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第一神射

第三百三十七章 凤雏险计

第三百三十七章 凤雏险计

由于知道张辽的武艺比起来历史上的他已经要高出许多,因此曹性方才让他率军前去阻击甘宁。只不过让银河射手没想到的是,张辽的武艺固然已有进步,但身为东吴猛将的甘宁似乎也不曾原地踏步,因此当曹性带着城内的数千人马从樊城退出来后,第一个看到的便是右臂已然受伤的张辽。

甘宁的最后一击的确犀利,再加上环境场地等因素,最终张辽还是没能挡住这位东吴悍将;不过甘宁走的了不代表别人也能走的了:在张辽身后的大军阻挡下,三万余人的东吴军最终也就逃出一万余人,至于身为甘宁副将的董袭苏飞二人更是尽数被擒。

虽然没能擒下甘宁,但今夜的战果已让曹性感到满意。而经过这一战后,刘备军离襄阳城的距离也就十分相近了。在和外出伏击各城门处的刘备军尽数汇合后,曹性随即便在樊城附近扎下大营让将士们进行休整,以待来日挥军渡江攻打襄阳。

翌日——襄阳城城守府

和前几日的轻松气氛相比,今日城守府里的气氛无疑沉重了许多,而府内众人此时的脸色也都不太好看。在府中的沉寂持续了好一阵子后,一把忽然响起的声音终于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亮思虑不周,致使我军在樊城大败,请都督责罚。”

诸葛亮的话音刚落,刚从樊城败退回来的甘宁顿时开口道:“都督,此战之败皆因末将无能,请都督不要责怪军师。”

听到甘宁这番明显是在为诸葛亮开脱的话,同在府中的庞统倒是不由得感到一丝羡慕:虽然他和诸葛亮齐名,但在东吴军中的人缘却远远比不上这位同门好友;可以说如果今天开口请罪的是他庞士元的话,想必甘宁就绝对不会开口为他开脱了。

“本都督何时说要怪罪尔等?”周瑜终于淡淡地开口说道:“孔明之谋已算高明,纵使是本都督亲至,也不一定能轻松看破。”周瑜这话无疑是点明樊城之战之所以会败不是因为诸葛亮不够高明,而是曹性军中也许有着更为厉害的谋士存在。

听到周瑜的话后,甘宁自然是脸露喜色,但诸葛亮却反倒是陷入到深思之中:老实说,直到现在他也没想明白曹性到底是如何看破自己的计策的;就像周瑜所说的一样,诸葛亮自问纵使自己遇上同样的计策,只怕也难以轻松看破。

任诸葛亮和周瑜如何想破脑袋,只怕也不会想到这一次的计谋纯粹是因为曹性的穿越者身份而被看破;可以说如果不是早已对三国里的猛将牛人十分熟悉,曹性根本就不会觉得声名不显的甘宁不敌吕旷有什么不妥;但正是因为自己对三国里的人物十分熟悉,曹性才会肯定甘宁是在故意示弱,继而让贾诩猜到对方是在施行诱敌之计。

因此无论卧龙凤雏亦或是周瑜的智谋有多高,但绝对无法想到导致东吴军在樊城大败的真相。此时此刻周瑜等人也唯有把一切归结于曹性军中着实有一位高人的存在,因此才会让己方的谋算落空。

见周瑜不打算追究,诸葛亮也就没有继续在樊城之战上多加议论;不过当下他倒是沉吟道:““都督,如今曹性军中既有能人在,想来早前定下的襄阳之计已不可取。”

“不,襄阳之计大可继续执行。”周瑜缓缓说道。

“继续执行?”诸葛亮先是一怔,随即便已醒悟道:“都督之意,莫非是想借机……”

“知我者孔明也。”周瑜笑道。

就在此时,庞统忽然拱手道:“都督,如今敌我不明,不如就让在下前去曹性营中走上一遭如何?”

周瑜皱眉道:“士元欲使诈降之计?”

庞统颔首道:“正是如此。”

“此计万万不可。”诸葛亮也被庞统的大胆给吓了一跳:“那曹性并非无脑之人,若稍有差池,只怕士元性命不保!”

“孔明,难道你就不想知道,到底是何人看破你的计策吗?”庞统缓缓说道:“甚至于前年许县之战,莫非你就当真不想知道到底是何方高人所为?!”

“亮自然想知道此人身份。”诸葛亮坦白地承认了一句,随即又道:“但若是要以士元安危相换,亮宁可不知!”

庞统当即一呆,显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诸葛亮心中竟然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眼中不禁流露出感动的神色,随即凤雏的声音便已再度响起:“孔明,能认识到你,当真是不枉此生…”

还没等诸葛亮再度劝阻,庞统的语气已然变得无比坚定:“都督,就让统前往一探曹性的虚实吧!”

周瑜其实也不想庞统去冒这个险,不过眼见连诸葛亮都无法改变他的心意,当下也唯有委婉地说道:“士元,纵使你欲诈降,那曹性又如何能信?”周瑜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庞统实行此计有多么地艰难,希望借此来打消对方心中的念头。

“这有何难?”庞统淡然道:“统在东吴本就人缘不佳,若是再以下犯上公然顶撞都督,只怕在场诸位皆无一人会为在下求情。”

这话一出,在场的东吴诸将顿时脸露惭愧之色,只因庞统这话确实是说到他们的心坎里去了。

“苦肉计吗……”周瑜已然明白了庞统的意思,随即口中便已叹道:“罢了,就依你之见行事吧……”

在经过一天一夜的休整后,刘备军的战力也再次恢复到全盛状态。虽然在樊城之战中也损失了数千人马,不过对于总数高达十五万人的刘备军来说,这点损失显然并不足以让他们停下前进的脚步。

虽说樊城之战己方获得大胜,但却也暴露了军中猛将不足的弱点。因此在派人把战俘送回邺城的同时,曹性还另外写了一封书信给刘备,请他派些猛将过来助战。

襄阳城和樊城的距离并不远,甚至可以说就是隔江而治。不过未免己方在渡桥时再度受到袭击,曹性还是先派出百余名斥候在渡桥四周进行彻底的查看,直到确定方圆百里内皆无伏兵后,这才让大军陆续渡桥。

虽然同为南郡重镇,但襄阳城的坚固却远非小小的樊城可比;因此待大军尽数渡江后,曹性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派人去仔细查看襄阳城四周的地形,顺便也可以等待正从宛城运来的攻城器械。

襄阳城外——曹性大营

就在曹性和张辽徐庶贾诩在营中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时,一名士兵却忽然走进营中汇报,说营外有一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求见。

“在下蔡和,拜见曹将军。”这位陌生来客看上去十分平凡,但他说出来的名字却让曹性不禁大感意外。

“蔡和?你是蔡瑁的什么人?”曹性显然还不太信对方所说出来的身份,因此方才故意问道。

“蔡将军是在下的族兄。”仿佛是看出了曹性眼中的怀疑,当下蔡和又连续说出了一些昔日刘表麾下旧属的名字以及事迹,然后便低头静候曹性发话。

在确定蔡和说的话并没有什么破绽后,曹性又看了看身旁的贾诩和徐庶,待两人都齐齐点头示意后,他这才缓缓对低着头的蔡和说道:“蔡和,若是本将没有记错的话,你如今应当是东吴之臣吧?”

见曹性没有再质疑自己的身份,蔡和连忙回道:“自从刘荆州身陨后,大兄虽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归降东吴,但其实心中一直欲为旧主报仇雪恨。”

蔡和这话可谓是半真半假:当年在被东吴军攻破襄阳城后,与孙坚结怨已深的刘表当即在府中自刎,随后身为其麾下大将的蔡瑁则为了保存蔡氏家族而归顺了孙坚。但在归顺孙坚后,蔡瑁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手底的兵权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削弱。因此早在数日前得知刘备派军攻取荆州,蔡瑁心中便已有了另投明主的心思。

当然,为了能够不让自家兄长蒙羞,蔡和在解说的时候自然会稍稍地“美化”了一下蔡瑁的信念。而为了能让曹性意动,蔡和随后又说襄阳城中除了蔡家之外尚有一些刘表旧属不愿归降东吴,因此才特地让自己前来拜见曹性,希望可以助刘备军攻取襄阳。

对于不少荆州旧属不满东吴之事,有优秀情报人员在手的曹性自然是一早得知。不过当下他却没有马上给予蔡和答复,而是先派人将其请到另外一个营帐中稍作休息。而蔡和似乎也知道曹性需要时间考虑,因此当下倒是十分乖巧地跟着前来相邀的士兵一同往别的营帐去了。

待蔡和走后,曹性当即便向营内的三人问道:“文远、文和、元直,你们觉得蔡和之言是否属实?”

“只怕不假。”张辽第一个回道。

“的确不假,但却以在下之见,此计却难有成效。”张辽话音刚落,徐庶便已开口道。

“也是,有卧龙和凤雏同在,纵使有荆州旧属作为内应,襄阳只怕也不易得手。”曹性自然明白徐庶所担忧的到底是什么。

“报!”就在此时,营外忽然传来一声高呼,随即一名士兵便已急急跑进营内报道:“启禀将军,营外有一遍体鳞伤之人晕倒在地。”

“此等小事也需要汇报吗?”曹性不由得皱眉道。

那名士兵缓缓道:“此人晕倒前曾亲口说有紧要事欲见将军一面,故属下才特此前来回报。”

“还有这种事?”出于对来人的好奇,曹性当下便和徐庶等人一同来到营外。

就像那名士兵说的一样,就在大营门外,此时正有一人躺倒在地,从他身上的血迹斑斑不难看出,此人早前定然是受伤不轻。只不过当曹性命人把此人翻转过来之际,耳边却忽然传来徐庶的惊呼声:

“将军,那是庞士元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