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第十四节 空中游击战

卡辛姆中校潜逃回印度后,向陆军参谋部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还附了几张歼-17螺旋桨小战机的照片,是白天在阵地上拍摄到的,显示了它的朦胧的色彩,除了2台电动螺旋桨嵌在经典的梯形机翼之中??在这类小飞机中显得有点特殊,外形、水平尾翼和立尾非常一般。

遭到夜袭损失惨重的英帕尔、贾姆谢德布尔二个空军基地也分别写了报告给陆军参谋部。

报告受到参谋部的极大重视,但是被美国的一位网络黑客在网上截获后卖给了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6月24日这3份报告的摘要(时报谨慎地删除了涉及军事秘密的部分,以免产生纠纷)和3张照片被冠以“中国空军异想天开,零式机再现风采”题目后,刊登在头版。

把我军的歼-17螺旋桨战机比作二战中的日军著名的零式飞机。

时报还请了一位资深的空军退役将军写了一篇评论文章。

评论称,二战初期在太平洋战场,日本的零式飞机凭借其轻巧、高速和高性能在太平洋上空称雄一时。

今天中国军方另辟蹊径,以轻巧、低速和极高的隐形性能螺旋桨小飞机,取得了突袭的显赫战果,居然能在印军戒备森严的空军基地成功地伏击了3架昂贵的预警机,并在对武装直升机的空战中大获全胜。

美军也必须认真地研究对策,喷气式战机和直升机都难以对付这种电动螺旋桨的小飞机。

难道我们又得回到螺旋桨战机的年代吗?看过美军F-117和B-2隐形飞机的人都对它们奇异的外形印象深刻,为了对雷达波隐形就必须牺牲气动外形。

可是“中国零式战机”既有优良的隐形能力,又有经典的优良的气动外形,中国有句俗话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是现在他们都得到了。

这点值得我们深思。

纽约时报的独家新闻和照片被广为传播。

人民日报等国内报章也不加评论地全文刊登了,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最绝的是台湾的一家台独报纸,居然以“中共已无力再战,只好启用老式的螺旋桨战机来充数”为题发表评论,一时被各界引为笑柄。

最为震惊的当然是美日军方。

“隐形”武器是当今各国军方最为追求的撒手锏。

美国的F-117隐形战机的价格比苏-27高得多,其他各方面的性能却根本不能与苏-27相比;B-2隐形轰炸机的成本更是令人咋舌!1架值13亿美元,可以买3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当然,如果你肯出这个价钱,美国人也不会卖给你,那可是最高军事机密。

可是这款中国的“零式机”的隐形性能居然比它们都出众:它是完全的红外隐形,借助优良的雷达隐形性能居然可以在戒备森严的印军空军基地自由出入。

日本人更是震惊,中国人一出手居然就是20多架隐形战机,令日本人想起就心寒。

成都飞机厂7月16日歼-17的生产已被列入最高机密,成飞的一条歼-17生产线即将完成,将大幅度提高产量以提供给急需这一利器的三军。

受到胜利战果的鼓舞,在军委指令下达后,今天他们就完成了2架改型机的组装任务。

歼侦-17和歼-17T外形与歼-17基本相同,都拆除了二个导弹发射管,机炮的备弹量也减到了150发。

前者除了机头的火控雷达,还在机身下部安装了一部侧视雷达、一架高性能热成象仪“探针”、前后各一台“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可同时监视16个雷达目标)和宽带通讯设备,可以实时向基地或空中的战机、地面装甲车辆发送探测到的敌情。

后者则在驾驶座椅的后面可搭载2名突击队员,加上驾驶员有3人可以隐蔽地深入敌后实施突袭。

这2款小飞机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试飞居然引起了空军、中央突击师和海军特种兵领导的重视,试飞很顺利。

歼侦-17在12000米上空在白天也可隐蔽地深入敌区,只是打开雷达探测系统后,才失去隐形性能。

科研人员正在全力开发机载型的“冷眼”被动雷达,一旦能搭载到小飞机上,那么歼侦-17将成为真正的“隐身人”。

受到敌机威胁时,适时关闭雷达、高速俯冲到己方的一侧,都是很强的防御手段。

一般的红外或雷达波导引的空空导弹都很难锁定它。

巡航时间最大可达到14小时。

空军对它与Q-6攻击机的配合作战很感兴趣,由它为攻击机指示目标,传送周围敌情图象,可以大大提高打击的效率。

中央突击师当然对它的探测能力也很感兴趣,认为它的低速可以很好地与WZ-12M(电动“灰狼”武装直升机)配合,比WZ-15(电动卡-60)可以节省成本-歼-17的成本只是WZ-15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效果还更好。

海军特种兵部队则很重视它只需要100米平地即可以起降的优点,它完全可以在一些岛礁上起降实施对敌侦察。

歼-17T则受到三军特种兵的青睐,它几乎可以完全隐形地把2名特种兵送到1600公里的敌后,如果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少载1名战士或把飞机就地隐蔽,则可把突击队员送到2000 -3500公里之外,这当然要让那些司令员心动啦。

为此,三军对歼-17系列战机都提出了大量的定单。

空军组建的空军特种兵部队,配备了歼-17、歼-17T,专门用于突袭敌军的空军基地和野战机场;歼侦-17则加入侦察机大队执行战术侦察任务。

海军特种兵要求飞机厂进一步改进这款系列战机以适应高湿度和盐雾的环境。

他们将以歼-17打击敌舰队的反潜直升机等直升机,参照空军的经验也要研究夜间伏击在航母上起降的舰载机的战术;以歼侦-17实施战术侦察,发现敌小型舰艇-猎潜艇、扫雷艇和护卫艇则以歼-17予以打击;以歼-17T长途输运特种兵对敌海军基地实施突击。

陆军的需求最大,中央突击师决定组建陆航2团,装备歼-17专门攻击敌军的陆航兵团,陆航1团的武装直升机就可以专注于对地攻击,将大大增强攻击力。

并且由歼-17代替WZ-15 与WZ-12配对,以增强攻击效率。

歼-17T更是特种兵的宝贝,它比电动直升机更隐形,对于奇袭敌军的野战小机场是很有用的。

中央突击师的特种兵团的突击队员又增加了训练科目,人人都能驾驶歼-17,并从空军哪里学习了空战的技战术,以获得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

那些飞行员同他们开玩笑道:“你们可不能把我们的饭碗夺走啊。”

后来各集团军的陆航部队都装备了歼-17的系列战机。

南海海军特种兵基地7月27日海军特种兵部队司令员石一正少将率领名为第2海军陆战师的海军特种兵部队在中印边境作战了一个多月,于前天得胜“班师回朝”(事迹详见下节),受到军委副主席刘全政和海军司令员连祁星上将亲临基地的热烈欢迎。

刘部长在欢迎会上宣读了军委的一系列嘉奖令和晋升的名单。

石少将和全师官兵都感受到军委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和机会让他经受实战的磨练和立功受奖。

石少将是一个实干家对时间抓得很紧,今天请刘部长和聂司令员共同观看歼-17和歼- 17T的战术演练。

各2架战机都是上海飞机厂按照海军特种兵部队研究所的要求加以改制的,主要是电气组件和一些机械部件加强了防腐蚀的处理,外表的目视隐形涂料改为适应海上飞行的。

他们是由送去空军基地培训的特种兵飞回来的。

第一个科目是与反潜直升机的空战,前不久我国从美国引进了24架“海鹰”SH-60J反潜直升机,这款直升机是航母集群极为倚重的反潜装备。

今天他们借了4架来演练空战战术。

在演练中“海鹰”即使以2对2也不是双机编队歼-17的对手,歼-17借助优良的隐形性能、比直升机高得多的速度、垂直急升和高速俯冲的机动性优势是明显的。

第二个科目是攻击导弹快艇、猎潜艇和护卫艇等小型舰艇,演练也很成功。

这类小型舰艇的雷达系统很难探测到它们,更难锁定目标;即使在白天,目视也很难在波光嶙峋的海面上发现这些小飞机。

轻型的空舰导弹对付这些装甲薄弱的小型舰艇是很有效的,一旦导弹摧毁了它们上部的防空武器,机炮就可以把它们击沉。

当然,海军航空兵对此有异议认为这应该是他们的任务。

石少将也同意这一点,只是认为在必要时??例如遭遇时,海军陆战队应该有能力对这些目标实施打击。

第三个科目是与喷气式战机对抗,这是最惊险的。

歼-17当然不会去攻击F-18、F-14 这类战机,不过如何在遭到它们攻击时保存自己则是很重要的。

他们请了海军航空兵的新型 “飞豹”和歼-10H来对抗,2架“飞豹”追歼2架歼-17。

“飞豹”歼击轰炸机具有相当的空战能力,与歼-17相比速度虽然大得多,火力也强得多,但是机身重得多,因此转弯半径要大得多,要在贴近海面的低空捕捉这些灵活地机动飞行的小飞机非常吃力。

机载雷达也无法探测和锁定它们,当然也不能用热成象仪来探测它们。

只能凭目视要在波光粼粼的低空发现它们实在很难。

演练的结果显示歼-17躲避喷气式战机追歼的成功率相当高。

机身较轻的歼-10似乎成功率比较高一些。

只是那些红外和雷达波导引的空空导弹无法跟踪它们。

飞豹的飞行员承认,要是在夜晚就根本无法攻击它们。

在夜间的对抗演练中,这款战机更是大显神威。

歼-17可以使用“天眼通”测定敌军的舰艇和反潜直升机的位置,从而隐蔽地接近目标,攻击的效果极佳。

而出动的飞豹、歼-10 喷气式战机简直就找不到它们,更无法对它们实施攻击了。

歼-17只需要100多米的起降场地,因此可以部署在南海的许多岛礁上,它们较弱的火力虽然不足以打击敌军的坚固目标,但长达3500公里的航程对于突袭敌海军基地的要害目标是很有用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研究所提出了海军特种兵部队对该系列战机的需求。

北海舰队基地7月25日“安徽”号航母集群经过长时间的技战术演练,已经形成了战斗力,军委决定在今年国庆节前宣布我军的第一个航母集群投入现役,以向世人显示我国海军向兰水海军转变,坚决保卫我国的海上权益的决心。

今天迎来了一件大喜事,完全由我国自行研制的Q-6H和歼- 17H将进行着舰起降的试飞和一些战术演练。

此前,我航母上只有国产化了的苏-33??被命名为歼-11H,H是表示海军专用的意思。

还有一款英美合作制造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机,尚在进行主控软件的攻关(详见第21节 头脑之战)。

Q-6H是Q-6攻击机的改型,除了加强了电气组件和一些机械部件的防腐蚀性能;主要是加强了起落架强度,加装了着舰的尾钩,机身的尾部加速向上收敛,以适应在滑橇式跳板上的起飞;机翼外段可以向上折叠,以节省停放的面积。

电子战机EQ-6H作了同样的改造。

以往的涡桨或活塞式螺旋桨飞机的推进器短舱总是吊挂在机翼下面,因为这类发动机的维护周期很短,经常要拆卸下来维修。

而电动螺旋桨的电动机可直接“埋设”在机翼横断面的中心,因为它们的大修间隔至少在12000小时以上,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的气流可以对称地流过机翼,以产生相当的升力,这对舰载机是很有利的。

赵定邦少校第一个驾驶Q-6H顺利地着舰成功,尾钩牢牢地勾住了一条阻拦钢索,庞大的攻击机很快就稳稳地停在航母的甲板上。

聂海青司令员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表示祝贺。

我军有了自己的舰载攻击机了。

接下来的EQ-6H舰载电子战机的着舰也很顺利。

歼-17H的着舰则要有趣得多,在航母上观看的人群,只见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光点向舰尾飞来,刚看清小飞机的身影,它已经开始无声无息地着舰滑跑了。

可是并不见它放下尾钩,但是它轻盈地滑行了100米就几乎要停下来了,此时它的尾部放下了一组小的吸盘,吸住了甲板,稳稳地停了下来。

舰上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航管人员完全依靠飞机上的雷达信标来指挥飞机着舰的。

聂司令员也十分激动地上前握住了驾机的林少明少校的手表示祝贺。

这款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机可能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隐形战机,将是我航母集群的一柄利剑。

歼-17H之所以不用尾钩,是因为它还要在“吉林”号直升机航母和沈阳级巨型供应舰上着舰降落,所以安装了吸盘装置。

当然主要还是它本身只要100多米的起降距离,才能这样做。

同海军陆战队用的歼-17一样,也是由上海飞机厂改型制造的,电气组件和机械部件都加强了防盐雾的性能。

这款战机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又极小,占地面积也极小,可谓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

它们大多数时候还是搭载在直升机航母,不用占据攻击航母宝贵的甲板面积。

前一阵已经演练了歼-17H夜间伏击在航母起降的舰载机的战术,航母上的巨型相控阵雷达也很难探测到贴近海面飞行的歼-17H,更难锁定它。

只有驱逐舰上的VHF甚高频雷达能发现它,但由于飞机太小,探测距离只是30公里以下,距离和方位的精度也很低,这是由这类雷达的性能决定的。

歼-17H却多次锁定了夜间在飞行甲板上起降的歼-11H,攻击效果十分惊人。

至于它们与反潜直升机的对抗演练早已在海军陆战队演练过了。

海军司令部指令参谋部立即根据演练的结果,研究航母集群新的配置和战术。

“辽宁” 号攻击航母和“四川”号直升机航母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设备安装,即将投入海上试航了。

我军拥有自行研制的舰载机后,航母集群的战斗力就更有保障了。

由于近期三军的歼-17系列战机的需求量就高达1000架。

军委指令又在西安飞机厂和上海飞机厂??专门为海军生产,都建了一条生产线,日夜加班才勉强满足部队的需要。

好在该款战机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极低,可以说是性能/价格比最好的战机,几乎与直升机的用途一样广泛。

由于金龙电池的应用和军方研究人员的创意,隐形螺旋桨小战机似乎又“复活”了螺旋桨战机。

其实Q-6、EQ-6和水轰-6都是螺旋桨战机。

当然,是在更高层次上的“复活”,它们无声又不发热,航程都很长,歼-17又有极佳的隐形性能。

而且结构简单坚固,成本低,维护工作量又极小,将在各条战线发挥自己的特殊作用,可以说螺旋桨飞机的应用又繁荣起来。

本来飞机的速度需求在各种应用中是有很大差别的,螺旋桨战机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华盛顿白宫国家安全会议9月27日歼-17战机自然引起了各国军方的极大关注,美、俄两国以军火供应胁迫印度交出了更详细的资料。

可惜那2架被击落的歼-17都落在不丹境内,印军连一块机身碎片都没有捡到。

印军只有逃回印度的几个参谋人员带回来的雷达波形记录磁带和几盘多光谱摄像机的录像带,还有预警机的记录磁带。

美国人得到后,经计算机处理,在相应的时段和方位的记录上未能检测到歼-17的踪迹。

录像带在红外波段没有信号,在可见光波段可以勉强辨认出它的形迹。

美国不愧为军事强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仅凭这些记录,在3个月后就制造出了一架验证机:骨架是铝锂合金的(够阔气的),座椅的防护装甲是钛合金的,机翼中和机身内都塞满了能搞到手的金龙电池,连同机翼中的电动机和电池盒都涂上了美国人的高级隐形涂料,全部表面是合成材料。

这样一来就什么武器也不能装备了,不过可以装一些仪器和设备。

当然中国人使用高级专用的金龙电池的话,就可以搭载很多的装备了。

用这架验证机进行演练,证明用印军使用的俄制脉冲多普勒雷达只能勉强检测到它,目标锁定就非常困难了。

夜间用于攻击美军的空军基地,基地的防御系统也很难捕捉到它。

与武装直升机的对抗演练证明,验证机占了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夜间。

演练了夜间伏击航母起降的舰载机,居然成功率很高,实实让航母集群的指挥官吓了一大跳。

演练的结果引起了参联会的极大震惊。

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这份报告,今天总统召集了会议。

特意让三军参谋长都参加会议。

“中国人的零式机有我们的验证机好吗,我当然是指隐形性能?”里达尔总统问道。

“很遗憾,似乎比我们的还好一些。

我们的验证机多少在脉冲多普勒雷达上留下了踪迹,而印度人送来的记录磁带上似乎没有中国零式机的踪迹,真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也许是印度人的记录出了差错。”

空军参谋长史塔利上将回答。

实际上是美国人的昂贵的隐形涂料太高级了,既能吸收广谱的雷达波,又能抗冰雪微粒的高速冲刷,所以只是均匀地涂在金属部件的表面。

而我国没有这么高级的隐形涂料,只能用三种能强力吸收不同波段的雷达波的涂料,工程师们自然要大动脑筋了,他们把这三种涂料间隔地涂在不同的部位,在多普勒雷达的照射下,变幻的零星微弱回波反而被雷达的计算机识别为“自然杂波”而过滤掉了。

总统叹了口气,接着问道:“难道比我们的 ‘鱼鹰’还厉害吗?”“很遗憾,事实又是如此。

验证机证明,它的结构简单,气动特性优良,所以机身本体的成本很低,至于隐形涂料的成本就难以估算了,即使以我们的涂料,由于面积小,也只是等于机身的成本。

总成本也只是 ‘鱼鹰’的十分之一不到。

‘鱼鹰’根本无法做到红外和雷达波隐形的。

当然验证机也无法垂直起降,但是它的装在机翼中央的螺旋桨产生的强大的气流,吹过机翼可以产生相当的升力,所以只需要100多米的平地就可以起降了,‘鱼鹰’ 的优势并不大。”

史塔利回答道。

“那么中国人也能制造出高性能隐形战机了。”

总统紧皱眉头问道。

“那倒也不是。

喷气式隐形战机除了外形的设计外,主要是隐形涂料,这是我们的独家专利。

别国之所以至今也不能制造F-117和B-2,盖源于此。

可惜洛克希德的工程师指出,这款轻型、低速的小飞机的外表可以全部用透射雷达波的合成材料覆盖,连尾翼都可用合成材料制造。

所以涂在金属结构上的涂料在合成材料外壳的保护下,根本无须承受高空云层中的微水滴和冰雪微粒的高速冲刷,在地面都不用承受水汽和盐雾的侵蚀。

这样的涂料中国人肯定能制造。

可惜我们不能制造真正实用的该型战机,因为没有高性能电池。”

海军参谋长格罗夫斯上将说道:“在验证机的演练中,它夜间对航母舰载机的伏击真是太惊人了。

航母的强大的相控阵雷达也难以锁定目标,热成象仪也不起作用。

起降时的舰载机是最脆弱的,一旦被击中对整艘航母都是灾难。

它对反潜直升机也是很大的威胁。

我们急需几架该款验证机来演练F-18、F-14对抗战术。

如果它真的只要100多米起降距离,中国人将很容易地把它部署在他们的轻型航母上,用于争夺低空和夜间的制空权,对我们的航母集群是很大的威胁。”

陆军参谋长沃克上将立即响应道:“陆军现在对直升机的依赖程度是很高的,在验证机的演练中,它对装甲的武装直升机的侧面和顶上的攻击非常有效,我们不可能在直升机的侧面和顶部加装装甲的。

我们也急需验证机来进行演练直升机的对抗战术。

我认为即使没有高性能电池,也可以恢复活塞式或涡轴螺旋桨小战机的生产来应急的。”

史塔利上将反驳道:“这样的小飞机是无法在机翼上装2台燃油发动机的,那些复杂的燃油管路、滑油系统根本就无法塞进去。

如果在头部如同零式机那样装一台发动机,那么头部就无法安装雷达和热成象仪等设备,空空导弹也就不能装在机身内,如果在机翼挂载,那么雷达隐形和红外隐形也不可能做到了。

中国人给我们出了难题。

我想问一下,你们海军什么时候能研制出我们自己的高性能电池?已经有一年时间了。”

原来美国军方去年得知我国已经研制成功高性能电池后,立即决策由海军主持高性能电池的研制工作。

因为电池对于潜艇来说是太重要了,即使是核潜艇。

中央情报局和海军专家研究了年初中国核潜艇摆脱美日反潜系统的跟踪的全部资料,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新型核潜艇安装了大量的金龙电池,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关闭反应堆,仅依靠电池的电力推进,其噪音水平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同类核潜艇的水平。

美军又紧急追加了研究资金,海军也组建了 “长岛”工程局调集了大批的科技人员参加研制工作,试图像当年的“曼哈顿工程”研制原子弹那样,尽快拿出自己的高性能电池。

格罗夫斯上将叹了口气说道:“尽管追加了大笔的资金,这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出来的。

考克斯先生把优秀的华人科学家都赶回中国去了,现在美国已经没有一名研究高温超导体的华人研究人员了,马克勒尔博士告诉我,他们现在都在中国大陆。

日本和俄国也都没有明显的进展。

至今工程局连一张时间进度表都拿不出来。

我建议再次与中国人做交易,请他们提供24套验证机专用电池。

我们上次给了他们24架 ‘海鹰’反潜直升机,看来他们也不愿意完全依靠俄国的供应,我们应该有机会的。”

总统说道:“看来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过几天中国的高级军事代表团要来交流,你们可以提出要求。

我再推进一下,与王刚通个热线电话以促成此事。

但愿中国人的要价不要太高。

霍夫曼博士(总统国家安全助理)请你组织人研究中国人的要求,只要不危及美国的安全,我们也只好答应了。

海军要加速研制新型电池,再大的代价我们也在所不惜。”

大国之间充满了这种钩心斗角、互相利用的交易。

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在军事技术上与世界头号强国进行“交易”了,也是几年来刻苦奋斗的结果,如果你手中没有几张王牌,有谁来同你做交易呢?一群年轻的中国人的创意,经过刻意的发挥,居然给世界头号强国出了个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