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奇幻人生

第572章 痛失一臂

第572章 痛失一臂

建安九年秋,即为公元204年秋,林凡率军回南阳治政,这场历时四年多的益州之战总算告一段落。

留下田丰为益州刺史,秦宓为长史,调杨弘入蜀为主簿,董和为治蛮中郎将、张辽兼任汉中太守,伺机而动。

以上几人共同组成益州之内大的框架,其他众将随林凡带三万兵马回军南阳。

然而,就在林凡完成对益州的战争之后,将要对雍凉发动战争之前,江东军中却有一将病倒了,正是太史慈。

太史慈本就有疾,蜀中又多经杀伐,竟一病不起。

军中速有消息来报,太史慈的病情加重,从蜀中回南阳之后,越发重了,经过数位名医诊断后,始终不见好转,太史慈素来硬气,只是强撑着,等实在撑不住了,这病重的消息才传到林凡耳中。

更有谣言在南阳之中不胫而走,说是林凡在蜀中杀孽过多,才导致太史慈妖孽缠身,这才有病故之危。

“荒唐,荒唐!”林凡眼中露出深深的惊疑与悔恨,眼珠子在眼眶中乱晃不定。

急忙召张仲景去给太史慈瞧病,林凡却瘫坐在榻上没了力气,对太史慈的病重,林凡既有两分惊疑,又有两分不信,剩下六分悔恨。

因为他知道太史慈的情况,厉害上太史慈与孙策在神亭岭战成平手,后来两人却都是短命之人。

孙策之死乃是外因,太史慈之死却是内因。

具体时间林凡记不清了,但左右都在建安十年附近,因为历史上建安十年之后,曹操率兵大举南侵,那时候太史慈就已经死了。

《三国演义》中说太史慈在赤壁之战后死亡,实则不然,太史慈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死了,并未参与赤壁之战。

回想起这些,林凡悔恨无比,恨自己竟将这么重大的事情遗漏了,孙策之外因好解,可太史慈之内因该如何解决?

回过神来,林凡急忙往太史慈府上赶去,门前等了许久,终于等到张仲景瞧完病出来,看着林凡,微微一摇头。

“不可能,不可能....”林凡满是不信。

“主公请节哀顺变,太史慈将军素有恶疾,胸气不顺,近几年更加猖獗,又受了战争之苦,鞍马劳顿,昼夜皆不得眠,阴寒之气入体,已成顽疾,植跟五脏,再无法祛除,恐怕命不久矣!”张仲景摇着头说道。

就连神医张仲景都无法根治,岂不是........

“不可能!不可能!孤明明两月前还见着他,还未生病,怎地如此之快?”林凡摇头只是不信。

“病来如山倒,漫说两月,就是三日都有可能要人性命.....”张仲景摇头解释道:“太史慈将军坚毅,许是强撑着的......”

不想再和张仲景说话了,林凡将他一把扒拉开,直闯入太史慈房内探视。

“主公.....”太史慈面色苍白,形容枯槁,平躺在卧榻上,早已没了昔日英朗面容,见林凡前来探望,急忙挣扎着要起身见礼,被林凡上前扶住了。

林凡见此时太史慈病入膏肓的模样,心中痛如刀绞,又是惊疑,又是悔恨,不知该说些什么,当下强做笑容低声道:“子义不必见礼,快快休息。”

太史慈艰难的开口道:“劳烦主公亲临,末将,咳咳,末将……”

太史慈说话都不利索了,林凡急忙去锤他后背,总算捋顺了这口气,急忙道:“?左右无事,就过来看看,耽误不了事情,你知道的,孤治下之才全是能人,将政务治理完全,根本用不上孤....”

太史慈急促的喘息着,勉强的笑道:“虽政务无碍,可此刻却该对雍凉用兵了,主公不可因末将而耽误了战机.....只是慈如今病重,不能随主公征战沙场了......”

林凡心中又是一阵剧痛,“胡说,胡说,只是略感风寒罢了,吃几服药也就好了,等日后,子义再随孤征战沙场,扬你‘太史神射’之名。”

太史慈挣扎着在一笑:“末将这辈子能遇到主公,便不枉此行了,末将自知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恐怕再无法征战了,主公这计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我,咳咳.....”

林凡眼神恍惚,“怎至于此?怎至于此?”

太受刺激喘息着道:“请主公听末将一言,否则末将纵然身死,心亦不安。”?林凡闻之泪如泉涌,哽咽不能言。

“末将不过一降卒,能追随主公左右便是福气,当年主公不以末将身份卑微,任为重用,慈今生无悔!”太史慈费劲全身力气说话,眼中却闪烁着,“近日坊间有流言说此病乃是主公在蜀中杀戮过多造成的....”

林凡默默无语。

“全是腐儒之论,误国之言!”太史慈好似气急,挣扎着道:“末将本有旧疾,与主公何干?主公纵横沙场二十载,自然知晓慈不掌兵的道理,主公令行禁止杀伐决断,切不可被左右迷惑,若有阴兵作祟,就让末将先去一探,必杀他个干净,扬我江东雄名。”

“孤知道,孤知道.....”林凡含泪欲下,“子义你别说了,先安心将养身体,待病愈之后在随孤一同平定天下。”

“末将福薄,恐怕看不到我江东横扫天下的那天了……”带着无限的怅然与恨意,又好似回光返照,太史慈混身上下来了精神,怒目圆瞪,能戳鬼弑神,不顾林凡的劝阻,起身立于中庭,拔剑四顾,威武无双,再显英朗之气。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说完,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林凡急忙去扶,去探鼻息时,已经死了。

“今失一臂,痛哉!痛哉!”悲恸不已,伏地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