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的故事

第一章 载人航天的舞台_中国人的飞天梦

中国人的飞天梦

比起美国和俄罗斯,中国在导弹、火箭、卫星方面可谓是后起之秀,厚积薄发,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唯独在载人航天技术一项上,中国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中国人口口相传着一种说法:长城是在太空中唯一看得见的地球上的人工建筑。对于十几亿炎黄子孙来说,长城是值得骄傲的伟大建筑,能够在太空中看到它雄伟的“身躯”,该是多么自豪!然而,这种说法却被真正进入太空中的女航天员否定了。

1997年,5名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被邀请到中国访问。中国的孩子们好奇地提出各种问题。曾在太空累计飞行了232天的美国女宇航员香依·露西德被问道,“在太空中能不能用肉眼看到长城?”“看不见。”露西德诚实地回答。现场顿时传来一片惋惜声。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失望的是,进入太空的外国人说“看不见中国的长城”。科学掺不得半点虚假,事实证明,只有真正地进入太空,中国人才有发言权。

上下五千年,中国人一直都有着飞天的梦想。从古至今,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故事,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

神话并非无法照进现实,在中国古代就曾有人进行过“飞天”的尝试,这个人名叫万户。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为学生讲的第一课就是“万户飞天”的故事:

“万户飞天”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万户的家庭背景优越,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读了多年书,却不去参加考试,根本不想踏上仕途之路。原因只有一个,万户痴迷于科学。最令万户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年轻的万户想法天马行空,他想借助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把自己送上天,亲眼看一看万丈高空究竟有些什么。

为此,万户做了充

分的准备,并且选择了一个山顶作为“起飞”的地点。那一天,山坡上聚集了观看万户飞天的人群。万户就坐在人群前面的一把特别的椅子上。椅子上绑着密密麻麻共47支火箭(又称“起火”),而万户则两手各握一只大风筝。见到万户的“造型”,有人指着椅子惊呼:“这就是飞车!”

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万户让他的家丁点燃第一排火箭。家丁双手发抖,举着火把始终不敢引燃导火索。他对万户说:“不行,我害怕。”

“有什么好怕的?”万户泰然自若。

“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家丁边回答,边摇头。

“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说完,万户仰天大笑。

见万户如此胸怀,家丁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用熊熊燃烧的火把点燃了导火索。瞬间,第一排火箭燃成一片,接着是“轰”的一声,“飞车”被滚滚浓烟抛掷到半空,烈焰翻腾。

围观的人群仰头张望,只见第二排导火索开始燃烧。当人们期待第二排火箭能把万户送到更高的地方时,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打破了幻想。天空中,万户的“飞车”变成了一个大火球。远远地,只见万户从燃烧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的两只大风筝没能带他飞翔,一个身影径直摔向万家山。

当钱学森讲到这里时,做了片刻的停顿。一位学生好奇地问他后来发生了什么。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备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

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钱学森若有所思,然后说到:“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的力量进行飞行的人,中国人万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鼻祖。在“万户飞天”近500年后,为了纪念他的壮举,1970年,英国布莱顿召开的国际天文会议,将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从此,月球上烙印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完全有理由在太空的门槛上捷足先登。同样,中国只有一个践行飞天梦的勇士是不够的。懊悔于闭关锁国,经历过愚昧与腐败统治的中国人开始觉醒,让根植于心中的飞天梦再次重启。

为此,中国科学家发出了警世呐喊:“一个大国不能在激烈的太空竞争中沉默!”

中国航天界的领军人物闵桂荣、王希季等四位院士,在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建议国家建设空间基础设施,特别是将军事设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其核心是拓展“第四空间”,即太空领域,把疆域从陆海空拓展到太空,发展“第四疆域”。

显然,太空时代的到来,对中国人的视野和发展之路形成了新的挑战。

中国人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拥有飞天梦,也不掩饰未来的太空计划具有一定的国防意义。

中国人不仅把载人航天工程看作是一项事关名誉、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工程,更期待将载人飞行技术进行开发,将它们商业化、民用化,在包括通信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命研究等力面取得重大突破。

正如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初衷一样,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是以和平为根本;重点着力于载人航天,是大势所趋;而中国发展太空事业,目的绝不是为了威胁他国,而是圆一个飞天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