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当提刑

第十七章 得到旨意

第十七章得到旨意

对于胡搅蛮缠的人,理性的喊话毫无作用。

他们就是幕后黑手请来的“狗”,目的是滋扰杨宗谨。

这就够了。

此时,八贤王带着军队就过来了。

四面一围,立马鸦雀无声。

八贤王骑着高头大马,在马上问那些人道:“你们到这里所为何事?”

有人道:“杨宗谨在这场科场舞弊案中嫌疑颇大,我等就是来讨个说法。”

“什么说法?”八贤王反问道,“就是你们口中的‘嫌疑颇大’?”

八贤王立刻伸出手来:“证据呢?”

没人说话了。

八贤王又道:“你们口口声声说杨宗谨断了寒门子弟的路,害得他们连住的费用都没了。”

“是不是要本王一个个查一下你们的底细?”

“你们真的承受得住吗?”

这一连三问,让在场不少彻底失声。

有人不甘道:“京城里贴的布告上面写着杨宗谨和已去世的宋扬、张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总不是假的吧。还有唐二春亲口承认,杨宗谨在他那里买过试题。”

“唐二春?”八贤王眼神一凛,“他人呢?”

众人面面相觑。

“动不动就把事情往死人身上推,真有你们的。”八贤王彻底愤怒,“你们个个自诩饱学之士,却为自己的私利搞党同伐异。如果不及时收手,必将堕落。”

“都给本王赶紧走,不然本王就不客气了。”八贤王再也懒得看他们。

这群人立马作鸟兽散。

杨宗谨信步来到八贤王的马前,抱拳行礼。

“跟本王来,本王有话要对你说。”

杨宗谨随着八贤王来到了一处山明水秀的好地方,青翠的湖泊旁立着一个凉亭。

两人进到亭子里。

王府亲卫守住四处,保护他们的安全,同时不让人听到他们的谈话。

“宗谨啊,你心里是怎样打算的?”八贤王问道。

“回王爷,若我说了,希望王爷不要认为我是一个不顾大局的小人。”杨宗谨坦诚的答道。

“但说无妨。”

“这完全取决于朝廷的态度!”

“哦?”

“天子第一科,这问题可大可小。但究其根源,肯定是有人知道这科很重要所以敢这样做。”

“听你的口气似乎还有内幕。”

杨宗谨便把自己在老家以及在来的路上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了。

八贤王一直认真听着,没有打断。

直到杨宗谨说完,八贤王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是这样,果然是处心积虑啊。”

杨宗谨诚恳道:“这件事情必须看朝廷的态度,否则难以查下去。”

“如果朝廷态度不明确呢?”

“那就等到朝廷态度明确为止!”

“杨宗谨啊,你可知道案件拖得越久就越不容易查出来真相。”

“这……正是主谋者所期盼的呀。”

“那你为什么还要等?”

“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朝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么我何必劳心劳力,惹得自己一身麻烦。最终把自己气个半死,只能隐居山林独自舔舐伤口。”

“这可不是堂堂提刑官所为!”

“那是我的错吗?”

八贤王微微的摇了摇头,有点不认同杨宗谨的做法。

杨宗谨也自有道理,且态度坚决。

看谈不出个结果,八贤王索性请杨宗谨先回去。

杨宗谨也不感到沮丧,大大方方的抱拳告辞。

别了八贤王,杨宗谨徒步回到自己的宅院。

进门就看到李媗之和董秋荻迎了过来,问东问西。

杨宗谨把自己和八贤王的对话说给她们听,并且继续坚持自己的态度。

李媗之道:“夫君心意已决,妾身自然支持。只是这样的话,会不会让你在八贤王面前变成一般大臣,而不是那个执着于找出真相的提刑官。”

这话说得很委婉,是提醒杨宗谨不能失去八贤王对他的支持。

杨宗谨叹息道:“主动权从来不在我的手里,这要看朝廷的态度。就耐心的等着吧,不急于一时。”

李媗之知道杨宗谨并非漠不关心,相反是做了大量幕后工作,只是不好说出口。

等杨宗谨进了书房,董秋荻开口问李媗之:“夫君这次是怎么啦?完全没有前面的硬气,更多了点软骨头的感觉。”

“并非夫君是变了,而是这件事很特殊。不是凭借意气用事可以解决,必须要朝廷先拿出态度才行。”李媗之解释道。

“这很重要吗?”

“当然。科场舞弊案这么多的考生舞弊,背后有多少利益往来,千丝万缕又盘根错节。他们彼此串连,又互相掩护。如果朝廷态度不够坚决,那问题就只能搁置。”

“这难道比‘狸猫换太子’一案还难?”

“难!狸猫换太子是皇室内部和两大主要派系之间的斗争,规模控制不大。但是科场舞弊案可是牵连甚广,从上到下还牵涉到宫里,不以派系划分,而是利益的大小团体,针对很可能是整个大宋朝野。”

“原来如此。”

董秋荻望向书房,心里不禁为杨宗谨的未来担忧。

杨宗谨自然也知道,只是没有说出来。而是在书房继续用纸写着关系网,一条线一条线的串联在一起。

一待就是大半个下午,眼睛都有些花了。

出来时,天已经夕阳西下。

残阳如血,染得天地人间一片红。

“夫君饿了吗?”李媗之信步走来。

“还好,”杨宗谨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走,咱们去吃好吃的。”

刚要走,却见赵福霖快步来了。

手里还拿着诏书。

“杨宗谨接旨。”赵福霖朗声道。

杨宗谨和李媗之及附近的下人全部跪下,听着。

赵福霖道:“制曰:安邦定国,人才为先。治国理家,百姓为本。朝廷规程,遵守有度,此国所兴隆也。科场舞弊案以来,流言非非,国家失序。朕不能以祖宗基业为朕之颜面,而让宵小之徒趁机逃纵。特下诏,命白身杨宗谨暂为刑部主事,赏金牌一面,许出入自由,彻查此案,钦此。”

“臣领旨谢恩。”杨宗谨双手举起,接过诏书。

赵福霖又道:“官家对此事极为重视,托我带话给你。上次匆匆一面,虽然无缘私下交谈,却神交已久。望你以大局为重,彻查此案。”

杨宗谨道:“请公主代为致意,臣一定会查清此案,为官家,也为寒门子弟讨个公道。”

赵福霖微微一笑:“那我就拭目以待。”

正事办完,李媗之邀请赵福霖一起去吃饭。

赵福霖欣然同意。

杨宗谨却道:“你们去吃,我要去一趟高升聚。”

“不吃饭吗?”李媗之问道。

“事情要办,再回来吃饭。”杨宗谨招呼着凌宠陪他一起去。

李媗之也不阻拦,和赵福霖相视一笑,一起进了屋。

且说杨宗谨和凌宠再度来到高升聚,店老板态度十分恭敬。

“前次已经搜查过一遍,不知道这次还有什么好搜查?”店老板微笑的问道。

杨宗谨道:“我不问他们,只想问唐二春去了哪里?”

店老板顿时大吐苦水:“自从他上次离开,再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变了。也没有以前勤快,反而对我大呼小喝。”

“然后呢?”

“然后?就不见了。”

“他的房间在哪里呢?”

“随我来。”

店老板在前面带路,杨宗谨和凌宠跟在后面。

其实,杨宗谨早知道唐二春不见了。他派来跟踪的人,突然发现唐二春凭空消失不见了。急忙报给董秋荻,而杨宗谨当时在贡院里待着,一直没机会知道。

等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董秋荻因担心杨宗谨,而没有去追查。派出去的人则无功而返,令人气馁。

为什么杨宗谨还要来呢?

走程序!

用于迷惑对手。

看完唐二春的房间,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仿佛是从来没有人来过。

而房间明显被动过。

这个人会是谁?

“老板你的手下,出了这事与你无关吗?”杨宗谨问道。

“他只是走了而已。”店老板一脸懵逼。

“我指的是他贩卖考题,你难道真的不知情?”

“嗨呀!我真的不知情。老实告诉你们吧,他上一科卖过试题,结果是假的。我已经训斥过他,没想到这一科居然卖的是真的。”

“哦?他这回是什么时候卖的试题?”

“第一批考生来的时候,他就在卖。”

“你知道?”

“嘿嘿……赚点小费。”

“他是去了哪里?”

“翠竹苑。”

“那是什么地方?”

“据说是一个大商人的地方,经常在那里举办各种文人参加的活动。”

“地点!”

“据此地往汴梁城内西南位置,招牌很大,你们一眼都能看到。”

杨宗谨和凌宠离开了这里,前往店老板所说的地方。

还真的很容易找到。

只不过,此刻却是大门紧闭。

“人呢?”杨宗谨带着凌宠在围着院子绕了一大圈,发现特别的有意思。

这个院子占地面积很大,大到杨宗谨都无法走完。

但是里面特别的安静,仿佛一直未曾住人。

“这该如何是好?”杨宗谨考虑要不要走近院子观察。

凌宠却制止:“天色已晚,万一里面有人就不好了。”

杨宗谨认为有道理,不能这么晚拜访,容易无法进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