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十年

第11节:第一节 腾讯天性(2)

“我们不只把OICQ当成一个产品来做的,更把它当成一个服务来做。

它并不像家里买个电视机,买完放在那里就完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时根本没有安排谁值班,什么都没有,但只要出现重大的故障,我基本上连电话都不用打就直接回公司。

当回到公司的时候,我发现负责的同事已经在那里了,我只要再跟他们确认一下处理的方法,然后一起寻找更好的技术方案就可以了。

我们不敢像有些企业那样,出了问题,明天上班来再说,因为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特点。”

在回忆起创业时的情景,张志东说:“在OICQ推出的同时,其它类似于ICQ的中文即时通信工具也相继如雨后春笋般浮出水面,这其中包括广州的PCICQ、台湾的CICQ,以及南京的网际精灵等。

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是最早进入市场的,也不是最有钱的,但团队在这个时间里奠定了一种文化,我们有一种不服输、对用户的反应非常敏捷的文化。

公司每个人都是网虫,整天挂在网上,我们能够清楚感受到用户不满意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用户在那个应用贫乏的年代里,孤独上网的时候,上着上着掉线了,上不去了,那种愤怒不愉快的感觉,这些感觉我们都是感同身受的。

一方面,我们热爱技术,想把技术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大家有很朴素的理念,就是一定要让用户高兴,让用户不掉线。

这种朴素的理念,或许就是腾讯文化的一些历史基因。”

“说起为用户服务,当年有一个教训我至今都还记得。

在1999年的时候,公司在给一些寻呼台供应网上寻呼系统。

在2000年元旦夜,也就是1999年的12月31日,我们要帮这些寻呼台值守千年虫的BUG。

当时我们都安排好了,马化腾有事先回家,我和徐钢武等在办公室值守。

晚上八点出去吃饭,当时想,半夜十二点前怎么样也能回到公司。

结果很不幸,吃完饭的时候,所有出去的人都回不来了。

因为当时全深圳街头一下子挤满了人。

我们当时离公司也不远,不到一公里路,但硬是两个多小时,没能走过一个街口。

满街全是人,根本走不动,人多到连手机也没有了信号,客户也找不到我们。

更不幸的是,十二点的时候还真是有些客户的系统出现千年虫的BUG。

只有马化腾一个人在线,幸好他在家,没有出去,他一个人在线上同时安抚所有客户。

当我和徐钢武等挤回到公司的时候,早已过了12点,匆匆忙忙给客户修复系统、解决问题,赔礼道歉。

忙到凌晨两三点。

这真是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在节假日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的情况。

也就从那儿开始,腾讯每个节假日都会安排同事值班。”

或许是出于竞争的压力,或许是出于对产品的追求,总之“用户价值”在那时似乎就成为了创业团队们默守的行为准则。

同时,他们也下定了决心,要百般呵护这只出生不久的小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