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明末

四百二十五章大明对台湾的警觉

收费章节16点

四二十五章大明对台湾的警觉第三

“元贇,你认为我们如果这个时候出兵大明,要多长时间才能侧地完成对整个大明的占领?”看着两个儿女四五个侍女的跟随下离开,萧明乾严肃的向陈元贇问道。

多长时间?这个问题真的难倒了。按说依陈元贇所知,有史以来覆灭一个朝代的力量不管是内的还是外来的都没有台湾这么强大。但正是因为陈元贇对台湾深深的了解他才犹豫,因为他知道台湾即将覆灭的不仅仅是一个朝代,而是一个根植于华夏大地长达两千年的儒家统治阶层。

“那些儒家的士人阶层能够接受台湾的政权吗?他们能够接受我废除科考吗?他们能够接受我们废除独尊儒术吗?他们能够接受我剥夺地方宗族地方上对普通姓生杀予夺的全力吗?”。萧明乾一下问了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正是台湾覆灭大明大的阻碍。

而且萧明乾心,攻伐大明的时候,所有的官员投降的话,自然接受。但是想要继续做官或是继续地方上为所欲为,那根本别想。萧明乾甚至想,或许还要对他们以往的罪行进行审判。一旦萧明乾将这些自己所占领的地方做了,那么还大明控制下的地区的那些统治阶层肯定会拼死抵抗,甚至是那些不明白台湾的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普通姓都会他们的蛊惑下对台湾进行拼死抵抗。

但是萧明乾能不这么做吗?恰恰相反,萧明乾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这么做。他不想自己建立的也是个过那么两三年还要到那种名不聊生的地步。如果被内部推翻了还好,但是如果让国外的势力给乘虚而入了,那萧明乾觉得自己和满清没什么区别。

“大人,难道就不能先不改变那么多,等以后天下稳定了再做这些事情不行吗?”。陈元贇已经能够预见到萧明乾征伐大明时所生的很多的事情了,或许儒家的明就会这次被彻底的拔除。

“我明白你的担心,不过有一点你放心。我不会毁灭华的明的,不管这个过程,那儒家是对还是错,我都会将其成果好好的保持下去的,毕竟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评价一个维持了两千年的学派系的对错。而且,我也不会对儒家干净杀绝,他们依然是我华夏的一派学说,只不过他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成为一个统治整个国家的学说而已。”

萧明乾的话让陈元贇放心了很多,不过陈元贇还是觉得萧明乾采取如此激烈的行为有些不妥。

“大人,即使要这么做,也需要劝服一些儒家名士来继承儒家的学说啊不然的话,台湾如此强力的攻伐下,即使督军大人没有毁灭儒家学说的心思,也必然会导致儒家彻底消失历史长河之啊”

听到陈元贇这么说,萧明乾突然觉得自己或许真的做得有些太过了。就如化大**那一段,的确客观上扫除了很多不利于民族展的陈腐事物,但是也造成了一场化上的浩劫。

“或许你说的有些道理,这样我俘虏一些没有恶行的真正的大儒的时候,我不会对他们怎样,即使他们始终不接受我们,我也会容忍他们。不过,如果他们策动什么反叛的话,那就不要怪我了。”萧明乾终做出了些让步。

“多谢督军大人能够网开一面”陈元贇站起来郑重的说道。

“现说这些都还早,大明那边的局势还没到我们动手的时候。先让他们热热闹闹的斗一阵,或许能让我们轻松一些,也能让天下人看清楚这些人的真面目。只要他们斗完了之后,我们不给他们用他们的笔将这些都给歪曲了的机会。”萧明乾笑着说道。

“呵呵督军大人说的是,既然近不出兵,那当然就只能旁边看着了”陈元贇笑着说道。

说到大明,这五年来可真是热闹无比,东林党众多的官员陆续的被魏忠贤给或是污蔑或是有真实罪证的弄死了不说,毕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单说这辽东,孙承宗和杨过的努力下,努尔哈赤始终无法攻破大凌河。而且孙承宗的努力下,恢复了对宁远地区的统治。

但是天启五年的时候,生了一件影响非常大的事情。因为杨过始终不向魏忠贤靠拢,而魏忠贤这个时候,羽翼已丰,众多被**星搞掉的非东林党官员投靠到了魏忠贤麾下。而杨过依然将魏忠贤派来的人非常客气的送回去,根本不提投靠的事情。魏忠贤想要杨过做些事情,如果关系不大的话,杨过会答应,但是一旦关系到辽东的军务,那么杨过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这样的态,让魏忠贤非常的不爽,便以杨过只善守城而无进取为由将杨过调到了山海关,让他远离了对抗后金的前线,目的就是不让他继续立功,让他没有战事的后方慢慢的沉寂下来。

其后不过一个月,孙承宗也魏忠贤的压迫下自请罢官。而魏忠贤立即将高第推上了辽东经略的地位。这么一来,辽东一下子就失去了对后金威胁大的两个人。努尔哈赤高兴的无以附加,大明朝这是自废武功啊

于是第二年便动了对宁远的第二次进攻。这一次守卫宁远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而这一次也正是还只是个小官的他守卫宁远城。

这个时候,面对号称十万的万后金大军,胆小的高第立即被吓得撤离那里坚守了四年的军民,一直退到关内。而袁崇焕则顶住了高第的命令,坚持保卫宁远。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袁崇焕完完全全是个小官,后台去的情况下,竟然能敢违抗辽东经略的命令,直面万后金大军,的确是胆量非常的大。这也是明朝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有的时候,他们的胆量非常的大。

不过从另一角来说,高第已经撤离了宁远到锦州的军民的时候,袁崇焕竟然将宁远的只有两万多的军民都留了下来一起坚守宁远。这样的决定是否真的明知?

我们现无需置评,因为历史非常的青睐袁崇焕,宁远城下,努尔哈赤竟然被一炮给击成了重伤。这种情况之下,万后金大军哪还有心思攻城。直接各自怀着各自心思的各大贝勒和后金贵族的率领下撤离了。

整个过程,袁崇焕可以说是出了大彩了。听到袁崇焕竟然自己已经改变了辽东太多东西的情况下,依然轰死了努尔哈赤,萧明乾是郁闷不已。久久说不出话来,终只能下了一句评语:“袁崇焕胆子真大”

没错,从整个过程当,我们看不到袁崇焕的战略眼光,也看不出袁崇焕的军事才能,所能看到的就是袁崇焕的胆子的确非常的大。这一点后来也得到了再一次的证明。

努尔哈慈死了,辽东也相对的平静了下来。但是大明内部却始终不能平静。东林党的众多主要人物相继死于魏党之手,这个时候的魏忠贤已经嚣张到了极大。

而这个时候,台湾大明的不少有识之士的严重,也已经嚣张到了极点。萧明乾为了后的阶段,大可能的多弄出些人口来,所以贿赂了不少魏忠贤一系的官员,疯狂的移民。而这个时候,移民的主力已经转变为军政府自身了。

同时因为台湾实太过耀眼了,连自行车这种东西都大明的东南沿海的富户之流行开了,大明的那些士人再迟钝也知道大明的旁边崛起了一个可怕的势力,一个依靠大明移民兴起的庞大势力。

当然知道是一回事,形成对策是另一回事。特别是魏忠贤一党同台湾的贸易当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利益的时候。整个大明依靠同台湾进行贸易来获取巨大利益的人太多了,想要扭转整个国家的整体政策,同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交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出的,何况此时的大明的枢已经彻底的瘫痪了。

不过,有一个人没有放弃,一直收集台湾的材料,他便是吴荣堂。吴丙元的死,使得他错过了一次快速升官的机会,但是也让他避开了被魏忠贤清洗的命运。

天启三年年底,吴荣堂三年丁忧时限到达,但是已经意识到形势即将恶化的叶向高让他继续呆家里,不要急着出来为官,待过一段时间看看局势再说。

这一等待,便是四年的时间。这些年里,他花费大量的钱财,派人前往大明沿海各省四处收集关于台湾从大明移民的资料。特别是后几年,他还亲自前往江北各省收集资料,亲身体察台湾沿海各省的所作所为。收集到的资料越多,吴荣堂就越是惊骇无比。

从万历四十年开始,到天启年年末,台湾从大明移民如数竟然不低于万人。而这还只是他收集到的资料,事实上台湾这十五年的时间里,总计从大明移民二十一万人有余。而且这还只是正常的移民,遍布大明各地的育儿所这类的组织,总计挽救了多大一一十八万七千多的女婴。

也就是说,这十五年来,台湾从大明总移民总数达到了七四十万人。这么庞大的移民数量,让吴荣堂惊骇的无以复加,同时又感到台湾已经成为了大明大的潜威胁。

不过,现他根本无力改为朝廷的政策,为此他曾痛苦的仰天大叫。这个时候,他已经初步从简单的对台湾的痛恨,转变为对大明的未来的担忧。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相对合格的政客。

但是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从天启七年年初开始,他把他所调查到的结果散布了出去。而这个时候,出乎他意料的是,以前的那种似乎无处不的阻碍突然间消失了一般。

不需太过花费心思,他的这些资料就慢慢的大明的士人阶层开始大规模的传播。

一下子,大明朝的士人们可以说是群情激奋啊少万的人口被台湾给弄了出去,这样的事情只要稍微有些头脑的人便知道是个多么严重的事情。

一时间无数的请求再次加强海禁的奏折如雪片一般,疯狂的飞向朝廷。但是同时也有无数的反对海禁的奏折也飞向朝廷,而这一次出这些奏折的官员都是拥有强大的财力支持的商业集团的代表。

口水仗,充斥着整个朝堂,虽然东林集团暂时性的倒了,但是即使是魏忠贤集团内部也有不少的官员赞同海禁,所以这一次,即使是魏忠贤也无法阻止。坚持要禁海的一方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海禁才能够将台湾从大明移民的事情给彻底断绝,才能够让台湾不再成为大明的危害。

而反对海禁的一方,则认为大明同台湾的贸易养活了大明沿海的众多的姓,如果贸然进行海禁,那么不可避免的,将会大明的沿海各省造成一场巨大的危机。这一次,他们举出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数据。如果实行海禁,大明的沿海各省将会有接近万的人口失去饭碗。这样的后果由谁来负?

不管是那一方,都说服不了对方,所以这措施也一时半会拿不出来。所以口水仗还不停的打着,但是这个时候,又一件事情的使得这场口水仗暂时的停了下来。天启皇帝朱由校病重了,重得连他喜爱的木匠活和那辆特制的全身镶金的自行车都无法顾及了。

魏忠贤这个时候再也顾不得什么台湾了,四处的寻找良医神医来为天启皇帝治病,甚至特意从台湾购买了不少成药。不过,不知是不是天启皇帝的寿元到了,还是宫廷之真的有些说不清的事情,天启皇帝的身体始终无法好起来。

四二十五章大明对台湾的警觉

四二十五章大明对台湾的警觉,到网址

《网》

提供快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