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桑

第二十一章 河畔

第二十一章河畔

“没孩子......”

虽然只是没有说完的半句话,但徐氏还是从这三个字中听出了浓浓的失望,所以即便后面顾玉尹笑着掩饰,百般地安慰,她还是闷闷不乐。

她不是没有过孩子,只是,那孩子来的太不是时候。她还记得那天晚上,在肚子疼了半宿后,她终于开始流血了,鲜红的血浸湿了半条被子,也带走了她腹中那个尚未足月的孩子。

在从昏迷中醒过来后,她看到玉尹握着自己的手,她记得那是她第一次见到玉尹哭,他说,“娘子,是我欠你的,以后我一定会尽力补偿你的,以后我们也一定会再有孩子的。”

第一句话他做到了,嫁给他将近二十年,玉尹一直对她百般体贴,两人之间一句拌嘴的话都没有,可为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可是第二句话,却似乎成了一句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未能怀上身孕,郎中也请了,药也吃了,求子的庙宇夫妻二人不知道去了多少座,可是,老天就是不愿垂帘,赐给他们一个孩子。这一次,她觉得连续两月都身子沉重,胃口寡淡,所以便找村里的郎中来看看,本也不抱什么希望的,可没想,郎中把脉后竟然告诉她,她有了孩子。

夫妻二人自是喜不自禁,可是今天郎中来给玉尹瞧病时,顺便给她把了把脉,没想竟告诉她一个不啻晴天霹雳的消息:她并未怀有身孕,或者说,即便曾有身孕,但那孩子由于种种未知的原因,竟然没有留住。

人最怕的不是绝望,而是刚有了那么一点希望,又被连根掐去。这么多年,徐氏早已被这种不断循环的失望折磨得神经脆弱,她本以为自己已经能习惯,却发现这种感觉是永远都无法习惯的。

尤其是这一次。

所以,当听到顾玉尹说出那三个字的时候,她整个人几乎崩溃了,勉强与他说了几句话后,她便急匆匆出了房间,来到院外自顾自抹起泪来。

“不想要孩子的一个接一个地生,想要的却偏偏没有,我是造了什么孽吗?”她站在树荫下抽泣,埋怨着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哭着哭着,竟攥紧拳头在小腹上用力捶打了几下,以发泄心头的闷气。

“娘子,您可还好?”

一个男人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徐氏回过头,看到来者竟然是晨间来过一趟的赵子迈。只不过这一次,他身旁还多了个身材短小精悍的年轻人,看起来应该是他的跟班。

“多谢大人,民妇无事,不知大人来此有何贵干?”徐氏对这些当官的一向是抱有些许警惕的,冷不丁看到赵子迈,便赶紧擦干眼泪,恭敬地站着。

赵子迈看到了她脸上的泪痕,却也不便多问,只道,“不知顾里正醒了没有,我有些话想问问他。”

“他刚醒,就在屋里呢。”

徐氏一五一十答完,便跟在两人后面朝院中走,可是刚跨进门槛,她却收住了脚步,旋身朝后面望去。

院子外面就是卵石铺就的古栈道,栈道顺着玉河索河而下,全长十多里,上面的卵石经过行人的踩踏,已磨得油光水滑,被刚从氤氲中露出脸来的阳光一照,泛起五光十色的彩晕,很是漂亮。

徐氏微眯起眼睛:面前的栈道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可是方才,就在她踏进院门的那一刻,却分明听到了什么,很清晰,就在不远,她绝不会听错。

“哇.......”

又是一声,从头顶上方冷不丁飘下来,像夜猫的惨叫,但更像是婴儿的啼哭,贴着她的头皮划过去,似乎还触到了她的几根发丝。

徐氏再也冷静不了了,她像触电一般身体猛震一下,转过头朝外走去。回头的那一刹那,她似乎听到了顾玉尹的声音,他应该是在让自己看茶,可是她没有理会,而是更加坚定地朝栈道走去。

高大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仿佛在头顶编织了一张绿色的大网,只有星星点点的阳光能从那张巨网中透下,落在徐氏脸上,像跳动的斑点,使她的脸看起来异常怪异。

一个路过的村民看到了她,打了声招呼,却没有得到她的回应。后来他回想起来,徐氏那天是有些不对劲的,她虽然在朝前走着,但是两个眼睛却是钝的,里面没有光彩,眼珠子就像两只木头块子。

而且,在走出去几步后,他似乎听到徐氏自顾自说了句什么,好像是什么‘孩子’之类的话。不过他当时也没有多想,就一个人离开了。这个村子里,为孩子疯为孩子死的大有人在,多徐氏一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于是他就径自回家去了,甚至没想到去知会顾玉尹一声,只把徐氏一人留在了那条美丽悠长的栈道上,任她越走越远。

当月亮从河对面升起来的时候,徐氏终于来到了玉河边上,河水澄澈,像一面镜子,将她和月亮都映在里面。她俯下身,定定瞅着自己的镜像,思绪却飘到了别的地方。

那个声音一直都在,就像一只风筝,时远时近,绕着她的心尖尖打转,但从未曾离开。她觉得它好小,小的像一只猫仔,小得必须得到她的庇护,才能生存下去。

“别离开我,我护着你。”

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她忽然有些恍惚,因为眼睛在水面聚焦的那一刻,她发现下面那个“自己”,手里抱着一只襁褓,蓝底白花,正是她这一个月闲来无事时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儿做的小棉被褥。

“孩子。”徐氏喃喃着,伸手去摸那只襁褓,手指触碰到河水的那一刻,她打了个激灵:这水好凉啊,寒意刺骨,冷得仿佛能一夜冻上。

可是,现在还远不到河水结冰的季节吧?

凉意刺痛了她的指尖,她的头脑也因此而清醒了一些:她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呢?这条大河的河畔,以前村中经常有人过来,后来官府的人派人看守着,便很少有人来此地犯险了。

她有一段时间甚至爱避免到河边来,因为总觉的那河水很渗人,而且里面有股腐败的臭味,每次闻到,胸口都要难受许久。

可是今天,她为什么形单影只地到这里来了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