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平凉

第5篇 民国三十八年的大学生杜效国

他年近80高龄,为何要出书?

他每月只有500多元的退休工资,舍不得买菜吃,为何要出书?

他花掉几十年来全家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为何要出书?

他为出书与相濡以沫46年的老伴经常吵架,为何要出书?

他的儿子下岗、大龄未娶,重重负累,为何要出书?

书的内容全部写的是古代、近代历史人物,不是自传,为何要出书?

他明明知道这种书没有什么市场,为何要出书?

大概了解一下杜效国老人的简历,也许就会慢慢理解“为何要出书”?也许更不会理解“为何要出书”?

杜效国,生于1927年1月,原藉河南省通许县人。

1946年被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的中原大学录取。

1947年参加**地下团组织,并任团支书。因学cháo按组织安排,带领几十个同学离开学校,后参加了淮海战役。

1949年3月拿到中原大学毕业证。

同年南下留湖北省委工作,曾任王任重秘书科长、省机关团总支书,后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学习机械制造。

1958年在甘肃省委钢办室工作,参加了彭老总在兰州召开的会议。并记下了彭老总的词——“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练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ri子怎么过?谁为人民鼓与呼!”

1959年被指派到甘肃5个地区,调查农村生活状况。

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

1961年下放到徽县劳动改造。

1962年9月12ri下午2:30,在住所被甘肃公安厅逮捕。

1963年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以“(63)反初字2号判决书”判刑15年。

1963年—1977年在平凉监狱服刑。服刑期间任技术室主任,设计试制出20个产品,把手工制砖厂变成机床制砖厂。

1978年服刑期满,因贡献突出,留职附件厂。

1994年以技术工人的身份退休。

杜效国老人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附件厂上班,成家另过;小儿子下岗、大龄未娶,又是jing神病患者。全家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杜效国老人的500多元退休金。他花掉几十年来全家从牙缝里抠出来的16000元钱,又借了4000元,凑足20000元,出版了1500册《中华魂》,全书45万字,共涉及到“孔子、老子、扁鹊、李白、赵匡胤、徐霞客”等133人。

用作者的自序来作评——“我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所以选写了一百多位古人传记,把他们的思想追求、言行编著出版。目的是想弘扬爱国主义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有读者能从中受益,得到启迪,那就是笔者的最大快慰……”

杜效国老人的这些话不是一般的客套话,记者在他简陋得近乎寒伧的居室采访时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您写《中华魂》的题材看,这本书不能给您带来什么经济效益,您为什么要出这本书?”

“这是我一生的梦想,我是学历史的,我都快死了,不把我学了这么多年的jing华留下来,我死都不瞑目!穷死我,我也要出这本书!没有人买,我就送给人看,我的书只要有人看,就变成活的东西,我就心甘了!”

你佩服也罢,你说他是神经病也罢,这就是杜效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