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

847 无题

847无题

时间不知不觉又到了年底,老百姓开始忙着过年,朝廷也在抓紧做一年总结、来年规划……

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件好事发生,修了好几年的长鄂铁路终于通车。

这虽然不是大唐第一条铁路,甚至都不是第二条第三条……真算起来可能连第十条都算不上。

但它依然是最重要的那一条,朝野都非常重视。原因很简单,它是唯一一条长线铁路。

其它铁路都是短线,最长不过百十里。

这条长鄂铁路全长一千八百多里直达鄂州,建成后南方的物资就可以通过长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长安。

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减轻水运的压力,压低长安物价,沿途的城镇也会因此繁荣。

获益最大的还是鄂州,摇身一变成为贯通南北方的交通枢纽,变得更加重要和繁华。

在朝廷眼里湖北道的地位扶摇直上,从原本的可有可无成为仅次于京畿的战略要地了。

所以这条铁路的建成,朝廷就派了太子李承乾亲自过来剪彩庆祝。

博物院、工部、铁道司等部门主要官员全部到场,岳山本不想来,但李承乾给他发了邀请不来也不太好,所以也跟着来了。

不过来的时候他也把李象给带了过来,让他长长见识。

剪彩的过程自然很热闹,各部门的人也都很兴奋,这就不在赘述了。

最后李承乾一声令下,一列满载货物的火车启程前往鄂州,此次仪式才算结束。

回去的路上李承乾很是兴奋,道:“若日后火车能通往大唐每一地就好了。”

岳山笑道:“你看过大唐铁路修筑百年计划吧?”

李承乾道:“看过,五横五纵真是个伟大的构思,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那一天了。”

岳山道:“这就是你的任务了,五横五纵不敢想,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三横五纵就可以了。”

李承乾点点头道:“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完成三期计划,剩下的。”他看了一眼李象道:“就看他的了。”

正抱着一个苹果狂啃的李象翻了个白眼,嘟嘟囔囔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气的李承乾伸手在他脑袋上拍了一巴掌。

大唐的铁路百年计划把修筑铁路分为四期,第一期是探索阶段,用五到十年时间总结出一套修筑铁路的成熟技术。

第二期是一纵一横,纵是从辽东到广州的辽广铁路,横是从棣州到长安再到西域的铁路。

第三期就是完成三横五纵计划。

第四期是主攻特殊地域,比如高原吐蕃线,完成五横五纵计划。

长鄂铁路的贯通代表这一期的计划已经完成。

岳山道:“修筑长鄂铁路雇佣了五千人力,培养出了大批的熟练工。后续这五千人可以分散到各地,以老带新培养更多的工人。”

“而且这一路打通了许多隧道,还修筑了上百座桥梁,跨大河长桥就有十余座。有了这些技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铁路都难不住我们了。”

李承乾点点头,不过想到修铁路消耗的资源,头疼的道:“铁路哪都好就是太耗费资源了,尤其消耗钢铁,大唐三分之一的铁产量都用来修这条铁路了。”

“想把五横五纵修好,还有有各个地方的支线铁路,我都有些怀疑大唐的钢铁够不够用。”

岳山道:“仅仅是用来修筑铁路死够的,但大唐需要钢铁的地方很多,仅靠这些产量是远远不足的。”

这时李象说道:“怕什么,一个国家想要完成基础建设,想要完成工业化,就必须掠夺。不是对内剥削百姓的财富,就是对外掠夺资源。”

“我没有剥削自家百姓的道理,大唐举世无敌,自然是对外掠夺资源了。”

“铁矿不够去别的地方采矿就可以了……集天下之物力建设大唐,就算把铁路修到每一个村都绰绰有余。”

李承乾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己的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口出狂言,把掠夺挂在嘴边的人是自己的儿子。

这明明就是一个小恶魔好吧。

“这都是您教他的?”

“是啊,有问题吗?”岳山反问道。

“没……没问题。”见他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李承乾也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能说:

“为何这种东西您从未教过我?”

岳山道:“不合适,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同,把这些给你说了你也无法理解,而且就算你理解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李承乾想了想确实如此,但还是有些不甘心:“现在也不合适吧?”

岳山看了他一眼道:“这不是还有你吗,他学的这些动气起码二十年内是没有机会实施的。”

“你好好当皇帝努力奋斗二三十年,情况就会变得适合他学的这一套了,到时候他刚好接你的班。”

努力奋斗二十年?接班?李承乾有些接受不了,能不能不要把我说的和一个工具人一样行不行。

“你……这……我……”

“哈哈……”看他一副被打击到的样子,李象大笑起来。

“啪。”恼羞成怒的李承乾劈头就是一巴掌:“嘲笑长辈成何体统,回去罚跪一个时辰。”

“啊?”李象脸上的笑容顿时就僵住了。

“呵呵……”岳山轻笑起来,傻孩子,你爹不敢拿我怎么样,还不敢收拾你吗?

看着李象沮丧的表情,李承乾心情顿时就好的多了。他想了一下突然说道:

“过了年象儿就十一岁了,穷人家的孩子都要结婚了。他不用这么早完婚,但也应该提前把婚事定下来。我思来想去,觉得玉壶挺合适的。”

岳山眉头一挑正想说话,一旁的李象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猛的跳起来大声道:“不行。”

李承乾脸顿时就黑了下来,喝斥道:“闭嘴,婚姻大事自有父母做主,哪有你插话的道理。”

李象气愤的道:“你就是老古板,医学院都统计过了近亲结婚生孩子出现残障的概率更高。”

“我和玉壶在血缘上就是近亲,怎么能结婚。再说,我从小就把她当妹妹,娶自己的妹妹为妻,这就是变态。”

“啪。”李承乾又给他了一巴掌怒道:“闭嘴。”

说完还紧张的看向岳山,生怕他因此生气。

岳山会生气吗?那是不可能的,反而很赞赏李象的这种态度。尊重科学,敢于顶撞‘强权’。

“呵呵……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实无这个必要。咱们两家之间的关系如果还需要用子女联姻来维系的话,那我们也太失败了。”

确定他没有生气李承乾也松了口气,但听了他的话又觉得有些尴尬道:“是我太迂腐了。”

岳山道:“这话你应该给象儿说。”

李承乾表情一僵,给自己孩子成人错误实在有违他受到的教育。不过看李象一脸委屈又倔强的样子,心中叹了口气,算了算了,反正没外人。

“好了好了,你说的对行了吧。”

“哼。”李象瞥了他一眼,不屑的把头扭开。

李承乾就更尴尬了。

岳山知道他能说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再不给台阶下就真的要出现隔阂了。

就对李象说道:“礼貌,礼貌,礼貌。”

李象这才不情不愿的道:“我也有错,不该这样和您说话。”

李承乾揉了揉他的头,苦笑着对岳山道:“你比我这个当爹的更像个爹。”

岳山只是笑笑,转头对李象说道:“你去外面骑马去吧,我有些话要单独和你爹说。”

李象起身来到车辇外面,在侍卫的协助下骑上了一匹马。

等他离开岳山才叹了口气说道:“我准备把象儿送到军校去。”

李承乾有些紧张的问道:“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吗?”

岳山道:“他掌握了太多超前的知识,渐渐开始变得骄傲自大起来。”

李承乾表情也严肃起来,骄傲自大绝对是为君的大忌:“送到军校就能扭转这种思想吗?”

岳山道:“他还小,可塑性强。让他离开熟悉的环境就没有骄傲的资本了,再佐以心理疏导扭转这种思想是没问题的。”

李承乾道:“教育的问题您比我擅长,该怎么做就去做吧,我相信您。”

这种信任让岳山很感动,道:“放心,我一定会把他教好的。不过以后未经我的允许不要再让他接触政事了,在他面前提都尽量少提。”

李承乾道:“好。”

……

今年过年尤为的热闹,不但封疆大吏回京述职,就连诸侯国也要派遣使者进京朝觐,再加上各藩属国的朝觐团,含元殿都显得有点拥挤了。

热热闹闹的过完年,朝廷终于宣布了西征统帅的人选。

江夏王李道宗。

西征军行军大总管,兼大月氏都护府大都护,统管大月氏区域内所有事务,拥有先斩后奏之权。

听到这个命令后西征军将士们自然是很开心,这个人他们熟悉啊,老上级了。

而且还是宗室大将,大家就更放心了,起码朝廷不是派他们去当炮灰的。

萨珊使节美伽帕诺斯也很高兴,让李道宗去可见大唐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萨珊有救了。

最不愿意见到这种情况出现的自然是阿拉伯帝国的探子。

阿不都热依提马上派出了信使火速回国,把这个消息告诉哈里发,让他们做好应对准备。

新年刚过完,李道宗就带领人马以及辎重后勤部队踏上了漫漫西征路。

为什么要这么早就出发呢,原因很简单,气候。

长途行军对天气的要求很高,绝对不能在夏季行军。天气本来就很炎热了,还要穿着甲具赶路,能让人脱水而死。

冷还可以靠添加衣物解决,热是真没办法。

所以行军一般会选在春季气候比较凉爽甚至比较冷的时候出发,到地方差不多就已经夏季了,刚好可以开战。

等仗打完差不多就到秋季了,天气逐渐转凉,刚好班师回朝。

西征军要远行万里,等春季再出发还没走到目的地天气就热了。刚过完年顶着寒风上路,可以在夏季到来之前赶到大月氏都护府。

西征军出发大唐并没有因此就变得安静多少,国内各种大动作大建设不断。

钱如流水一般花出,张鸿这个钱袋子都有些扛不住了,不停的劝说大家稳一点。

其他人当着他的面答应的很好,转头该干啥就干啥,要钱的文书是一份接一份的往户部送。

户部门口天天都挤满了来要钱的人。

话说岳山这边,终于写完了《汉武大帝》,检查完没有问题之后就拿着去见了李世民。

这部书真的是大部头,有三十多万字。

李世民本想每天看一点,结果翻开之后就再也放不下,一口气看完之后忍不住为汉武帝叫好。

“真乃旷世奇书也。”

“怎么个奇法?”长孙无垢附和的问道。

“角度奇,看过此书让人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汉武帝的一生,知道他为什么伟大。”李世民道。

正在兴头上的他就给长孙无垢分析了一番这书奇在哪里,而汉武帝又伟大在哪里。

首先这部书对历史背景介绍的很清楚,汉朝的局势、匈奴的情况、汉朝周边各国的情况。

甚至连气候变化都描写了出来,并把汉武帝的很多政策和气候联系在一起进行解读。

比如汉武帝时期恰逢全球气候变冷,天气变的反常,继续用以前的耕种方法种庄稼,减产还是轻的,稍微严重点就是绝收。

面对这种困境,他组织专业人员寻找新的耕种方式。比如按照垄种庄稼,等出苗后就用给庄稼培土,后天增加根系的深度。

种种措施下来,总算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庄稼种植问题,虽然减产是难免的,但起码不会绝收了。

还有汉武帝为什么要急于求成,一年的时间往河套地区迁徙了七十万户百姓?

他不知道这么做会造成大量百姓死亡吗?

知道,可不这么做没办法。

因为气候异常导致中原连年大灾,而外部又要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有限的资源要么用来赈灾,要么用来充当军需打仗,二选一的问题。

汉武帝选了第三个答案,把灾区的人迁徙到肥沃的河套地区。

灾民得到了安置,河套得到了开发变成了大汉新的产粮区,大汉有限的资源可以用来打匈奴。

至于因为迁徙死亡的无辜百姓,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可以说汉武帝在堪称遭遇天谴的情况下,打出了大汉的天威。

当然,也指出了他的很多缺陷,比如人才培养方面就做的不行。

到了后期居然挑不出堪用的大将,连李广利这种只能说合格的将军都拿来当统帅使。

也因为缺少合格的统帅,后期他不得不放慢了进攻的脚步。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家底已经快打空了,必须休养生息。

这部书对李世民来说借鉴意义实在太大了,他可以从其中找到适合大唐的方法,也可以以此为标准勘误自己的政策。

所以他才会这么的爱不释手,才会这么兴奋。

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手打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