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十年

第10节:第一节 腾讯天性(图)(1)

起步

创业是快乐的,也有其残酷的一面。

一天,张志东和陈一丹照常出去吃午饭,沿路找餐厅时突然发现了一个吃惊的现象。“我们环顾一周,几年来能和腾讯一起生存下来的餐厅,只有‘华香鹅’一家。”赛格科技园周边是繁华的商业区,振兴路、华发北路上更是各色各样的餐饮业和销售服务业聚集的地方。但残酷的竞争环境下,几十家不同档次和规模的餐厅、商场不断“城头变换大王旗”,只有这家做特色烧鹅的小餐馆能一直坚持下来。当初创业的腾讯,又是靠什么突围而出的呢?

用户!

从一开始起,腾讯就把用户摆在了第一位。

“刚刚开发完第一个内部版本的时候,全部完成出来只有220k,我拿给马化腾看,他不太相信,认为肯定是没包括动态库打包的部分,实际上这已经是完整的独立可运行版本了。这在当时中国普遍窄带的环境下,对比当时其它的几个竞争对手的基本都在兆级规模的产品,我们这方面的优势是非常大的。包括后来我们一些比较独特的功能像‘看谁在线上’、个性头像、把BBS里的聊天室移植打包、提供169网络的专属通道等,在发展初期都是OICQ能胜过对手的杀手级需求。”回顾起腾讯当时只有几个人,却要满足大量用户需求的艰辛阶段,腾讯的第一批开发工程师,现任腾讯互联网业务系统执行副总裁吴宵光说道。

“记得最初推出OICQ的那一周,我们连续完成了三个发布版本,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这对于一个客户端产品来说,即便在今天也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系统还很不完善,也没有测试人员,需要到正式环境下运行,让用户真正使用以后,体验的问题、逻辑的BUG才能体现出来;但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整个创业团队的**感染,和身边朋友的支持和反馈,因为当时用户就是这些朋友,他们让你有很强的动力第一时间去优化完善,并马上再发布出去,不断这样往复循环。到今天回头看,我们成功的产品无一不具备这样的理念:团队敏捷而有**,高度关注用户,细拆需求并把握最朴素的价值,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小步快跑不断完善。”

1999年深圳第一届高交会腾讯展位上,陈一丹与夫人的合影

感同身受

了解了用户的真实感受,再去做工作便会事半功倍。虽然腾讯的创业团队人不多,但大家都有贴近用户的理念,每个人都是整天挂在网上,千方百计地通过聊天室、论坛收集着用户的反馈,然后把收集来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处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