路,进逼邦迪拉和德让宗,…。

在网络时代,印度公布的这些战报,几乎在全世界同时可以得到,我国的公众自然更是关心。

国防部的网站上都是留言和抗议信,因为国防部对此战只发布了极为简短的消息:今日凌晨当地时间4:55,中印边境全线的印军向我防御部队发起了猛烈进攻,我前线将士奋起抗击,双方展开了激战。

因此国务院宣布向全国、全球实况转播今晚的新闻发布会的消息,立即引起了轰动,专家预测全球90%的华人将会注视这次发布会,全世界的收视人数将超过25亿。

发布会准时开始,章外长和何立清上将二人出席??外界已把他们誉为“明星级”搭档。

国务院发言人也识趣地又快又短地讲了几件大事,就结束了。

接下来由章外长发言,他强调指出,印巴恢复停战后,印度方面并未抓住机会恢复与我国的和平谈判,反而调集大批兵力,并以外国援助的先进武器来扩大中印边境冲突。

我认为印度是不可能达成重新占领我国领土的战略目标的。

发言人请大家提问题。

会场上应声响起了印度记者丝黛丽的尖利语调:“请问何上将如何评价印军收复利多和迪格博伊,这是否因为雨季造成的中方后勤困难所至?”她至今也不能忘怀前次的失态。

会场上的我国记者流露出气愤的目光。

何上将大度地回应道:“这个问题有深度,我想展开谈一下。

今天我们国防部的网站收到了大批的抗议信,说我们封锁消息。

这可是很大的罪名啊。

人民子弟兵怎么能对父老乡亲封锁消息呢?我必须有所交代了。”

上将的风趣缓和了会场的气氛。

“我军的后勤供应线确实受到雨季的极大影响。

新藏公路的日运输能力降到了1/4,青藏公路基本未受影响,但是拉萨到山南地区的支线公路日运输能力降到了1/3。

军事专家认为在激战中的部队,每个战士每天的物资消耗约为200公斤。

印军称他们在中印边境战区投入百万大军,那是夸大了一些,估计在80万,他们又说超过我军一倍以上,那么可以假定我军是40万,可见我军确实面临巨大的后勤压力。

不过有二个消息可以说明这个困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请大家注意一下前些时候的一条新闻,说拉萨等地的市场上充斥着新鲜蔬菜、肉类和大米等食品,并没有因为大批战勤人员的进入而造成食品价格上涨,这些食品都是从收复地区的农牧场反运回来的。

这也说明前线的食品和饮用水都能就地解决,这大约占了战士需求量的1/3。

“前些时候的另一条消息是,中俄专家联合设计的电动推进的伊尔-86M宽体客机已完成了改进设计,俄国专家估计飞机的造价可降到3/5,飞机本体的营运成本更是可以降到1/3,为此引起了国际航空界的轰动。

同一则消息还说电动推进的16座的卡-62直升机样机都生产出来了,直升机的成本降到了1/2,营运成本更是降到了1/4。

这是民用型的,那么我军的运输机和直升机是否也是这个比例呢?那么是否能缓解后勤的困难呢?留给大家思考。

“印军攻占了利多和迪格博伊是事实,请大家仔细看印度发表的新闻照片,二座城市很空旷,油田也毫无生气,说明是空城。

印军的发言人根本不提歼灭了多少对方的精锐部队,俘虏了哪些重要军官。

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由于前线仍在激战,难以向大家报告确切的消息。

这里只有一份我军前指空军的一份报告,截至北京时间18:00的初步统计,由于我空军战机采取内线作战的方针,给进犯的印空军以沉重打击,在西段和中段边界地区,击落了103架印军作战飞机,在东段击落了112架。

有力地保障了地面部队的防御作战。”

会场上的我国记者纷纷鼓掌祝贺。

“中方现在侵占的萨地亚、马库姆、久舒尔(楚舒勒)…都是印度领土,怎么还能说是自卫反击战呢?”美国记者戴维斯的问题很尖锐。

会场一下子静了下来。

章外长义正词严地斥责道:“戴维斯先生和不少美国政客都以为有权为别国制订行为准则,现在又想为别国划定边界了。

请问2个月前印军占领的达旺、邦迪拉、瓦弄、巴里加斯等地,这些是那国的领土呢?戴维斯先生能回答吗。

中印边界在哪里呢?那些美国政客能给我指出来吗?中印边界并不是印度一家就能说了算的,更不是别的国家能来代替双方划定的。

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印双方能通过和平谈判确定一条和平的边界来。”

会场上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此时,只见一名军人面露喜色拿了几份报告,分送给章外长、何上将和国务院发言人。

又在何上将的耳边说了几句话。

老记们知道又有戏了,印度记者又紧张起来了。

会场上一片寂静。

只见何上将点了点头,那位军人又对发言人说了几句,后者立即对大家说,发布会暂时改换一下形式。

会场上的大屏幕切换成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节目主持人宣布现在插播重要新闻,请国防部发言人发布重要消息,画面又切回会场。

只见何上将宣读手中的文稿:今天北京时间7:25,当地凌晨时分,集结在提斯浦尔的,由第6重装甲师、第26装甲步兵师、第43步兵师和第二波的第27装甲步兵师、第123步兵师组成的印第7军攻击集群,向我军在提斯浦尔以北20公里处的防线发起猛攻,突破我前沿防线后,全面进犯至邦迪拉、德让宗一线。

我防御部队在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之后,终止了印军的推进,并随即展开了大规模反击。

我军主力部队首先包围了第一波攻击集群的印第6重装甲师、第26装甲步兵师和第43步兵师。

我神勇的特种兵部队则突入提斯浦尔城中,歼灭了卡门河西岸的守军,夺取了卡门河大桥,接应大部队接管了提斯浦尔的行政管理权。

随即包围了第7军军部和回师提斯浦尔的第27装甲步兵师和第123步兵师,在我防御部队的合力攻击下,包围圈不断缩小,至北京时间19:35,印第7军余部停止了抵抗,军长塔杰帕尔少将饮弹自尽,参谋长率余部投降。

我军正在提斯浦尔着手防御部署。

“何上将的报告强烈地震撼了会场上的每个人,会场仍静得可闻呼吸声。

等掌声再起时,画面又切换到前线发回的新闻录像,掌声立即被刹住了。

画面上满是印军抛弃的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的残骸,画外音指出这是邦迪拉城外的战场,指出我陆航兵团在这里一举击落了印第27装甲步兵师陆航大队的全部80架武装直升机。

会场上一片哗然。

镜头又转到了第7军军部,只见覆盖着印军军旗的第7军军长的遗体被缓缓推入一辆救护车,救护车冒雨驶向渡口。

画面显示了那张二名印军军医签署的塔杰帕尔少将死亡证明,原因栏写着“自杀”。

镜头又转到了渡口,只见我武警战士在维持秩序,不少工作人员则和印度的志愿人员一起向等待渡轮的民众分送面包和瓶装水。

画面显示一位印度官员在现场指导撤离工作,画外音说这位是副高级专员伽洛尔先生在现场协助撤离民众,以免战火的伤害。

屏幕关闭了。

“上将先生,贵国军队打算长期占领提斯浦尔吗?”英国记者卡顿问道。

何上将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作为军人我尊重塔杰帕尔少将的选择,他以生命为代价维护了一个军人的尊严。

然而印度的政治家应该面对事实,认识到以武力是无法压服中国的,不应该让印度军人再为这种无法达成的目标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了。

应该作出大无畏的政治决断,结束中印边境冲突,坐到谈判桌上来。”

发言人请大家继续关注前方的激战,宣布发布会结束。

然而,发布会引起的震荡却仍在全世界回旋。

中国军队竟然在一个白天就基本全歼了印军的一个强大的攻击集群,其战斗力是何等的巨大啊。

萨勒贡镇 印第4军军部 17:50(当地时间)萨勒贡镇在利多西南60公里处。

当时利多-迪格博伊战场的态势是,东部的印第1重装甲师、第21装甲步兵师和第4快速旅已经在利多的东北边切断了利多-密支那公路,然后全力向印缅边界推进,在离边界8-12公里处是野人山(那加山)的边缘,主战坦克已经不能前进,只能为冲锋的步兵提供坦克炮和机枪的火力支持了。

我11集团军则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坚固的阵地顽强地阻止印军的推进。

西部的第19重装甲师、第22装甲步兵师的大部和第2快速旅越过迪格博伊向西猛攻铁路枢纽马库姆市,已被阻截在郊外动弹不得。

留下第22师的A团在后方机动防御,而二类师第163步兵师分兵守卫利多和迪格博伊二市及周围的重要阵地。

最重要的一个是迪格博伊南郊的油库,一个是利多西郊的空军基地。

印军攻占迪格博伊油田后,经检查发现基本保持了他们撤离时的模样,设备都完好无损,只是巨大的油库已经没有一滴油了。

印第4军军长沙潘达斯少将也十分感慨,中国人果然没有破坏任何民用设施,连利多到迪格博伊的铁路也是完好无损的。

军部的后勤部队派遣了一个加油连队进驻油库,并由第163师的一个营担负地面保卫,他们驻扎在库区的外围,以装甲车在外围巡逻,库区内只有一个排担负内部警卫;2个SA-17防空导弹连和8门双管37毫米高射炮,则部署在库区内2个荒僻的角上。

可谓戒备森严。

利用原来向焦尔哈德输油的管道,反向把燃料油输入储油罐,然后通过各式运油车向前线的战车、直升机和车辆加油。

这将为作战部队保持持续高强度攻势发挥重大作用。

利多西郊的直升机基地印军也作了仔细的检查,发现基础设施完好,就是油库、弹药库和备件库都空空如也,通讯、导航、指挥设备也都没有了。

军部工程兵2个小时的努力就把通讯导航和指挥系统搞好了,不久输油管道从迪格博伊源源送来航空燃油,弹药车则从后方运来大批的导弹、火箭弹和机炮炮弹。

第2、第4快速旅的陆航兵团的前进基地很快就转移过来了。

对这个重要基地的守卫由第163师的二个营驻扎在外围保卫巡逻,基地内卫由第4旅的1个连负责,内圈部署了1个SA-17防空导弹团,4个角上是各1个导弹连,中间是团部的指挥班的指挥车和搜索雷达车。

由于16:30前后整个东段边境地区下起了大雨,天黑得早多了。

中央突击师的特种兵团陆续集中到了利多的的东北部的战场上。

团长吉卫铭上校率领20多名特种兵一直在当地收集情报、调整行动计划,其他300多人在团参谋长董启星中校(他又从陆航兵团回到特种兵团)的指挥下在提斯浦尔战区完成了任务后,立即搭载直升机赶来这里参加新一轮战斗的。

除了这批官兵的身体素质特别强健外,我军研制的由人参、蜂皇浆和茶叶晶等纯天然药物组成的提神片也起了很大作用,它们能使人在24小时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事后只要多休息二天就好了,没有任何副作用,虽然代价很高,但不像美军的兴奋剂有很强的副作用。

他们的目标就是那二个基地,这点兵够吗?吉团长却胸有成竹地在发布命令,一营长丁力率领100名特种兵拿下油库,并控制住进来加油的运油车。

再协助46军的装甲师夺取印第1重装甲师的坦克。

然后向他们交代了敌军的部署、库内敌军的行动规律和行动方案。

命令2营长负责夺取直升机基地,3营长使用夺来的印军直升机参加反击作战。

并命令他们尽量不要惊动基地外的印军和印军的指挥机关。

这怎么做得到呢?要知道他们1个营只不过100人啊。

原来我军在那二个基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许多隐秘的地方安装了窃听器和微型监视器,它们的语音和图象都是由埋设在墙内的光纤传输到基地外远处的一个隐蔽的监视点,那些窃听器侦察仪是探测不到的。

所以吉团长能对基地内印军的布置了如指掌。

这二个基地的下水道系统在外面也有了新的出口,特种兵很容易地就潜入了里面。

迪格博伊南郊的油库原来是油田炼油厂的,既通过输油管向焦尔哈德和瑙贡输油,也可向铁路油罐车和运油车灌装燃油,占地面积很大。

现在油罐中又有了从焦尔哈德输送过来的各种燃油,靠近库区大门的运油车加油站又忙碌起来。

在夜色的掩护下丁营长他们化装成印军潜入油库后,很快就制服了那个警卫排,戴上他们的袖标后,又出其不意地制服了那些加油站的后勤兵和门口的卫兵。

他们的动作异常敏捷和隐蔽,一点也没有惊动来加油的司机。

我们的特种兵可比原来的加油人员“热情”多了,招待那些司机和助手们进旁边的休息室喝咖啡,吃茶点。

然后不动声色就让他们“暂时休息”了,自己“顶替”去完成任务了。

丁营长率队“巡逻”到二个角上的防空导弹连时又顺利地制服了他们,自然不会惊动在外面巡逻的印军装甲车了。

丁营长的100名勇士只不过40多分钟就把这个基地夺到了手,掐住了印第4军军前线机动部队的动脉,他们的作用决不下于一个师。

后来又再次发挥了更惊人的作用。

利多西郊的直升机基地此时只有第4快速旅的30多架直升机,它们都已补充了弹药和燃油,有几架直升机旁还有维修人员在检修。

第2营的100多名特种兵在崔卫东营长的率领下先潜入基地,一分队的30人一举解决了正在基地内巡逻的12名印军,然后由12名队员套上他们的袖标压低了头盔,大模大样地巡逻到防空导弹连的阵地,其余人隐蔽跟进,他们逐个地不动声色地歼灭了4个角上的防空导弹连的印军。

与此同时,其余2个分队的人以无声手枪、飞刀、飞针和近身格斗制服了正在营房内休息待命的那个警卫连,得到了更多的袖标。

接到信号后,第3营的100多人也在瞿方军的率领下潜入了基地,于是基地内同时出现了3支巡逻队,印军的陆航兵团和防空导弹团的人也不以为奇,以为是警卫连奉命加强警戒呢。

特种兵兵分4路,一路夺取防空导弹团的团部;一路夺取指挥塔台;一路控制停机坪;一路奇袭印军陆航兵团,这一路集中了大部分人。

他们先后完成了任务,同样没有惊动在外围巡逻的印军。

这支奇兵一下子吃掉了印第4军的2个基地,并将它们转化为我军的出击基地。

沙潘达斯少将还毫不知情呢,虽然他下了命令让163师加强戒备。

隆丁 印军东北战区前线指挥部 7月23日 18:35司令官的脸色更加严峻了,按照行动计划和图上作业,到现在第4军的右翼应该攻到利多-密支那公路两侧的印缅边界,左翼的部队应占领了铁路枢纽马库姆,接着就要围攻萨地亚了。

可是实际上中国人依靠坚固的坑道系统仍坚守着“拳头山”,如同一根卡在第4军喉咙中的大鱼刺,真不明白中国人怎么能在1个多月里开挖出来的。

右翼离边界还有8-10公里,左翼则被阻截在马库姆城外的敌军防线上,他们离萨地亚还远着呢。

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一方向敌军主力的动向,情报显示的400辆主战坦克,闻名已久的陆航兵团和隐形小战机都没有大显身手,他们显然是要利用夜战的优势,他已经下令各部队加强警戒。

中将的判断是没有错,只是措施却没有作用。

东北战区的空军在白天就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为了支持地面部队的攻击,他们以并不占优势的机群突入我军防区,自然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

考拉尔德认为损失在预计的范围内,战区的空军司令官潘考德少将却叫苦不迭,他在对方防区被击落的战机,连飞行员都搭进去了。

第2、第4快速旅的武装直升机的营救小分队根本就无法突入对方的防区,他们也无法掩护运输直升机运送机降突击队。

到了晚上各空军基地纷纷告急,尽管有卡-60武装侦察直升机在低空警戒巡逻,那些神出鬼没的中国隐形小飞机毁伤了不少正在起降的战机。

不过有不少是我军侦察兵和特种兵潜入敌后干的,却给记到歼-17的账上了。

18:30一个基地急报1架A-50预警机在跑道上被击中爆炸了,急得潘考德少将直跺脚,他可不知道那是由辽宁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联队的飞行员驾驶歼-17干的。

然而考拉尔德在地面战场的危机已经悄然逼近了,他暂时还毫不知情。

18:45从迪格博伊油库驶出6辆重型运油车组成的车队,向利多东方急速赶去。

每辆车的驾驶舱中坐了4个人,前后各有1辆装甲车护卫。

原来他们是奉命紧急向第1重装甲师的主战坦克供油的,那些M1A1艾布拉姆坦克的耗油实在惊人,只是车队的印度兵都被我军特种兵强制“休息”了,丁营长亲自带队去执行任务,他们不但要为坦克加油,还要把坦克夺过来呢。

每辆车顶上都吸上了一个微型的我军的敌我识别器,车身的不显眼的地方还粘上了荧光标记,装甲车原是基地内,也尽量搭载特种兵增强力量。

当然在目的地还有坦克兵和吉团长的人在接应。

公路上各个检查点似乎特别照顾这支车队,大概得到了上面的通知了。

他们迅速到达了离指定地点还有5公里的地方就不动了,自有接应的人为他们创造条件:地上有几条稀泥沟,运油车自然就不能再走了。

于是他们就与第1重装甲师联系,请他们把坦克开过来加油,坦克完全能通过那些软泥地。

他们很快利用运油车设备舱中的油管、接头和阀门,与油车上的输油泵接上后,构成了一个野战加油系统,还有2辆装甲车在外围警戒呢,由于靠近前线只能靠化学荧光管的微弱光线照明。

印军第1师还先派了2辆BMP-3步兵战车来探路,向师部报告坦克能过来,师部让他们留下警戒,这倒是出乎吉团长的意外,不过他在等待机会。

那60辆M1A1由于速度快,又有贫铀装甲居然一辆也没有损毁,只是它们的耗油量实在大,师长自然让它们首先来加油。

5辆M1A1坦克顺利地越过了软泥地,那些坦克兵累还在其次,头早就被发动机的轰鸣和枪炮声震得痛了。

加油兵“殷勤”地把他们请到旁边的帐篷里休息吃茶点,不过从里面出来的却是我军的坦克手了,他们很快把坦克开走了。

那些步兵战车上的印度兵一方面是在向外监视,另一方面在暗淡的荧光下根本也辨别不出戴着头盔的坦克手的面目。

这时又有6、7辆坦克开到还有1公里的地方就没有油了,吉团长灵机一动,招呼步兵战车的车长,请他们用步兵战车来拖2辆运油车过软泥地。

那2个车长请示师里,参谋长还训了他们二句,让他们赶快拖车。

于是2辆步兵战车开到运油车旁,车长和炮手都下车帮助挂粗重的钢丝绳了,一旁的特种兵趁机冲进车内把驾驶员也一起解决了。

这个野战加油站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吉团长指挥特种兵用公路上截获的吉普车装了小的油箱,先去给坦克加点油,再让他们开过来加油。

于是这些M1A1坦克都换了新的主人,他们再通知师里让其他坦克来加油。

这些特种兵竟然能兵不血刃地缴获了印军一个师的主战坦克,真是超级威力倍增器啊。

那些M1A1坦克虽然暂时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但80多辆T-90M在我军坦克手中可以充分发挥威力,只是坦克手们纷纷抱怨这些坦克噪音太大了,气得特种兵们“骂”他们被电动坦克宠坏了。

坦克手当然不服气,说他们也被电动直升机给宠坏了,驾驶缴获的印军直升机还不是同样在抱怨噪音太大。

特种兵也只能同他们“握手言和”。

分配到印制“阿琼”坦克的人更是大叫倒霉,都说这种坦克当拖拉机都嫌质量太差。

在马库姆附近的第2陆战师的海军特种兵也在另一支加油车队的帮助下,夺取了印军第19师的坦克。

夺取了直升机基地的崔营长他们的收获也极为丰富,他们发出得手的信号后,2架在提斯浦尔缴获的米-26立即满载着技师、器材和陆航兵团飞行员直飞基地,印军根本不知道这是对方的直升机,它们都有印军的敌我识别器。

技师们一下机就忙开了,迅速为缴获的30架直升机加装我军的识别器,更改火控系统的识别码,这些武装直升机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更妙的是印军第2、第4快速旅的前线飞行员并不知道基地已经更换主人了,有些直升机逃离战场后立即返航回来,送上门来当俘虏,崔营长居然接收到21架飞来的礼物。

到21:50竟然有2架满载着导弹和机炮炮弹的米-26从高哈蒂飞来这里,喜出望外的特种兵们当然照单全收了。

技师们自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沙潘达斯的第4军已经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了。

天鹰1号基地 46集团军军部 22:20我军在利多-迪格博伊也集结了重兵,这一战区由46集团军军长林国治少将任集群总指挥,除了2个步兵师、1个快速师外,还配属了第5坦克师,他们拥有220辆T-07电动坦克和120辆电动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1个SA-17防空导弹团,当然履带车全部改为电力驱动的了。

第11集团军的第33快速师也暂时配属给他,再要加上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的特种兵团加陆航兵团,不过他们是在提斯浦尔完成任务后,才全部飞过来的。

曾司令员戏称林少将是一个超级军的军长了,不过后来总参谋部极为重视这一战例,作战时根据战役或战术的目标,建立各种集群部队已经成为重要的原则。

不过即使以这么强大的部队,要全歼印军的攻击集群也是极为困难的。

我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却在拳头山部署了强有力的防御力量实施固点防守。

拳头山的坑道系统固然是工程兵的杰作,在当今武器系统的强力攻击下也是难以坚守的,在关键时刻我军的攻击机群就突然过来对印军的攻击部队发动一次猛烈打击,一次次瓦解印军的冲击。

地面部队则利用反坦克堑壕滞迟印军坦克部队的推进速度,电动自行榴弹炮和火箭炮在高速机动中,对印军坦克集群的伴随步兵实施远程炮击,我军电动主战坦克白天全部隐蔽在马库姆城的西北部。

第33师和138师的陆航兵团在我军防区坚决阻截印陆航兵团的突击,粉碎了印军在我纵深机降的企图,几支由WZ-12和WZ-15组成的攻击小分队还多次突击向我拳头山坑道阵地冲击的印军。

天黑以后,按计划我军开始加大了抗击的力度。

得到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陆航兵团支持后,我武装直升机集群突然包围了印军的武装直升机群,双方展开了激战,迫使考拉尔德投入了第8快速旅的陆航兵团进行增援。

然而,在歼-17战机的助攻下,印军的直升机纷纷被击中坠落,越来越少了。

更要命的是利多基地落入我军手中后,不但没有了后援的直升机,连退出战场返航的直升机都落入我军手中。

第8旅的直升机虽然不用该基地,但也孤掌难鸣在我直升机群的围攻下几乎全军覆没。

当林军长得到中央突击师和第2陆战师夺取坦克的行动已经得手的消息后,指令前线实施反击。

我军研制的另一个撒手锏??GPS干扰系统启用了,印军在战场上的GPS系统短时间内全部失效,一下子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当时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军队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不光是为各分队当向导,许多导弹控制系统、雷达系统,战车、战机都要依靠它来指向和定位。

突然失去了它的指引,所造成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了。

这一干扰系统的主力是歼-8M特种飞机,干扰机可以发出模拟的GPS定位信号??当然都是错误的,干扰机装上了歼-8M电子吊舱,让它沿着GPS卫星的投影轨道在22000米上空飞行,干扰机的发射功率要比卫星的大得多,那些接收器自然得出了错误的结果。

美国和俄国的GPS定位码是公开的,高精度的军用定位码虽然是保密的,也被总参情报局搞到了。

我国于今年上半年又发射了4颗导航卫星,完成国产的GPS定位卫星系统“北斗”的组建,此时发挥了作用。

在我军缴获的坦克、SA-17防空导弹车和直升机上,战士们亲眼看到印军GPS的数据在跳动,他们有备用的我军的GPS,并未受影响。

印军的各机械化部队顿时陷入了困境,只有那些当地的守备部队还熟悉地形,可惜他们的战斗力却是最弱的。

我军的220辆电动坦克从马库姆西北郊隐蔽的阵地蜂拥而出,伴随的自行榴弹炮和大批步兵战车、装甲车紧随其后,这股钢铁的洪流迅即突破印军的防线直接插入印军攻击集团的后背。

138师和33师迅速在原来的防线布防,重建钢铁防线,截断了印第4军与后方的联系。

自行榴弹炮进入了原来的阵地,以强大的远程火力支持防御部队。

考拉尔德已经没有什么象样的预备队了,而且各处都在告急,再加上GPS系统遭到严重干扰也影响了部队的调动,根本无力突入这条防线。

1个半小时后,这2个师就完成了合围的任务。

此时前指调集了全部的80架H-6实施集中的猛烈轰炸,刹那间重磅炸弹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在印军中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还打击了他们的士气。

接着136师和137师的各支机械化部队跟随我电动主战坦克在包围圈中大胆穿插,他们还得到那些缴获的印军坦克的火力支持,打得那些印军晕头转向,那些指挥官拼命呼叫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持,只是得到“是,长官!”的回答,却不见1架来支援的,倒是有不少武装直升机向他们猛烈开火,只得放弃抵抗缴械投降。

到了24日3:40考拉尔德中将一看大势已去,才痛苦地发布命令让包围圈中的部队突围后撤。

然而为时已晚,已经没有什么部队有能力执行这条命令了。

最有意思的是,利多直升机基地中的崔营长及时地把在外围巡逻的2个营的印军请入基地来“保卫”他们,一下子缴获了12辆装甲车,完整地保住了这个重要基地。

在这种情况下印第4军??利多攻击集群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24日中印两军在这一地域展开了激烈的搏杀,考拉尔德中将还想挽回败局,调集了战区的大批部队,向包围圈发起冲击,妄图接应攻击集群后撤。

可是他既无空中打击力量的支持,印军中央地区的战机全部被我军阻截在东北走廊的西侧;又没有了武装直升机群的低空打击力量,那些坦克根本就无法突击,步兵就更难以推进了。

仅“拳头山”上的各种火炮就控制了大片的地域。

我军连续调动H-6投掷大批的炸弹杀伤包围圈中的印军,动用了大批的武装直升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远程火炮,反复突击包围圈内印军集群,逐块地予以歼灭。

到25日6:00时包围圈内虽然不时还爆发出阵阵枪炮声,不过整个战场渐趋沉寂,外围的印军已无力组织突击力量了。

我军又回到了原来的防线,缓缓升起的太阳依然照耀在拳头山顶的五星红旗上。

前线却显得特别的寂静,似乎狙击手们也要休息一天了。

可是世界上的各大媒体却忙起来了。

北京 7月25日 9:00中央电视台、电台和各大网站的早新闻节目播送了令世界再次震惊的消息,“我边防部队经过彻夜的反击已经回复了原来的防线。

东线的防御部队在全歼印第7军后,再接再厉全歼了印第4军??利多攻击集群的第1、第19重装甲师,第21、第22装甲步兵师,第2、第4快速旅和第163步兵师,并全歼了前往增援的第8快速旅(播音员激动地连续报出了这一串番号,一口气都快接不上了)。

完整无损地缴获了60辆美制的M1A1重型坦克和22套”阿达茨“导弹系统,还有大批的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和机动防空导弹系统。

我前线防御部队正在加强纵深防御阵地。”

电视台还播放了深夜大批印军战俘被押往后方的镜头,还有我军战士站在M1A1坦克上挥舞军旗的镜头。

屏幕上显示了在清晨的战场上,到处是印军遗弃的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装备,不少印军战机和直升机的残骸还在冒着青烟。

民众自然不会满足这些简短的消息,纷纷进入网络寻找详细的报道。

我国防部网站点击率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幸亏事先已更换了性能高得多的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才勉强能应付。

后来国内的网迷们找到了窍门,原来国防部的网站在各个出口局都有镜像服务器供国外的用户访问的,他们纷纷涌上了这些服务器浏览或下载资料。

这一行动立即遭到国外网迷的抗议,指责他们“侵占”了别人的资源。

这么热闹的原因是网页上的内容十分丰富,列出了印军重装甲师、装甲步兵师、整编山地师步兵师和快速旅的编制、装备情况,被我军全歼的各支部队的资料。

也重点介绍了我军中央突击师的概貌。

既有缴获的M1A1坦克、T-90M、BMP-3步兵战车、各型直升机的资料和它们行驶、飞行时的录像;也有我军先进武器的不少介绍和录像。

还首次披露了我中央突击师和海军陆战队出奇兵夺取240架“虎”式反装甲型直升机和460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殊勋。

那些报道写得十分生动,特种兵勇士的神勇机智的形象栩栩如生,看得热血青年如痴如醉,神往不已。

自然少不了虎式直升机和勒克莱尔的介绍和录像。

又报道了歼-17隐形螺旋桨小战机伏击庞大的A-50U预警指挥机的事迹。

这些消息也轰动了世界。

在“空中英雄”排行榜上列出了最高击落7架敌机的秦国基少校等一批空中英雄的名录、籍贯和战绩,这一下在英雄们的家乡自然引起了轰动。

后来各省的省报都在头版刊登了本省英雄的事迹,他们就读过的小学、中学、大学都在校史室中挂上了他们的大幅照片引以为荣。

最令军事爱好者心动的是,网站的聊天室里有军事专家同大家讨论各个战役的得失。

这时侯军事地图在网络图书馆中也能找到,美国早就公布了比较粗略的世界的三维地形图。

利用这些地图自然可以供人们讨论啦。

人们可以评判某次战役攻击不果断,展开太迟;另一个战役的兵力又不够集中,…。

这一切造成市场上各类军事书籍全面畅销,大家都怕自己的发言或评论被别人讥笑为“菜鸟”。

我国对第二次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宣传报道完全不同于上一次,那时候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部队的装备和后勤支持能力都比较低下。

另一方面印度还顶着一顶“不结盟国家领袖”的桂冠,我国的反击行动在国际上也受到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宣传上也采取低调处理。

经过四十多年后,形势发生了逆转: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出兵吞并锡金,还曾出兵干预斯里兰卡的内部事务;还冒天下之大不讳发展核武器。

这次还是他们首先挑起了第4次印巴战争。

头顶上早已没有任何桂冠了。

反观我国的情况,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

尤其是这二年的反腐肃贪初步建立了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经济秩序已趋正常,经济发展不但高速而且基础极为扎实。

军费大幅度地回升到合理的水平,把前些年积累的能量一下子“引爆”出来。

积极宣传在这场正义战争中的胜利消息和官兵们的英雄事迹,必定能全面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科技强国强军的决心。

一位日本的资深政治家在“读卖新闻”上不无忧虑地评论道:“中国古代的军事谋略和战略思想在世界上绝对是领先的。

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就组织了40万大军的持续作战。

只是宋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才造成了军事思想和谋略的停滞不前,进而导致军事力量的衰弱。

在近代的多次重大的战争中,中国屡遭败绩。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现代中国的二位杰出的军事家,在军事思想和谋略方面确有相当的建树,但那是二位天才的发挥。

限于中国的国力和军力,他们也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现在王刚借助对印作战的辉煌胜利,在全国掀起一场军事的大讨论。

军人和军事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大幅度上升,军事思想空前活跃,中国将冒出多少军事人才啊。

这才是最可怕的。

第二次中印战争充分说明,仅有先进的武器??即使是美国的武器,而没有能驾驭战争的将才,没有能熟练地运用手中武器的神勇的基层官兵,只能走向失败,而且必定败得很惨。

放眼当今的日本,只有一些狂热之士,一味迷恋先进的武器和技术。

当年的日本士兵挂一袋饭团就可以独立作战一个礼拜,现在恐怕连一个团也凑不满了。”

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道,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后,各种军事专家和军方都告诉我们,今后的战争都是高科技战争了,似乎只要坐在空调的战术指挥中心,按下电钮就能决定战争胜负了。

可是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这场大战告诉人们,在决定性的时候还是要靠陆军面对面的厮杀来决定胜负。

恐怕仅派“战斧”导弹或隐形轰炸机是无法占领那些山头的。

令美国人骄傲的M1A1重型坦克、既能反坦克又能反武装直升机的阿达茨导弹似乎也没有能帮助印军走向胜利。

难道中国陆军的世界第一的位置真的无法动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