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法兰西

第268章 授勋与入城仪式(上)

第268章 授勋与入城仪式(上)(1/3)

等到安德鲁的这段即兴讲演过后,才是受阅与授勋仪式。

通常状况下,类似这种收买军心,鼓舞士气的绝佳手段,安德鲁从不会假借他人之手。早在瓦尔米战役大获全胜之初,安德鲁就迫不及待的为即将北上,准备赶赴另一个战场的马斯军团和摩泽尔军团集体授勋,主要是1792年卫国战争勋章。一个步兵师或是一个骑兵旅刚一结束授勋,士兵们就在“共和国万岁!”“安德鲁万岁!”的响亮口号中,精神抖擞的开赴北部战场。

必须说的是,今天的天气很好,天空中仅有几朵散云,而且冬日暖阳照在身上感觉十分舒适。从清晨7时开始,北方军团的3万多人,已经整齐列队走出军营。士兵们在军乐队的伴奏下,一个团接着一个团汇聚与列日城下的开阔平原。在靠近山势一侧,工兵们已在昨天筑好了一座3米高的检阅台,周围还插满了五颜六色彩旗,迎风飘扬。左右各有一座梯子直通台上,为了防滑,斜梯上都铺有红色地毯。地毯也是战利品,之前是铺在波西米亚军团司令官的房间里。

整个检阅台就是50多平方米的宽阔舞台,那是统帅部、总参谋部与北方军团司令部的共同舞台。在元帅将军们就座的位置前,有几个长条桌,上面铺着一层蓝色天鹅绒布,上面还有好几个大托盘,里面整齐摆放着一枚枚金光灿灿的荣耀勋章:铁十字勋章、骑士勋章与军团勋章。至于卫国战争的纪念章,早在10月下旬已发到北方军团与莱茵军团。数周前的色当军营里,安德鲁已给予各军团的将军们授勋,其中包括专程赶来的克勒曼将军与奥什将军。

按照北方统帅部的规定“荣誉勇士勋章”,也就是“铁十字勋章”,仅授予那些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的战士,包括各级士官;对于中下级军官的勋章,主要是法国传统的“荣誉骑士团勋章”;而军中的高级指挥官(上校,以及上校军衔以上将军)的荣誉表彰,则是“荣誉军团勋章”。除了“铁十字勋章”只分为一级二级外,骑士勋章与军团勋章都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为最高级)。

对于独裁者安德鲁来说,他拒绝了几乎任何形式勋章,自始至终的仅仅保留了一枚1792年卫国战争纪念章(金色大勋章),编号“000001”。那是他与布伦瑞克公爵会晤时临时佩戴的,之后就一直挂在自己的将官制服上。

在距离授勋台数百步之外的地方,场地已经平整为斜坡,形成一个圆形广场,士兵们就像在阶梯剧场里一样站在斜坡上。宪兵队允许两千名来自列日城的官员政要、城市贵族与普通民众到现场观摩,但他们被排在舞台右侧3百米的一片岩石高地,所有观众必须借助手中的望远镜才能看得清楚。依照安保条例,从昨天傍晚开始,整个会场内外以及各处交通要道,都由宪兵司令部全盘接管。

上午10时,在河道码头结束了对两支功勋团队的讲话,安德鲁元帅便在20多位将军的簇拥下骑马奔向两公里外的授勋台,总参谋部与宪兵司令部的其他人员尾随其后。

数分钟之后,在一片欢呼声和震耳欲聋的鼓声、军号声和礼炮声中,安德鲁在台前勒住缰绳,他翻身下马,继而又神采奕奕的登上授勋台,众多将军与随员们陪坐于最高统帅的左右两侧。

随着一声令下,由80个连级纵队组成的大受阅部队,以宽大的正面,向正前方的授勋台走过来,给所有人留下了非常壮观的印象。士兵们的腿上打着精致的绑腿,穿着紧身的马裤,前后摆动着,就像织机上的织物。阳光照射在他们擦得银亮的滑膛枪和白色的皮带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仅六七分钟过去,随着鼓点声,这道移动的墙就向面前的观众压了过来。在距离检阅台只有30米的位置时,军鼓点声突然中止,全场一片寂静无声。在安德鲁的授意下,奥什下达了命令,随着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响起,这万余名受阅士兵重新排列成以团营为单位的行军纵队,准备通过检阅台。

一个团接着一个团,从安德鲁元帅与众多将军面前经过,排在第一位的团长高举宝剑,而掌旗官紧随其后,士兵们则昂首阔步跟着军旗指引的方向前进。每当鼓点响起时,经过受阅台正前方的士兵方阵就会高

呼各种口号。

两分钟,等到人们再去关注受阅方阵的士兵时,他们早已悄无声息的分散于半月形的士兵席中。而检阅台上,安德鲁元帅起身鼓掌,显然很是满意这种队列效果,那是军纪与胜利的象征。在没有高射机枪与自动步枪的黑火药年代,训练有素的步兵队列才是对抗骑兵突袭的最有效手段。因为并不是每次在战场上,都会预先准备有铁丝网、壕沟、胸墙与炮台为步兵们提供安全保护。

为达到这样的完美,阅兵军礼服必须制作得密实紧身,单是穿戴整齐,就得花很大一番工夫。更严重的是,由数以千计的人构成的巨大机器,每一个齿轮都必须运转得非常精确,毫无差池。这都得益于香槟混成团起航时,安德鲁要求各级军官在针对新兵的训练中,务必强化不同队列形式的快速转换。

完美的花絮过后,正式轮到授勋仪式。

本次授勋对象的主要以普通士兵和中下级军官为主,至于北方军团将官们的授勋仪式已在马斯河面的炮艇上提前进行。通常状况是,由参谋部副官念诵授勋人员名单,被点名的军人则整理排列,肃立于授勋台右侧。随后他们会在执勤宪兵充当的典礼官的引导下,逐一从斜梯等上台。

授勋台上,总参谋长贝尔蒂埃将军会给授勋者逐一颁发证书。随后,安德鲁则从北方军团司令官奥什将军的手中,接过一枚属于授勋者的铁十字勋章或是骑士勋章,亲自为面前的勇士们佩戴勋章于左前胸。

等到这一波授勋仪式临近尾声时,每个站在台上的授勋者会集体高呼两遍“军团万岁!”“统帅部万岁!”和“安德鲁统帅万岁!”的响亮口号,而安德鲁元帅与将军们则以军礼作为回敬。与此同时,台下上百面军鼓开始咚咚作响,犹如滚滚雷声,惊天动地。当两百多名授勋陆续走下高台时,3百多乐师组成的军乐队演奏起了欢快的《授勋者归队曲》,全场数万官兵再度欢声雷动。

这次授勋仪式从上午十点开始,直到中午两点才算圆满结束。

……

整个检阅与授勋仪式中,沙恩霍斯特是站在3百米外的市民观礼台上目睹了全过程。在他眼中的安德鲁元帅,比起自己曾经见过的腓特烈大帝似乎更高一点,身材均匀细长,瘦削,但有劲;深蓝色的眼睛;密密的金黄色的头发;高耸的鼻尖;坚挺的下巴则很突出。他动作轻快,不过姿势优美而庄严。

汉诺威人不出意外的发现,自己身边的那些好色贵妇们非常迷恋的凝视年轻元帅那美丽、深邃和**的双眼,既安详又和善。至于每到**之处时,她们都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起来,全然不顾身边丈夫和情人的感受。

不过,安德鲁的检阅与授勋仪式显然是在模仿佩特烈大帝,还复制了很多细节,包括军礼服的样式,各种队列的转化,以及士兵步伐的一致性,就连颁发给士兵的勇士勋章(铁十字勋章)也在设计方面,效仿普鲁士军队的“蓝十字勋章”。

当然,安德鲁有实力敢这样效仿。他麾下的四个军团在卫国战争期间,几乎是歼灭普奥联军的14万部队。如果再将时间从今年6月算到11月下旬,这半年以来,法国人歼灭与俘获了差不多20万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而自身的伤亡总数还不足4万人,这其中包括阵亡、重伤与失踪的人数。以至于普鲁士人与奥地利人不得不主动求和。事实上,他们已放弃奥属尼德兰地区,以及莱茵河以西的德意志领土。

在战败被俘之后,农民出身,且一无所有的沙恩霍斯特上尉无法自赎。那是作为汉诺威人的他,不过是奥地利军队的高级雇佣兵而已,哈布斯堡家族不会为沙恩霍斯特支付4千5百塔勒的“巨款”,好在是法国军队同意收留了他。

就在沙恩霍斯特递交转职申请的第二天,北方军团宪兵分部就给予了明确答复,接受他加入到法国军队。至于未来的军职与军衔,那要由宪兵司令官夏塞将军来决定。准确的说,是谁属于安德鲁元帅来最终确定。

在卫国战争结束之际,安德鲁曾给予宪兵司令一份不得公开的名单,他要求宪兵们在各个军团的战俘营里搜寻以下三人,分别是格尔哈德?约翰?达维德?冯?沙恩霍斯特、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及格

布哈德?冯?布吕歇尔。

不久,克劳塞维茨就被安德鲁下令暂时放弃,那是穿越者最终意识到自己搞错了《战争论》作者的现实年纪,当下仅有12岁左右;而针对普鲁士将军布吕歇尔,宪兵队抓到之后务必就地枪决,事后再找个理由加以搪塞。

令人可惜的是,那个偏执狂的布吕歇尔根本就是属兔子的,一有风吹草动就跑得飞快。在大反攻期间,布吕歇尔是唯有的一个成功逃出法军的大包围圈,继而收拢了数千残余部队,退守莱茵河以东(右岸)的普鲁士将军。

至于沙恩霍斯特,宪兵们是在北方军团的战俘营内发现了他。不料对方还主动提出专职申请,于是申请被随即批准,其个人履历也不久提交到宪兵司令部的夏塞将军手中。

1755年,沙恩霍斯特生于德意志汉诺威的博德瑙一农民家庭;

1777年,从桑堡—利珀军校毕业后在汉诺威军队服役;

1786年,起在军校教授炮兵学。期间,当过军事杂志的编辑,写过不少军事方面的论文;

1792年,加入奥地利军队,并驻防列日要塞,担当炮兵连长,上尉军衔;

同年11月,沙恩霍斯特在其坚守的朗坦炮台上被俘。

……

说实话,夏塞将军从这份简单履历上看不出任何实质,安德鲁统帅为何要重视这个毫不起眼的炮兵上尉。担当副官?显然是年纪偏大了很多,安德鲁一贯挑选30岁以下的军官,而不是一个年纪在38岁,还是个外国佬的“老家伙”。

当宪兵司令官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时,安德鲁摇头笑了笑,解释说:“这位汉诺威籍军官的未来职责会放到总参谋部。”

尽管贝尔蒂埃将军的领导的总参谋部成效斐然,但与自己熟悉的后世总参谋部相比,安德鲁重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其中就包括沙盘作战演习总是不能尽善尽美;部队指挥协调性不够理想,只是借助了臂弯信号机才比更烂更渣的普奥联军要高明一些……总而言之,目前安德鲁所领导的法国军队,还没有从“统帅决策型”模式,向近代战争的“军官团决策型”模式进行成功的转变。

好在此次找到了未来德军总参谋部的“师祖级”人物,安德鲁相信加以时日,会让法军总参谋部提前重现后世普鲁士军队(德军)总参谋部在19世纪后半叶,“老毛奇时代”的辉煌。

说到底,进一步强化总参谋部,那是安德鲁贵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打赢卫国战争不过是借助了穿越者先知先觉的优势,秘密筹备了3年多,动用了自己全部和大半个法兰西的力量,辅助以3到4倍于敌军的强大兵力优势,以及数百门大口径重炮,这才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战场上”,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在如今的法国,2500万民众终于有了叫“安德鲁”的大英雄可供崇拜了,于是,北方最高统帅的画像挂在各个商店,把他比作古代英雄“圣女贞德”的诗句,家传户诵;巴黎与其他城市的歌剧院,演员们竭力为安德鲁元帅宣扬和讴歌;4个军团所缴获的普奥联军的上百面军旗(半数为复本),在法国各地巡回展览;北方统帅部的捷报,再经过国民公会删节后,刊登于市政厅的公报上。此外,各种诗歌、纪念章和还有从英国引进的幽默漫画,也使得安德鲁的形象生色不少。

可说到底,这种好运气带来胜利,是可一、可二、不可三,很难再继续复制下去,那是未来的历史正逐渐被安德鲁篡改的面目全非。毕竟,律师出身的安德鲁不是军事天才的拿破仑,他倚靠的只能是军官团的集体力量,而不是单一的统帅决策。

至于沙恩霍斯特的到来,是否会与总参谋长贝尔蒂埃之间,爆发一场激烈的理念上的冲突,安德鲁目前还不会考虑太多。毕竟从波尔多的香槟混成团开始,参谋部都是听命于安德鲁统帅,或是军官团的集体决策。

在结束与夏塞的谈话前,安德鲁要求这位宪兵司令官在沙恩霍斯特的履历上打上一句特别标注:未来二十年内,一旦这位汉诺威籍军官决定放弃法军阵营,继而加入到普鲁士军队,或其他敌对势力。宪兵队务必在第一时间里对沙恩霍斯特加以逮捕,并在24小时内经过军事法庭的简短审判后,执行最终的枪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