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富:从秘密空间种田开始

第110章 蘑菇的起源与发展

当李毅这边布置完成的时候,黄磊和李大壮那边也完成了。

看着时间还早,李毅打算再进去看看,山林只要几个月没来,那就会样貌大变。

李毅看这边的状态,估摸着最近几年上山的人都没了。

鬼晓得这里面有没有好东西?

抓住的野鸡和兔子,找个草堆一放,谁都看不到。

四个人背着工具,找了一条小路,顺着之前的山坳,慢慢的朝着里面走去。

本来李毅之前是想采点蘑菇和木耳之类的菌类的,但是现在,就随便老天吧。

手中的镰刀,轻轻的割开挡在路前面的刺树!

这种树木,十分的扎手。

一个不小心,就能把你的裤子都给划破!

李毅他们可是没少吃亏,一般的刺树长得都不高大,当然,也有长得特别高大的。

但李毅的印象中,这种树最粗的时候,也就婴儿手臂粗细。

更大的就没有了。

这里主要是枞树、沙树还有松树这些为主,其余的树种倒不是很多。

偶尔能够看到几种少见的树,同一座山,上面的树木也是层次分明的。

随着逐步的踏入其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天色已经渐渐的阴沉下来。

这里的树冠层次不齐,遮挡的极为厉害。

所以能够透过树荫的阳光,反而不多。

越是深入,就越是清凉,到了最里面的时候,还有一股淡淡的凉意席卷过来。

得亏大家都穿的也都不少,所以倒也没有什么不适。

“李毅哥哥,是这种蘑菇吗?”

周萌伊指着一块湿润叶子周围的白色大蘑菇问道。

“嗯对!”

李毅也正在挖掘。

野生的蘑菇,在餐馆特别是那种稍大一些的店铺中,那是极为受欢迎的。

更主要的是,野生的更加新鲜。

当然,也有人收干菇的价格更贵。

“李毅哥哥,这蘑菇能够卖很多钱吧?”周萌伊问道。

“嗯,越是野生的,就越贵!”李毅点头。

“话说,咱们大华夏地大物博,吃这玩意儿的人应该很多,供不应求吧?”黄磊也问道。

李毅想了想点头道:“还真的是,供不应求,但是人工培育的,比野生差的太远。”

“那这么说起来,咱们华夏也算是种植蘑菇大户了?”

“这可就错了。”李毅微微摇头,开始说道:“真要说起来,这方面扶桑可比咱们厉害多了。”

“真的假的?”

“我骗你们作甚?当然了,咱们国家现在已经赶超了。”李毅摇摇头,苦涩道:“给你们讲讲起源到发展和如今的现状吧。”

三人点头,他们对这些还真的没啥研究。

李毅一边挑选,一边开口给他们讲述。

在农耕文明中,大型真菌是一种带有神秘面纱的食材。

它不像是农村所种植的瓜果粮食,依靠种子来繁衍,也不需要像蔬菜草木来靠阳光生长。

野生的之所以比人工培育的更好,那是因为它们的体内包含氨基酸的鲜美。

《吕氏春秋》里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说的就是那个时候,被人们所采摘的蘑菇。

先秦时期,长江以南的百越之地,农业开发程度很低,但是可以获取相当多的野生真菌,然后被千里迢迢的送到各大诸侯的餐桌上,由此可见其美味和价值。

当然,蘑菇这个词是后来才被传入进来的。

在这之前,古代王朝,可都是用“菰”来指代这些蘑菇。

《玉篇》、《唐韵》等古籍中,皆可查询到。

在隋朝描述温州永嘉风物的《山蔬谱》中,就已经有了“香菌”一词,这里指的便是香菇!

由此,又有“冬春二种,冬菇犹佳”的美誉。

真正把蘑菇这个称呼定性的,还是要归功于一个人,冒顿单于!

这位横扫草原六合八荒的君主,对后世的游牧文明产生的影响就不提了。

单说这个“mo”便是他的功劳!

在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突厥语族,都是能够听到。

蒙古语中,人们把随处可见的的真菌,称为“moog”!

南宋末年开始,蒙元入主中原,或许是为了尊重南宋故地江浙地带的传统,又或者是为了翻译得信达雅,所以这个moog,便是被关联到了汉语,最终形成了“蘑”!

李毅这次挑选蘑菇来进行培养种植,自然不是胡来。

古往今来,不管人工如何培养蘑菇,始终都无法代替野生的那种鲜美。

即便是到了今天,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有使用价值的就多达五百多种,但真正能够被培养的不超过五十种!

当然,李毅也有点遗憾。

因为蘑菇文化,也算是华夏所独有,而后传入了邻国扶桑!

首次是在公元1664年,宋人所发明的原木砍花法经过当地人传到扶桑,主要是在九州岛东北部,当地人通过原木培植,收获了差不多17公斤的干香菇。

这也是扶桑记载中,关于人工栽培使用真菌最确切的记载。

要知道,当时的扶桑还处在禁肉时代,尝到了蘑菇不同之处的他们,从此走上了一条和华夏完全不同的路。

华夏还在拼命的发掘野生蘑菇的美味,而扶桑已经在人工种植上超越了华夏。

1970年,扶桑的年产量达到了惊人的4000吨,一跃成为全球第一食用菌大国。

反观华夏,蘑菇种植依旧落后,品种单一。

从大宋时期的苏轼、高似孙,乃至是当代的王世襄、汪曾祺,这些文人都以野生蘑菇为尊,对人工栽培的尤为瞧不上眼,甚至都不屑于吃。

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对蘑菇栽培业的态度。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

66时,浙江丽水就接到了一个任务,有位老人家想吃新鲜的香菇,于是龙泉泗源乡这边就有一百多人上山去找。

可是一百多人,一天才找到了20朵鲜香菇!

由此可见这玩意儿有多罕见和珍贵。

另外,79年的时候亚洲羽毛球赛,扶桑的运动员必须以香菇为必备食品。

而当时作为全国香菇生产地的丽水,才只能供应10公斤!

积弱可见一斑。

后来改革开放了,华夏的香菇才开始绽放。

78年的时候,产量不足十万吨,到13年,暴增到了3170万吨,可即便是如此,也比不过扶桑。

干香菇更是一度成为了不经政府政策协调,完全抛弃统购统销,融入市场经济的农产品。

当然,现在华夏才算是全面赶超,可是品质这一关,却还是有很多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