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十年

第7节:第三节 企鹅(图)(1)

第三节 企鹅

创业初期

《甜蜜蜜》中,呆头呆脑的黎小军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美李翘说:“哇,BP机啊,你有BP机!你真行!”

那时候满大街的BP机,非常风靡。腾讯公司最初的主要业务正是围绕网络寻呼来开展的,通过大家的人脉和能力拉传呼业务的单子,同时也开始接各种其它项目。通过马化腾之前的关系,他们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园2栋4楼,免费拥有了一间办公室。尽管非常简陋,面积很小,只能容纳两、三张桌子,但是腾讯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建立起来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过还好,那时候只有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个全职人员,许晨晔、陈一丹和曾李青那时候作为股东,在空闲时间过来帮忙打理公司里的事务,因此办公室还算宽敞。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那段时光,陈一丹每次都兴奋不已:“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我们几个每天晚上包括周六、周日都凑到一起,讨论着公司的业务。我技术方面不擅长,公司有很多杂活,我就做公司里非业务技术的其它各种事情,也配合做做宣传、推广、起草合同,整理一些资料之类的。每天晚上,我们几个就坐在楼下的大排档,一起吃东西……”

茅盾在《过年》中写“不用什么山珍海味,有这么一点甜甜的,富于脂肪的,便能够叫孩子们快活得跳了。”对于腾讯的创业团队他们来讲,即便是大排档的鸡煲,也是最美味的了。

这就是最初的腾讯,没有太强的商业目的,几个以技术和兴趣为支撑的青年人,实实在在地做着产品和服务,并开始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户。

互联网的兴起,让无数的年青人投入其中,当然包括早就开始关注互联网的马化腾他们。早在腾讯公司成立之前,马化腾、张志东就已经是资深的骨灰级网虫了,尤其是马化腾,在当时简单、荒凉的网络上,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他甚至还主动联系“慧多网”,凭借自己在家里设的四条电话线和八台电脑,自告奋勇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便上网冲浪,忙得不亦乐乎。在网上,马化腾很兴奋,他还想在互联网上做点东西,娱乐大众,给网民们带来多一点的乐趣和选择。对于后来腾讯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张志东回忆说:“马化腾是一个网虫,每天都泡在网上,而我也在从事政府信息化的工作,也希望自己做的东西可以给更多的人使用。虽然一开始腾讯做的是寻呼业,但知道进入互联网行业是必然的、迟早的。”

OICQ

从第一批企鹅储钱罐开始的QQ企鹅的变化

就在小公司办得有声有色的时候,互联网上出现一种全新的概念并席卷全球,为当时无聊、无助的互联网用户带来了惊喜。

早在1996年,真正的Internet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普及,电脑和上网冲浪都是前卫而奢侈的玩意儿。而远在地中海西岸的以色列,四个青年异想天开地开发了一个小东西——ICQ(ISeekYou),它可以让人通过电脑实时进行对话。当时谁都不会想到,正是这个小东西,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且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即时通信(InstantMessenger,简称IM)。

即时通信可以让使用者透过互联网开始进行实时的通讯,实时通讯与电子邮件最大的不同在于不用等候,不需要每隔两分钟就按一次“传送与接收”,只要两个人都同时在线,就能像多媒体电话一样,传送文字、档案、声音、影像给对方,只要有网络,无论对方在天涯海角,或是双方隔得多远都像没有了距离。“当看到有朋友在,你就不会那么孤独。即便夜深了,可以看到在网上还有几个人陪着你。这种感觉是全新的体验,有心灵上的共鸣。”张志东回忆刚刚接触ICQ的时候的感觉,由衷的感叹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

1998年,ICQ由于其独特的应用方式迅速流行,用ICQ进行网络聊天已经成为当时的时髦行为。看准这一点,美国在线公司以2.87亿美金将ICQ品牌及团队收购至麾下。这让其它互联网公司看到了巨大商机,中国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一些企业开始迅速酝酿中文即时通信项目,因为ICQ毕竟是外国人开发的软件,操作界面和语言并不符合中国大多数网民的习惯,甚至在ICQ上找个中国人聊一下都不是件方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