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下使

第九十九章 四桅商船

众人听着吴良和周天描述南行的艰辛和旅途的趣闻,都是听得津津有味儿,从晌午一直讲到黄昏,众人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两天后,在庄少游的催促下,周天和吴良又组织了一支大船队,包括一艘四桅战船,和五艘三桅商船,总共五艘船,带着沓氐捕捞的高级海产和从会稽郡采买的特产往襄平开去。

船队刚出发没几天,另一支地主商人组成的环渤海商队返回沓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四艘商船上缴商税四万两银子,总算是接了燃眉之急,赶紧将上次大战拖欠的赏赐尽数发下去,还给士兵们放了半个月的假,回家去陪陪家人,放松一下因大战而绷紧的神经。

半个月很快过去,周天带着三艘船返回沓氐,其余的三艘三桅商船带着剩余的江南特产却是沿白狼水往草原宇文部进行贸易去了,此次周天带回来白银十万两,还有两船的辽东特产,准备下次运往江南出售。

周天做了一个贸易规划,申请在沓氐北部码头建立一个大仓库,专门用来储存从辽东和草原采购而来的特产,然后由再由大船贩运到江南区,从江南采买回来的货物也存在这里,到时候换小船卖往辽东、草原和黄河流域,现在欠缺的只是四桅商船的数量,来衔接南北贸易,就能完成一个南北贸易大循环了。

庄少游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个建议,并让周天将仓库建的尽量大尽量完善,打算把沓氐打造成一个贸易中转港,虽然地理位置上有些欠缺,不过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了!

周天回来后,庄少游让他暂时在家休息,没有让他再出航去江南,虽然心里很是期待,但还是忍住了,不能把人当牲口使!得给人家点自由不是?况且周天的本业是地主,现在还需要他帮助做另一件事—普及玉米。

今年的天气暖的快,热得也快,四月底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有了炎热的意思,南风开始刮起,墨石和墨土来找庄少游,可以种植玉米了!

庄少游召集来众人议事,准备在沓氐县开垦新田种植玉米,不过如何让老百姓接受呢?

最后决定再次颁布优惠政策—新作物推广令

凡愿意种植玉米者,由县衙提供可耕田玉米种子,收获时上缴五成的收获,五年后田地归个人所有,并免除之后三年田地赋税,收获后玉米可自留或按官价出售给县衙。

政令一出,应者寥寥,不过很快就传出消息,大地主、大商人周天又是带头申请玉米田两千顷!

顿时百姓和众位地主的积极性高了不少,三天时间内,共审批新田三千顷,虽然比预期的要少一些,不过也够了。

士兵们休完假,又开始屯田了,至于耕作时节不放士兵回去是经过仔细计算的,士兵屯田有统一指挥,效率要比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耕作高出许多,可以耕种更多的田地,而士兵当兵的粮食消耗和作战赏赐以及年节的补贴比在家种田要划算。

况且现在耕田对劳动力强度的要求下降不少,墨家的新耕法普及使得广大妇女、半大的孩子、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都能参与劳作,所以各户也就放心让男子在军队当兵。

此次耕种玉米被命名为夏耕,与春耕相对应,周天的两千顷田,其他百姓的三千顷田,还有军屯田三千顷,总共八千顷的玉米,不到一旬的时间全部耕种完毕,至此,算上春耕的两万三千顷麦地,总共有田三万一千顷,沙河西岸的四万多顷田地被耕作了大半。

夏耕结束后,今年第二波的商队返程,缴纳商税三万两,比第一趟足足少了一万多两,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毕竟贸易得太频繁,利润率和货物产出都会收到影响。

…………

五月下旬,第一艘四桅商船下水试航,庄少游也是很高兴的前往观摩,墨水兴奋地为其介绍这艘商船的各项指标和性能:

四桅商船,长十五丈,宽六丈,高三丈六尺,吃水一丈二尺,挂四横帆三纵帆(三角帆),

顺风顺水可日行三百八十里,逆风航行日行一百六十里,比四桅战船慢两成,与三桅战船相仿!

武装情况,船首依旧空置用于放货,船尾四架小型投石车,射程五百步,两侧船舷共配有六连发弩机十六架。

船舱载货空间共一千二百方,是三桅商船的两倍,船上标准载员一百人,由于要出还至江南贸易,路途经常遭遇风暴,所以对船体进行了特别加固,否则船上载货空间还要大一些。”

庄少游听得是心潮澎湃,以后以沓氐为中心,会有越来越多的商船下水,到时候整个沿海的大江大河都将有自己船队的足迹!

“墨水,另一艘四桅商船何时可以下水?”

墨水微一沉吟道:“还需半月!”

庄少游摇摇头,算了,不等了,就让周天和吴良再跑一趟吧!

两天以后,周天与吴良再次组织船队,包括一艘四桅商船,两艘四桅战船,载着从襄平和草原还有黄河流域采购来的特产往江南而去,此行的主要任务除了贸易之外,还要在当地建立情报机构,并开辟通往长江的新商路。

两艘战船上配备了满编制的六百水军,既能当保镖,又能顺便练兵,增加远洋航行经验,还能当搬运工,一举多得!至于消耗的那点粮食,相比于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倒是九牛一毛了!

江南地区少战乱,多安逸,百姓普遍富庶,很少发生像北方这样饿死人的事情,加之手工业发达,比如扬州北部的玉器、苏绣,碧螺春,扬州南部的丝绸,瓷器,西湖龙井。单论手工产品的精美程度就比之北方黄河流的同类货品高了何止一个档次!

兼且江南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大都市特产集中而丰富,对于初来乍到的周天船队来说很是方便,只要寻几处大城市收购特产即可,无需像北方一样跑断腿去到处张罗,虽然采买成本上会略有上升,但是与贩往北方出售所带来的数倍的利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周天走后,庄少游又对现有的十一艘三桅商船进行规划,分成三组,分别往辽水、白狼水和黄河三地进行贸易,将那些商人错开,以免商人过于集中搅乱市场。

商船虽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沓氐本身特产极少,为了便于对商税的控制,故而将所有商船全部控制在县衙手中,不进行私有化。

不过随着商船的增多和贸易规模的扩大,私有化是趋势,因此,为了保障税收利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法是势在必行,不过也不必急于一时。

就在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之时,从西安平的公孙严处传来消息,一支高句丽使团两日前往襄平拜会公孙度去了。

几乎就在庄少游接到公孙严传讯的同时,情报处的类似消息也传来,一支高句丽使团往襄平而去,更加印证了公孙严的消息准确性。

庄少游不由得好笑:这公孙严还真是拿免费的东西来回报自己,虽说有做作的成分,但是至少态度是好的,也是向自己传递善意,毕竟上次可是送了他五艘战船,就算是二手的,也值个三四千两银子吧!

关键是那玩意儿有钱都没处买!

襄平城倒是能造双桅船,但是那船根本开不到马訾水去,重心太高,出了海肯定翻船!高句丽的帆船算是造型独特,比较贴近自然,与沓氐的船走得是一个路子,而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造船术则是以高、大、阔为标准,庄少游对此则是嗤之以鼻,并给出了:假、大、空的评语。

那船根本就不能用,什么楼船、斗舰之类的,都是扯淡,过分的追求高大威猛和载人的多少,而不符合自然规律,就注定要被自然所淘汰!

不过也无奈,造船术发展到如今就是为了满足战争需要,所以都是这个路线,毕竟这个时代的水战还是以短兵相接为主,载得人多,船比别人高,居高临下,自然就有优势!

况且墨家也是独一无二的,也就他们能闷头研究数百年,将那么大个的床弩、投石车给搬到船上去,所以说,墨家跟了庄少游基本都是庄少游在占便宜。

不过也没办法,谁让墨家离了庄少游就活不了呢?这就好比一个超级大美女,若是不嫁给你就活不了一样,最后只能便宜你。

墨家的造船术是在海上憋了四百年,被大海给逼出来的,你造得结构不合理就得翻船!大海既蛮横又通情达理,只要你遵循它的道,就能畅通无阻,你若硬要逆天而行,不废话,拍翻你!

&nnsp;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