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甘宁青新卷

陕西省_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概况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距陕西西安37公里的临潼区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1997年6月,兵马俑博物馆被中宣部评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先后发现一、二、三号3个坑。3个坑呈“品”字状排列。

一号坑规模最大,呈长方形,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1979年开放,长210米,宽62米,现发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俑坑中的精华,它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二号坑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4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弩的跪式和立式弩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4个方阵有机组合,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夹道的环卫队形排列,象征古代的军幕,是军阵的指挥系统。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经修复后于1983年10月1日对外展出。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由大小34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二号车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高65~67厘米,身长1.2米,总重量1234公斤。主体为青铜铸造,车马金银饰品1720件,金银器总重7公斤。铜车制作工艺精细,造型逼真,是中国出土文物中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俑东侧1.5公里处的西杨村南侧,曾是一片乱石滩,在荒草乱

冢之间,生长着上百棵柿子树。1974年3月,村民们在荒地上打井,挖到两米多深时,意外地发现了很多红烧土及灰迹。人们以为是先民们烧窑留下的遗迹,再向下挖时,发现了一些人体躯干似的空腔陶器。打井人心想或许有珍宝藏在里面,扒去泥土,细看腹内什么都没有,空欢喜一场,又继续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时候,地面整整齐齐铺着青砖。扩大取土时,又陆续发现了人头、胳膊、腿等陶质碎片。

消息很快在村子里传开了。队长杨培彦见这陶人不寻常,立即将情况报告给公社负责水利的房树民。房树民常年在秦陵周围的村落搞水利工作,知道这一带文物多,便要求村民暂停打井,并及时向县文化馆报告。文化馆的丁耀祖等人迅速赶到,清理了现场。

县上的同志将清理出土的陶俑兵器整理后运到文化馆,本想坐下来再细细研究,暂时不向省文管会汇报。凑巧的是,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在临潼探亲,从当时在文化馆工作的妻子口中得到消息,即刻赶到了正在整理出土陶俑的工作室,并去打井现场采访。他以新闻记者的特有敏锐,感到这是考古中的重大发现,便发了一条消息《秦始皇陵出现的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这则消息一经印发,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很快知道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亲笔批示国家文物局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

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这一重大发现还蒙在鼓里,看到这个批示后,都感到很茫然。他们赶忙拿起电话筒联系陕西省文管会,陕西省文管会也是一片茫然。7月6日,国家文物局文管处的处长陈志德等,携带李先念的重要批示乘飞机到西安。

陈志德等到达西安后,来不及休息,就和陕西省委的有关领导同志进行交谈。第二天,在省文管会的同志陪同下来到现场。经过小规模的开掘,又有一批武士俑屹立于土坑之中。专家们看到此种情景都万分惊异。尽管他们经常天南海北地奔波,对文物的见识与阅历堪称广阔,但此刻当他们站在这些“陶俑巨人”面前的时候,心里还是非常激动。

这次考察,正式确定了由陕西省委指派有发掘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考古工作队,继续清理和发掘现场。7月15日,由陕西省文管会、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秦俑考古队,来到了西杨村。从这一天起,国际考古史上壮丽的一页揭开了。

1978年9月,对历史有着深刻研究和造诣的法国前总理、巴黎市长希拉克先生,面对秦代兵马俑军阵,情不自禁地说:“原来世界上公认有七大奇迹,今天看了秦俑,我要说这是第八大奇迹。”他又打着手势,意犹未尽地做了个强有力的补充:“而且秦俑应该名列前茅!”

秦陵遗物

秦始皇陵兵马俑埋在地下,勇士们的头上顶戴的不是肥沃的良田,而是大片贫瘠荒凉的卵石滩,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狼滩”。

村里的老者总是告诫孩子们:“少到那地方玩,有怪物”。这样代代相传下来,村民都对这片乱石滩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秦兵马俑坑前后发现过汉至明清等朝代数十座墓葬。这些墓葬都挖到了放置陶俑的土层中,有的陶俑被打碎了。掘墓人把陶俑的碎片集中起来,放在一堆埋掉,埋掉的东西有时又被后人挖出。这样,兵马俑的残肢碎片及俑坑中的兵马俑也就部分散落在这片土地上。

俑坑的南边是王硷村。新中国成立初期,王俭村一个村民在“狼滩”南面的一条土沟里拾回一件“棒砖”,一尺来长,中断略微弯曲。关中人习惯睡热炕、枕砖头。这天然弯曲的枕头让他很高兴。没想到第二天发现蛆虫满炕爬行,不由得浑身冒冷汗。莫非这是一件冥物(随葬之物)?通常,老百姓认为冥物是不吉利的。这位村民以为这是神灵的暗示,赶忙物归原处,那蛆虫也不敢灭杀,小心地清理出去。后来终于弄明白,蛆虫来自顶棚上的一只死老鼠,心里这才放心。他发现这件“不祥之物”的出土地点就在今天的二号坑附近。是陶俑的一段胳膊还是半截马腿,已不能确定,不过它属秦陵遗物是可信的。

还有村民在这些弃物当中拾到过宝贝。一位姓王的青年村干部,少年时代同他的伙伴们在“狼滩”玩耍,曾在秦俑馆东南名胜古迹附近捡到过一件正方形陶质器物,手掌大小,一面刻字,一面有钮。可惜的是,他发现时秦俑还没问世,没有引起重视。当时也不可能了解到它的价值,只是见它烧制得精巧细密,便自己将它磨平制成了一方砚台。

秦俑出土以后,这名村民同秦俑馆研究人员闲谈时提到了此事。秦俑文物工作者对这件方印产生了极大兴趣。他说,那可能是个大印吧。但是这方印制成砚台后被家里的老人当做不祥之物扔掉了,这方大印就这样遗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