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六十七章:人间会猎(五)

与前苏联、中国乃至朝鲜威武庄严的阅兵仪式相比,印度以往的国庆阅兵式更像是一个老百姓的聚会。除了少数几个贵宾席外,长长的阅兵道两旁往往都被拖家带口的普通百姓占据,人们彼此呼亲唤友,现场气氛热闹。但是今天以往那些印度所特有的拥挤和混乱却意外的消失无踪。虽然同样人头攒动,但是阅兵大道显得鸦雀无声,远处雄伟的印度门在雾中若隐若现,鸽子和苍鹰雀依旧悠闲自得,在低空盘旋。

明媚的阳光再一次普照在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心脏地带的主权大道之上,在由印度文豪泰戈尔所填词作曲的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那庄严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曲调声中,一队队刚刚从仅仅距离新德里不到90公里的前线返回首都的印度陆军士兵正整齐的通过刻满了他们前辈姓名的印度门。这座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阵亡的印度军人而建的建筑,后来又凭填了众多在三次印巴战争和中印边界冲突中阵亡者的名字。高48.7米,宽21.3米的拱门顶端巨大的圆型石盆里,一米多高的火焰突然熊熊的燃烧起来。

“你是一切人心的统治者,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你的名字激起了旁遮普,辛德,古甲拉特和马拉塔,达罗毗荼,奥利萨和孟加拉的人心。它在文底耶和喜马拉雅山中起着回响掺杂在朱木拿河和恒河的乐音中,被印度洋的波涛歌颂着。

他们祈求你的祝福,歌唱你的赞颂,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你的声音日夜从这地走到那地,召唤印度教徒,佛教徒,锡克教徒,耆那教徒和袄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来围绕在你的座前……“在那万民所熟悉的曲调之中,无数的喉咙发出整齐划一的声音。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面对危亡之际所迸发出了最后的烈焰和光芒。虽然不过是回光返照,但却足以毁灭那些如飞蛾般盲动的入侵者。

伴着那高亢的歌声,数辆礼宾车迅驰而过。在这些车辆的身后由几十匹马组成的骑兵方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自西向东缓步而来。这些拥有阿拉伯血统的马匹高大雄骏,披红挂绿。马上的骑士头包布巾,身着鲜红制服。蓄着八字胡的武士手挚仿古旗帜和长矛威风凛凛,令人感觉又回到了那些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这就是印度总统的礼宾卫队。紧接着的是总统车队,人们清楚地看到敞蓬车内的卡拉姆总统,这位慈祥的白发老人此刻依旧面带微笑,不断地向两侧的人群挥手致意。人群之中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呼,无论这个政治家是以如何的方式去夺取最高权力,但是只要为人民带来福利或者荣誉甚至只是希望,草根阶层们将决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总统车队过后,是印度陆海空三军参谋长站在吉普车上由西而来,在其中新德里的居民们见到了久违的陆军参谋长—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他的脸上依旧挂着自信的微笑,但是群情激昂的人群之中并没有多少人象他那样已经明确的感受到末日即将降临的绝望。印度堂堂百万之师的最高指挥官竟然不得不化装成难民逃出中国陆军的包围,阵前逃亡的屈辱不仅深深刺伤了这位少壮派军人的自尊心,而漫长的逃亡之旅更打破了他一直以来对最终胜利的信心。

随着众多领导人的车辆驶过,盛大的阅兵仪式才正式开始。首先通过的依旧是颇具印度风格的骆驼骑兵方队,不过他们已经不再如以往那样装扮得花枝招展令人颇感新奇了,所有骆驼都配以白色的鞍桥,似乎有意在提醒着自印度本土遭遇攻击以来第一次品尝到胜利甘甜的印度人民,这一切荣誉的背后并非没有代价和牺牲。

在刚刚结束的新德里保卫战中,这些曾经的依仗部队也同样参与了实战。在印度陆军从南线向巴基斯坦陆军侧翼发动的那场奇袭战中,包括第61骑兵团及众多边境巡逻警察在内的约6000名印度战士骑乘着骆驼跨越了大印度沙漠的辽阔沙丘,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了巴基斯坦陆军的纵深。那是一次决死的突袭,很多巴基斯坦陆军南线集团军群的士兵都会记得那个噩梦一样的黎明。数以千计的单峰骆驼嗥嗥乱叫着从地面线上冲了过来,受到枪声惊吓的骆驼有着比骏马都望尘莫及的爆发力,它们雄健的四碲所扬起的沙尘,为这种古老的突击方式渲染出了一分天昏地暗的悲壮色彩。

首先接敌的巴基斯坦陆军辎重部队显然措手不及,印度陆军的骆驼骑兵转瞬之间便冲入了敌人的队列,肆意的用步枪和马刀屠戮着刚刚从睡梦中惊醒的生命。

战争仅仅进行了2个小时,印度陆军第61骑兵团便轻松扫荡了巴基斯坦陆军一个辎重营的营地。但是他们并没有时间进行休整,为了进一步打乱巴基斯坦陆军的部署,他们必须向敌人战线的纵深的挺进,哪怕等待他们最终将是一次血染黄沙的结局。

在连续摧毁了4个巴基斯坦陆军的后勤据点之后,早已疲惫不堪的印度陆军第61骑兵团终于撞上从前线回防的巴基斯坦陆军第7步兵师,这支曾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被印度陆军称为“魔鬼7师”的精锐之师,早已在大印度沙漠的边缘地带布置了一个口袋型的防御阵地,等待着一路狂飚的印度陆军第61骑兵团自投罗网。面对着如血夕阳下巴基斯坦陆军由装甲车辆和沙袋构筑起来的临时阵地,所有的印度骑兵都已经可以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最终的命运。

“上马刀!”随着指挥官嘹亮的口号,这些曾经习惯在马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南亚骑士再一次举起了各自染血的银亮马刀,在他们前方巴基斯坦陆军的士兵正逐次打开手中枪械的保险。“冲锋……”最终的绝唱永远是那么悠长,可能数个世纪之后,印度人仍会记得他们。便如同波兰人怀念他们的枪骑兵,苏联人铭记那些“红色哥萨克”一样。

纷飞的子弹扫倒了绝大不多的进攻者,一批又一批的骑士无畏的冲向那灼热的死线。而在他们的身后是整个南线印度陆军转入反击的炮火,从南线调回的印度陆军第11、第12这两个主力集团军以印度西南部古城斋浦尔为中心,从侧翼向巴基斯坦陆军展开了全面的猛攻,由700辆的各型主战坦克所组成的装甲洪流尾随着印度陆军第61骑兵团的脚步撕碎了巴基斯坦陆军的南部战线。这支生力军的到来,完全逆转了战场之上的兵力对比。作为印度陆军西部军区的主要机动防御力量,两个高度机械化的集团军形成的攻击浪潮,宛如海啸一般淹没了巴基斯坦陆军刚刚转入防御的3个步兵师组成的堤坝。

按照传统印度国庆阅兵的顺序,接下来进场的往往是代表各民族各兵种的步兵方队,这些完全由不同民族组成的步兵方阵依次经过观礼台之时。往往被看成印度阅兵的最有趣之处,他们服装独特、色彩缤纷、行走方式多样,完全不同于我们平常看到的阅兵。头戴各种颜色鸡冠形帽子的各民族联队,往往被印度政府视为可以最好体现印度这个多民族国家特色的队列。有些队伍杂行进之中甚至玩起类似杂耍的表演,留着大胡子的锡克族军官往往把长手杖和军刀抛到天空,然后熟练的接住,总是让观众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而与其他国家阅兵整齐划一的步伐相比,印度各军种的步伐姿势也各不相同,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则夸张地挥臂抬腿。

但是今天这一切都为之改变,所有参加阅兵的印度陆军部队全部身着统一的作战服饰,队列也出奇的显得整齐和规正。被擦拭一新的步枪配上夺目的枪刺,或许只有经过了这样一场血腥战争,印度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到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如何的难能可贵。所有参加阅兵的部队全部都来自于刚刚结束的西部战场的各集团军,他们中大多数人都经历了实战的考验,有些甚至依旧带伤。虽然他们的步伐或许还无法完全一致,但每一次落地有声的脚步似乎都在向全世界展现着印度最后的光荣。

随后进场的是印度三军展示综合实力的武器编队,在以往的国庆阅兵中这个环节往往是借机向巴基斯坦乃至整个世界显示印度军备实力的最好机会,印俄共同研发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烈火”系列地对地导弹,总是这样的阅兵式上的焦点。由于无法展示实物,海军方面也会制作了航空母舰、新型军舰、潜水艇的模型,显示了印度做海洋大国的决心。作为阅兵**,印度空军的“苏-30”新式战斗机编队总是要拖着彩色烟雾,组成了印度国旗的图案,飞掠而过。

但是此刻已经基本被打成了空壳的印度海、空军显然已经无力再向世界展示什么了,而基本损失了大范围杀伤性武器投送能力的印度远程导弹部队也无法拿出任何的武器来炫耀,惟有印度一个又一个机械化步兵方队在滚滚烟尘中接踵而至。

他们是因为最后的支撑,也是刚刚结束的新德里保卫战的功臣。

正是由于他们的前仆后继,巴基斯坦陆军的精锐之师才最终被消耗待尽。仅以巴基斯坦陆军第7步兵师为例,这支部队从锡尔萨外围抽调出来的2个步兵旅刚刚抵达南线,便遭遇了印度陆军第61骑兵团的冲击。虽然部队迅速转入防御态势,并成功歼灭印度陆军第61骑兵团的前锋,但是随着而来便遭遇到印度陆军1个师级规模的混成攻击集群的冲击。猛烈的炮火来自于印度陆军近期大量赶制的一种名为“炮象”型自行火炮,这种以老式的“胜利者”或t-54/55型坦克底盘加上130毫米加农炮或俄罗斯2a45m型125毫米反坦克炮嫁接而成,这种战场发明来自于印度陆军在马六甲和印度洋地区战场之上的经验。印度陆军的装甲部队所大量列装的主战坦克,虽然价格昂贵却往往无法在坦克战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性能。特别是在与中国陆军的装甲铁拳的较量之中,更往往被对手轻易的压制。而无论是来自俄罗斯的“章鱼-sd”型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火炮还是印度陆军自身研制的“石弩”130毫米自行火炮相反却能取得不多的战绩。

因此印度陆军的高层不得不得出一个无奈的结论,印度陆军的装甲兵由于自身素质和训练的不足,在直接对抗中将难以战胜来自中国或巴基斯坦的同行,印度陆军应该改变过去以坦克为主的地面战模式,引出一种相对廉价且易于操控的地面战利器。借鉴前苏联和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中的经验,印度陆军不难发现自行反坦克炮(或者可以称为坦克驱逐战车)的优势。

自行反坦克炮,简单的说,就是能够自行机动的坦克炮,一般来说,只要拥有一个中等性能的底盘、轻型装甲防御和一门大威力的坦克炮,便可以在常规距离内摧毁敌方的坦克。虽然对付敌方坦克最好的手段就是拥有制造更多更好的己方坦克,但坦克的成本是要成倍的高出自行反坦克炮的,一辆坦克的成本相当于两至三门火力相当的自行反坦克炮。在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将坦克用于进攻,而将自行反坦克炮用于防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作战方式。世界上第一种自行反坦克出现在德国人手中。1939年,为了弥补坦克数量的不足,德国人将从捷克得到的性能优良的47毫米反坦克炮,装在已经处于淘汰期的1号坦克车体上,制成了世界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

但是真正将自行反坦克炮发扬广大的还是苏联人,虽然德国陆军在东线战场上陆续投入了“费迪南”、“追猎者”、“猎豹”、“猎虎”等多种火力强大的反坦克自行火炮,但是这些武器却几乎延续了德国工业一贯的精密和复杂,并不易已大量生产和列装,但苏联红军所研制的su—76型、su-85型、su-10型、su-122型和su-152型反坦克自行火炮却在战争如罐头一般的生产了出来,特别是后来被称为“老虎杀手”的su-152型反坦克自行火炮才完成开发到定型生产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仅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生产了704辆,在东线各个主要战场之上都对德国陆军的重装部队几乎都能领教到这种重炮的威力。

作为逐渐丧失战场主动权的一方。自行反坦克炮具备造价低廉,操作简便,往往是防御战中可以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杀伤力。通常情况下,自行反坦克炮是在预设阵地上,在工事掩护下进行反坦克作战,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在战斗中,自行反坦克炮只要充分利用本方的优势,可以使自己处于以静打动、以隐蔽打暴露的态势。并且自行反坦克炮还能够得到前方观察哨提供的情况,能够做到先敌预警,先敌备战,优势列加明显。

当然,自行反坦克炮最大的弱点在于自己薄弱的装甲,通常只能防御轻武器和弹片的打击。但是面对中**队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远程火炮、机载反装甲武器的威胁,即便是拥有强大的装甲防护能力的主战坦克也是无法生存。因此在中国陆军在安达曼群岛成功展开两栖登陆战之后,印度陆军的重装军工企业便开足马力开始生产这种名为“炮象”的反坦克自行火炮。在针对两翼巴基斯坦陆军所展开全线反攻之中,正是这些反坦克自行火炮在战争中抵御住了巴基斯坦装甲铁骑一波又一波的反冲击。

“……从东陲到西极向你龛前敬礼,来编成一串爱的花环。你把一切人的心融合成一个和谐的生命。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

永在的驭者,你驱驾着人们的历史在崎岖的邦国兴亡的路上行走。在苦难与恐怖中间,你的号筒吹起,来激发那些低头绝望的人们,在探险与朝贡的路上引导他们。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当凄寂的长夜积压着幽暗土地昏迷地僵卧着,你的母爱的手臂围抱着她,你的清醒的眼眼俯在她脸上,直到她从压在她心神上的沉黑的噩梦中被救起,你印度命运的付予者,胜利,胜利,胜利是属于你的。夜渐明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群鸟歌唱,晨风带来了新生的兴奋。“伴随着熟悉的歌声,驾御着自己从锡尔萨的炼狱之中开来的”阿琼-tx“型主战坦克,已经升任上尉的卡兰大声的歌唱着自己的祖国,当一切都陷入绝望的边缘之际,信心和勇气显得悠为重要。

在卡兰上尉的坦克后面是一队队还未成年的孩子,不要意味着只是作秀,实际上这些昨天还是学生的孩子最终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之中拯救了印度。印度国防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建立庞大的国民学兵团组织,加强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

这种由青少年组成的准军事组成建立于1943年,它是一个以青少年为重点对象的、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组织。

国民学兵团活动由*国民学兵团总监处负责。全国分为16个国民学兵团区队,每个区下设大队若干个,全国共有大队91个,每个大队下辖分队6至7个,其中每个大队至少要负责1所大学,每个分队要负责若干所中学。国民学兵团根据年龄和性别分为3个组,即高年级组(26岁以下的大学生)、低年级组(13至18岁的中学生)和女子组。女子组又分为高级班和低级班,各组又分为陆军、海军、空军3个队。时至今日,国民学兵团已遍及全国1万多所大中院校,拥有队员达112万之众。

国民学兵团的宗旨是:培养青年的领导能力、良好品德、同志友谊、体育技能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建立一支有组织、有纪律,能在国家危急时为国效力的生力军;对学员进行训练,为担负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并使他们能得到武装部队的委任。但是在新德里保卫战中他们却被作为一支最为重要的预备队投入了战斗,卡兰上尉永远不会忘记,在锡尔萨解围最为关键的时候,夜幕之下当一声清脆的哨响之后,数以万计的少年无畏的冲向巴基斯坦陆军密集火力网的景象。

印度这个传承了千年的文明,这个独立60年的国家。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所焕发出来的荣光,最终在为世界最侧目。但是便如同中国的一句古诗所说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