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使

第二百三十八章 蔡邕投董

【再次抱歉,订正一下,主角庄少游年龄应该是二十二岁】

汉灵帝刘宏的祭奠完毕,行军法观摩也结束,太阳已经落山,百官终于散去,而庄少游好不容易从董卓的热情挽留中脱身,带着五百护卫返回荣府时,已然天黑。

洛阳城中暗流涌动,那些从西园回府的官员们并没有安心待在家里,而是成群结队的聚在一起,热议的话题有二,一是董卓进京的问题,二是庄少游与董卓的关系问题。最终汇总为一个关键问题:该如何站队?

其实,需要考虑如何的站队的,一部分是城里的骑墙派,哪边风大往哪儿倒,他们的立场只能说明洛阳局势的走向,但又影响不了局势。最关键的是曾经的大司马何进派,作为近年来洛阳最大的派系,何进派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何进的突然死亡,导致许多人失去了靠山,本来毫无悬念的应该直接归附到袁绍的大旗下,但是太后何莲的态度、袁绍的屡屡受挫,如今势单力孤,又使得许多人心生犹豫,看这架势,董卓与庄少游果真联手,那袁绍八成是要惨淡收场的。

于是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投靠太傅袁隗!

这是最折衷也最稳妥的办法,袁家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领军人物身上,而袁家当代的领军人物依旧是族长袁隗,而袁绍只是袁家新秀,而且从今天袁隗的态度上,明显是不支持袁绍的,这其中的因由虽不得而知,但是很明显,袁家是否支持袁绍尚不得而知!所以,把宝押在袁绍身上是风险实在太大,博不起!

至于是否投靠庄少游或者董卓的问题,各有利弊,一时难以决断。一山不容二虎,庄少游比董卓实力还略逊一筹,难以确定其主从关系。况且何进派与庄少游天然对立,虽然政治最终为的都是利益,但在极其讲究气节的年代,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投靠庄少游可是十分的不妥!

当晚,洛阳无数公卿纷纷聚集到太傅袁隗的府上,求拜访!投拜帖已经不足以表现诚意,还是亲自来吧!就连两千石以上的中高级官员也不例外,一个个聚集在袁府,等待接见。

袁隗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上,虽然很想闭门谢客,但是今天的事,令他对袁绍彻底的绝望,这个小子太过狂妄自大,也太过急功近利!为了袁家的未来,只能耐着性子接见其中的主要官员,拉拢更多的力量继续支持袁家。

而骑墙派的不少官员则是跑到庄少游府上投帖求拜访,可惜统统吃了闭门羹,帖子一律收下,但人却是一概不见!理由很充分,城南疫病蔓延,将军大人到城南视察工作去了!

还有个别官员则是跑到西园去拜访董卓,虽然董卓来势汹汹,如狼似虎,而且其在洛阳毫无根基,特别是董卓集团被洛阳视为外来入侵者,抗拒情绪颇重。

但这世上从来都不乏投机分子。伟大的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所以,董卓的劣势也可以转化为优势,外来者更好,实力这么强劲,想来在洛阳拥有一席之地不成问题!

所以自知投靠袁家无望的一小批官员抱着投机的心理前来拜会董卓,没有根基也不全是坏事,说明他更迫切的需要支持,而作为第一批投靠者,自然是能混到不少的好处!

那些排外的都是既得利益集团,而这批投机分子基本都是混得不如意的家伙,没有什么既得利益,索性很光棍得去搏这一铺!气节虽然重要,但不是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就跟道德这东西一样,太过虚无缥缈。

而正如他们所期盼的一样,董卓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双方一拍即合!这一切也都在李儒的计划之中,今天在西园狠揍了袁绍的手下一顿,一是为了出一口憋在心中多年的恶气,当众扇袁绍的脸,二是向洛阳群臣展示实力,告诉他们,西凉军是很彪悍的!

果然,当百官散去的时候就有十几名贼眉鼠眼的官员留了下来,而到了晚上,又有一些官员陆续来拜。按照李儒的想法,当下最紧要的不是如何斗倒袁绍,而是赶紧在洛阳立足,尽快扎下根基,然后进行下一阶段的计划。

而眼下求贤若渴的董卓军非常需要洛阳本土官员的支持,所以,才与这些投机分子一拍即合,双方各取所需!至于他们心中的想法,李儒则是心如明镜,投机?骑墙?没问题,来者不拒!但是上了咱这艘贼船,嘿嘿,就别想那么容易下去了!

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却是在此时到来!听闻此人到来,李儒赶紧说服董卓亲自出迎,这可是意外收获、及时雨啊!

尚书蔡邕来拜!

这可是洛阳名人,虽然手头没有多大的权利,但绝对是士人中的风向标,而且是清流的中坚人物,已故三公杨赐的学生,天下名士敬仰的大儒。

即使没有李儒的劝说,凭着董卓的政治**度,也能体会到蔡邕的重要性,所以,董卓很热情的亲自将蔡邕迎进西园,但是,很快他就失望了。

蔡邕今天来,是为了劝说董卓匡扶大汉江山社稷的!

蔡邕作为当代大儒,有的不仅仅是学问,他也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那就是匡扶天下,还刘家正统!这些年,朝纲不振,妇寺干政,外戚专权,将大汉朝廷弄得乌烟瘴气,自桓帝以还,二十余载政局动荡,朝政糜烂,国运不昌,黎民涂炭。

蔡邕对此痛心疾首,当初默认女儿与庄少游之事,就是看到庄少游年少有为,并且为人还算正直,虽然是商人出身,但是依旧没有嫌弃,非常希望借庄少游之力,一展抱负,剪除乱党,重振朝纲。

蔡邕身为准岳父,长辈,一直期待着庄少游能够亲自请他出山,一展心中所学,奈何庄少游迟迟没有动静,而蔡邕又拉不下脸来去求庄少游,所以就迁延至今。特别是在拥立新君之事上,庄少游态度暧昧,明哲保身,使得蔡邕对其丧失信心,还从中看到了他的野心,此人志不在周公、伊尹!

心灰意冷的蔡邕本想就此隐居,但是又割舍不下,为官这么多年,却一直有名无实,郁郁不得志,而今已过知天命之年,实在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就留了下来。

如今董卓的出现,特别是其拥立刘辩和太后,使蔡邕又看到一丝希望,心中希冀着他不是一个狼子野心之人,于是,今天竟然破天荒的亲自来访。

而董卓的热情也让蔡邕很感动,但是当蔡邕提出他来访的目的的时候,双方都失望了!尽管如此,董卓依旧热情不减,盛情的邀请,态度极其诚恳,蔡邕推脱不过,只好答应!

第二天,蔡邕投靠董卓的消息有心无意的传遍全城,顿时引起洛阳热议,有人怒斥蔡邕不知廉耻,有人则是沉默不语,还有一些人在思索其中的缘故,却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蔡邕则直接在府上闭门谢客,不作任何回应!

庄少游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诧异万分,身边的众人也是沉默不语,众人虽然都知道蔡邕与庄少游的关系,而庄少游最近实在是太忙了,无暇他顾,而与蔡邕交好的田丰一直对此事保持沉默,就更是耐人寻味。

因为田丰太了解蔡邕了!蔡邕的志向与庄少游的志向是格格不入的,而田丰虽然也想忠君爱国,但是看透了大汉天下的日薄西山,绝对是病入膏肓,已如江河日下,不可挽回!所以,田丰下定决心,辅佐庄少游重新建立新秩序,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田丰对蔡邕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始终不在庄少游面前提起此事。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老人家还是老老实实待着享清福吧!就别出来跟着添乱了!

但是昨夜蔡邕拜访董卓,田丰自然不会粗鄙到认为蔡邕不知廉耻的去投靠董卓,这种事以蔡邕的气节绝对是不会做的,而且若是蔡邕真的不知廉耻,那为何要舍近而求远?

庄少游知晓此事后,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关节,一时间有些不知该如何处理。

见到庄少游愁眉不展,再看看沉默不语的众人,孙乾很善解人意的上前劝道:

“将军,凡是但求问心无愧便好!将军您是在为天下苍生行事,黄河水患如此严重,数百万生灵涂炭,但是朝廷上下可曾有一人似将军这般竭尽全力赈济灾民?大汉天下已不可挽回,何必再做那徒劳之举?将军实在无需太过挂怀!只要将军英明有为,尽快让天下苍生过上好日子,他老人家会明白将军一番苦心的!”

庄少游苦笑一声,没有回答,孙乾所言虽然有理,但有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蔡邕毕竟是自己的准岳父,倒不是担心丢面子的问题,而是心中留下一个难以解开的疙瘩,让人唏嘘,真不知以后该怎么面对蔡邕,还有回辽南以后怎样跟蔡琰交代?

作者有话说

0116

&nnsp;

0116 end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