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奇幻人生

第452章 举世无双

第452章 举世无双

“若不尽早打破如此僵局,早晚必为他人所灭矣。”张昭猛劝道。

“况且主公兄弟三人皆出自幽州,涿县之中留下偌大名声,对幽州地势也熟,一朝天变,再从幽州发家,则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处,岂可不称为得势?”

“主公有皇叔之名,仁义遍布天下,为天下人称颂。有了名声,何惧他日不能东山再起?”

张昭名传内外,天下名士,长于大势,终究是他在万难之中为刘备找了条生路。

他的一番话,使得在场众人全都心中一震,刘备更是眼神闪烁了起来。

表面上看来,刘备现在乃是一州之牧,声威赫赫,可他却清楚的很,只有实权在握,才能称英雄。

正如张昭所言,徐州乃四战之地,被曹操觊觎,更被河北袁绍与江东林凡上下夹击,这三个诸侯,就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了,将整个徐州团团包围。

这种被诸侯虎视眈眈注视的感觉,刘备得徐州之地数年,不能做大,并不是他自身能力不够,而是被各大势力侵扰的不行,且从陶谦手上接过徐州也不干净,内忧外困之局,其实并不好受。

身居被包围的徐州之中,刘备想要发展起来非常困难。南、北、西三面是三大诸侯,都有攻伐,徐州饱受战乱之苦,也由此徐州大量百姓流入别州,没有了人民根基的刘备,更是再无发展壮大的可能。

秋日时候,更有曹操骑兵前来截粮,美名其曰借粮,可从未还过,徐州饱受劫掠之苦。

被诸侯包围,境内百姓又十分稀少。徐州之地对于刘备来讲,就好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昭的建议,无疑是非常大胆,甚至疯狂的。然而细细想来,这却是刘备现在最好的出路。

投奔袁绍,只要潜伏的好,就大有可为空间,刘备更加知道,自己更是与袁绍长子袁谭相厚,袁谭素来敬重自己,袁谭的孝廉,就是自己在平原之时为他举的,自己与袁谭常有书信往来。

虽然因为袁绍自己是庶出,对这袁谭有一丝很奇怪的感情在,由此,袁绍还跟宠爱自己的三儿子袁尚一点,但袁谭毕竟是袁家嫡长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谭在河北还是有些声势的。

更加有机可乘的是,袁谭此刻,必定要与袁尚争,那么自己这根稻草,对袁谭更加渴望才对。

刘备自己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等自己倒了河北,袁谭就会主动跟自己联系。

这一切的一切,都好似在计划之中,有好似一切都水到渠成,一步一步,刘备甚至已经想到了去袁本初处该如何行事;该如何潜伏;该如何与世无争;又该如何秘密与袁谭搞些阴谋.......

甚至,刘备想的更多,该如何在幽州取得名望;该如何与袁绍虚与委蛇;该如何取得兵权,最好是靠向幽州地方的、有一定自主权的官职;

最后的最后,又该如何在成事之后,一脚踹开袁谭,让袁谭死于无声无息!!!

短短的时间,刘备的脑海中已经模拟了很多的东西,刘备绝不是蠢人,相反,他精明的有些可怕,玩弄权势,潜伏下来本就是他的拿手好戏。

无疑,张昭给刘备画了一张很大很大的饼,足够让刘备撑死的饼。

为防止引起别人注意,这间房中点的油灯也暗,可刹那间,这房中就仿佛有一道光闪过,这光芒,就来自刘备的眼中,闪烁的幽光比油灯都亮。

要是林凡在此处,听了张昭这计策,也得拍案叫绝,张昭此计,将人心算的透彻,将天下大势看的精准,将刘备身上所有的优势全都用上了。

这策论,绝不会次于历史上诸葛亮的隆中对。

一切的一切,路都已经铺好了,唯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一条,想到这,刘备急切问张昭道:“子布先生,曹袁大战,你却不看好袁绍?”

要知道,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袁绍杀不过曹操的基础上。

张昭听了刘备的问话,这才平复了心情,复而平息了脸上表情,继续一幅淡然模样。刘备能有此问,张昭就知道刘备是属意了自己的策论,现在所差,就是临门一脚罢了。

“曹操终会与袁绍大战,然袁本初不过一时之杰,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麾下其才漫漫,有才却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操虽稍弱一筹,然其能善纳人言,应在袁本初之上。”

张昭说完,刘备就信了。实际上,连刘备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问张昭此话,不过是个自我安慰罢了。天下间就只有此路可走,问与不问其实意义不大。

“既如此,我等这就秘密出陈留去投袁绍?”刘备急问道。

张昭摇摇头,“不妥,先前多言,此时出陈留无益,还需另寻良机。”

“何时才是良机?”刘备又急问。

张昭抚须,道:“曹操觊觎徐州已久,吕布占徐州也快一年,曹操此时若不动,日后可就不好动了,如我所料不差,曹操不日就要对徐州吕布动兵,那时其境内空虚,才是最好时机。”

“曹**迫更甚,便是临近出兵之机。”张昭继续为刘备解惑,且警戒道;“此刻主公只能闭门不见客,任何人都不见,才有可能度过今时之困局。”

刘备点头,一伙人商量许久,一直到深夜,才将油灯一熄,各自回房。

在汉代,名声是个极其重要的东西。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了名声也就相当于有了高官厚禄。

对于诸侯而言,有了名声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前来投奔。

都说历史上刘备前半生四处漂泊,碌碌无为,一无是处。其实相比起那些别灭掉的诸侯,刘备却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攒足了名声。

犹如龙之变化,或潜或浮,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名声即势运,历史上刘备前半生,虽然没有打下固定的领地,却得到了比领地更为重要的名声。

这一次,刘备比历史上名声不减,听了张昭计策向北,结局又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