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

阿史那贺鲁传

阿史那贺鲁是在公元六百四十八年带领部队归顺唐朝的。当时,唐太宗曾经在长安(即今天的西安)皇宫的嘉寿殿里大摆御宴,隆重地欢送他,并且还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担任西城瑶池都督府的都督。又把他的部落妥善地安置在庭州莫贺城一带,就是今天阜康以东的地区。但是,阿史那贺鲁以怨报德,他看到唐太宗一死,就认为有机可乘,率领部落去攻打唐朝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接着他又把部落带到双河一带(今天的博尔塔拉附近),在那里称王称汗,独霸一方,对周围的西突厥十姓部落进行压服,强迫他们和唐朝对立。百姓部落对他的残暴统治恨之入骨,就背地里派人去请唐朝中央政府派兵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叛乱。

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以后第二年(公元651年),派大将梁建方和契瑟何力来平定这次叛乱,由于配合失利,毫无效果。

到了公元六百五十五年五月,高宗又下诏任命程知节担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二次出兵去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程知节就是隋唐野史小说里所说的程咬金,这次出兵卓有成效。当时苏定方以中郎将的身份率领一支军队进驻鹰娑川(今天焉耆北部的珠勒都斯河)。正当这个时候,大总管程知节和副大总管王文度率领的主力军遭到叛军的阻击和包围。于是苏定方率领五百名骑兵从十里外翻山越岭转回来援救主力,经过一场奋战,不仅解了围,而且还转败为胜,缴获战马两千多匹。

副大总管王文度是个贪生怕死的人,经过这场惊吓,再也不敢前进了。同时,他对苏定方立了大功又非常嫉妒。极力对程知节说:“这次虽然打了胜仗,可军队的损伤也不小,是没有什么功劳可讲的,就不必记功了。”接着他又提议,为了避免伤亡,最好是把军需辎重放在安全的地方,以此保持现状,不再进攻。他怕将士们不服气,又冒称奉了皇帝的秘密圣旨,让他来节制军队。于是,他就下令,命将士们固守阵地,不许前进一步。

过了几天,由于缺少粮草,弄得人困马乏,士气低落。苏定方看到这种情况,就和大总管程知节说:“皇上派我们来平定叛乱,咱们老守在前线,这算怎么回事?再说,皇帝既然让你做主帅,又不给你领兵权,反而让王文度来指挥,那有这种道理?依我看,这一定是王文度在捣鬼,应当把他逮捕起来,送回京师,交朝廷治罪。”程知节不听,后来,军队实在住不下去了,才让军队前进。

一路上,阿史那贺鲁叛军里的士卒纷纷来投降,他们都控诉说是被阿史那贺鲁强迫来当兵的,一听说唐朝军队来了,他们就想法逃了出来。苏定方一面派人安顿、抚慰他们,一面又向他们讲明,叛变祖国是最可耻的,现在回来了,是好事。又勉励他们应该立功赎罪。但是,王文度却又起了歹心,他对苏定方说;“这些人反复无常,等我们一走,他们还会变心,不如统统杀了。把财产分掉。”苏定方一听,非常气愤,他对王文度说:“按照你的主张去做,我们自己不变成强盗了吗?又怎能平定叛乱呢?”随后,苏定方派人把这一情况向唐高宗报告了,唐高宗得信大为生气。就下令要他们班师回朝。结果,程知节以逗留不进,严重失职被贬官。王文度居心不良,被问成死罪,后来从轻发落,削职为民。苏定方以能够安抚边民,被任命为伊犁道行军大总管。

公元六百五十七年,唐高宗又发大兵,分南北两路讨伐阿史那贺鲁。当时,伊犁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就是北路大军的总指挥。苏定方作了主帅以后,更是虚怀若谷和蔼可亲。他平等对待各族将士,和副将任雅相,少数民族大将回纥人婆闰相处也非常好。因此,他的这支军队所向披靡。

他率领军队从金山(即阿尔泰山)南下以来,一路招降了突厥的葛罗禄,处木昆、突骑施各部落的众多部卒,经过好言劝慰,解除了他们的顾虑。好多人都志愿从军,跟随苏定方一起,去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叛乱。特别是各部落的首领,看到苏定方对他们十分信任,都很感激,一路上很少战斗。

大军顺利地推进到曳喹河以西,曳喹河就是今天伊犁地区的巩乃斯河。当时,阿史那贺鲁以十万之众来抵挡苏定方的一万人马。他欺负苏定方人少,就层层包围起来,企图一举消灭,连连三次发动进攻,都被苏定方率军挫败。等阿史那贺鲁的军队精疲力尽的时候,苏定方就下令反攻,把叛军打得大败而逃,一口气追出三十多里,获得全胜。在阿史那贺鲁控制下的五弩失毕部落和五咄陆部落,听说阿史那贺鲁失败,都纷纷投奔苏定方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