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枭雄朱元璋

第十二章 :开杀戒2

“伯温,你在想什么?怎么一句话也不说?”龙云见刘伯温一直不开口,忍不住问他。

“我在想这大半辈子以来,自己在戏台上都演了些什么戏?也在问自己为什么演一回又下来了?”刘伯温从沉思中醒来,冲口回答到。

“问清楚了么?”刘运问道。

“差不多清楚了?”

“是为什么?”

“不为什么。人生就该是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过,我想啊,我可能还要去一趟。”刘伯温说。

“伯温,你是认为那个皇帝还要请你去台上?”

“一定,他一定会请我去。只不过,最后又一定会让我回来,而且……”刘伯温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候,听到了岸边有人高声喊:

御史中丞!有圣旨到!

船上的人听了,都停住了说话,一起往岸边看去,龙云眼好,一眼看清了说话的人,对刘伯温说:“是县令付清膛,边上还有京城里的官差。”

“看来,伯温真是又要上台去了。”刘运正说着,又听到县令付清膛与京城里的官差一起喊道:“宣御史中丞刘伯温急速回京!”

刘伯温只好舍了泛舟清流闲聊的乐趣,令人将船靠岸。临行前刘运问他:“可知宣你去所为何事?”

刘伯温沉思着回答:“八成是李善长病了,朱元璋一人忙不过来。”

“你看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对皇上来说,自然是好事。”

“那我该向你道贺了。”刘运深深一揖。

“可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却并不是好事。”

“这……”刘运有些不知所措地望着他,仿佛为刚才的祝贺表示歉意。

“祝贺是应该的,生为人臣,自当给君分忧,自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何况,与元朝统治相比,当今皇上已是圣明千百倍,此去就是丢了这条老命,又有何惜!”

刘运听了,不由额头冒汗,刘伯温从袖中掏出绢递给他说:

“擦擦,别为我担心。话虽这么说,我想此去还不至于糟到丢了这条老命,待我回来,我们再好好聊聊。”

刘运听了,这才破涕为笑。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把那殷红的颜色涂在皇宫里。朱元璋从御书房里出来,轻轻地摆了摆疲惫的双手,在把脚踏上宫里独有的、异常坚硬的、花卵石上时,感到双脚是这么的无力,竟有些儿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就象是踏上轻扬的白云,随时都象要跌倒下去。

老了!也太累了!李善长这一病,朝庭的事情一下子突然多起来。朱元璋一大早就来到这御书房,满桌子的奏折,批了一天还只得一半。实在撑不下去了,他才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出来。本来他想走着去马秀英那儿,一出御书房来他便感到这短短的几百步路,竟是这样的费力。他站在御书房前,举头看了看那快要落山的太阳。那火红火红的一团,此刻一点也不刺眼。记得很小的时候,他就爱这么看,看着看着,也不知什么时候,那太阳就不见了。现如今,他刚看了一会,还是感到不刺眼,可是自己的眼睛却冒金星了。朱元璋只好眨着眼,垂下高贵的头颅。太监张成赶忙过来,极小心地问道:

“陛下,叫一辆车舆来?”

朱元璋点点头。一会儿功夫车舆来到朱元璋的跟前,张成去给他陛下掀开了门帘。

“正宫。”朱元璋吐出这两个字,在张成的掺扶下坐到车上。

这是一辆红木做成的车舆,虽不豪华,却是非常的坚固耐用,车上的饰物,本该是用黄金的地方,全部以铜代替。这辆朱元璋独享的龙舆,在造它的时候,当时主管的官员曾要将这皇帝的龙舆用黄金装饰,朱元璋坚决不同意。该官员对朱元璋说:皇帝的龙舆应该用黄金装饰,这样做也用不了多少黄金。朱元璋听了明白地告诉他说:“朕绝非吝惜黄金,而是要提倡节俭,要自己作节俭的典范。”

张成早将朱元璋要来的消息让人告诉了马秀英,她早丢开了其他的事情,到宫前来迎接。马秀英虽然开始老了,比起年轻时反而好看了许多,丰满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一张端庄的脸,随时都显得那么温和高贵。对于这位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曾给了他很大帮助的女人,朱元璋已经是很有些时日不来看了。似乎是老熟人久别相逢一样,朱元璋与马秀英相互点了点头,掺扶着走进正宫。

“你……”马秀英感到了朱元璋身体的虚弱,转过头来有些吃惊地望着他。

“没什么?只是累了一点。”朱元璋强打着笑说。

马秀英让朱元璋靠在随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往日他最爱坐的一张大椅子上,两眼极为关切地打量着他,说:“是不是让御医来看一看?”

“跟你说过……”朱元璋瞪起眼睛,有些不愉快地提高声音说:“只是累了一点!”

马秀英爱怜地看了他一眼,让人给他端来一碗参汤,双手递到他面前:“先喝一点。”

朱元璋接过参汤,品了一口,退给马秀英,说:“这汤,象是没有原来的香味。”

“我去重新再给你熬一碗来?”

“不用,我不想喝,只想歇一歇。”

马秀英扶着朱元璋躺下,然后握着他的手,坐在他身边,轻抚着他的手背。很快她就听到了一种熟悉的、粗重而悠长的鼾声。她抬起头来,静静地望着他那张宽大的、皱纹鲜明一张脸,然后将目光停留在他那大大的嘴唇上。睡吧!好好的睡吧!我的陛下!她喃喃自语,想起了十多年来,有很多次,她都是这么坐在疲惫已极的他的身边,这么静静的守望着他。陛下,你这一生啊,实在是太累了些。以前,是为了打天下,现如今又是为了守天下。原本想,人的一生能挣到一些希望挣到的,就该满足了、休息一会儿了。没想到已经挣到了希望挣到的,做了天下的皇帝,还要这么辛苦。这人的一生啊……她突然看见朱元璋长长的睫毛动了动,然后睁开了眼睛。

“醒了?”她积习地问他。

他象往常一样没有回答,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她。她感到了他已经精神了许多,但还是问道:“是不是再睡一会儿?”

“睡不着了,我们就这么讲讲话。”

她给他身后再垫了一个枕头,让他斜斜地躺着,然后就坐在他的身边,象以往曾经有过多少回一样,安祥地望着他。

“你不该这么累自己。”马秀英说。

“没办法,李善长病了,原本交给他办的许多事情,现在都得自己来办。”

“你不是让刘伯温回来了吗?什么事情不可以交给他办?”

朱元璋召回了刘伯温,继续让他做御史中丞,却一直没有召他来见面,自然不可能让他来做一些原来让李善长做的事情。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傲气太重,如今又是自己主动召他回来,不冷他几天,自己的心里也不舒服。更主要的是,朱元璋还有一事要请教刘伯温,只是这件事情自己还没有考虑清楚。对于自己还没有认真考虑了一番的事情,朱元璋是不可能莽撞地就去问人。心里的这两个想法,朱元璋都不便说给马秀英听,一时闭上眼睛,沉默不语。

如今的朱元璋,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他皇朝的兴衰,关键是用人;他朱家天下的维系,关键也是用人。他的皇朝,他朱家的天下,都太强大了,强大到当今世上没人能动摇得了他,除非是用错了挖自己墙脚的人。因此,而今他必须小心又小心地用好每一个人,就象以前小心又小心地打好每一次战役一般。上次让刘伯温回乡,他启用了杨宪,结果发觉,杨宪上任后的表现似乎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

杨宪在代理刘伯温御史之职的半年中,罢免旧吏,任用亲信,专决省事,一意孤行,还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告李善长的御状。开始,朱元璋还感到有些可笑,但很快他就明白:杨宪是跟着刘伯温的,这使朱元璋虽有不满,但还是比较放心。因为刘伯温在朝中的势力还不是很大。朱元璋用人,最大的心得是要用那些不至于给自己构成威胁,而又能均衡朝中各派势力的人。他要让所有的臣武将都象一盘散沙似的紧围着他这个中心。同时,朱元璋还深得曹操的真传,所谓“举才,勿拘于品行”。你品行不好,或好名,或贪利,或沉迷于酒醉女人,只要你忠实于我,有本领把我交办的事做好,就行。在此基础上,读书不多的朱元璋似乎天生就有“御人”的本领。因为他读书不多,有许多不知,所以一直以来他都非常谦虚。他的这种谦虚换来了许多人的真诚帮助,朱元璋在接受他人的帮助中知道了怎么借他人之力来打出自己的天下。通过15年的努力,15年的实践,朱元璋已经打得天下时,他的御人之道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实实达到了曹操说过的这句话:“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