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枭雄朱元璋

第十四章 :成寡人2

“对啊,徐达要戌守北平,欲罢兵权不能,我汤和如今已平息了边患,还要兵权,岂不是……”

第二天,汤和一大早起来,穿戴整齐,走进皇宫。朱元璋正在闭目养神,刚好还没进入梦境,听说是信国公汤和来了,双眼顿时睁开。朱元璋与汤和,俩人虽说都在金陵,可也有好些时候不见了。朱元璋微笑着等汤和进来,见了他点点头,汤和要跪下行礼,被他一把拉住,让汤和在自己身前坐下来。

“礼,就免了,坐下说话。”

汤和遵命坐下,随即又站起来,双手一揖说:

“微臣今来,有一事禀报。”

朱元璋微笑着点点头,眼睛望着他。

“近来,微臣颇感精力欠佳,恳请皇上容我解职归里,安享晚年。”

朱元璋闻言,满心欢喜,上前一步执着汤和的双手说:

“我们都拼杀了一辈子,现在回家养息,实在是福气,我给你多拨些银子,把你在凤阳的府第修建得漂漂亮亮的,好好安度晚年。”

汤和跪下谢恩,朱元璋又连忙双手扶起,非常认真地说:

“其实我在心里羡慕你,我就没这命,注定这辈子要辛劳一生。”

汤和再跪,十分诚恳地说:“求皇上保重龙体,以保我大明江山永固万年。”

朱元璋点点头,走下御座,亲送汤和。

汤和衣锦还乡后,为人处世,更加恭慎,对于朝事,从不外泄,得到的赏赐物品,大多分给了乡亲,深受凤阳乡亲的尊重。1395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上朝给朱元璋拜年时,得急症,不能言语。当天,朱元璋遣人把汤和送还凤阳故里。

1396年,汤和病重,当年八月二十八日,汤和死去,年70岁。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襄武,埋葬在凤阳曹山汤和墓中。这是后话。

汤和从徐达家离去后,徐达立即住了咳嗽,想想刚才汤和的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

“官是杀的差不多了,就一个孤臣李善长,年近七旬,他又能做什么?”

几天来,徐达都在颇为苦恼地思考这个问题,终是越想越陷入苦恼之中。这日,徐达听说汤和主动交了兵权,还乡养老的事,更是感慨万千,坐在豪华的魏国公里,往事一幕幕闪过脑海:

早在1352年,徐达就跟着朱元璋,取定远、渡长江、下南京等一系列的硬仗、大仗中,皆为先锋。徐达从取滁州、和州等地后,表现得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从此位于诸将之上。后从朱元璋渡长江,克采石、下太平,俘元万户纳哈出。1357年,率军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阴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军西进。1361年,率军取江州,一路先行,迫陈友谅退兵武昌,并追至汉阳,升中书右丞。1363年,率军从援安丰,败张士诚部将吕珍,移师围庐州,旋又从援洪都。在鄱阳湖之战中,徐达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1500人,任左相国。1365年,率师东向,进攻张士诚,由太湖进围湖州,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至1367年九月,率将士破平江城,俘张士诚。师还,封信国公。十月,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1368年五月,乘势直捣元都。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破通州,迫元顺帝北走。又两次大败扩廓帖木儿俘元王公、将领以下8.6万余人,因功授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

这以后,徐达奉命镇守北平。他徙民实边,大兴屯田、善抚军,严号令,士卒皆乐为用。由于徐达一生刚毅武勇,持重有谋,纪律严明,屡统大军,转战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长年在外征守。正因为如此,徐达不能如汤和那样交出兵权,告老还乡。况且,与汤和比,徐达小6岁,此时还刚50出头。如果此时就告老还乡,还真有些说不过去。然而,如果不告老还乡,皇上能放心我吗?徐达这么问自己。他是个熟读史书的将军,李善长曾将徐达比作朱元璋的韩信,可昔日的韩信终落了个什么样的下场,不是被刘邦杀了吗?想到这里,徐达不由得惊出一身汗来。又犹豫了三个多月,徐达终于回到金陵,去拜见朱元璋。

这位有着“谋勇绝伦”之誉的开国第一功臣,与朱元璋又有布衣兄弟之称的徐达,如今他跪拜在朱元璋的脚下,想的却是如何才能使自己能有一个平安的晚年。君臣之礼后,徐达认真简扼地汇报了北平的防务情况,然后似乎难以启齿地望着他的皇上。

“你想说什么,不妨直说。”朱元璋微笑着望了望徐达,心中感到有些惊诧,他不知为何,他的万里长城,对他怎么会显得有些害怕,便温和地对徐达说:“我们虽为君臣,也是兄弟,你有什么话都可以说。”

“我想,我征战了一生,如今感觉很累,很想歇歇了,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你,想歇一歇?”朱元璋非常吃惊地望着徐达。

“是的。”既然话已出口,徐达当然不妨索兴都讲了,也省得皇上误会。

“我这一向身体不太好。”徐达说:“特别是背后长了一个疮,从来没有好过,常揽得我连觉也睡不安稳。”

“你怎么不早跟朕说?”朱元璋慎怪地望着徐达。

“这点小事,也不敢惊动皇上。”

“还说是小事,为了这疮,都想歇一歇了。”朱元璋尖刻地说。

徐达听了心中一紧,说:“不仅是这疮,还……”

“请御医看过了吗?”朱元璋打断徐达的话,问道。

“先后请了许多医生看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徐达回答说。

“回头朕让御医去给你看看。”朱元璋说。

“不用,我已经请医生看过了。”

“还是让御医再看看。”

“谢陛下!”徐达感激地说。

“你如果歇下来,镇守北平一事,交给谁为妥?”朱元璋肃然地问道。

“大都督府左都督李忠通韬略,严治军,又善交儒士,如果让他镇守北平,定可万无一失。”徐达回答说:

朱元璋不说话,只静静地望着徐达,好一会才缓缓地说:“你既然有病,先不忙去北平,养好再说,至于请辞一事,待我考虑之后再说。”

徐达起身告退,朱元璋没有象以往那样站起来送他,只是冷冷地盯着他的背影。徐达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请辞,让他走上了不归之路。

皇帝既然是弱肉强食的产物,是凭武力而争得的,因此所有的皇帝都有一件最可怕的事情,这就是担心有人来夺了他的皇位。这样,每个皇帝在对外部防备的同时,都会尽全力来对内部进行防备。打探他的部下,对他是否忠心,这是每个皇帝都要花大力气来做的事情。朱元璋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件事情上,他做得比任何皇帝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刚打得天下,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了解他部下的情况,他将朝庭内的特务政治机构建设得非常宠大。朱元璋将这些特务组织分为“厂”与“卫”两个部分。厂,又分为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的是锦衣卫。合称厂卫。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1382年成立的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又让他们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的权力。在锦衣卫的下面,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而且不要经过司法部门,直接听命于朱元璋。厂与卫职权基本相同,但锦衣卫为外官,奏请需用奏疏,不如东厂等太监亲近皇上,故厂的势力大于卫。锦衣卫侦伺一切官员,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由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整套侦察特务机构体系。厂卫均可不经司法机关,直接奉诏受理词状,逮捕吏民,用刑极为残酷,致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有了厂卫,朱元璋要想知道的事情随时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有一次,宋濂上朝,朱元璋当着众人的面问宋濂:

“昨天在家喝酒没有?”

“喝了。”宋濂大惊,老实地回答。

“请了哪些客人?”朱元璋又问。

宋濂惊吓得出一身冷汗,不知有什么事发生,只好把昨晚喝酒的几个朋友名子一一都说了。没想到朱元璋听完哈哈大笑,满脸得意地说:“你果然没有骗朕,是个坦荡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