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与顶层设计

第六章 美丽中国的时间规划_四、城镇化布局的次序与步骤

四、城镇化布局的次序与步骤

目前在国家城镇化规划制定过程中,很多省市自治区都希望自己的区域中心城市纳入城市群规划,已经纳入城市群规划的地区则希望晋升为国家级城市群,于是出现了多地竞逐城市群指标的现象。有的省份担心若没有纳入新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后在经济发展和项目申请中会受到冷落。鉴于目前多地竞逐城市群规划的局面,作者认为,资源总体上是有限的,工作的重点也总是有限的,不管各地有多大的理由,首先都应该服从大局的利益。根据前一章论及的城镇化建设的环境红线、水岸优先、交通优先、因地制宜的四大原则,可本着先易后难、逐渐铺开的顺序,新一轮的城镇化的规划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战略步骤进行:

(一)第一步:东部先起

东部三大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又有濒临沿海的优势,可以考虑先起步,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利用其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同时带动沿海“大弯弓”经济带城镇化进程,同时培养更多的海滨城市。这样的优点是,东部的基础好,具备“先富起来”的条件和带动作用,同时,沿海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之一,沿海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极大地降低经济初始发展的成本,同时沿海地区可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所以

,在原有三大城市群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沿海城镇化,兴建滨海城市,可以节约交通成本,增加出口机会,化解人口压力。

(二)第二步:左右开弓

以沿海“大弯弓”经济带的城镇化为样板,向东发展海洋经济,培养海岛城市,壮大海洋国防能力,形成由舟山群岛、钓鱼岛、台湾列岛、海南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构成的第二道大弧线。目前有的省份已经开始布局海岛开发工作,如2013年2月福建省公布《福建省海岛保护规划》,确定重点开发东山岛、大嶝岛、小嶝岛,优化开发厦门岛、鼓浪屿、湄洲岛,适度开发532(全省共有2200多个海岛)个无人小岛,无居民小岛开发使用年限为50年,单位和个人皆可申请开发。这一策略对发展海岛城市,开发海洋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面向东发展的同时,另一面向西则沿黄河、长江、珠江逆流而上,依托中部城市已有的区域城市群,构筑与沿海“大弯弓”经济带平行的城市群,从南到北依次由呼和浩特、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南昌、长沙、南宁构成第三道大弧线。这样的优点是,海岛城市和海洋经济符合国家的战略部署,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目前在技术上、经济上、人力上都具备大规模发展海岛经济的可能性,并为海洋国防提供强大的后方支援;向西溯流而上,沿江地区在水运交通、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也相对

便利,这种开发顺序也符合经济扩散的规律,先进对落后的帮扶带,总是比较稳妥的,既利于产业的转移,也利于资本的扩张,如果一股脑地大干快进,则可能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三)第三步:四大国门

构建内陆四大国门城市群,加强与邻国间的经济合作。如前所述,由整个海岸线构成的第一国门,即沿海“大弯弓”经济带,发展十分良好。而陆地上大致可以设置四个国门经济圈,分别是:面向东北亚的以哈尔滨为中心的第二国门经济圈,面向中亚、中东地区的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第三国门经济圈,面向南亚的以拉萨为中心的第四国门经济圈,面向东南亚国家的以南宁或昆明为中心的第五国门经济圈。通过国门经济圈的发展,提高我国边疆地区的经济实力,为腹地的发展打开通畅的大门,通过与周边邻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有利于提高互利合作的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

(四)第四步:西部腹地

完成西部地区城市群的选点和布点工作,鉴于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特殊性,可以在城市群以外地区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于一些城市数量少的地区,应将区位条件好、腹地比较大的县级市培育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或在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重新规划和谐城镇。西部地区的城市群分布广阔,构成了空间规模最大的资源最丰富的第四条大弧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